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白公主未了情(民間故事)

1. 不歡而散

建甯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極最小的女兒, 雖說一生下來母親就因難產而死, 但由最得皇太極寵愛的莊妃將她撫養在身邊。

因為莊妃只生了一個兒子福臨, 特別喜歡女孩兒, 對建甯公主視若己出, 疼愛異常。 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很寵愛她, 兩人一塊玩耍。 後來清軍入關, 定鼎北京, 八歲的福臨當了皇帝, 年號順治, 日理萬機, 不能同建甯公主嬉戲了, 但這時宮中又多了個比建甯公主只大一歲的男孩吳應熊, 是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 當時清朝雖已平定中原, 但南方的南明殘餘勢力依舊強大, 垂簾聽政的孝莊太后只得依賴吳三桂等原明朝的降將對付南明, 可又對吳三桂不放心, 便找藉口將吳應熊留在宮中, 封為五品的宮廷侍衛—其實是個人質罷了。 可小孩子們哪知道這些, 建甯公主同吳應熊兩小無猜, 玩得可熱火了。

一晃十來年過去了,

建甯公主長成了一個嬌美的大姑娘,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滿洲和蒙古的王公貴族們爭相向建甯公主求婚。 孝莊和順治對這些貴族子弟千挑萬選, 一連挑了幾個人選卻都被建甯公主一口拒絕。 毫無疑問, 情竇初開的建甯公主已有了自己的心上人。 其實, 對建甯公主的心事, 孝莊和順治母子心知肚明—建甯公主早已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吳應熊!

年輕氣盛的順治將建甯公主叫到宮中, 避開旁人, 兄妹倆來了個打開天窗說亮話。

“禦妹啊, 你嫁誰都成, 就是不能嫁給吳應熊!”

“為什麼?”

“因為他是吳三桂的兒子!”

“吳三桂的兒子怎麼了?”

面對毫無政治頭腦的禦妹, 順治想了想, 拐彎抹角地道:“好禦妹啊, 朕給你講個前朝的往事。

明太祖有個女兒, 封號臨安公主, 嫁給了丞相李善長的兒子李棋。 可後來李善長犯了事, 全家被誅, 可憐臨安公主守了大半輩子寡……”

“不聽不聽!那是前朝的事, 與我有什麼關係!”建甯公主捂住了耳朵。

“朕寧願你永遠不出宮, 都不能讓你嫁給吳應熊!”順治忍無可忍, 來了氣。

“若是不讓我嫁給吳應熊, 我……我寧願出家!”建甯公主毫不退讓, 也上了火。

兄妹倆最終鬧了個不歡而散。

2. 一語成讖

就在這一年, 南明大將李定國率部大舉反攻, 連克湖廣重鎮, 戰鬥異常激烈, 清朝的兩個親王孔有德和尼堪先後戰死, 清軍一潰千里, 而擁兵十萬的吳三桂卻徘徊觀望, 逗留不進。 孝莊審時度勢, 當機立斷, 強令順治一紙詔書將建甯公主嫁給吳應熊!

洞房花燭夜, 揭去了紅蓋頭的建甯公主嬌羞地望著夫君, 臉上寫滿幸福。 吳應熊卻面色蒼白, 一聲輕歎:“你為何生在皇家, 我又為何生在吳家?只怕你我難以白頭到老!”公主忙用小手捂住吳應熊的嘴巴:“不許你胡說, 我是公主, 一切有太后做主, 誰能把你怎麼著?”

沒想到吳應熊一語成讖!

