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古帝國宰相耶律楚材生平 耶律楚材對後世的影響

耶律楚材, 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 卒于蒙古乃馬 真後三年(1243年), 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在成吉思汗時, 長期 掌管文書;在窩闊台汗時, 官至中書令;為用兵西域, 統一北方, 出 謀劃策;引導蒙古走向漢化, 建立各種規章制度, 出過不少力, 對蒙 古立國中原起過不少積極的作用, 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曆 史上有很大貢獻的人物。

北國臥龍 艱難時世

金朝, 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六月二十日, 在首都燕京(今北京)西山, 一個新的生命在尚書右丞耶律履的宰相府中誕生了。 耶律履這年六十歲, 得了這個孩子, 當然非常高興。

在這以前, 耶律履雖然已經有了兩個孩子, 辨才和善才, 這時都已長大成人, 可是其才平平, 尚未出仕, 看來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因而對這個晚年所得的幼子, 寄予很大的期望, 常常對家人說:“這孩子是我們家的千里駒, 將來必定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可是, 他仔細想一想, 大金國昔日的威風雖然還勉強支撐著, 但種種腐敗的跡象都已逐漸顯露出來了, 國勢日微, 這孩子的才幹再大, 恐怕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古人不是說過“楚雖有材, 晉實用之”嗎?金國既然沒有他施展才幹的機會, 就讓他到其他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吧。 於是給這孩子取了個寓意深遠的名字:楚材, 字晉卿。 這個名字, 既寄託了當父親的美好願望,
也反映了那個時代艱難的形勢。

耶律楚材出生的時代, 確實是艱難的。 大金國在北方的統治, 從太宗天會五年(1127年)算起, 到這時已經六十多年了, 朝氣蓬勃的全盛時期已成過去, 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出來, 開始進入了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 而且每況愈下,

一年不如一年了。 從國際形勢看, 偏安東南的宋王朝並未忘懷收復北方的失地, 不時在淮河沿岸挑起武裝衝突;立國靈武的西夏, 也趁機與南宋交結, 在西部邊境進行侵擾;新起的蒙古, 更是雄心勃勃, 在北邊不斷發起進攻, 難於應付。 在這三面夾攻的形勢下, 金朝統治者不得不加強戰備, 訓練軍隊, 防邊守關;這樣一來, 不僅軍費開支與日俱增, 加重了財政困難, 而且人心惶惶, 引起了社會的不安。 同時, 政府的財政由於政治腐敗, 機構龐大, 奢侈浪費驚人, 開支不斷增加, 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再加上黃河在這時多次決口, 出現了三次大氾濫, 大批農民死亡破產, 流離失所, 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稅收減少, 財政狀況更加困難。
統治者為了彌補財政上的虧空;便大量發行交鈔(紙幣), 十貫百貫千貫萬貫, 面額越來越大, 價值越來越低, 到後來一萬貫還買不到一個燒餅;不得已又發行寶貨(銀幣), 與銅錢、交鈔.並行, 比價經常變動, 幣制十分紊亂, 物價持續飛漲, 廣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了。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日益加劇, 皇室之內、權臣之間, 黨同伐異, 爭奪不已, 殺機四起。 章宗時, 殺了妄圖奪權的鄭王永蹈、鎬王水中;章宗死, 衛王即位, 權臣胡沙虎發動政變將他殺死;宣宗即位, 大將術虎高琪又將胡沙虎殺死。 這種統治階級內部的爾虞我詐、互相殘殺, 反映了政治局勢的不穩。 有材料說, 金朝後期“疆土日益縮小, 將帥乏人, 士兵不能戰鬥, 地方官貪殘,
百姓流亡, 盜賊滋起, ”病狀非常嚴重;能否對當時的政治, 進行一些改革, 謀求國勢的中興呢?不行。 因為當時金國的統治已經腐朽, 喪失再生的活力了。 “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 上下同風, 只以苟安目前為樂, 凡有人言當改革, 則必以生事抑之”, “宰執用人必擇無鋒芒、軟熟易制者”。 真正銳意改革, 有點鋒芒的人物是出不來的。 看來, 誰也挽救不了這個大廈將傾的局勢了。

