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看雍正如何“啃硬骨頭”

雍正皇帝即位後, 前任極品老爹康熙留下的爛攤子並非和諧盛世, 而是一個國庫空虛、機構臃腫、腐敗成風, 流弊叢生的國家。

話說康熙也是難得的有為之君, 開疆拓土、平定叛亂, 為大清帝國的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屬於典型的開拓之君。 然而, 康熙晚期, 老人政治問題突出, 各種積弊重現, 社會矛盾尖銳。 基本來說, 康熙一朝進步是進步了, 但也是按表走的, 轉了一圈幾乎又重回原點。 作為守成之君, 雍正改革的難度更加複雜, 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 雍正每日上朝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

儘管矛盾多多, 但雍正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即位時, 正好是人到中年的45歲, 思想性格成熟, 行事穩健。 雍正在養心殿自書雞湯勵志, “惟一人治天下, 豈為天下奉一人”。 由此可見, 雍正“一人治天下”的高度集權思想已經形成, 接下來就是鐵腕改革, 機構重組、財政改革、稅賦改革、民族治理等等,

一場敢於“啃硬骨頭”的大仗正式拉開序幕。

啃硬骨頭之“治腐懲貪”

吏治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 雍正接手的大清家底只有800萬兩白銀, 相當於現在的16億人民幣。 國庫的空虛實乃被上下大小官員蛀蟲掏空, 雍正不僅要向錢看、向厚賺,

還要懲治“老虎蒼蠅”貪污犯。

熟諳官場潛規則的雍正真正祭出了殺手鐧。 第一招便是派出中央巡視組, 中央巡視組屬雍正直接領導。 巡視組人員皆為省部級, 深得雍正信任, 為官清廉且改革意識強烈。 巡視組每查處一官, 就地免職, 從巡視組中挑選一人接任。 雍正還有更狠的, 貪官必須連坐, 防止贓款轉移, 什麼兒子外甥大侄子, 一律不放過。

雍正的另一招便是設立中央審計署, 名曰“會考府”。 獨立的中央審計署, 專門審查各部院與地方的錢糧奏銷。 以往部委吃拿卡要, 地方行賄銷窟窿, 但在中央審計署這裡全部玩不轉。 誰虧空的窟窿誰賠償, 嚴重者抄家殺頭。 戶部虧空250萬兩, 歷任尚書、侍郎等全部被追討。 即使是雍正的十二弟同樣不能免責,

被逼得上大街變賣家產。

啃硬骨頭之“打擊皇二代”

康熙子嗣興旺, 共24子, 不僅爭奪皇位激烈, 眾多兄弟也是對新君威脅極大的利益集團。 雍正面對這些“皇二代”集團沒有留情面, 一來是出於爭奪皇位的報復, 二來也是為了掃除障礙, 以便順利推行新政。

雍正給他們的警告則是:結党譏訕朝政, 是為不忠, 干擾君主視聽, 是為妨礙政策執行。

當初深受康熙喜愛的幾個兄弟, 都成了雍正嚴厲打擊的對象。 一代平叛大統帥、皇十四子允禵本與雍正是一母所生, 但親弟弟照樣被發配到清東陵看守皇陵, 實行幽禁。 三年後被革去王爵, 降格為固山貝子, 沒過半年, 再次革爵, 進行更嚴厲的圈禁, 被囚於景山, 與坐大牢沒區別。 再說皇九子胤禟, 本是一個博學多才、有情有義的人才, 但也遭到雍正的嚴厲打擊。 革去黃帶子、除宗籍, 發配西寧, 後下獄被不斷以各種藉口折磨, 最終慘死獄中。 皇二子允礽、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等無不被雍正削爵革職囚禁, 最終都被整死, 更有說被毒死。

啃硬骨頭之“財稅改革”

大清入關以後,高層權貴圈地嚴重,失地農民大量增加,長久沿襲的人丁稅難以徵收,致使各地錢糧虧空嚴重。如此一來,極大威脅大清帝國的統治。

雍正決定實行“攤丁入畝”,即人丁稅併入地畝,取消按人頭納稅,而是按實際地畝數納稅。“攤丁入畝”的原則是,照田納稅,多地多納,少地少繳。如此,地主就要多上稅,失地農民可以不上稅。可以說,這是縮小貧富差距的一個正確改革,將地主階級的利益分給失地農民,保證了民心的向穩。

