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泥池養殖這條魚利潤每平方高達170元

室內水泥池養殖史氏鱘占地面積小, 鱘魚在人工控制的環境內健康生長, 管理方便, 養殖密度大, 產量高, 效益好, 是目前普遍採用的養殖方法。 現將養殖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供廣大養殖戶朋友參考。

1.養殖池建造選擇土地平坦, 交通、電力便利, 水源充足, 水質清新, 不受污染, 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鱘魚養殖池。 新建池根據地理位置進行安排, 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均可, 長方形、正方形池的四角建成半圓形, 要求池中心的水流旋轉無死角。 一般採用磚混結構, 池壁、池底要光滑, 面積不限, 但為了方便管理, 以100~500米2/只的小型池為好, 可多隻池配組, 共建集汙池和搭建大棚。 池深宜1~1.2米, 養殖時水深在80釐米左右, 留出一定高度防止鱘魚跳出。 利用閒置、廢棄的養鰻、養鱉等水泥池經改造養殖鱘魚也是經濟可行的。

2.水源與環境鱘魚對水溫、水質、溶氧等因素要求較高,

在建設鱘魚養殖場之前要對場地環境和水源進行評估, 水源可利用附近河道和地下井水, 事先要取水樣進行驗檢, 水質、環境指標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5361-2016)標準。

3.養殖用水處理在建設養殖池的同時要建設生物淨化水處理池, 面積視養殖池規模而定, 分為沉澱池和過濾池兩個部分,沉澱池池中掛無紡布,用於微生物掛膜繁殖,池角一端安裝納米微孔管曝氣裝置用於增氧,池中間安裝有直徑110毫米的排汙管;過濾池池底向上0.5米處鋪設預製板,上面填充1.1米厚碳酸鈣石子,石子直徑3~4釐米, 主要用來過濾池中殘餌、魚體糞便和調節水體pH值,石子上面栽種根系發達的水培植物, 專門用來吸附水中有害物質,

並釋放氧氣, 美化環境。 水迴圈流程為:養殖池水(通過曝氣增氧並推動池水迴圈)→沉澱池(部分殘餌、糞便沉澱, 無紡布吸附處理部分氨氮、亞硝酸鹽)→過濾池(過濾掉剩餘殘餌、糞便, 微生物去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處理之後的水經過紫外線消毒殺菌後流入養鱘池。

4.進出水裝置在池側邊上方採用PVC圓管加閥門供水, 利於水迴圈, 池底呈鍋底形(錐底形), 坡度為1%~2%, 最低處有帶攔魚柵的排水暗管, 排水管與池外控制水位管相連, 攔魚柵面積80釐米2左右, 可較好地排汙, 排水口設在錐底部, 利於排幹池水。

5.搭建大棚在整個養殖池上方應搭建大棚, 一般以鋼材為骨架焊接成拱形大棚, 棚面覆蓋優質塑膠薄膜和遮陽網, 確保牢固, 防止颱風、暴雨沖塌。

6.配套設施根據養殖需要, 配備水車增氧機、納米微孔管曝氣裝置等增氧設施, 還要配備水泵、製冷等設施。 有條件的要建設水質環境遠端監測系統, 對水體酸鹼度、溶解氧、溫度、濁度、氨氮等參數的即時檢測。

1.魚種要求首選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的苗種,

購苗時必須索取《苗種生產許可證》影本和苗種檢疫證明。 所選購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鰓鮮紅, 體色呈黑色或黑灰色, 腹部為白色, 活動力強。

2.放養前的準備新建池用清水浸泡脫堿半個月, 為增加浸泡效果可放置稻草或麥秸浸泡, 放養前2~3天, 用刷子將魚池內壁泥苔或其他雜質沖洗掉, 然後用濃度為50克/米3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消毒, 消毒後用清水反復沖洗, 並認真檢查進排水設施, 然後注入新水。

4.放養密度苗種放養密度為100~300尾/米2,隨著鱘魚的生長,要將不同大小的鱘魚分開,分別按150克/尾、350克/尾、550克/尾進行分池並逐步降低密度。

1.飼料投喂宜選用正規飼料廠的專用配合飼料,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標準。根據魚體大小選用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飼料,50克以下的幼魚,要求蛋白質含量48%,50~250克,要求蛋白質含量47%~40%,250克以上的魚選用蛋白質含量37%的飼料。投喂量和投喂數次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個體體重在50克以下時,每日投喂5次,日投餌率10%;個體體重在50~1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8%;個體體重在100~2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6%;個體體重在200~4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2%;個體體重在400克以上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1%~1.5%。每次投喂應在20分鐘內完成,投喂量以1小時之內吃完為度,飼料投喂應遵循“四定”的原則,投喂飼料後要觀察其攝食情況,若飼料很快被吃完,說明投喂不足,應適當增加投喂量;若很長時間沒吃完,則應適當減少投喂量。

2.日常管理史氏鱘養成過程中水位應保持0.6~0.8米,每天早晨拔開排汙管排除池底汙物,每2天用軟毛刷洗刷池壁、池底一次,防止水質惡化。苗期每天換水1次,換掉池水1/2左右;以後視水質情況,每隔3~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全池的1/4,始終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為50釐米以上。控制水溫:正常控制在20~28℃,溫度過高,及時開啟水泵,抽取深井水進入蓄水池,逐步降低水溫。養殖全過程中要24小時有人值班巡視,注意觀察鱘魚的攝食狀況,水流、增氧、水溫變化及其他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水質調控養殖全過程要把握好水體的各項理化指標,溶解氧控制在5~10毫克/升之間,溶氧少,史氏鱘的腹部黃白色的骨板變成紅色,如不及時充氧搶救會死亡;溶解氧過多,易得氣泡病。pH值應控制在6.5~8,偏差過大,鱘魚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總硬度(CaCO3)在50~400毫克/升,過低生長不良,過高腸道疾病增多。