不僅金朝的國事令人心摧, 不可聞問;而且耶律楚材的家事, 也突然發生變故, 有些不堪回首話當年了。 耶律家族, 本是契丹皇室的後裔, 楚材的八世祖是遼太祖的長子東丹王突欲, 七世祖婁國是遼國的燕京(今北京)留守, 其後數代, 任職將軍、太師者, 頗不乏人。 遼末,伯祖德元始歸金,被任命為興平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其子履,即楚材之父,博學多藝,受知于金世宗,曆官翰林待制、禮部侍郎;章宗即位,以定策功,升任禮部尚書;參知政事,不久又升為尚書右丞,成為有很大權力的宰相。耶律貴族之家的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突然的變化。紹熙二年(u91年)的六月,耶律楚材出生剛滿一歲,他的父親耶律履便生病去世了。耶律楚材的兩個哥哥也只二十歲,尚未出仕,家道中衰,已成必然的現實了。

幼年喪父,耶律家的衰落,對耶律楚材的成長當然要發生很大的影響。耶律履雖然官居宰相之職,俸祿可能很優厚,但他平時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受到人們的稱讚,“文獻陰功絕比倫,昆蟲草木盡承恩,”卻不善於置家,一旦去世,竟然沒有給家人留下一份可觀的遺產。後來,耶律楚材在自己的詩中回憶他的父親:“入仕三十年,廟堂為柱石,重義而疏財,後世遺清白;”不會完全是假話,“我考文獻公,清白遺四壁,”大概確實是沒有很多遺產的。儘管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某種程度的拮据和不便,有時不免感歎“餘生歎不辰,”但貧困的·生活也能磨練有志者的意志,“貧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耶律楚材表示堅決要幹出一番事業來。

耶律楚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幼便在他的母親楊夫人的教育下,兢兢業業努力學習,“繼夜誦詩書,廢時毋博奕”,學習非常用功,時間抓得很緊,每天晚上都讀書到深夜,決不為了貪玩賭棋而浪費時間。楊夫人“挑燈教子哦新句,冷淡生涯樂有餘,”生活雖然清苦,看到孩子學習努力,可望成才,也自有一番樂趣。耶律氏族雖然出身契丹貴族,但很早就接受漢化,對傳統的漢族封建文化造詣頗深。耶律突欲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能用漢文寫作,政治上積極主張採用漢法,反對力圖保持契丹舊制的母后,矛盾激化後被迫“載書浮海”,逃到中原。耶律履更是“通六經百家之書”,漢文詩詞寫得很漂亮,五歲時就寫出過“臥看青天行白雲”的詩句,及長,以文章行義受知于金世宗,歷任經史院編修官、翰林院修撰等職。到耶律楚材出生時,耶律氏早已是一個充分漢化的封建士大夫書香門第了。耶律楚材在父親去世後,經濟狀況雖然不太好,但學習的條件還是優越的,經過他的艱苦努力,短短幾年中,竟然學到了不少知識。據說,他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而且文思敏捷,下筆為文,奮筆直書,很少改動,好象頭一天就作好了似的。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歲,根據他學習的情況可以出仕了。按照當時的制度規定,宰相之子享有賜補政府機關佐武官的特權,可是耶律楚材寧可不要這個特權,希望參加正規的進士科考試。章宗認為舊的制度不應輕易更改,特別下了一道敕令要當面對他考試,親自詢問了幾件疑難案件的處理,同時參加考試的十七個人中,耶律楚材回答得最好,便正式任命他為某個政府部門的掾官(是協助長官,掌管文書,辦理日常行政事務的官)。權力雖然不大,但對一個十七歲的青年來說,初入仕途,鍛煉鍛煉,也是大有好處的。

耶律楚材正式進入仕途了,然而這條道路並非十分通暢平坦的。當時,官場已經非常腐敗,真正有才幹的人是很難得到重用的。耶律楚材在一首詩中曾經談到他的侄兒耶律正卿,“學書寫盡千林葉,習射能穿百步楊,”文武雙全,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曾陪劍佩待明昌”,當上了章宗的侍衛,可是仍然不被重用,結果還是“榮枯枕上夢黃粱。”耶律楚材自己當然也不會有更好的遭遇,儘管他工作得很努力,幹了六七年,仍然只不過是一個開州同知,除了協助知州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外,實際上沒有多少事情可幹。這對一個志欲“輔翊英主”,精力旺盛的青年來說,當然會感到生不逢時,前途渺茫,心灰意冷了。

