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市場受眾需求出發,看當今MOOC行業困境

本文從產品經理分析市場需求的角度探查MOOC行業發展5年來的優勢與缺陷, 試圖尋找目前MOOC各平臺的產品破局之路。

MOOC簡介起源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規模開放課程, 簡稱“慕課”)於2008 年起源自加拿大, 這個名稱是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首次提出來的。 2012 年經美國Coursera、MITx 和Udacity 三家MOOC 企業的推廣, 很快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 成為近幾年全球教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發展

“MOOC 產業三大巨頭”之一的Udacity2012 年開辦第一年就成功吸引了超過75.3 萬學習者註冊學習(Udacity 官網, 2012);Coursera 自2012 年成立後一年內已有超過464.7 萬名註冊學習者,

開設437 門線上課程。 2016年全世界有2300萬人首次註冊了MOOC課程。 其中的四分之一通過地區MOOC平臺(如學堂線上)註冊。 至少註冊一門課程的學生總數為5800萬。 (來源class-central, 全球最大的MOOC聚合平臺)

根據class-central在201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

Coursera仍然是全球最大的MOOC提供商, 擁有超過2300萬的學習者。 在前五名MOOC平臺中, 只有學堂線上是非英語平臺。 (Coursera-2300萬, edX-1000萬, 學堂線上-600萬, FuturnLearn-530萬, Udacity-400萬)

2016年, MOOC平臺共發佈了2600門新課程, 全球共700多所大學提供綜述超過6850門MOOC課程, 即便最古老的牛津大學, 也開始提供了MOOC課程。

市場現狀

那麼問題來了, 看似無線華麗的資料, 表面蒸蒸日上的MOOC是否真正的滿足了誕生時的初衷呢?

再說起源

一般認為, MOOC 課程模式起源於基於互聯網的開放課程, 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 當時,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David Wiley 教授基於wiki 發起了一門名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 ”的網路開放課程, 世界各地的用戶都可以分享課程資源並參與該課程。 隨後, 2008 年1 月,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 的Alec Couros 教授開設了一門網路開放課程,

“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 並邀請全球眾多專家遠端參與教學。 這兩個開放課程從思想和技術上為MOOC 這一新的課程模式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是MOOC 的前身。 (李青, 王濤, 2012)“MOOC” 是2008 年戴夫· 科米爾(DaveCormier) 和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對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 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 在馬尼托巴大學開設的一種新型的大規模開放網路課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縮寫。 這門名為“聯通主義和連線性知識”的課程吸引了25 名在校生和2,300名免費線上參與的學生。 (John Daniel, 2012)

含義

我們看看維琪百科對MOOC的定義:是一種針對于大眾人群的線上課堂, 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學習線上課堂。 MOOC是遠端教育的最新發展, 它是一種通過開放教育資源形式而發展來的。

“M”代表Massive(大規模), 與傳統課程相比, 一門MOOC課程可以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

只要想學習都可以通過網路免費報名, 沒有限制(當然之後出現一些付費的課程);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線上), 通過網路完成課程學習及課後作業、考試等內容, 無需線下;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 就是課程的意思。

另類的數據

有調查表明:我國MOOC 學習者中旁觀型學習者最多, 占32.0%;其次是順便訪問者,占29.8%;積極參與並最終獲得證書的主動參與者僅有12.0%。(何春等「2014」)

在劉楊等人(2013) 的學習者課程參與度調查中:平均每人註冊3.78 門課程,最終獲得證書的比例為17.17% 。

《2014 年中國MOOC 學習者調查》的結果顯示:具有本科學歷的MOOC 學生比重最高,占63. 6% ,中學學歷占22. 8%,研究生學歷占13. 5%。

劉楊等(2013) 的調研顯示:學習者以城市年輕人為主,絕大部分學習者集中在城市(占81%),鄉鎮及農村生源相對比較少(占19%)。有75%的學生是為了能接觸到高品質的課程資源而參與到MOOC中,對優質資源的強烈需求是大部分MOOC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桑霞宇等(2014) 分析MOOC 案例課程的學習者平臺操作的資料,發現44%的學習者在基本操作上沒有問題,14%的學習者會在論壇中迷失(如找不到回帖),6%的學習者反映找不到學習資料。

孫洪濤等(2016) 選取了國內14 個MOOC 平臺中的622 門課程並針對論壇帖子數量、回帖時間特性和教師的交互投入等進行分析,發現我國MOOC 課程總體交互水準偏低,甚至嚴重不平衡,半數以上( 52. 6% )的課程未產生論壇交互,近20%課程的論壇交互占全部課程交互的89%。

受眾問題

我是2013年開始瞭解MOOC的,還記得第一次看著那麼多免費的課程,一時間想把所有的課程都學遍了。可慢慢的才發現,深入瞭解後有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外國優質課程沒有字幕自己專業相關的只有入門課程想學的課程半年後才開始期末考試的題目網上到處是課後討論群組沒人說話喜歡的外國公開課聽起來太費勁,需要幾個小時消化國外很多課程需要付費才能獲得證書

…….

