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水馬跑泉,原來是這麼來的,知道人不多了

願望與祈盼, 甘肅絲綢之路沿線泉與水的傳說

翻看甘肅地圖, 人們會發現一些用“泉”或“水”命名的地方。 比如馬刨泉、一碗泉、喜集水、苦水、甜水井、甜水堡、月牙泉等等。 走過這些地方後, 人們就會發現, 許多用“水”來命名的地方, 不是那裡水多, 而是因為沒水。 唯其如此, 才用水來表達一個地方對水的渴望。

這種渴望, 在甘肅隴中、河西等地區表現得尤為強烈, 人們常常將隴中、河西的缺水之地形容為乾旱缺水, 滴水貴如油。 在這些地方, 水是制約他們生存發展的首要瓶頸。 人們對水的渴望也遠遠超過其他物質條件,

對這些地方而言, 有水, 就有了一切, 命運也就由此而改變。

這些年, 國家在隴中、河西修建了大規模的引水提灌工程, 徹底改變了這些地方水資源的狀況。 那裡的人們生活也由此而改變。

然而, 我們能通過一些流傳在隴原大地上和泉、水有關的傳說,

從側面見證先輩們曾經的願望和祈盼。 今天, 就讓我們聆聽張智先生講述的甘肅境內絲綢之路沿線的一些民間故事。

兩匹馬拴在樹上, 留下一段傳奇

民間傳說, 從表面看起來, 充滿了神仙鬼怪, 說的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透過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 或是告訴人們一個做人的道理, 或是某件大事的口頭記憶, 或是對先祖或英雄人物讚美, 除了這些以外, 還有人們對他們生存狀況的記憶。 比如, 在河西走廊曾流傳過一個沙州國的故事。 其實, 這個民間故事是人們對當時的生態植被的記憶。

傳說在大唐貞觀年間, 天子李世民蕩平了天下群雄, 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了下來。 於是乎, 打通絲綢之路, 就成為當時的一件大事。

當時絲綢之路被突厥人把持著, 如何才能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 掌握絲綢之路沿線的情況呢?

為此, 李世民非常苦惱。 一天, 有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啥主意?維修絲綢之路交通樞紐周邊的寺廟。 這下, 就可以避開突厥人的耳目了。

在天水馬刨泉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唐朝貞觀年間, 天下逐漸太平, 地方經濟經過十餘年的恢復, 漸漸地有了生機, 似乎已經是刀槍入庫, 馬放南山的太平時節了。 許多地方人們開始修建寺廟, 為盛世的來臨祈福。 誰知有一天, 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秦瓊、尉遲敬德卻來到天水城外, 在今天馬刨泉一帶, 要修建一座寺廟。

此時正是六月天, 赤日炎炎, 烈日似火, 兩位大將沿著關隴古道向天水而來。 一天, 他們走到馬刨泉這個地方已經是兵困馬乏, 饑渴難耐、疲憊不堪。 於是, 他們找了有樹蔭的地方, 準備歇息片刻。 可是, 他們生火燒水時, 卻發現四周找不到水源。 隨從們只得東奔西走找水, 找遍了附近的溝溝窪窪, 卻無水解渴。 原來,

這裡因連月乾旱, 土地都曬得裂了口子, 小河溝水早就幹了。 如今這裡是滴水貴如油啊!這下, 可難住了兩位大將。

隨從們有些垂頭喪氣, 秦瓊、尉遲敬德兩人焦急地想辦法。 這時奇怪的是, 一匹老馬卻不停地用雙蹄使勁刨地下的泥土。 誰都知道老馬能識途。 難道這幾匹戰馬還會找見水源?不妨試試看。 他們順著馬蹄刨過的地方挖了下去。 沒有多深, 果然一股清涼潔淨的泉水噴湧而出。 這下人們高興極了, 吃水問題算是解決了。 從此周圍的人就把這裡叫做馬刨泉, 可是, 時間久了, 人們把字念白了, 漸漸地叫成了馬跑泉。

再說秦瓊、敬德二人雖然發現了馬刨泉, 為地方辦了件好事, 但肩負的秘密使命卻還沒有完成。 第二天到達天水城後, 就開始四處尋訪古寺,察看地形。於是,他們就來到天水城外的南郭寺。這是天水當地有名的古跡。兩員大將到達山巔,只見這裡紅牆古瓦,老樹參天,風光格外幽雅,真是一處佛門淨土。於是,他們仔細察看周圍地形地貌。

忽而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原來秦瓊的黃驃馬、敬德的豹花馬拴在同一棵小柏樹上。誰知,這兩匹馬互不相讓,爭鬥不止,將小柏樹撕拉成了南北兩半。時至今日,南郭寺的古柏,仍然從中分開橫臥南北,只不過當年的小柏樹,現已長成擎天古柏了,成為天水又一個名勝古跡。這就是天水民間傳說中“馬刨泉與南山古柏”的故事。

關於尉遲敬德在絲綢之路沿線督修寺廟的故事,在天水、蘭州、張掖、白銀等地都有流傳。這些民間傳說的巧合,說明在貞觀初年,或許他們真考察過絲綢之路沿線兵地要情。(上)

就開始四處尋訪古寺,察看地形。於是,他們就來到天水城外的南郭寺。這是天水當地有名的古跡。兩員大將到達山巔,只見這裡紅牆古瓦,老樹參天,風光格外幽雅,真是一處佛門淨土。於是,他們仔細察看周圍地形地貌。

忽而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原來秦瓊的黃驃馬、敬德的豹花馬拴在同一棵小柏樹上。誰知,這兩匹馬互不相讓,爭鬥不止,將小柏樹撕拉成了南北兩半。時至今日,南郭寺的古柏,仍然從中分開橫臥南北,只不過當年的小柏樹,現已長成擎天古柏了,成為天水又一個名勝古跡。這就是天水民間傳說中“馬刨泉與南山古柏”的故事。

關於尉遲敬德在絲綢之路沿線督修寺廟的故事,在天水、蘭州、張掖、白銀等地都有流傳。這些民間傳說的巧合,說明在貞觀初年,或許他們真考察過絲綢之路沿線兵地要情。(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