金宣宗貞祜二年(1214年),為了逃避蒙古南下的威脅,把首都遷往南京(今開封),耶律楚材的全家也隨同南下,只有他本人被燕京留守完顏承暉留了下來,被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名義上的職務是分掌尚書省所屬六部的日常章奏,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寄祿官,並無實際職掌,還是白拿錢吃閒飯,不幹事。不久,蒙古兵圍困燕京,形勢越來越緊張。耶律楚材被困城中,絕糧六十餘日。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城被攻陷。從此,耶律楚材便與金政權和家人失去了聯繫。

耶律楚材眼看金朝的大勢已去,國破家亡,前途渺茫得很,便“將功名之心束之高閣,”拜萬松老人(行秀)為師,學習佛理。他杜絕人跡,屏斥家務,專心一意,進行參禪,雖遇大寒大熱,也從不間斷,焚膏繼晷,廢寢忘餐,沒日沒夜的修煉了三年,終於參透了禪理,接受萬松老人授予的顯訣,成了燕京城中著名的佛教信徒。不過,遁世脫俗並不是他的最高理想,致主澤民才是他的根本志向。他認為,“窮理盡性,莫尚佛法;濟世安民,無如儒教。”簡單的說,就艱難的時世,磨練了耶律楚材,經過他自己的刻苦學習,不僅樹立了經邦治國的雄心壯志,而且作好了兩種準備;“否,則以簡易之道治一心;達,則以仁義之道治四海。”他,在等待著時局的發展,等待著機會。

投軍蒙古 萬里西征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戰過程中,逐漸感到人才的重要。為了征服戰爭的繼續進行和擴大,他需要各種人才。這時,打聽到在他統治下的燕京城中,有個博學多藝的耶律楚材,便派專使前來禮聘,耶律楚材陷在燕京城中已經三年了,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除了禮佛參禪而外,無事可幹,這時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見他,感到是一個圖謀進取的好機會,不應輕易放過,便立即應召,跟隨來使欣然上道了。後來,他有一首詩講到這件事,“聖主得中原,明詔求王佐,胡然北海遊,不得南陽臥。”心情是很愉快的。

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準備西征,其行在遠在克魯倫河的上游與臣赫爾河合流之處,今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肯特省。耶律楚材於三月十六日從燕京出發,過居庸(今居庸關),曆武川(今河北宣德),出雲中(今山西大同),抵天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穿越浩瀚的大沙漠,於六月二十日左右到達行在。耶律楚材看見這裡車帳如雲,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里,真是一個千古少有的盛大場面,心中非常高興。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到了,馬上召見,看到這位身材修長,鬍鬚長得很漂亮,聲音宏響的偉丈夫,說道,“遼金世仇,我為你報了仇。”耶律楚材答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從我的祖父開始已經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與君為仇呢?”這幾句話講得非常得體,成吉思汗聽了很滿意,認為這個人值得信任,便讓他作自己的親隨,不離左右。耶律楚材很快便以其淵博的學識,受到成吉思汗的寵信。成吉思汗對他很親切,經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稱為“吾圖撒合裡”,蒙古語就是“長鬍子”的意思。耶律楚材終於在風雲變幻的年代裡,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才幹的機會了。

然而,一個新來歸順的儒生,想在以武力取天下的軍事貴族中;取得充分的信任和鞏固的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有個名叫常八斤的人,以善造弓,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因而非常矜驕。有一次竟然當著耶律楚材的面對成吉思汗說:“現在正是用武的時候,耶律楚材是個儒生,對打仗的事一竅不通,有什麼用處?”耶律楚材聽了並不生氣,從容答道:“治弓尚且須用治弓匠,難道治天下就不須用治天下匠嗎?”成吉思汗聽了覺得有理,對耶律楚材更加親信重用了。