建甯公主下嫁吳應熊後, 第二年便生下一個兒子, 取名吳世琳, 夫妻兩人更是恩愛。

一晃又是十來年過去, 康熙十三年, 因不滿朝廷削藩, 盤踞雲南的吳三桂聯絡尚可喜、耿精忠悍然反叛, 史稱“三藩之亂”。 戰爭之初, 叛軍氣焰囂張, 勢如破竹, 出川陝, 入兩湖, 大有飲馬長江之勢;清軍則節節敗退, 屢戰屢敗。

康熙大驚, 急召康親王傑書、索額圖和明珠等幾個朝中心腹重臣,

詢問朝廷軍隊敗退的原因並商議對策。 起初, 幾個大臣相顧不語, 被康熙問急了, 康親王吞吞吐吐地道:“皇上, 前線將士都……都認為吳逆的兒子吳應熊是皇家額駙, 與皇家是頂頭親戚, 論輩分還是皇上的姑丈, 這場戰爭鬧來鬧去是皇家自己的事, 打斷骨頭連著筋, 皇上還能把吳逆怎麼樣?因此士氣低落, 兵無鬥志……”索額圖則快人快語:“殺了吳應熊, 一來表明朝廷與吳逆一刀兩斷的平叛決心, 以鼓士氣;二來可給吳逆一個迎頭棒喝, 挫挫叛軍的威風!”

康熙一驚, 喉結滾動半天方才道:“朕明白了。 江山社稷要緊, 吳應熊雖是朕的姑丈, 若能扭轉乾坤, 朕又何惜?只是吳應熊與其父不一樣, 他久居京師, 對朝廷很忠心, 從不與吳逆暗中來往,再說皇祖有規,額駙家族犯罪,只要額駙不參與,不得受株連。殺吳應熊難服天下人之口……”明珠介面道:“皇上,吳應熊與吳逆是父子,若說吳應熊從不與吳逆暗中來往,天下人誰信?至於吳應熊通逆的罪證,臣是九門提督,包管替皇上找到!”

康熙終於下定了決心,點了點頭。

不幾天,明珠親率一隊兵勇直撲建甯公主府,徑直來到前院吳應熊的居處,狂翻亂搜。在雞飛狗跳中,變戲法似的從吳應熊的書房裡搜出一摞吳三桂寫來的密信,又從一間暗室裡抓獲一個身份可疑的漢子,從那漢子身上搜出的密蠟丸裡寫的都是朝廷的機密大事!明珠一聲怪叫,喝令兵丁們將吳應熊和吳世琳父子五花大綁。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建甯公主大驚,不顧公主的身份,從後院裡飛奔上前攔阻。吳應熊卻早有所料,邊掙扎邊對公主大聲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一天早晚要來的,你我夫妻緣分已盡!我命不足惜,情願千刀萬剮,可世琳兒才十四歲,你快快入宮,求皇上和太后看在他身上有皇家血脈的分上,饒他一命!”

方寸大亂的建甯公主發瘋似的直闖進皇宮,沒想到找遍康熙平時處理政務的弘德殿,卻連康熙的影兒也沒找到—康熙是心中有愧,躲了起來。

建甯公主只得來到後庭孝莊所居的慈甯宮,一見孝莊便跪拜不起,向孝莊苦苦求情,要孝莊去求康熙放他們父子一條生路。兩眼紅腫的孝莊顯然早已知曉此事,她緩緩將建甯公主扶起:“我兒,是哀家當初做主將你嫁給吳應熊的,今日之事哀家一定代你去求皇上!不過,哀家早已歸政於皇上,不能全作主張,哀家只答應你放世琳兒一條生路。至於吳應熊,恐怕皇上絕不會放過他的。”建甯公主知道孝莊向來說話算數,事已至此,只得忍悲含淚回府。孝莊隨即上了輦轎要去弘德殿,又叫來服侍自己多年的老侍女蘇麻喇姑,對她一番耳語……

然而,就在第二天午時,吳應熊父子便被絞死在菜市口,並詔告全國!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建甯公主欲哭無淚!她怎麼也沒想到一向疼愛自己的母親竟無情食言,讓年僅十四歲的世琳兒也命喪黃泉!

