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年輕而貧窮的那段歲月,該如何度過?

年輕是非常珍貴的,

是可以理直氣壯做自己的階段。

Huop問道:

我是文藝青年, 想通過寫作養活自己, 可是年輕而貧窮的那段歲月,

喪氣和絕望變成了生活的常態, 這麼灰暗的日子該如何度過?

蕎麥說:

我至今都沒有能靠寫作實現財務自由, 還在上班。

這一點我甚至都蠻驕傲的。 愛做一件事, 不問太多收穫, 將之視為一種修行。 人生中總要有一點這樣的覺悟吧:做無望的事。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 也是因為我才華不夠。

但才華夠的人也未必能做到, 要看很多客觀條件。 作家朱岳, 寫得非常好, 前幾天在豆瓣發了條廣播:“昨天一個朋友問:你不能靠寫作為生?!我說當然不能!她說, 你的書不都再版了嗎, 還不能??我樂了。 ”他之前當律師, 後來做編輯, 業餘寫著非常有趣的小說。 但寫得不夠通俗的話, 確實很難靠寫作養活自己的。

所以, 一直以來每當有人抱怨當作家窮的時候,

我都會問:“那為什麼不去上班?”

卡夫卡都上班的啊。

文藝青年, 如果不是生來富二代, 剛開始幾乎都是窮的。 不想窮只能去工作。

《流動的盛宴》裡, 海明威在巴黎餓了好幾天, 要靠朋友接濟。

喬治·奧威爾從緬甸回到英國之後, 穿著破爛的衣服到倫敦東部和巴黎的貧民窟同工人、乞丐和洗碗工生活在一起, 與流浪漢一起流浪, 與貧民去收摘蛇麻草。 是根據這些經驗, 他寫了《巴黎倫敦落魄記》。 在這部“以其對貧困的真實而不動感情的描述”聞名的作品中, 主角的黴運從所住的旅館被一個義大利人偷竊開始, 口袋裡只剩下47法郎, “即便不是赤貧, 也處於赤貧的邊緣了”。 奧威爾把貧窮硬生生地擺在我們面前:拼死拼活地打工、當衣服、乞討、接受救濟……實在沒得吃,

就索性躺著不動彈。

保羅·奧斯特也寫過一本《窮途,墨路》, 當時的社會風氣就是拒絕主流價值觀, 抵觸消費主義, 所以他在歐洲流浪, 在廉價餐飲店和郵輪上做藍領的工作, 之後投入翻譯和寫作, 剛開始當然是窮得不行。

他這樣歸納自己:“花了太多時間去贏取自由, 卻沒花足夠的力氣去掙錢, 結果, 兩頭落空。 ”這大概是所有文藝青年的寫照吧。

只要脫離了整個社會的系統性運作, 就難免遇到貧困, 當然也有可能發大財。 我們所知道的, 都是那些倖存下來的作家:他們最終成名, 享受著名利。 至於那些我們不知道的, 最終都籍籍無名的死去了。

所以說文藝青年窮, 很多人覺得不應該。 在想像中,

作家們不用上班, 每天吃喝玩樂, 還有粉絲……但人們能看到的永遠是成功的人。

我看到的卻是更多不知名的人, 憑著一種盲目的熱情和熱切的幻想堅持著, 一旦看不到希望, 很容易變得激憤。

現在的年輕人, 再窮都窮不過我們那個時候。 上大學的時候, 有人請客吃30元的小飯店那就是盛宴了。 我在外面兼職, 輕易都不捨得進麥當勞, 當時的甜筒好像只要一塊錢還是兩塊錢, 偶爾吃一個。 再往前到高中時期, 那就更窮了。

可是那個時候是大家一起窮, 當然有些人有錢一點, 但也看不太出來。

沒人開著跑車上學, 也沒有同學買名牌包。

大家都彼此彼此, 沒什麼貧富和階級觀念。

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卻是毫無彈性的社會壓力:有很多年輕人因為當網紅或者開淘寶或者創業早就發財了,

當然這也是少數。 更多的是靠父母的財富過著優渥的沒有煩惱的生活。 在這樣的襯托下, “窮”就變得特別可怕了。

“太想有錢了!”