從蒙古太祖十四年到二十年(1219—1225年),成吉思汗進行了著名的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是對中亞的花刺子模用兵。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耶律楚材一直跟隨在成吉思汗的身邊。這一時期,耶律楚材的主要工作和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是擔任成吉思汗的必閹赤,掌管文書。當時,蒙古立國未久,諸事草創,各種規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戰爭仍在激烈進行,來往文書甚多。由於民族複雜,文書大約有蒙文、漢文、波斯文三個系統。蒙文由怯烈哥主管,波斯文由鎮海主管,漢文即由耶律楚材主管。由於當時蒙古貴族多不識字,因而必閹赤的作用不應低估,他們常常可以利用方便的條件,按照自己的私意處理問題,具有一定的權勢。當時不少中原地區的官僚地主都慕名而來,通過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鑽營。耶律楚材是一個有高度封建文化修養的儒生,為人正直,把“行道澤民”作為自己的“素志”;雖然他自稱“備員翰墨,軍國之事,非所預議”,但必要時向成吉思汗提醒什麼事該作,什麼事不該作,還是非常方便的。肯定他會利用這個職務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二是在塔刺思城屯田。這個地方是古代中亞的名城,位於塔刺思河畔,為中西交通的要道。蒙古軍攻佔此城後,即以此為基地繼續西進,陸續攻佔了訛打刺城(阿裡斯河注入錫爾河處附近),蒲華城(布哈拉)。最後攻佔了花刺子模的首都尋思幹(撒馬爾罕)。尋思幹在西遼時稱為河中府,當地土地肥饒,經濟繁榮,多豪民。蒙古軍入城之後,俘虜了三萬名工匠,送往蒙古分賞諸將為奴。同時,又遷徙了四百多名豪民子弟到塔刺思城屯田。這是一個削弱新征服地區反抗力量的措施,對恢復發展後方的社會經濟也有好處。耶律楚材奉命主持這一工作。大概這是他的主意。這對蒙古軍事貴族只知道打仗,掠奪財富,轉變到恢復發展社會經濟,是很有意義的。三是在司天臺擔任春官,用他的律曆星F、等方技之術,為成吉思汗服務。當時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水準很低,對天文、曆法、星象知識瞭解得很膚淺,包括成吉思汗在內的許多蒙古貴族都還非常迷信,每遇將兵出征的時候,都要耶律楚材預卜吉凶,藉以增強將士的鬥志,堅定勝利的信心。例如,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夏六月,成吉思汗決定出兵征討回回國,祭旗那天,忽然雨雪三尺。有人懷疑用兵是否有利,耶律楚材便說:“隆冬之氣,見於盛夏,是克敵取勝的好兆頭。”第二年的冬天,忽然大雷,有人間這又是什麼兆頭呢?耶律楚材回答說:“回回國主快死了。”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的八月,天空的西方出現了一顆長長的彗星,耶律楚材說:“金宣宗快死了。”這些預測雖然“後皆驗之”,但顯然是“猜”准了,並無科學的根據。另有一些事情,則表明耶律楚材確實具有相當高的科學水準。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西域的曆官說五月十五日夜將有月蝕,耶律楚材說不會有,結果沒有發生。次年十月,耶律楚材說將有月蝕,西域人說不會有,結果卻發生了。兩次都證明耶律楚材說對了,西域的曆法有問題。於是,耶律楚材將舊的曆書細加修訂,著成《庚午元曆》,上奏頒行,從此東西數萬里,天象不差,對軍事、生產和生活都有好處,耶律楚材的這一貢獻當然是應予肯定的。

象耶律楚材這樣的人才,在當時是不多的,在西征中的表現也很不錯,因此成吉思汗對他的印象很好。有一次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台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可以全都委託給他。”由此可見,耶律楚材已經用自己的知識為蒙古統治者服務,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取得了充分的信任。

不過,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在整個西征過程中,成吉思汗進行戰爭的主要目的,仍然在於掠奪財富;他所需要耶律楚材為他服務的東西,只不過是一些舞文弄墨,醫I\星象的方技之術而已。因此,在成吉思汗的眼中,耶律楚材的這點本領,比起兩軍對壘斬將攀旗的武功來,分量究竟要輕得多。同時,戎馬倥傯的時代,遐荒異域的環境,也使得他這個只懂得中原文化,意欲以儒治國的書生,一時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冷落感,在耶律楚材的思想深處,還有較多的存在,並且不時在自己的詩文中流露出來。“西征萬里扈鑾輿,高閣文章束石渠,”本想投筆從戎做出一番事業,但現實的生活並不如預想的那麼容易,許多美好的願望都不能實現,“醉裡莫知身似蝶,夢中不覺我為魚。”“十年潦倒功何在,三徑荒涼翠已寒。”很顯然,他對萬里西征,未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很不滿意的。