3. “一了”“百了”

沒有了肌膚相親的丈夫,沒有了天真可愛的兒子,偌大的公主府顯得格外空曠寂寥,建甯公主整日以淚洗面。為安慰姑姑,康熙派人送來整箱整櫃的金銀財寶,可建甯公主眼皮也不翻;孝莊則派蘇麻喇姑來探視,並暗示公主可以再醮,卻被建甯公主一口啐在臉上……

心灰意冷之下,建甯公主不由想起了哥哥順治。想當年,順治因愛妃董鄂氏病逝,看破紅塵鬧著要在京城出家,但一國之君豈有做和尚之理?為勸阻順治,孝莊使了一招緩兵之計,派人到幾百裡外的佛家聖地五臺山建起了一座寺院,取名殊像寺,沒想到剛建好,順治便因傷心過度駕崩了。建甯公主打定了出家殊像寺的主意—也算是繼承哥哥的遺願吧。孝莊和康熙無可奈何,只得同意。

建甯公主來到殊像寺,在寺院門口見到迎接她的方丈,不由吃了一驚:這方丈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順治在位時的大內太監劉良輔!

“劉公公……”建甯公主不覺叫道。“這裡沒有什麼劉公公,老衲法號澹然,當年先皇要出家,先打發老衲在此等候,不料先皇卻夙願未償,龍飛而去。不料今日又得迎皇姑到此!”澹然言畢,唏噓不已,隨即率眾僧為建甯公主舉行了剃度儀式,取了個法號,叫做“一了”,一切皆了之意。

脫下鳳冠霞帔,披上袈裟,成了一了的建甯公主被澹然方丈安排在殊像寺西北角的客堂裡。這處客堂是座小閣樓,分為內外兩室,門額上還留著當年順治書寫的“善靜室”三個大字。儘管一了每日過著青燈黃卷、晨鐘暮鼓的日子,但夜深人靜,她依舊孤枕難眠,每每從夢中醒來,淚水總是濕透了枕巾……

幾年後,三藩之亂被平定,天下重歸太平,可一了卻因難以了卻對丈夫和兒子的思念,身體日漸虛弱,臥床不起。澹然百勸無效,眼見得一了已是水米不進,奄奄一息。

這天,澹然又推開了善靜室的小門,不過,這次他身後還跟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僧人。臥床多日的一了一見那僧人,竟“呼”地一下子坐了起來:“你、你莫非是世琳兒……”

“一了,這兒沒有你的什麼世琳兒,他是我的徒兒,法號百了。說起來比你還早來寺院半年呢—是蘇麻喇姑親自把他送來的。”澹然壓低聲音道。

一了恍然大悟!原來,當初孝莊為救吳世琳一命,命蘇麻喇姑連夜找到監管內務府大牢的總管,用死囚換下了吳世琳,來了個狸貓換太子!

一了和百了淚眼望淚眼,一了再也壓抑不住在胸中積蘊多年的情感,赤腳跳下床來:“我的……”

“咄!”澹然一聲斷喝,擋在一了面前,“什麼你的我的!一了啊一了,你怎麼還沒從夢中醒來?你怎麼還不如百了?你看百了,比你還能沉住氣呢。老衲今天安排你倆相見,本已違了太后旨意。你倆現在都是佛門弟子,老衲且為你們說幾句偈語。”澹然說著,合起雙掌,念道:“世上無一了,自然無百了;若得常相見,除非能一了!”

一了絕頂聰明,豈不明白澹然言下之意:她和世琳兒本是母子,如今都已出家為僧為尼,只能以佛門弟子相稱,若要經常相見,須一刀了斷俗家母子之情!一了的淚水“刷”地流了下來,喃喃道:“大師,世間唯此一了難了啊!貧尼,貧尼做不到……”

澹然也不覺動情,揩揩眼角,一聲長歎:“也罷也罷。出家人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乃是佛祖本意,老衲今日豁了出去,允許你倆同居善靜室,一外一內,共同研習經文。你倆切記,只可言佛,不可言及其它!”言畢,掩了室門,口念佛號而去。

“我的孩兒!”