4.病害防治苗種階段主要預防由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每隔7天用二氧化氯等藥物進行消毒;成魚養殖階段可在餌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三黃散等中藥抗菌藥物和維生素C、E等,提高史氏鱘的抗應激和抗病能力。

1.水溫控制史氏鱘是亞冷水性魚類,理論上適宜生長水溫為18~26℃,但最好能穩定在16~20℃時最佳,當水溫過高或過低時,通過深井水與河水交叉使用,或採取相應的增溫或降溫措施,既能節約能源,又能達到史氏鱘生長速率最大化。

2.搭建遮陽蓬史氏鱘屬底棲魚類,對強光有很強的回避性。陰暗的環境較符合史氏鱘的自然生態習性,有利於其生長。因此,在整個養殖池上方應搭建遮陽蓬,形成陰暗環境,夏季能避免陽光直射造成養殖池水溫升高。

3.規範養殖與管理程式從事史氏鱘養殖必須取得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建立完整的養殖技術操作規範和管理制度,規範使用飼料、藥物等投入品和執行休藥期制度,加強品質檢測,確保商品魚上市符合相關品質要求,並做到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溯、儲運資訊可查詢。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業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王一斌,擁有史氏鱘幼苗培育溫室320米2,史氏鱘工廠化成魚養殖大棚4座5430米2。2016年購進鱘魚種20萬尾左右,養成商品鱘魚98噸,實現產值509.6萬元,利潤92萬元。(江蘇鹽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吳慶華潘剛)

4.放養密度苗種放養密度為100~300尾/米2,隨著鱘魚的生長,要將不同大小的鱘魚分開,分別按150克/尾、350克/尾、550克/尾進行分池並逐步降低密度。

1.飼料投喂宜選用正規飼料廠的專用配合飼料,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標準。根據魚體大小選用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飼料,50克以下的幼魚,要求蛋白質含量48%,50~250克,要求蛋白質含量47%~40%,250克以上的魚選用蛋白質含量37%的飼料。投喂量和投喂數次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個體體重在50克以下時,每日投喂5次,日投餌率10%;個體體重在50~1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8%;個體體重在100~2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6%;個體體重在200~4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2%;個體體重在400克以上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1%~1.5%。每次投喂應在20分鐘內完成,投喂量以1小時之內吃完為度,飼料投喂應遵循“四定”的原則,投喂飼料後要觀察其攝食情況,若飼料很快被吃完,說明投喂不足,應適當增加投喂量;若很長時間沒吃完,則應適當減少投喂量。

2.日常管理史氏鱘養成過程中水位應保持0.6~0.8米,每天早晨拔開排汙管排除池底汙物,每2天用軟毛刷洗刷池壁、池底一次,防止水質惡化。苗期每天換水1次,換掉池水1/2左右;以後視水質情況,每隔3~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全池的1/4,始終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為50釐米以上。控制水溫:正常控制在20~28℃,溫度過高,及時開啟水泵,抽取深井水進入蓄水池,逐步降低水溫。養殖全過程中要24小時有人值班巡視,注意觀察鱘魚的攝食狀況,水流、增氧、水溫變化及其他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水質調控養殖全過程要把握好水體的各項理化指標,溶解氧控制在5~10毫克/升之間,溶氧少,史氏鱘的腹部黃白色的骨板變成紅色,如不及時充氧搶救會死亡;溶解氧過多,易得氣泡病。pH值應控制在6.5~8,偏差過大,鱘魚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總硬度(CaCO3)在50~400毫克/升,過低生長不良,過高腸道疾病增多。

4.病害防治苗種階段主要預防由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每隔7天用二氧化氯等藥物進行消毒;成魚養殖階段可在餌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三黃散等中藥抗菌藥物和維生素C、E等,提高史氏鱘的抗應激和抗病能力。

1.水溫控制史氏鱘是亞冷水性魚類,理論上適宜生長水溫為18~26℃,但最好能穩定在16~20℃時最佳,當水溫過高或過低時,通過深井水與河水交叉使用,或採取相應的增溫或降溫措施,既能節約能源,又能達到史氏鱘生長速率最大化。

2.搭建遮陽蓬史氏鱘屬底棲魚類,對強光有很強的回避性。陰暗的環境較符合史氏鱘的自然生態習性,有利於其生長。因此,在整個養殖池上方應搭建遮陽蓬,形成陰暗環境,夏季能避免陽光直射造成養殖池水溫升高。

3.規範養殖與管理程式從事史氏鱘養殖必須取得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建立完整的養殖技術操作規範和管理制度,規範使用飼料、藥物等投入品和執行休藥期制度,加強品質檢測,確保商品魚上市符合相關品質要求,並做到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溯、儲運資訊可查詢。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業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王一斌,擁有史氏鱘幼苗培育溫室320米2,史氏鱘工廠化成魚養殖大棚4座5430米2。2016年購進鱘魚種20萬尾左右,養成商品鱘魚98噸,實現產值509.6萬元,利潤92萬元。(江蘇鹽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吳慶華潘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