整肅燕京 定策劃制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的冬天,耶律楚材在經過長達十年之久的西征之後,又回到了燕京。“天涯流落從西征”、“十年淪落困邊城”、“贏得飄蕭雙鬢雪”、“今日龍種返帝京。”既有無限的感慨,也有未來的期望。“再行不憚風沙惡”,“尚期晚節回天意”。還是想在未來的歲月裡,做一番事業。

這一年的七月,成吉思汗已經病逝。新主未立,暫由其四子拖雷監國。這次,耶律楚材回到燕京,就是奉了拖雷之命,前往搜索經籍的。耶律楚材對圖書經籍,素來就很愛好。上一次蒙古軍攻下靈武(今屬寧夏),諸將爭相搶掠子女財幣,耶律楚材卻只收圖書和藥材,人們都以為無用。不久,軍中流行疾病,耶律楚材所收的藥材救活了幾萬人,人們又驚以為神。大概因此也引起蒙古貴族對圖書的重視。燕京是遼金兩朝的舊都,圖書經籍很多,又是耶律楚材的故鄉。派耶律楚材到燕京搜集圖書,是很恰當的,這次任務可能完成礙很好。

同時,耶律楚材在燕京又發現那裡道教的勢力極度膨脹,好些佛寺都被改為道觀,思想上很不愉快。前面說過,耶律楚材原先在燕京時曾經學習過佛理,廢寢忘餐,三年不倦,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因而對以丘處機為首的道教徒非常不滿。他寫了一本《西遊錄》,上半部敘述了他西征的經過,下半部便對道教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主要是揭露丘處機的欺騙和不法。當時風傳丘處機有長生不老的秘術,已經三百多歲了。成吉思汗知道後很感興趣,派人把他接往行在,細加詢問。當問到他究竟有多大歲數時,他竟然不肯老實回答,偽稱不知確數。當問到道教的極理時,故弄玄虛,用“出神入夢”、“提真性遨遊異域”等假話騙取信任。他還違背詔旨,廣收徒眾,濫發符印,自出師號,擴大實力。又騙取軍用的牌符,懸牌躍馬,橫行諸州,招搖撞騙.。甚至以權謀私,當成吉思汗准許僧道修善之士皆免賦役後,竟然在執行時只給道人免役,不及其他。特別不能容忍的是,竟然在許多地方折毀夫子廟和佛寺,改為道觀。所有。這些,耶律楚材認為都是小人之輩鼠竊狗盜的行為,是嚴重的違法亂紀,應該處以嚴刑。他最後表示,應該找一個積極的辦法,使“三聖人”之道,能夠象權衡一樣,不偏不倚,平等地共同發展,用佛教的產因果之誡化其心”,用道教的“慈儉自然之道化其跡”,用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名教化其身”,太平之世就指日可待了。這當然只是耶律楚材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他反對道教的努力,沒有收到顯著的效果。

耶律楚材在燕京做的另一件事,則是比較現實,而且效果很好。當時,蒙古最高統治者忙於東征西討,來不及制訂必要的規章制度,因此派往各州郡的長吏,便生殺任情,孥人妻女,掠取貨財,兼併田地,無所不為。其中,燕京留後長官石抹咸得卜尤為貪暴,殺人如麻,市場掛滿了示眾的人頭。耶律楚材瞭解到這個情況後,不覺淒然泣淚,立即入奏,發出禁令,各州郡如果沒有奉到蓋有皇帝玉璽的文書,不得擅自向人民徵發,囚犯需判死刑必須上報。違背這項命令的,其罪當死,決不輕貸。於是各地貪暴之風稍有收斂。

當時,燕京城中社會秩序也很不好,每天傍晚,尚未天黑,就有一些盜賊駕著牛車闖入富家,搬取財物,如果反抗不與,則殺人劫貨而去,誰也不敢阻攔追究。看來這些盜賊決非一般普通人物,處理起來可能棘手。拖雷特派中使塔察兒偕同耶律楚材前往窮治。耶律楚材經過仔細察詢,瞭解到這些盜賊的姓名,原來都是留後的親屬和勢家子弟。耶律楚材毫不手軟,將他們一網打盡,投入監獄。這些人的家屬賄賂中使,準備從輕發落。耶律楚材知道後,曉以利害禍福,中使害怕了,只得聽耶律楚材的意見,依法處理,最後結案,將十六個罪大惡極的首犯,綁赴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巨盜絕跡,燕民始安,社會效果很好。