“額娘!”一了和百了同聲悲呼,母子倆涕淚交流,緊緊地擁在了一起……

4. 上天可鑒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殊像寺本是皇家寺院,眾僧中自有朝廷密探,沒過多久,便有密報擺上了康熙的龍案,告發出了家的建甯公主以研習佛經為名,和殊像寺的一個年輕僧人同居一室,兩人之間似乎有些曖昧。康熙勃然大怒:沒想到皇姑姑當初不願光明正大地嫁人,如今卻與僧人私通,傳揚出去,皇家臉面何在?豈不貽笑天下!當下,康熙氣急敗壞地來到慈甯宮,向孝莊請示如何發落建甯公主。孝莊知道康熙對建甯公主已是必欲除之而後快,想了想道:“此事不可張揚,只可暗中去做,倒不如一把火把善靜室燒了罷!”康熙大喜,立命明珠指派捕快直奔五臺山……

一個月黑風高夜,殊像寺沖天火起,寺中僧人爭相逃命,熊熊火光中,只見火源中心的善靜室吞沒在烈火黑煙之中……然而,第二天,風定火熄,眾僧回到寺院,卻見斷垣殘壁之中,只有善靜室巋然不動,台基依舊那麼清白,飛簷上的佛鈴依舊“叮叮”而鳴。百了攙扶著一了,推門而出,毫髮無損,沐浴在朝陽之中,活像兩尊金光閃閃的菩薩!

澹然忍不住念一聲:“阿彌陀佛!”眾僧全都跪倒在地……

康熙聞知,大為驚訝,後又大喜:這分明是佛祖顯靈,證明皇姑姑和那年輕僧人並無曖昧之事!他哪裡知道,善靜室的白色台基和青黃色的頂簷並非一般的石頭,而是來自孝莊皇太后的故鄉科爾沁大草原葉爾基山的珍珠岩!珍珠岩是稀世珍寶,有防火隔熱的神奇功能。當初這座善靜室本就是孝莊為順治出家修習所建的,為防人縱火謀害,孝莊特命匠人用上了來自故鄉的珍珠岩。而為了保護建甯公主母子,孝莊故意讓康熙火燒殊像寺!

只說大喜之下,康熙命戶部撥銀重修殊像寺。一年後,殊像寺整修一新,康熙借出巡之機,親來殊像寺拜見。沒想到一了並不願意見康熙,只命人捧來一軸潔白的宣紙和筆墨,讓康熙在紙上書寫“清白”二字。康熙情知皇姑姑是讓他為冤殺吳應熊父子而認錯,尷尬之下,含糊其辭地自我解嘲道:“上天可鑒,皇姑姑的確是清白的!”拿起筆來,一揮而就。從此,殊像寺門額上高懸“清白”兩字,也被稱為清白寺。

後來,侍奉一了圓寂之後,百了下落不明。有人說他雲遊四方去了,也有人說他遵照一了遺囑,隱名埋姓,蓄髮還俗了……

從不與吳逆暗中來往,再說皇祖有規,額駙家族犯罪,只要額駙不參與,不得受株連。殺吳應熊難服天下人之口……”明珠介面道:“皇上,吳應熊與吳逆是父子,若說吳應熊從不與吳逆暗中來往,天下人誰信?至於吳應熊通逆的罪證,臣是九門提督,包管替皇上找到!”

康熙終於下定了決心,點了點頭。

不幾天,明珠親率一隊兵勇直撲建甯公主府,徑直來到前院吳應熊的居處,狂翻亂搜。在雞飛狗跳中,變戲法似的從吳應熊的書房裡搜出一摞吳三桂寫來的密信,又從一間暗室裡抓獲一個身份可疑的漢子,從那漢子身上搜出的密蠟丸裡寫的都是朝廷的機密大事!明珠一聲怪叫,喝令兵丁們將吳應熊和吳世琳父子五花大綁。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建甯公主大驚,不顧公主的身份,從後院裡飛奔上前攔阻。吳應熊卻早有所料,邊掙扎邊對公主大聲道:“覆巢之下無完卵,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一天早晚要來的,你我夫妻緣分已盡!我命不足惜,情願千刀萬剮,可世琳兒才十四歲,你快快入宮,求皇上和太后看在他身上有皇家血脈的分上,饒他一命!”

