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做偉人還是做凡人?平安是福,平凡是寶!

一槌定音

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作為社會精英的頂級文人,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有著比常人更為深領悟, 能夠讀懂的並不是很多。

人生, 是一隻孤零零的麻雀飛過殿堂。

李斯墓

一、李斯

【簡介】李斯(約西元前284年—西元前208年), 楚國上蔡人。 李斯早年不甘為小吏, 鑽研學帝王之術, 終成秦國丞相。 秦始皇死後, 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 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 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李斯為趙高所忌, 被腰斬於市, 並夷三族。

【原文】《史記·李斯列傳》: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 豈可得乎?

【評點】權力從來就是一柄雙刃劍。 李斯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殺了人, 終被人殺。 人生末路, 李斯卻希望自己是個凡人, 帶著兒子牽著狗, 出上蔡城東門去追捕狡兔, 沒有輝煌, 也沒有苦痛。

竹林七賢

二、嵇康

【簡介】嵇康(224—263), , 譙國銍縣(今濉溪縣)人, 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中散大夫。 曹氏江山被篡後, 嵇康後隱居不仕, 拒絕與司馬合作, 四十歲時被司馬昭處死。

【原文】《晉書·嵇康傳》:《廣陵散》於今絕矣!

【評點】嵇康臨刑前, 彈了一曲《廣陵散》。 曲終, 人散, 這就是嵇康看透的人生。

蘇軾

三、蘇軾

【簡介】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才華橫溢, 卻一生仕途坎坷, 數度被貶。 宋徽宗時朝廷大赦天下, 蘇軾因此北還, 卻不幸病逝途中。

【原文】《東坡紀年錄》:西方不無, 著力即差。

【評點】一生的坎坷, 蘇軾在佛法中獲得了終極領悟。 彌留之際, 好友維琳方丈在其耳邊大聲說:“不要忘記西方啊!”蘇軾回應:“西方世界不是沒有, 但刻意著力那就錯了。 ”世間萬物, 別太當真。

陸游與唐琬

四、陸遊

【簡介】陸遊(1125—1210), 越州山陰(今紹興)人, 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生逢亂世, 仕途不順。 收復大宋河山而不能, 陸遊為此抱憾事終生。 逝前, 陸遊懷念的不是人生, 而是艱難國事, 留下了這首絕筆《示兒》。

【原文】《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評點】人生有無數存在的理由, 陸遊選擇的是崇高, 並將之傳遞, 這或是一種積極的人生。

文天祥紀念館

五、文天祥

【簡介】文天祥(1236—1283),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國事不可為,文天祥被蒙軍俘。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並許以宰相之職。文天祥卻選擇一死,從容就義。

【原文】《宋史·文天祥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評點】文天祥本來可以不死,但他寧願選擇死。如果不能問心無愧地活著,死也是對信念的堅守。

朱熹手跡

六、方孝孺

【簡介】方孝孺(1357—1402),寧海人,明太祖為建文帝選定的輔佐重臣。燕王朱棣攻下京城後,文武百官紛紛投降。方孝孺的影響力太大,燕王朱棣希望他草擬即位詔書,但方孝孺寧可身死滅族,也不肯變節。

【原文】《明史·方孝孺傳》: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評點】抽象的良心,不是沒有,只是太少而已。

王守仁

七、王守仁

【簡介】王守仁(1472—1529),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而立下非凡的事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王守仁冠絕有明一代。

【原文】《陽明年譜》: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評點】王守仁去世前,弟子周積問:老師有什麼話要留下來?王陽明微笑:此心光明,還有什麼多說呢?一生的使命,聖人都已踐行,否則也是空話。

楊漣

八、楊漣

【簡介】楊漣(1572—1625),湖廣應山(今廣水)人。明末著名諫臣,“東林六君子”之一。楊漣是一個以性命為官的人,堅持與魏忠賢死磕。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魏忠賢則誣陷楊漣受賄二萬兩。重刑之下,楊漣慘死獄中。如此世道,楊漣最終報之以“大笑”。

【原文】《楊漣血書》: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于我何有哉?