針對各地方名目繁多的攤派,雍正推行新政“火耗歸公”。地方在徵收錢糧時,往往以損耗為名,擅自額外增加徵收數額,無形中加大了百姓的負擔。“火耗歸公”實行後,將額外徵收的各種損耗全部充公,成為法定稅款。除地方正常開支外,其餘作為“養廉銀”用以提高各地公務員收入,算是高薪養廉。

啃硬骨頭之“強化皇權”

不得不承認,雍正是一個擅於頂層設計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加緊實行皇權集中制,首先擴大了都察院的權力,加大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同時,向各地陸續派出巡查禦史,此特派員名為處理地方政事,實同樣為監察地方官員。

雍正對此還不滿足,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軍機處,這純粹是雍正的私人訂制,以此輔助皇帝處理大小政務。但軍機處並不設立正式編制,所謂的軍機大臣全部為兼職,雍正對此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軍機處只有三五人,直接向雍正彙報,軍政大權獨攬,後來逐漸成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與行政中心。無形中,雍正的軍機處等於架空了內閣與六部,成為雍正貼身的秘書處。

有了貼身的軍機處,雍正還是不放心,又創立密奏制度,即部委、地方省市領導均可通過密折直接上奏皇上。密折讓大小領導徹底沒有了顧忌,有話就說,有情就奏,不用擔心別人看到。密折開創了公開告密的先河,成為雍正強化皇權的重要象徵。

啃硬骨頭之“剷除權臣”

凡是對皇權產生威脅的,雍正都欲除之後快,尤其是功高蓋主的封疆大吏、身邊權臣。

號稱“年大將軍”的年羹堯便是如此一人。年羹堯不到30歲即升任四川巡撫,後總攬西南、西北事務,平步青雲,志得意滿。雍正即位初,與年羹堯似知己般親密,大小事同商量,二人就差抵足而眠了。年羹堯也因此而日漸驕橫。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回京,各地大員竟然跪地迎接。雍正當時就震驚了,心想年羹堯你這麼頑皮,你家裡人知道嗎?

年羹堯的命運隨後急轉直下,由寵臣迅速成為罪臣,被立即抄家。年羹堯的馬屁文人汪景祺竟然吹噓年為“天下第一偉人”,更讓雍正震怒,列92大罪狀,直接賜死年羹堯。

另一個著名的倒楣鬼則是吏部尚書隆科多,不僅在領導幹部的遴選中擅作主張,還與年羹堯攜手,壟斷大清領導幹部的選拔,這無疑是要架空雍正的節奏,雍正列隆科多41條罪狀,逮捕下獄。

啃硬骨頭之“民族治理”

一直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都是老大難。少數地區實行土司自治,到雍正時,已經沿襲幾百年。土司對內治理殘暴、對外紛爭不斷,甚至與中央呈分庭抗禮之勢。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授意雲貴總督鄂爾泰進行土司改革,名曰“改土歸流”,即改革土司世襲制度,由流官接任管理,流官即可以定期更換的幹部。“改土歸流”沒有激進改革,而是逐步替換,順勢而為。諸如當地土司去世的,則改由流官接管。土司年紀較大,無法統治的,流官則赴任接替。所有改革地區,除享受內地基本政策外,同時還享受一定優惠,如稅收較內地少。對於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土司,則武力干預。剿撫並用後,“改土歸流”實施順利,邊疆叛亂的因素被徹底剷除。

後 記

雍正面對的利益集團可謂空前龐大,他的新政分別動了地主、少數民族領導、地方官僚、權臣重臣、皇室權貴的各種乳酪,推行新政的阻力可想而知。然而這就是雍正,革弊創新的手段毒辣、雷厲風行、敢於大刀闊斧破除藩籬。

縱觀雍正一朝,短短13年,但政績卓著。如雍正朝是封建反腐制度最完備的時期,雍正開創性地設立軍機處、密奏制度,取消沿襲千年的人頭稅、數百年的土司制度,成為兩千年來皇權最集中的君主。

後人只知“康乾盛世”,為啥沒提雍正的豐功偉績呢?因為雍正告訴過後人,不要崇拜哥,哥只是個傳說。

(摘自《領導文萃》2014年5月下)

啃硬骨頭之“財稅改革”

大清入關以後,高層權貴圈地嚴重,失地農民大量增加,長久沿襲的人丁稅難以徵收,致使各地錢糧虧空嚴重。如此一來,極大威脅大清帝國的統治。

雍正決定實行“攤丁入畝”,即人丁稅併入地畝,取消按人頭納稅,而是按實際地畝數納稅。“攤丁入畝”的原則是,照田納稅,多地多納,少地少繳。如此,地主就要多上稅,失地農民可以不上稅。可以說,這是縮小貧富差距的一個正確改革,將地主階級的利益分給失地農民,保證了民心的向穩。

