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荊軻刺秦之前,太子丹其實在秦國做過燕國的人質

文/張程

當時在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質除了太子丹外, 還有一位秦國的人員——王孫異人。 異人是秦國眾多王孫中的一個, 多他一個不多, 少池一個不少, 基本上與秦國的王位“絕緣”。 秦國和趙國搞“假和談、真備戰”, 就把異人這樣的貨色送到邯鄲來了。

一個是弱小的鄰國主動送上門來的太子丹, 一個是強大的鄰國隨便打發來的異人, 趙國對他們兩個人的態度都不好。 太子丹在邯鄲的日子過得很不舒心。 異人在邯鄲的日子開始的時候也很不愉快, 不過很快就得到了改善。 因為一個叫呂不韋的商人決定“投資”異人,

做一筆“政治生意”。 呂不韋大筆大筆花錢, 慷慨地送給異人豪宅、車駕、華服和美味佳餚, 後來還把自己的老婆趙姬也送給了異人, 真的是不惜血本。

趙姬沒有經過十月懷胎就莫名其妙地給異人生下了一個兒子。 秦國人不知道, 在遙遠的邯鄲他們的國家多了一個王曾孫。

如果他們知道這個曾孫將帶領他們掃蕩寰宇, 統一六國, 他們一定會舉國狂歡, 來慶祝這個後來取名為“贏政”的嬰兒的誕生。

我們不知道太子丹有沒有見過贏政。 不管見沒見過, 太子丹的後半生命運都緊緊地和贏政連接在了一起。

太子丹後來回到燕國, 做他的太子去了。 贏政後來被接回秦國, 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宮廷政變, 奇跡般地成為了秦王。 這都是名年後的事情了。

話說秦國和燕國的關係也很不好。 秦國喜歡侵略他國, 霸佔他國領土, 曾一度攻入燕國的南部, 攻佔了幾十座城池。 燕王喜黔驢技窮, 故伎重施, 向秦國求和, 要求互換人質, 恢復和平。 秦國答應了, 於是太子丹只得前往秦國首都咸陽,

開始另一段人質生涯。

贏政此時已經成為秦王, 但是對父親昔日的難兄難弟太子丹一點都不關照。 太子丹在咸陽飽受欺淩, 一點也沒享受到“王室待遇”, 最後連日常的物質供給也出現了問題。 誰讓祖國弱小, 秦國強大呢?如果自己的悲慘命運能夠換取燕國的安全與和平,

太子丹也就認命了。 問題是秦國接受了燕國的人質後, 出爾反爾, 繼續對燕國發動侵略戰爭, 蠶食燕國土地。 太子丹的人質生涯一點作用都沒有, 他恨死秦國, 恨死贏政了。 他覺得自己的身心煎熬都是罪惡的秦國造成的。

於是, 太子丹跑去質問贏政:“燕秦兩國已經重啟戰事了, 你什麼時候放我回國?”

贏政冷冷地看了太子丹一眼, 蠻橫地說:“只要烏鴉變成了白頭, 馬長出頭角, 我就放你回去。 ”

烏鴉是黑的, 馬是沒有頭角的, 這是自然規律。 太子丹聽了贏政的條件後, 心情跌落到穀底, 怒視贏政, 開始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將贏政五馬分屍、千刀萬剮。