【評點】沒有也是有,這就是世事的可笑之處。

金聖歎 《五雜俎》

九、金聖歎

【簡介】金聖歎(1608—1661),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同樣是一個新朝的不合作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縣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金聖歎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借悼念順治帝駕崩之名發洩積憤,被判叛逆罪遭斬首。家人到獄中探望,金聖歎神色自若,言曰:“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行刑時,劊子手刀起頭落,金聖歎兩耳中各滾出一個紙團。劊子手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一個是“疼”字。

【原文】刑場:好,疼!

【評點】金聖歎一生狂傲而幽默,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幽默,沒有什麼正經而莊嚴。

王國維

十、王國維

【簡介】王國維(1877-1927),海寧人,現代史上的一位大師,在哲學、文學、美學、史學諸方面,均有非凡的造詣。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在辦公室評定好學生成績,處理完日常雜務,然後雇了一輛人力車,前往頤和園。昆明湖邊,王國維吸完一去煙,躍身紮入水中。沒有任何徵兆,王國維的內衣口袋中,卻有這樣一封準備好了的遺書。

【原文】《王國維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評點】王國維為什麼自殺?沒有答案。因為世俗的答案,全都與哲人無關。沒有聽眾的言說,大師不言也罷。

人生

文天祥紀念館

五、文天祥

【簡介】文天祥(1236—1283),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國事不可為,文天祥被蒙軍俘。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並許以宰相之職。文天祥卻選擇一死,從容就義。

【原文】《宋史·文天祥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評點】文天祥本來可以不死,但他寧願選擇死。如果不能問心無愧地活著,死也是對信念的堅守。

朱熹手跡

六、方孝孺

【簡介】方孝孺(1357—1402),寧海人,明太祖為建文帝選定的輔佐重臣。燕王朱棣攻下京城後,文武百官紛紛投降。方孝孺的影響力太大,燕王朱棣希望他草擬即位詔書,但方孝孺寧可身死滅族,也不肯變節。

【原文】《明史·方孝孺傳》: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評點】抽象的良心,不是沒有,只是太少而已。

王守仁

七、王守仁

【簡介】王守仁(1472—1529),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而立下非凡的事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王守仁冠絕有明一代。

【原文】《陽明年譜》: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評點】王守仁去世前,弟子周積問:老師有什麼話要留下來?王陽明微笑:此心光明,還有什麼多說呢?一生的使命,聖人都已踐行,否則也是空話。

楊漣

八、楊漣

【簡介】楊漣(1572—1625),湖廣應山(今廣水)人。明末著名諫臣,“東林六君子”之一。楊漣是一個以性命為官的人,堅持與魏忠賢死磕。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魏忠賢則誣陷楊漣受賄二萬兩。重刑之下,楊漣慘死獄中。如此世道,楊漣最終報之以“大笑”。

【原文】《楊漣血書》: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于我何有哉?

【評點】沒有也是有,這就是世事的可笑之處。

金聖歎 《五雜俎》

九、金聖歎

【簡介】金聖歎(1608—1661),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同樣是一個新朝的不合作者,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縣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金聖歎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借悼念順治帝駕崩之名發洩積憤,被判叛逆罪遭斬首。家人到獄中探望,金聖歎神色自若,言曰:“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行刑時,劊子手刀起頭落,金聖歎兩耳中各滾出一個紙團。劊子手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一個是“疼”字。

【原文】刑場:好,疼!

【評點】金聖歎一生狂傲而幽默,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幽默,沒有什麼正經而莊嚴。

王國維

十、王國維

【簡介】王國維(1877-1927),海寧人,現代史上的一位大師,在哲學、文學、美學、史學諸方面,均有非凡的造詣。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在辦公室評定好學生成績,處理完日常雜務,然後雇了一輛人力車,前往頤和園。昆明湖邊,王國維吸完一去煙,躍身紮入水中。沒有任何徵兆,王國維的內衣口袋中,卻有這樣一封準備好了的遺書。

【原文】《王國維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評點】王國維為什麼自殺?沒有答案。因為世俗的答案,全都與哲人無關。沒有聽眾的言說,大師不言也罷。

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