耶律楚材回到燕京處理的這幾件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人們的好評。表明他確實是很有才幹的,因而在蒙古最高統治集團中,更加增強了對他的信任。

出任中丞 進行改革

元太宗元年(1229年)秋,拖雷監國已經兩年,決定召集宗親推舉大汗。當時,成吉思汗諸子皆從各自的駐地來到克魯倫河畔舉行大會。拖雷宣佈成吉思汗的遺命,推舉窩闊台承繼大位。窩闊台則認為拖雷一直跟隨在成吉思汗的身邊,所受訓教較他人為多,大位應由拖雷繼承。推來推去,會議開了四十天,也未作出決定。

耶律楚材覺得會議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便對拖雷說:“推舉大汗,是宗社的大事,應該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命,早作決定,以免發生爭端。”拖雷說:“意見尚未統一,能否再等幾天。”耶律楚材說:“過了明天,就沒有吉利的日子了。”當時,蒙古統治者還非常迷信,聽了這話便決定在第四十一日舉行登基大典。

大典由耶律楚材擬訂儀式。耶律楚材為了使會議開得威嚴莊重,讓所有宗親都能恭敬順從,便事先對親王察合台說:“你雖是大汗的兄長,但從職位上看仍然是臣,臣下對君按照禮節應當跪拜。只要你帶頭拜,其他的人就莫敢不拜了。”察合台認為他說得有理,在正式的即位大典上,便率領皇族及臣僚在帳下跪拜。會議進行得·很順利。會後,察合台對耶律楚材說:“你真是社稷的功臣呵!”

窩闊台汗即位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準備對那些沒有按時前來朝拜的王公大臣處以死刑。耶律楚材知道後便對他說:“陛下新即位,應當力求安定,對犯錯誤的人,應當寬宥,否則矛盾擴大,政局反而不穩。”窩闊台採納了耶律楚材的意見,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前不擁護他的人,後來都擁護他了,政權得到了鞏固和穩定。

耶律楚材日益獲得信任。當時,蒙古立國未久,諸事草創,許多必要的制度尚未建立,應興應革的事太多了,耶律楚材選擇了一些急需辦理的,寫成《便宜十八事》一疏上奏。這封奏疏的內容很廣,包括了官吏設置、賦役徵收、財政管理、刑法執行等許多方面,並且特別指出當時官場上盛行的送禮之風,為害不小,希望.下令禁止。窩闊台汗看了奏疏以後認為所奏各事,皆可聽從,唯有送禮一事難於禁絕,便對耶律楚材說:“如果是自願饋贈的,可以不追究吧!”耶律楚材說:“這是蛀政害民的開頭呵!哪能聽任不管呢?”窩闊台汗說:“凡你所奏,我都依從了,你就不能依從我這一件嗎?”

耶律楚材的許多建議得到窩闊台汗的首肯,作為詔令頒佈施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天,根據耶律楚材建議設置的十路課稅使,送來了許多糧食布帛和金銀,陳列在宮廷中,數量很多。窩闊台汗看了非常高興,笑著對耶律楚材說:“你沒有離開我的左右,但卻收來了這麼多的財物,使國用充足,真有本領呵!在金國的臣僚中還有象你這樣的人才嗎?”耶律楚材答道:“現在南京(開封)的臣僚都比我好,我因為沒有什麼本領,所以才留在燕京,結果被陛下所用了。”窩闊台汗對耶律楚材的謙虛態度表示嘉賞,覺得確實是一個可以大用的人才,當即下令任命他作中書令,把典頒百官,會決庶務的大權交給他,事無巨細,都先向他報告,再由他轉請皇帝處理。

耶律楚材擔任中書令,是輔佐天子的親信,位高權重,管理的事情很多。他寫過一篇《陳時務十策》,主要內容有:信賞罰,正名分,給俸祿,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選工匠,務農桑,定土貢,制漕運等。範圍確實是非常廣泛的,可以算得上一篇內容全面的施政綱領。