方寸大亂的建甯公主發瘋似的直闖進皇宮,沒想到找遍康熙平時處理政務的弘德殿,卻連康熙的影兒也沒找到—康熙是心中有愧,躲了起來。

建甯公主只得來到後庭孝莊所居的慈甯宮,一見孝莊便跪拜不起,向孝莊苦苦求情,要孝莊去求康熙放他們父子一條生路。兩眼紅腫的孝莊顯然早已知曉此事,她緩緩將建甯公主扶起:“我兒,是哀家當初做主將你嫁給吳應熊的,今日之事哀家一定代你去求皇上!不過,哀家早已歸政於皇上,不能全作主張,哀家只答應你放世琳兒一條生路。至於吳應熊,恐怕皇上絕不會放過他的。”建甯公主知道孝莊向來說話算數,事已至此,只得忍悲含淚回府。孝莊隨即上了輦轎要去弘德殿,又叫來服侍自己多年的老侍女蘇麻喇姑,對她一番耳語……

然而,就在第二天午時,吳應熊父子便被絞死在菜市口,並詔告全國!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建甯公主欲哭無淚!她怎麼也沒想到一向疼愛自己的母親竟無情食言,讓年僅十四歲的世琳兒也命喪黃泉!

3. “一了”“百了”

沒有了肌膚相親的丈夫,沒有了天真可愛的兒子,偌大的公主府顯得格外空曠寂寥,建甯公主整日以淚洗面。為安慰姑姑,康熙派人送來整箱整櫃的金銀財寶,可建甯公主眼皮也不翻;孝莊則派蘇麻喇姑來探視,並暗示公主可以再醮,卻被建甯公主一口啐在臉上……

心灰意冷之下,建甯公主不由想起了哥哥順治。想當年,順治因愛妃董鄂氏病逝,看破紅塵鬧著要在京城出家,但一國之君豈有做和尚之理?為勸阻順治,孝莊使了一招緩兵之計,派人到幾百裡外的佛家聖地五臺山建起了一座寺院,取名殊像寺,沒想到剛建好,順治便因傷心過度駕崩了。建甯公主打定了出家殊像寺的主意—也算是繼承哥哥的遺願吧。孝莊和康熙無可奈何,只得同意。

建甯公主來到殊像寺,在寺院門口見到迎接她的方丈,不由吃了一驚:這方丈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順治在位時的大內太監劉良輔!

“劉公公……”建甯公主不覺叫道。“這裡沒有什麼劉公公,老衲法號澹然,當年先皇要出家,先打發老衲在此等候,不料先皇卻夙願未償,龍飛而去。不料今日又得迎皇姑到此!”澹然言畢,唏噓不已,隨即率眾僧為建甯公主舉行了剃度儀式,取了個法號,叫做“一了”,一切皆了之意。

脫下鳳冠霞帔,披上袈裟,成了一了的建甯公主被澹然方丈安排在殊像寺西北角的客堂裡。這處客堂是座小閣樓,分為內外兩室,門額上還留著當年順治書寫的“善靜室”三個大字。儘管一了每日過著青燈黃卷、晨鐘暮鼓的日子,但夜深人靜,她依舊孤枕難眠,每每從夢中醒來,淚水總是濕透了枕巾……

幾年後,三藩之亂被平定,天下重歸太平,可一了卻因難以了卻對丈夫和兒子的思念,身體日漸虛弱,臥床不起。澹然百勸無效,眼見得一了已是水米不進,奄奄一息。

這天,澹然又推開了善靜室的小門,不過,這次他身後還跟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僧人。臥床多日的一了一見那僧人,竟“呼”地一下子坐了起來:“你、你莫非是世琳兒……”

“一了,這兒沒有你的什麼世琳兒,他是我的徒兒,法號百了。說起來比你還早來寺院半年呢—是蘇麻喇姑親自把他送來的。”澹然壓低聲音道。

一了恍然大悟!原來,當初孝莊為救吳世琳一命,命蘇麻喇姑連夜找到監管內務府大牢的總管,用死囚換下了吳世琳,來了個狸貓換太子!