“我什麼都不要, 只要錢。 ”

“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不能, 那是因為你的錢還不夠多。 ”

這就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金錢觀。

我偶爾也會這樣開玩笑, 但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並不是只要錢。 也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果不能保持對金錢一種平靜的信念, 在這個時代簡直活不下去了。

這不是年輕人的錯。 他們沒有一個鬆弛的環境去觀察金錢的作用, 而是看到一個又一個偏激的例子。 他們焦慮萬分, 覺得人生再不發財就完蛋了。 這種緊迫感,讓人無法好好度過青春。

貧窮曾是年輕人抵抗世界的方式,不與主流為伍,拒絕被收買,發出自己的聲音。多少人放棄掙錢的機會,而選擇遊蕩,反抗工作,反抗制度,反抗被一間辦公室和一份工資囚禁。

貧窮是年輕人的特權。

年輕時貧窮是可以被諒解的,等到了中老年,貧窮就會變成災難。

那些曾經叛逆的年輕人,最後大部分還是會變成衣冠楚楚的疲憊的中產階級,在郊區有一套房有一個家庭和一輛車。婚姻有問題,小孩很叛逆。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自己曾經的憤怒、反抗,感到失落,然後睡去,第二天繼續上班。

這本來是多麼經典的一條人生道路。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年輕人希望立刻,立刻,變成那種有房有車有家庭有小孩的人。立刻。

但是,然後呢?

有錢變成了最通行的酷。年輕人把一切問題歸於錢。沒有錢,也不相信有未來。現在就要錢。不要等。

但看上去什麼都有可能,途徑卻越來越少了。

那麼多年輕人紅了,富了,或者躺在父母的財產中過著悠閒的生活。然而到自己的時候,卻看不到任何機會。這種絕望打垮了很多人。

《天才搶手》裡,有錢人家的小孩為所欲為,只要付錢就行。最後倒楣的是槍手,為了錢鋌而走險的天才,最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即使在全世界,階級的固化和分離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不同的可能是,我們對底層和貧窮的充滿了歧視,認為都是他們自己的錯,而忽略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貧窮變成了個人的污點。

“都是你不夠努力!”然而還要怎麼努力呢?如何去努力呢?沒有人能提供答案。

只有錢,只談錢。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太可憐了。

安藤忠雄已經是建築大師了。然而他從來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教育。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曾經當過貨車司機,年輕時是一名職業拳擊手。拿到一點獎金後就去看世界。

他是如何從一個拳擊手變成建築大師的?

安藤忠雄自己說:“那是因為,當時的我一無所有。拳擊打得失敗,卻對建築充滿業餘的興趣。如果那個時候我擁有某種其他手藝的話,也許就很難接觸新的事物了,我只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但正因為我什麼都沒有,所以才能夠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東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稍作調整展示給大家看而已,但人們卻很狂熱地喜歡它。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面臨著能夠變大變強的最好機會。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這個契機罷了。”

年輕時,就是因為擁有的很少,才不停去追求,因而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貧窮是年輕人的特權,也是機會。

擁有了一點的人,是很難行動的。中年危機就是這麼一回事:無法放棄已經擁有的一點東西,只想緊緊抱住,既不能開拓,也不能堅守。

所以作為一個年輕人,不妨先嘗試放下對金錢的過度思索,更多的要去想:“我要成為誰?我想做什麼?我的未來在哪裡?我要追求什麼。”這樣一些問題。

如果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金錢就不再那麼重要。而且,坦白說,只要你努力,慢慢就會有點錢的。

年輕的時候我做一份週刊,沒有什麼錢,經常通宵、熬夜……出差採訪有時候都是自費去的。這份週刊後來消失了,對我的人生來說,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意義。但那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光,跟錢一點關係也沒有。就像一個烏托邦一樣,是年輕時才有的桃花源,雖然那總是會消失的,但曾經擁有過,對我們的人生非常重要。

年輕是非常珍貴的,是可以理直氣壯做自己的階段。可以大肆談論理想與愛情,未來和激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我還是個年輕人!”

