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發誓”頭可斷,辮不可剪“的將軍張勳,為了出國麻利地剪了辮子

張勳(1854—1923)出生在一個小商販家庭, 從軍之後, 他從一名廚子逐漸爬到提督高位, 因而對清王朝的皇恩念念不忘, 發誓以保留辮子來表示他對清王朝的忠心。

辛亥革命勝利後, 他依附了民國, 但提出的一個條件是不剪辮子, 不僅他不剪, 他手下的幾萬官兵也不准剪。 他的軍隊因此成了辛亥革命後惟一的辮子軍, 他也成了有名的辮帥。

據說, 段祺瑞曾專門派員勸告他, 要他帶領官兵一起剪去辮子,

張勳聽後, 大發雷霆, 怒吼:“頭可斷, 髮辮絕不可剪。 ”段棋瑞拿他也沒有辦法。 據說, 張勳曾看中一位平劇女主角劉喜奎, 想娶她為妾。 劉喜奎不願意, 但又不敢拒絕他, 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 對來說合的張勳幕僚說:“王爺要娶我, 就請王爺把辮子剪掉。 ”幕僚說:“這恐怕辦不到, 你知道, 大帥可是視髮辮如生命啊。 ”劉喜奎說:“如果王爺不剪辮子, 我誓死不從。 ”幕僚將劉喜奎的要求告訴張勳, 張勳為難地說:“這豈不是要難為老夫嗎?”

張勳復辟失敗之後, 坐汽車逃入荷蘭大使館。 此時, 全國上下對他一片討伐之聲, 要求將他懸首國門, 嚇得他坐臥不安, 忙請荷蘭公使幫忙。 公使說:“閣下現在最好也是惟一的辦法, 就是出國, 但要剪掉辮子穿上我們的衣服。 ”此時, 視辮如命的辮帥, 也顧不了他“頭可斷, 而髮辮絕不可剪”的誓言了, 順從地讓外國人給他剪去辮子。 剪時還說:“我過去不剪, 是不忘故主、不降民國的表示;今天要剪, 是要去入外國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