一了和百了淚眼望淚眼,一了再也壓抑不住在胸中積蘊多年的情感,赤腳跳下床來:“我的……”

“咄!”澹然一聲斷喝,擋在一了面前,“什麼你的我的!一了啊一了,你怎麼還沒從夢中醒來?你怎麼還不如百了?你看百了,比你還能沉住氣呢。老衲今天安排你倆相見,本已違了太后旨意。你倆現在都是佛門弟子,老衲且為你們說幾句偈語。”澹然說著,合起雙掌,念道:“世上無一了,自然無百了;若得常相見,除非能一了!”

一了絕頂聰明,豈不明白澹然言下之意:她和世琳兒本是母子,如今都已出家為僧為尼,只能以佛門弟子相稱,若要經常相見,須一刀了斷俗家母子之情!一了的淚水“刷”地流了下來,喃喃道:“大師,世間唯此一了難了啊!貧尼,貧尼做不到……”

澹然也不覺動情,揩揩眼角,一聲長歎:“也罷也罷。出家人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乃是佛祖本意,老衲今日豁了出去,允許你倆同居善靜室,一外一內,共同研習經文。你倆切記,只可言佛,不可言及其它!”言畢,掩了室門,口念佛號而去。

“我的孩兒!”

“額娘!”一了和百了同聲悲呼,母子倆涕淚交流,緊緊地擁在了一起……

4. 上天可鑒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殊像寺本是皇家寺院,眾僧中自有朝廷密探,沒過多久,便有密報擺上了康熙的龍案,告發出了家的建甯公主以研習佛經為名,和殊像寺的一個年輕僧人同居一室,兩人之間似乎有些曖昧。康熙勃然大怒:沒想到皇姑姑當初不願光明正大地嫁人,如今卻與僧人私通,傳揚出去,皇家臉面何在?豈不貽笑天下!當下,康熙氣急敗壞地來到慈甯宮,向孝莊請示如何發落建甯公主。孝莊知道康熙對建甯公主已是必欲除之而後快,想了想道:“此事不可張揚,只可暗中去做,倒不如一把火把善靜室燒了罷!”康熙大喜,立命明珠指派捕快直奔五臺山……

一個月黑風高夜,殊像寺沖天火起,寺中僧人爭相逃命,熊熊火光中,只見火源中心的善靜室吞沒在烈火黑煙之中……然而,第二天,風定火熄,眾僧回到寺院,卻見斷垣殘壁之中,只有善靜室巋然不動,台基依舊那麼清白,飛簷上的佛鈴依舊“叮叮”而鳴。百了攙扶著一了,推門而出,毫髮無損,沐浴在朝陽之中,活像兩尊金光閃閃的菩薩!

澹然忍不住念一聲:“阿彌陀佛!”眾僧全都跪倒在地……

康熙聞知,大為驚訝,後又大喜:這分明是佛祖顯靈,證明皇姑姑和那年輕僧人並無曖昧之事!他哪裡知道,善靜室的白色台基和青黃色的頂簷並非一般的石頭,而是來自孝莊皇太后的故鄉科爾沁大草原葉爾基山的珍珠岩!珍珠岩是稀世珍寶,有防火隔熱的神奇功能。當初這座善靜室本就是孝莊為順治出家修習所建的,為防人縱火謀害,孝莊特命匠人用上了來自故鄉的珍珠岩。而為了保護建甯公主母子,孝莊故意讓康熙火燒殊像寺!

只說大喜之下,康熙命戶部撥銀重修殊像寺。一年後,殊像寺整修一新,康熙借出巡之機,親來殊像寺拜見。沒想到一了並不願意見康熙,只命人捧來一軸潔白的宣紙和筆墨,讓康熙在紙上書寫“清白”二字。康熙情知皇姑姑是讓他為冤殺吳應熊父子而認錯,尷尬之下,含糊其辭地自我解嘲道:“上天可鑒,皇姑姑的確是清白的!”拿起筆來,一揮而就。從此,殊像寺門額上高懸“清白”兩字,也被稱為清白寺。

後來,侍奉一了圓寂之後,百了下落不明。有人說他雲遊四方去了,也有人說他遵照一了遺囑,隱名埋姓,蓄髮還俗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