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北經濟衰落後下一個會是山東嗎?

現在東北的情況, 大家應該就比較熟悉了, 無需多言, 幾十年的各階段經濟歷史, 官僚主義盛行, 官商勾結, 吃虧的都是最聽話最守規矩最老實的那群人, 他們自然而然被淘汰, 所以形成了東北特有的某種主流文化, 民風彪悍, 色厲內荏, 重視外表, 凡事講人情, 不守規矩, 愛走捷徑, 這些可以說都是制度和歷史造就的。

東北人主要都是移民, 沒有南方積累幾百年的家族祠堂式的文化, 所以很難像南方, 比如有名的溫州莆田那樣, 報團爭取利益分擔風險, 愛交朋友, 哥們義氣, 人情文化比其他地方更盛行, 也是這個原因。 東北國企多, 國企必須被補貼, 國企利用資訊優勢套補貼, 套補貼使得企業缺乏效率, 於是東北經濟差。 只是個人感覺“自身能力”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釋東北經濟的衰退。

原因有二:一是東北國有企業以汽車、能源、鋼鐵等重工業為主, 這些企業20年前可能缺乏自身能力, 然而近15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提升, 這些企業如今恰恰成了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典型現象就是民營資本大量湧入這些行業;二是民營資本的大量湧入, 使得政府對汽車、能源、鋼鐵行業具有了豐富的資訊,

使得政府可以依據市場判斷國有企業是否需要補貼, 因此企業和政府間的資訊不對稱弱了很多。

落後的地區不談衰落, 全國經濟中心無非是東北、京津、山東、蘇浙閩、廣東、成渝武這幾個地區。 在全國經濟下行、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 山東是僅次於東北壓力最大的地區,

在很多方面與東北太相似。

1.產權結構 山東也是國有企業唱主角, 依靠壟斷賺取利潤的國企在經濟轉型中是最沒有活力的;

2.產業結構 石化、建材、房地產、建築、紡織等傳統行業唱獨角戲、新興產業在齊魯大地幾乎沒有存在感。

3.人口結構 山東是高考大省, 但都是為別人做嫁衣裳, 高端人才流入北上廣及海外。 吸收的外來人口集中在務工及商貿等低端領域。

4.債務結構 政府及金融業的腐敗及政績業績需要導致大量銀行資金流入僵屍企業, 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借新還舊、資產轉移, 積累了越來越多永遠無法償還的債務。 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資不抵債的招牌企業, 成為當地人街頭巷議的談資, 政府在維穩的動機下組織銀行無上限輸血,

甚至包含很多國內名企, 各種手段把報表做的依然光鮮亮麗。

比東北更發達的民營經濟是現狀遠好于東北的根本, 但與國有經濟比、與發達地區的民營經濟比依然弱小, 支撐能力很有限。 林毅夫近兩年新建了一個“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 致力於研究他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也就在最近,該中心因為一篇《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而成為了網紅。這個報告之所以引起極大的爭議,是因為其對吉林經濟開出的“藥方”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常識,反觀其他地區:

京津彙聚了全國的資源做保障,自不必說;蘇浙閩外資企業雲集、民營經濟發達在全世界的經濟鏈條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閩浙商人滲入全國經濟的各個角落;阿裡巴巴、四通一達控制新興的網路零售、物流;上海貴為金融之都;

廣東擁有華為、格力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以騰訊、百度、網易為代表的網路經濟在國內獨佔鰲頭;深圳的高科技、東莞的製造業實力雄厚、人才濟濟。GDP有規模、有品質、有未來;

成渝武一方面是整個西部、中部內陸地區資源整合的橋頭堡;另一方面是承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後花園;外還有國家開發內陸的政策扶持,發展後勁很足;

致力於研究他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也就在最近,該中心因為一篇《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而成為了網紅。這個報告之所以引起極大的爭議,是因為其對吉林經濟開出的“藥方”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常識,反觀其他地區:

京津彙聚了全國的資源做保障,自不必說;蘇浙閩外資企業雲集、民營經濟發達在全世界的經濟鏈條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閩浙商人滲入全國經濟的各個角落;阿裡巴巴、四通一達控制新興的網路零售、物流;上海貴為金融之都;

廣東擁有華為、格力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以騰訊、百度、網易為代表的網路經濟在國內獨佔鰲頭;深圳的高科技、東莞的製造業實力雄厚、人才濟濟。GDP有規模、有品質、有未來;

成渝武一方面是整個西部、中部內陸地區資源整合的橋頭堡;另一方面是承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後花園;外還有國家開發內陸的政策扶持,發展後勁很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