看來通過正常的途徑, 太子丹是回國無望了。

太子丹是個堅強的愛國者, 他決定找機會潛逃回國。 幾年後機會終於來了, 太子丹趁秦國看守鬆懈, 化裝成僕役, 逃回了燕國。

太子丹回到祖國後, 痛苦地發現燕國比自己出去當人質之前更加落後, 局勢更加危險了。

最大的敵人秦國正一步步地逼近燕國, 但燕國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擋秦國的進攻。 太子丹為了報復贏政的傲慢與虐待, 為了挽救祖國沉’侖的命運, 決心竭盡全力與秦國為敵。 遺憾的是, 父親燕王喜顯然沒有認識到秦國才是燕國最強大最兇惡的敵人。 當時長平大戰剛剛結束。 趙國的幾十萬大軍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一敗塗地。 趙國喪失了軍隊主力, 國內空虛。 燕王喜開始覺得趙國挺可憐的, 派了一個叫做栗腹的大臣去趙國“慰問慰問”, 聯絡一下感情,還送了五百黃金給趙王買酒喝。栗腹回來後把趙國虛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燕王喜,建議說:“趙國的青壯年幾乎都在長平戰死了,國內的孤兒弱小還沒有長大,這正是我們討伐趙國的好機會啊!”燕王喜覺得這的確是個趁火打劫的好機會,又叫來昌國君樂閑,詢問能否出兵。樂閑反對說:“趙國是四戰之國,百姓尚武好鬥,我們不能輕易討伐他們。”燕王喜問:“反正趙國現在沒多少軍隊了,我用五倍的軍隊去打它,難道還打不過嗎?”樂閑認死理,堅持說不行。燕王喜發怒了,其他大臣忙都說可以討伐趙國。燕王喜這才破涕為笑,派出二千乘車騎,任命栗腹為統帥,大舉進攻趙國。臨出發前,大臣將渠勸諫說:“我們燕國和趙國是友好鄰邦,和睦共處,大王您還送過趙王五百黃金呢。使者剛回來我們就去進攻趙國,在道義上站不住腳,肯定打不贏。”燕王喜非但不聽,還親自率領一支部隊作為偏師伐趙。將渠就拉住燕王喜的綬帶,死死不讓燕王喜出征,結果被燕王喜一腳給踹倒了。將渠哭著說:“我這麼做,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大王啊!”結果,燕國大軍遭到了廉頗率領的趙軍的迎頭痛擊。栗腹大敗而歸,被趙軍在屁股後面追了五百多裡路,引火焚身,戰火最後燒到燕國土地上來了。燕王喜沒辦法,只好說軟話求和。趙軍提出,趙國只以將渠為“談判對象”。燕王喜趕緊拜將渠為丞相,和趙國和談。趙國這才撤軍。

燕國失敗以後,國家更加衰敗。燕王喜似乎退出了政治舞臺,再也沒有什麼新的“最高指示”。燕國國政實質上轉移到了太子丹的手中。

摘自張程《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18.4 購買

聯絡一下感情,還送了五百黃金給趙王買酒喝。栗腹回來後把趙國虛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燕王喜,建議說:“趙國的青壯年幾乎都在長平戰死了,國內的孤兒弱小還沒有長大,這正是我們討伐趙國的好機會啊!”燕王喜覺得這的確是個趁火打劫的好機會,又叫來昌國君樂閑,詢問能否出兵。樂閑反對說:“趙國是四戰之國,百姓尚武好鬥,我們不能輕易討伐他們。”燕王喜問:“反正趙國現在沒多少軍隊了,我用五倍的軍隊去打它,難道還打不過嗎?”樂閑認死理,堅持說不行。燕王喜發怒了,其他大臣忙都說可以討伐趙國。燕王喜這才破涕為笑,派出二千乘車騎,任命栗腹為統帥,大舉進攻趙國。臨出發前,大臣將渠勸諫說:“我們燕國和趙國是友好鄰邦,和睦共處,大王您還送過趙王五百黃金呢。使者剛回來我們就去進攻趙國,在道義上站不住腳,肯定打不贏。”燕王喜非但不聽,還親自率領一支部隊作為偏師伐趙。將渠就拉住燕王喜的綬帶,死死不讓燕王喜出征,結果被燕王喜一腳給踹倒了。將渠哭著說:“我這麼做,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大王啊!”結果,燕國大軍遭到了廉頗率領的趙軍的迎頭痛擊。栗腹大敗而歸,被趙軍在屁股後面追了五百多裡路,引火焚身,戰火最後燒到燕國土地上來了。燕王喜沒辦法,只好說軟話求和。趙軍提出,趙國只以將渠為“談判對象”。燕王喜趕緊拜將渠為丞相,和趙國和談。趙國這才撤軍。

燕國失敗以後,國家更加衰敗。燕王喜似乎退出了政治舞臺,再也沒有什麼新的“最高指示”。燕國國政實質上轉移到了太子丹的手中。

摘自張程《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一步之遙:中國的皇太子政治 ¥18.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