恢復經濟 倡興文教

蒙古原是草原遊牧民族,正處於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轉化的發展時期。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萬事草創,各種制度雖然初具規模,但是極不完善,在許多方面還很落後。隨著征服戰爭的勝利,統治地區的.擴大,原來的某些制度和作法,很難適應“漢化”地區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的需要,一場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勢在必行。窩闊台汗是比較開明的,決心採用“漢法”。耶律楚材便成了他重要的參謀和助手。在進行政治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窩闊台汗言聽計從,制訂出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其中最主要舶是:

逐步革除屠城殺掠的習慣法,免難民、降俘之死,大大促進了統一戰爭的勝利進行。蒙古統治者在初期的征服戰爭中,曾經下令:凡在攻城之時,敵人敢於武力抗拒者,城破之後,必加嚴厲懲處,殺之無赦。這種野蠻殘暴的屠城殺掠政策,固然對敵人有一種威懾的作用,使之不敢抗拒,早日迎降;然而在事實上威脅的作用非常有限,抗拒者還是很多。殘暴的殺掠政策不僅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經濟,而且增加了抵抗者持續反抗的決心。元太宗三年(1231年),蒙古軍將征河南,耶律楚材便請求不要殘殺當地居民,可以把他們遷往山后之地,在那裡開採金銀、栽種葡萄,既可貸其不死,又可提供皇室所需。窩闊台汗說:卿言是也。採納了這個意見。次年春,大軍南征,陝洛秦虢等州的人民紛紛逃往山林洞穴躲避。窩闊台汗下詔:“逃難之民,若迎軍來降,與免殺戮。”有些蒙古貴族反對這個詔令,他們說“逃民們急則降,緩則走,不把他 們殺掉,終為敵人所用,還是不要寬宥,完全殺掉為好。”耶律楚材請求制旗數百面,發給逃民,讓他們回到蒙古軍控制的州郡去種田。據說,因此而活下來的逃民不可勝數。元太宗四年(1232年),蒙古軍大將速不台攻打金國的南京開封府,即將攻下時,派人向窩闊台汗奏請說:“此城抗拒持久,我軍死傷甚多,城破之後,應盡屠之,以示懲罰。”耶律楚材聽說後忙向窩闊台汗說;“我軍將士在外征戰數十年,所想要得到的不過是土地和人民。如果得到了土地,卻沒有人民,又有什麼用處呢?”窩闊台汗聽了猶豫不決,耶律楚材又說:“製造弓矢甲仗、金玉器皿的能工巧匠,和官民富貴之家,都聚在這個城中,如果全都殺了,我們將一無所得,那這個仗就白打了。”窩闊台汗點頭稱是,於是下了一道詔令:“除皇族完顏氏罪大不赦外,其餘皆免罪不問。”據說當時因避兵亂居於城中的有一百四十七萬多人,都因此而免遭屠殺。從此以後蒙古對南宋用兵,攻取淮漢諸城,也都以此作為“定例”,不再“屠城”,只誅“首惡”。這當然是蒙古軍事政策的一大轉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耶律楚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自然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

二、諫阻“裂土分民”,建立軍、民、財分治的中央集權制。自成吉思汗建國以來,蒙古統治者就實行“裂土分民”的分封制。窩闊台汗即位以後,也準備把新佔領的中原地區分賜給親王和功臣。耶律楚材說:“裂土分民,容易引起彼此間的不滿和猜疑,使矛盾擴大化,產生尾大不掉的毛病,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金帛。”窩闊台汗說:“已經答應他們了,怎麼辦呢?”耶律楚材說:“那就由政府派遣官吏到各州縣收稅,頒發諸王功臣,不讓他們擅自科征,把向地方徵稅的權利收歸中央,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於是制訂了“每五戶出絲一斤以給諸王功臣”的政策,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實力。當時,諸路官吏均兼管軍民財三個方面的事宜,權力極大,往往肆為不法,驕橫異常,不僅生殺自專,而且各州郡地方之間,也常因爭權奪利,彼此相攻,有時連皇帝也無法統攝。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耶律楚材建議:各州郡置長吏專管民事,設萬戶府總領軍政,設課稅所管理錢谷。他們之間勢均力敵,不相統攝,力量有限,驕橫的氣焰就會受到遏止。窩闊台汗採納了這個建議,制訂了地方官軍民財三權分立的制度。結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實力,壓制了地方勢力的滋長,避免了分裂因素的擴張。

