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論長刀還是短刀在中國最後的舞臺竟是為了繳獲槍炮?

環首刀劍並非中原發明, 刀才是正宗原產, 然而從東周到西漢初, 刀卻一度被廢棄了, 而長刀則消沉得更久。

商代銅刀長度很短,

長者也只與羅馬短劍相當, 充其量算把西瓜刀。 也許正因短刀重量較沉, 靈活性反而比不上短劍, 西周才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廢刀用劍了。

短刀第二次出現已經是時隔8、900年的西漢了。 西漢是鐵的時代, 蓬勃興起的煉鋼業將漢軍隊鑄成為那個時代罕見的鋼鐵雄師。

鋼鐵提供了兵器更為堅韌的骨骼, 催生出長達 1米的環首刀。 在尚無馬鞍和馬蹬的騎兵眼中, 那粗獷有餘細緻不足的直窄刀身蘊含了前所未見的淩厲殺氣, 厚實的刀背將輕易承受住猛烈揮砍的應力, 使他們化身為撲襲的獵鷹。

環首刀徹底取代長劍是在東漢末年,

在那之後它將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橫跨過 300年時光直達隋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短刀在東晉就出現了分裂, 導致兩種刀式的並行發展, 一種是直窄樣式, 另一種是近代常見的寬體樣式。 但古人對事物的革新總是異常謹慎, 就如同他們腰裡別著劍鞘千餘年, 才在波斯雙環的影響下, 用繩將刀劍掛在腰際, 寬體刀還要再承受幾百年的寂寞。

對環首刀的改進就是增加護手, 並取消了刀柄端的圓環, 這個轉變自魏晉始至唐成熟, 但這已經使環首刀再無法稱為環首了。 改進後的刀分為三種, 其中的戰刀稱作橫刀。 儘管環首刀日後將在中國完全絕跡, 但'唐樣大刀'卻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日本太刀, 並於明代重返故里。

大動亂的年代到來了, 那稱得上帝國最黑暗的時期之一, 充斥著嗜殺成性的暴君, 戰亂迭起刺激了武器技術的發展。 攘平動亂的宋朝既是刀複歸的時代, 也是刀發揚的時代, 短刀改變了, 長刀東山再起。

直窄刀身有聯為一體的刀脊, 令同樣寬度的刀身能承受更大應力, 從而斬甲斷骨, 但卻缺乏使刀刃開膛破腹的流暢弧線。 弧曲刀身恰好相反, 柔韌有餘而剛硬不足。 但這只是歐洲和西亞的難題, 中國用堅重的寬體刀將兩者合而為一, 這完美的結合將只有日本太刀的靈活鋒銳可以打破。

太刀說來就來了,高碳鋼精鍛而成的微弧刀身異常迅猛,令人與兵器皆數粗製濫造的明軍大為惶恐。師夷長技不敢當,因為明軍缺乏倭寇的野蠻,但對兵器樣式的學習倒顯得相當誠懇。於是明軍的短刀序列成了一水日式,從1米長的單手刀,到 2米長的雙手刀,連騎兵也未能脫離此列。

可惜武備無力阻止明廷的政治腐敗和人心叛離,而清廷的迂腐又最終斷送了華夏基業。當歐洲槍炮在中國土地炸響時,無論精緻的武官刀,還是寬大的士兵刀,唯一的用處就只剩下宣誓了。

短刀最後的舞臺是抗日戰爭,但目的只是為了繳獲槍炮,當然或許騎兵還繼續使用過一段,總之刀衰落了。

太刀說來就來了,高碳鋼精鍛而成的微弧刀身異常迅猛,令人與兵器皆數粗製濫造的明軍大為惶恐。師夷長技不敢當,因為明軍缺乏倭寇的野蠻,但對兵器樣式的學習倒顯得相當誠懇。於是明軍的短刀序列成了一水日式,從1米長的單手刀,到 2米長的雙手刀,連騎兵也未能脫離此列。

可惜武備無力阻止明廷的政治腐敗和人心叛離,而清廷的迂腐又最終斷送了華夏基業。當歐洲槍炮在中國土地炸響時,無論精緻的武官刀,還是寬大的士兵刀,唯一的用處就只剩下宣誓了。

短刀最後的舞臺是抗日戰爭,但目的只是為了繳獲槍炮,當然或許騎兵還繼續使用過一段,總之刀衰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