祝你們也能暫時擁有自己的桃花源。

這種緊迫感,讓人無法好好度過青春。

貧窮曾是年輕人抵抗世界的方式,不與主流為伍,拒絕被收買,發出自己的聲音。多少人放棄掙錢的機會,而選擇遊蕩,反抗工作,反抗制度,反抗被一間辦公室和一份工資囚禁。

貧窮是年輕人的特權。

年輕時貧窮是可以被諒解的,等到了中老年,貧窮就會變成災難。

那些曾經叛逆的年輕人,最後大部分還是會變成衣冠楚楚的疲憊的中產階級,在郊區有一套房有一個家庭和一輛車。婚姻有問題,小孩很叛逆。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自己曾經的憤怒、反抗,感到失落,然後睡去,第二天繼續上班。

這本來是多麼經典的一條人生道路。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年輕人希望立刻,立刻,變成那種有房有車有家庭有小孩的人。立刻。

但是,然後呢?

有錢變成了最通行的酷。年輕人把一切問題歸於錢。沒有錢,也不相信有未來。現在就要錢。不要等。

但看上去什麼都有可能,途徑卻越來越少了。

那麼多年輕人紅了,富了,或者躺在父母的財產中過著悠閒的生活。然而到自己的時候,卻看不到任何機會。這種絕望打垮了很多人。

《天才搶手》裡,有錢人家的小孩為所欲為,只要付錢就行。最後倒楣的是槍手,為了錢鋌而走險的天才,最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即使在全世界,階級的固化和分離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不同的可能是,我們對底層和貧窮的充滿了歧視,認為都是他們自己的錯,而忽略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貧窮變成了個人的污點。

“都是你不夠努力!”然而還要怎麼努力呢?如何去努力呢?沒有人能提供答案。

只有錢,只談錢。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太可憐了。

安藤忠雄已經是建築大師了。然而他從來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教育。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曾經當過貨車司機,年輕時是一名職業拳擊手。拿到一點獎金後就去看世界。

他是如何從一個拳擊手變成建築大師的?

安藤忠雄自己說:“那是因為,當時的我一無所有。拳擊打得失敗,卻對建築充滿業餘的興趣。如果那個時候我擁有某種其他手藝的話,也許就很難接觸新的事物了,我只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但正因為我什麼都沒有,所以才能夠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東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稍作調整展示給大家看而已,但人們卻很狂熱地喜歡它。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面臨著能夠變大變強的最好機會。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這個契機罷了。”

年輕時,就是因為擁有的很少,才不停去追求,因而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貧窮是年輕人的特權,也是機會。

擁有了一點的人,是很難行動的。中年危機就是這麼一回事:無法放棄已經擁有的一點東西,只想緊緊抱住,既不能開拓,也不能堅守。

所以作為一個年輕人,不妨先嘗試放下對金錢的過度思索,更多的要去想:“我要成為誰?我想做什麼?我的未來在哪裡?我要追求什麼。”這樣一些問題。

如果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金錢就不再那麼重要。而且,坦白說,只要你努力,慢慢就會有點錢的。

年輕的時候我做一份週刊,沒有什麼錢,經常通宵、熬夜……出差採訪有時候都是自費去的。這份週刊後來消失了,對我的人生來說,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意義。但那是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光,跟錢一點關係也沒有。就像一個烏托邦一樣,是年輕時才有的桃花源,雖然那總是會消失的,但曾經擁有過,對我們的人生非常重要。

年輕是非常珍貴的,是可以理直氣壯做自己的階段。可以大肆談論理想與愛情,未來和激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我還是個年輕人!”

祝你們也能暫時擁有自己的桃花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