當獲得了2個免費證書後,我的MOOC之路基本告於段落了,每次打開學堂線上等MOOC網站時,面對琳琅滿目的課程挑選再三後,總是鎩羽而歸。

一個產品經理人的反思

在一次聽吳軍的音訊時,他也提到了MOOC的問題,我不禁想當下的MOOC到底是平臺所述的『給每一個人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還只是對於那些已經很優秀的一群人『錦上添花的色彩』?

讓我們來看一下全球排名的三、最大中文MOOC平臺『學堂線上』的簡介:是教育部線上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致力於通過來自國內外一流名校開設的免費網路學習課程,為公眾提供系統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記得2013年是中國MOOC元年,各種MOOC平臺遍地開花,國內眾多知名院校也都積極配合製作了很多優質課程。而大部分宣傳的旗號就是: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是的,你高中沒畢業?沒問題,現在在家就可以上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課程了。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真的就那麼容易的上了斯坦福大學的課,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而且”獲益”了嗎?

『雪中送炭』

以上只是截取部分學堂線上的開課院校,當第一眼看見這些名字時,你是否心中無比的激動,覺得終於可以免費聽一流大學的課程了?我想大部分都會基於興趣查看自己喜歡和嚮往的課程。那麼我們看下『果殼MOOC學院』評分最高的幾門課程:

是的,天文、地理、藝術、、經濟、文學,應有盡有,基本你能想到和感興趣的課程,這裡都會有。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我是一個電子資訊畢業的工科生,可是現在對財務十分感興趣,正好清華大學的『財務分析與決策』開課了。這麼課程實在是太棒了,對於0基礎的我而言,簡直好的無法形容。讓我看懂了資產負債表,知道了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可是,

學完之後我發現,當我想再進一步提高、深入瞭解財務知識時,卻沒有相關的課程了。

上面就是我自己的經歷,這麼課程由企業都會用到的『資產負債表』入手,講述財務分析原理和方法,使我能夠知道最簡單的財務分析。可是當課程結束後,我的財務分析水準也就到這裡了,因為除了自己去線下培訓或者自學各種書籍外,MOOC已經沒有更高級的課程讓我學習了。

下表為學堂線上10w以上報名的課程名單:

『錦上添花』我們發現,除了文學、歷史等不太需要專業基礎的課程外,絕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專業基礎入門課程。難道『為公眾提供系統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句話,只是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想學的知識,入門之後就撒手不管了嗎?

Apostolos Koutropoulos 和Rebecca J. Hogue (2012) 發現MOOC 實際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是有要求的,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在MOOC 中會遇到困難。

對於本身自主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習者,如果他們又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MOOC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錦上添花』。

1.跨越語言壁壘

相比中文課程,英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已經有2300名註冊用戶,為全世界提供了1700多個課程,Coursera目前擁有來自29個國家的147個合作夥伴,在其平臺上提供課程(截止到2016年底)。

對於大部分的國人而且,聽一門英文的課程還是相對吃力的,尤其是我們未知領域的專業課程。而如果是沒有語言壁壘的人群,他們可以通過國外更多的優質、深入的課程提高自己。

2. 收費與認證

目前很多MOOC平臺增加了多種收費課程及認證機制。

edX在1,300個課程中 53個是完全付費的。這些信貸資格課程大部分是ASU 全球大一學院的一部分,根據Class Central的分析 ,edX證書的平均成本約為53美元。

2015年,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商學院將通過 Couresra推出首個線上 MBA(iMBA,工商管理碩士)專案。課程向全球任何對 MBA 感興趣的學習者開放,學習者可以支付一定的學費,遠端修讀 MBA 課程,通過 UIUC 入學考核並完成課程的學習者還能獲得 UIUC 商學院頒發的 iMBA 證書。在iMBA之後,Coursera公佈了與UIUC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和iMBA一樣,資料科學電腦科學碩士(MCS-DS)也將花費大約兩萬美元。

目前學堂線上也推出了『微學位』欄目,但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網路培訓類課程,而不是真正的碩士學位。