針對各地方名目繁多的攤派,雍正推行新政“火耗歸公”。地方在徵收錢糧時,往往以損耗為名,擅自額外增加徵收數額,無形中加大了百姓的負擔。“火耗歸公”實行後,將額外徵收的各種損耗全部充公,成為法定稅款。除地方正常開支外,其餘作為“養廉銀”用以提高各地公務員收入,算是高薪養廉。

啃硬骨頭之“強化皇權”

不得不承認,雍正是一個擅於頂層設計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加緊實行皇權集中制,首先擴大了都察院的權力,加大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力度。同時,向各地陸續派出巡查禦史,此特派員名為處理地方政事,實同樣為監察地方官員。

雍正對此還不滿足,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軍機處,這純粹是雍正的私人訂制,以此輔助皇帝處理大小政務。但軍機處並不設立正式編制,所謂的軍機大臣全部為兼職,雍正對此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軍機處只有三五人,直接向雍正彙報,軍政大權獨攬,後來逐漸成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與行政中心。無形中,雍正的軍機處等於架空了內閣與六部,成為雍正貼身的秘書處。

有了貼身的軍機處,雍正還是不放心,又創立密奏制度,即部委、地方省市領導均可通過密折直接上奏皇上。密折讓大小領導徹底沒有了顧忌,有話就說,有情就奏,不用擔心別人看到。密折開創了公開告密的先河,成為雍正強化皇權的重要象徵。

啃硬骨頭之“剷除權臣”

凡是對皇權產生威脅的,雍正都欲除之後快,尤其是功高蓋主的封疆大吏、身邊權臣。

號稱“年大將軍”的年羹堯便是如此一人。年羹堯不到30歲即升任四川巡撫,後總攬西南、西北事務,平步青雲,志得意滿。雍正即位初,與年羹堯似知己般親密,大小事同商量,二人就差抵足而眠了。年羹堯也因此而日漸驕橫。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回京,各地大員竟然跪地迎接。雍正當時就震驚了,心想年羹堯你這麼頑皮,你家裡人知道嗎?

年羹堯的命運隨後急轉直下,由寵臣迅速成為罪臣,被立即抄家。年羹堯的馬屁文人汪景祺竟然吹噓年為“天下第一偉人”,更讓雍正震怒,列92大罪狀,直接賜死年羹堯。

另一個著名的倒楣鬼則是吏部尚書隆科多,不僅在領導幹部的遴選中擅作主張,還與年羹堯攜手,壟斷大清領導幹部的選拔,這無疑是要架空雍正的節奏,雍正列隆科多41條罪狀,逮捕下獄。

啃硬骨頭之“民族治理”

一直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都是老大難。少數地區實行土司自治,到雍正時,已經沿襲幾百年。土司對內治理殘暴、對外紛爭不斷,甚至與中央呈分庭抗禮之勢。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授意雲貴總督鄂爾泰進行土司改革,名曰“改土歸流”,即改革土司世襲制度,由流官接任管理,流官即可以定期更換的幹部。“改土歸流”沒有激進改革,而是逐步替換,順勢而為。諸如當地土司去世的,則改由流官接管。土司年紀較大,無法統治的,流官則赴任接替。所有改革地區,除享受內地基本政策外,同時還享受一定優惠,如稅收較內地少。對於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土司,則武力干預。剿撫並用後,“改土歸流”實施順利,邊疆叛亂的因素被徹底剷除。

後 記

雍正面對的利益集團可謂空前龐大,他的新政分別動了地主、少數民族領導、地方官僚、權臣重臣、皇室權貴的各種乳酪,推行新政的阻力可想而知。然而這就是雍正,革弊創新的手段毒辣、雷厲風行、敢於大刀闊斧破除藩籬。

縱觀雍正一朝,短短13年,但政績卓著。如雍正朝是封建反腐制度最完備的時期,雍正開創性地設立軍機處、密奏制度,取消沿襲千年的人頭稅、數百年的土司制度,成為兩千年來皇權最集中的君主。

後人只知“康乾盛世”,為啥沒提雍正的豐功偉績呢?因為雍正告訴過後人,不要崇拜哥,哥只是個傳說。

(摘自《領導文萃》2014年5月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