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槁城舊時著名的“八大鎮”是指哪裡?你知道嗎?

槁城現在是轄13鎮、1個民族(回族)自治鄉, 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239個行政村, 240個自然村, 在舊時槁城共計有8個鎮, 大家看看舊時自己家屬于哪個鎮的。

地圖

槁城舊時著名“八大鎮”是:梅花鎮、賈氏(市)莊鎮、兩河鎮、趙莊鎮、崗上鎮、南董鎮、南孟鎮、麗陽鎮。 其中, 兩河鎮於民國28年(1939)劃歸無極縣。 民國12年(1923)林翰儒所著《槁城鄉土地理》對八大鎮景況曾有詳細記述, 即:

梅花鎮,

在城南四十裡。 相傳昔有梅花公主居此, 一方之人, 鹹受其益。 及公主沒, 其村以公主之名名之, 稱曰梅花, 示不忘也。 今為本邑第一名鎮。 有員警駐在所、保衛社、國民小學校, 皆在焉。 周有堡牆, 尚稱堅固, 約計三裡有奇, 為同治七年(1868)所修。 每月遇二七日開集, 百貨紛陳, 市聲喧闐, 繁盛之況, 為諸鎮之冠。 貿易以棉花為大宗, 冬期以花市為尤盛, 花商麇集。 市肆相屬, 交易之廣, 北達天津, 南至齊魯。 誠不愧為吾邑之巨鎮也。

賈氏(市)莊鎮

在城東南五十裡, 東接晉縣、南接趙境, 本邑之巨鎮也。 因與他縣邊壤交錯, 故奸宄出入, 匪徒往來, 號稱難治區域, 同治年間, 數被撚匪蹂躪, 人民捐款築堡以自衛, 周計四裡有奇, 今堡牆完固能守, 可為防禦之具。 有員警駐在所、保衛社、國民學校皆在焉。 街市寬廣, 人馬往來稱便。 中央有石閣, 系宋元之故址, 為後人所重修, 俗稱四明樓, 雖非巨觀, 亦名跡也。 每月遇三八日則集, 貿易之盛不亞他鎮。 惟市政不修, 商賈失望, 有日趨衰落之氣象焉。

兩河鎮

在縣治東北, 距城二十五裡, 瀕滹沱北岸, 而突出于晉無兩縣之間。 吾邑八大鎮之一也。 昔日集日繁盛, 在諸鎮中頗為有名, 自滹沱改道, 鎮南各村, 為河水隔絕, 商旅不行, 趕集日少,

市況蕭索, 不若數十年前之盛矣。 周有堡牆, 約三裡零百余步。 同治七年(1868)正月撚匪(軍)巨魁張總愚, 曾攻兩河不克, 人民倖免於禍, 今已坍塌, 不可再言守禦。 居民約一千八百餘口。 教育有國民小學校。 東門外有玉皇廟、護國寺, 為明太監盧永壽所建, 道光年間又重修者也。

趙莊鎮

趙莊在縣城西北, 距城四十裡, 滹沱北之首鎮也。 有堡牆周約三裡, 因年久失修, 今已破壞。 商民殷富, 街市整齊。 有巡警駐在所、國民小學校在焉。 每月遇一六日開集, 商賈雲集, 雜貨紛陳, 貿易之盛, 不亞梅花, 而布商豬市尤大。 為各鎮所不及, 惟花市稍遜。 因正定影響, 益形衰落, 不如昔日之盛雲。

崗上鎮

崗上, 在吾邑正西, 距城二十裡, 北負白洋河, 南面滄石鐵路(公路),

為本縣八大鎮之一。 聞言土中有鋼生於此, 故名崗上, 但鋼與崗上音義不符, 究費思索。 居民一千三百七十餘口。 有郵政局、國民小學校及中區員警派出所在焉。 每月一六為集日, 白菜為附近特產, 故冬期菜市甚大, 他鎮鮮有及者, 餘若棉花、糧衣, 貿易均盛。

南董鎮

在城西北二十裡, 亦八大鎮之一也。 每月逢三八日集, 貿易之盛, 次於趙莊。 教育有國民小學校, 及西區員警派出所在焉。 鎮東附近, 有元代董忠獻公文炳父子兄弟之墓。 董氏於元世為公卿, 子孫並列於朝, 故其墓形勢廣大, 壯偉可觀, 但年代久遠, 風雨剝削, 如石刻古碑, 人獸各像, 多半倒壞, 且亭榭傾圮, 古樹無存, 惟見荒煙野蔓, 荊棘縱橫而已。

南孟鎮

在縣城北五十裡, 瀕磁河之南岸,

北區之首鎮也。 鎮西南裡許, 有冀國武靖公王善之墓在焉。 王善與董俊同時, 皆以裡巷平民而立戰功, 為有元一代之名將, 子慶端功績尤偉, 宗族之盛, 與董氏並稱。 每月二七有集, 與梅花同時, 貿易以甘薯花生為著。 警務有駐在所, 教育有小學校, 辦理尚稱完善。 校旁即奶奶廟, 四月十六定期廟會, 香煙甚盛, 屆時婦女結隊胭脂成群, 焚香祈禱者, 絡繹不絕, 繁華熱鬧, 極一時之盛。

麗陽鎮

亦作泥羊, 在縣治西南二十五裡, 北達崗上, 西南通欒城, 為二邑往來之孔道, 亦吾縣今日之名鎮也。 其地舊有酈陽水, 故名之曰酈陽村, 因建村頗古, 夙素有名, 近數十年來集市日盛, 遂為西南巨鎮。 居民約三百餘戶, 每逢五十日有集, 貿易以糧衣、棉花、蔬菜及日用品為大宗。 有員警派出所及國民小學校在焉

有員警派出所及國民小學校在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