3. SPOC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嘗試了一種更為精緻的課程形式—。

2 0 1 3 年, 福克斯首次提出了S P O C 這一概念, S P O C ( 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 o u r s e )譯為“小眾私密線上課程”。Small、Private分別與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對應,“Small”是指學生規模較小,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之間,“Private”是指對學生申請設置限制性准入條件,只有符合條件的學生才能被納入SPOC,故有一定的私密性,祝智庭教授將其譯為“私播課”。

SPOC是將MOOC教學資源如微視頻、學習資料、訓練與測驗、機器自動評分、站內論壇等應用到小規模的實體校園(不限於校內)的一種課程教育模式,實質是將優質MOOC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藉以翻轉教學流程,變革教學結構,提升教學品質,既能充分發揮MOOC的優勢,又能有效地彌補MOOC的短板與傳統教學的不足。(賀斌,2015)

出路在哪裡

MOOC在中國發展已經快5個年頭了,而對於我這種自認為喜歡嘗鮮和學習的人也沒有帶來太多的益處,就像文中所說:每次打開網頁都是從看到琳琅滿目的欣喜最終轉變為默默關閉頁面的失落。相信有更多的人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觸,大家都希望通過一種途徑快速、便捷的獲得知識或者增進自己的技能。可到頭來卻發現一無所獲。就如同現在打開淘寶首頁,看見滿天的打折和紅包優惠時,最後自己結帳的訂單分文未減一樣,實屬無奈。

線上教育、付費經濟、小班教學、專業認證,希望在下一個5年裡,能看見一個不一樣的MOOC。

謝謝!

本文由 @escher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占32.0%;其次是順便訪問者,占29.8%;積極參與並最終獲得證書的主動參與者僅有12.0%。(何春等「2014」)

在劉楊等人(2013) 的學習者課程參與度調查中:平均每人註冊3.78 門課程,最終獲得證書的比例為17.17% 。

《2014 年中國MOOC 學習者調查》的結果顯示:具有本科學歷的MOOC 學生比重最高,占63. 6% ,中學學歷占22. 8%,研究生學歷占13. 5%。

劉楊等(2013) 的調研顯示:學習者以城市年輕人為主,絕大部分學習者集中在城市(占81%),鄉鎮及農村生源相對比較少(占19%)。有75%的學生是為了能接觸到高品質的課程資源而參與到MOOC中,對優質資源的強烈需求是大部分MOOC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桑霞宇等(2014) 分析MOOC 案例課程的學習者平臺操作的資料,發現44%的學習者在基本操作上沒有問題,14%的學習者會在論壇中迷失(如找不到回帖),6%的學習者反映找不到學習資料。

孫洪濤等(2016) 選取了國內14 個MOOC 平臺中的622 門課程並針對論壇帖子數量、回帖時間特性和教師的交互投入等進行分析,發現我國MOOC 課程總體交互水準偏低,甚至嚴重不平衡,半數以上( 52. 6% )的課程未產生論壇交互,近20%課程的論壇交互占全部課程交互的89%。

受眾問題

我是2013年開始瞭解MOOC的,還記得第一次看著那麼多免費的課程,一時間想把所有的課程都學遍了。可慢慢的才發現,深入瞭解後有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外國優質課程沒有字幕自己專業相關的只有入門課程想學的課程半年後才開始期末考試的題目網上到處是課後討論群組沒人說話喜歡的外國公開課聽起來太費勁,需要幾個小時消化國外很多課程需要付費才能獲得證書

…….

當獲得了2個免費證書後,我的MOOC之路基本告於段落了,每次打開學堂線上等MOOC網站時,面對琳琅滿目的課程挑選再三後,總是鎩羽而歸。

一個產品經理人的反思

在一次聽吳軍的音訊時,他也提到了MOOC的問題,我不禁想當下的MOOC到底是平臺所述的『給每一個人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還只是對於那些已經很優秀的一群人『錦上添花的色彩』?

讓我們來看一下全球排名的三、最大中文MOOC平臺『學堂線上』的簡介:是教育部線上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致力於通過來自國內外一流名校開設的免費網路學習課程,為公眾提供系統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記得2013年是中國MOOC元年,各種MOOC平臺遍地開花,國內眾多知名院校也都積極配合製作了很多優質課程。而大部分宣傳的旗號就是: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是的,你高中沒畢業?沒問題,現在在家就可以上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課程了。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真的就那麼容易的上了斯坦福大學的課,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而且”獲益”了嗎?

