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吐奶怎麼辦

許多新媽媽初為人母, 看到寶寶吐奶時會擔心不已, 生怕寶寶有什麼問題。 今天高半米就來講一講寶寶吐奶的原因、表現和處理方法。

寶寶喝完奶一段時間後, 如果有奶水從嘴裡溢出或噴出, 就叫做“吐奶”。 比較輕微的吐奶, 僅表現為嘴角溢出少量奶液, 也被稱為“溢奶”。

吐奶根據發生的原因, 可以分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屬於正常現象, 是由於寶寶胃容量小、胃與食管連接處關閉不緊, 以及不正確的餵奶方式等造成的。

病理性吐奶是自身疾病引起的, 腸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腦部疾病等, 都可能引發病理性吐奶。

從吐奶時間、吐奶表現、吐出物、吐完後表現四個方面, 可以分辨出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通常發生在4個月前, 尤其是新生兒;病理性吐奶會發生在任何月齡的寶寶身上。

生理性吐奶一般量不多, 表現為溢出或輕吐, 或者是打個嗝帶出來一口奶;病理性吐奶則經常表現為噴射狀。

生理性吐奶吐出來的東西, 是和奶水差不多的液體;病理性吐奶除了把胃裡的奶吐光, 還可能吐出胃酸, 如果吐奶和喝奶間隔比較久了, 可能吐出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

也有可能會吐出血性物、膽汁和糞便。

生理性吐奶吐完後, 寶寶不會有痛苦表情, 甚至會更愉快;病理性吐奶即使吐完了, 身體其他地方依然會存在一些不適症狀。

分辨完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後, 分別怎樣對待它們呢?

對生理性吐奶來說,

拍嗝是一種很好的預防手段。 給寶寶喂完奶後, 豎著抱起孩子, 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 讓寶寶打嗝, 把胃裡的氣體排出。

如果依然打不出嗝, 可以把寶寶直立抱起, 讓寶寶趴自己肩上30分鐘左右, 或者可以把寶寶放在抬高30度的木板上, 讓寶寶上身保持傾斜。

除了拍嗝外, 把寶寶抱起來坐著喝奶、餵奶盡可能少量多次、餵奶後不要過多翻動寶寶等, 也有利於避免生理性吐奶的發生。

由於引發病理性吐奶的疾病眾多, 很難做出有針對性的預防。 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發現寶寶有病理性吐奶症狀後, 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媽媽現在明白怎樣處理寶寶吐奶的問題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