『雪中送炭』

以上只是截取部分學堂線上的開課院校,當第一眼看見這些名字時,你是否心中無比的激動,覺得終於可以免費聽一流大學的課程了?我想大部分都會基於興趣查看自己喜歡和嚮往的課程。那麼我們看下『果殼MOOC學院』評分最高的幾門課程:

是的,天文、地理、藝術、、經濟、文學,應有盡有,基本你能想到和感興趣的課程,這裡都會有。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我是一個電子資訊畢業的工科生,可是現在對財務十分感興趣,正好清華大學的『財務分析與決策』開課了。這麼課程實在是太棒了,對於0基礎的我而言,簡直好的無法形容。讓我看懂了資產負債表,知道了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可是,

學完之後我發現,當我想再進一步提高、深入瞭解財務知識時,卻沒有相關的課程了。

上面就是我自己的經歷,這麼課程由企業都會用到的『資產負債表』入手,講述財務分析原理和方法,使我能夠知道最簡單的財務分析。可是當課程結束後,我的財務分析水準也就到這裡了,因為除了自己去線下培訓或者自學各種書籍外,MOOC已經沒有更高級的課程讓我學習了。

下表為學堂線上10w以上報名的課程名單:

『錦上添花』我們發現,除了文學、歷史等不太需要專業基礎的課程外,絕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專業基礎入門課程。難道『為公眾提供系統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句話,只是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想學的知識,入門之後就撒手不管了嗎?

Apostolos Koutropoulos 和Rebecca J. Hogue (2012) 發現MOOC 實際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是有要求的,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在MOOC 中會遇到困難。

對於本身自主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習者,如果他們又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MOOC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錦上添花』。

1.跨越語言壁壘

相比中文課程,英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全球最大的MOOC平臺Coursera已經有2300名註冊用戶,為全世界提供了1700多個課程,Coursera目前擁有來自29個國家的147個合作夥伴,在其平臺上提供課程(截止到2016年底)。

對於大部分的國人而且,聽一門英文的課程還是相對吃力的,尤其是我們未知領域的專業課程。而如果是沒有語言壁壘的人群,他們可以通過國外更多的優質、深入的課程提高自己。

2. 收費與認證

目前很多MOOC平臺增加了多種收費課程及認證機制。

edX在1,300個課程中 53個是完全付費的。這些信貸資格課程大部分是ASU 全球大一學院的一部分,根據Class Central的分析 ,edX證書的平均成本約為53美元。

2015年,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商學院將通過 Couresra推出首個線上 MBA(iMBA,工商管理碩士)專案。課程向全球任何對 MBA 感興趣的學習者開放,學習者可以支付一定的學費,遠端修讀 MBA 課程,通過 UIUC 入學考核並完成課程的學習者還能獲得 UIUC 商學院頒發的 iMBA 證書。在iMBA之後,Coursera公佈了與UIUC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和iMBA一樣,資料科學電腦科學碩士(MCS-DS)也將花費大約兩萬美元。

目前學堂線上也推出了『微學位』欄目,但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網路培訓類課程,而不是真正的碩士學位。

3. SPOC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嘗試了一種更為精緻的課程形式—。

2 0 1 3 年, 福克斯首次提出了S P O C 這一概念, S P O C ( 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 o u r s e )譯為“小眾私密線上課程”。Small、Private分別與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對應,“Small”是指學生規模較小,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之間,“Private”是指對學生申請設置限制性准入條件,只有符合條件的學生才能被納入SPOC,故有一定的私密性,祝智庭教授將其譯為“私播課”。

SPOC是將MOOC教學資源如微視頻、學習資料、訓練與測驗、機器自動評分、站內論壇等應用到小規模的實體校園(不限於校內)的一種課程教育模式,實質是將優質MOOC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藉以翻轉教學流程,變革教學結構,提升教學品質,既能充分發揮MOOC的優勢,又能有效地彌補MOOC的短板與傳統教學的不足。(賀斌,2015)

出路在哪裡

MOOC在中國發展已經快5個年頭了,而對於我這種自認為喜歡嘗鮮和學習的人也沒有帶來太多的益處,就像文中所說:每次打開網頁都是從看到琳琅滿目的欣喜最終轉變為默默關閉頁面的失落。相信有更多的人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觸,大家都希望通過一種途徑快速、便捷的獲得知識或者增進自己的技能。可到頭來卻發現一無所獲。就如同現在打開淘寶首頁,看見滿天的打折和紅包優惠時,最後自己結帳的訂單分文未減一樣,實屬無奈。

線上教育、付費經濟、小班教學、專業認證,希望在下一個5年裡,能看見一個不一樣的MOOC。

謝謝!

本文由 @escher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