三、尊孔用儒,始興文治。蒙古帝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武功,因此在初期對文治是不夠重視的。窩闊台即位後,耶律楚材對他說:“天下雖得之馬上,而不可以馬上治。”經常向他宣傳“周孔之教”,他認為很有道理,便要耶律楚材推薦一批文臣到政府部門任職,試行“漢法”。耶律楚材於是把當時著名儒士陳時可、劉中、周立和、呂振等人派往燕京、宣德等地徵收課稅,後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是蒙古統治者試用文臣治天下的開始,耶律楚材創議之功是不應忽視的。此後,耶律楚材繼續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最主要的有求孔子之後,得五十一代孫孔元措,奏請封為“衍聖公”,付給林廟地,世襲其位,以示尊崇。又下令招收因戰亂而散亡的禮樂人才;還接受著名學者元好問的請求,把許多淪為俘虜的儒生解放出來分配適當的工作。到元太宗九年(1237年),更以“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為由,建議“用儒術選士”,試圖恢復唐宋以來的科舉考試制度。這年八月,窩闊台汗命令劉中等人在各地考試,計分經義、詞賦、論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也可參加考試,如果主人隱慝不遣,其罪當死。據說這次考試共得儒士四千餘人。他們充實到各級政府機構中去,當然大大改善了官員的文化結構,對由武功向文治的轉變,是有重大意義的。

四、立法執法,制止貪暴。蒙古建國初期,法制極不完善,各地州郡長吏貪暴之風十分嚴重。他們生殺任情,孥人妻女,劫取貨財,兼併土地,胡作非為的事很多。耶律楚材針對這些情況請求窩闊台汗頒佈法令:“州縣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貿易借貸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鶻河西諸人,種地不納稅者死。監主自盜官物者死。應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報,然後行刑。”這些法令的頒佈執行,對制止不法官吏的貪暴之風,穩定社會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為了使政府的法令得到認真貫徹執行,耶律楚材常常挺身而出,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貴作鬥爭。有一次,窩闊台汗的寵臣楊惟中等人包庇殺人犯,耶律楚材得知便把他拘留起來加以審問。窩闊台汗聽信讒言,一怒之下,不辨真假,反而把耶律楚材抓了起來,既而又感到不對,有些自悔,命人把耶律楚材放了;耶律楚材卻不肯甘休,說:“臣位至公卿,輔佐陛下處理國政。陛下下令逮捕我,認為我有罪,應當向百官宣佈我的罪在哪裡。現在卻又釋放我,說明我沒有罪。這樣輕易反復地處理問題,有如兒戲。如果國家真遇到什麼大事,能夠這樣處理嗎?”在場的大臣們不覺大驚失色,都為他這種“犯上”的語言捏一把汗。不過,窩闊台汗畢竟不是一般昏庸的皇帝,他對耶律楚材的耿直是信得過的,不僅沒有發怒,反而溫言相勸,“我雖然貴為皇帝,難道就沒有一點過錯嗎!”這種君臣互相信賴的精神,是政治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耶律楚材“以儒治國”的思想,表現在經濟方面是促使蒙古統治者儘快適應中原地區高度發展的封建制度,恢復戰亂的破壞創傷,制止苛重的賦斂剝削,把封建經濟推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他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阻止將農田辟為牧地的建議。窩闊台即位之初,有個名叫別迭的蒙古貴族說:“中原地區的漢人不懂得畜牧業生產,對於我們沒有什麼用處,不如把他們全都殺了,好在那裡開闢牧地。”這種變先進為落後的建議,反映了某些習慣草原生活的貴族的無知,這種人雖然可能只是個別的,然而如果不加阻止,一旦被採納作為政策,後果將不堪設想。耶律楚材非常敏銳地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指出“天下是廣闊的,四海是富裕的,各地的人民都會勤勞生產,只要我們的政策好,他們就可提供大量的財富,怎麼能說無用呢1”窩闊台汗說:“如果真象你說的那樣好,國家收入增加了,又何必殺人呢!就按你的意見辦吧!”一場破壞中原農業經濟的災難被制止了。

二、用課稅的方式代替軍事掠奪。蒙古立國之初,戰事頻繁,軍費所需,多屬“以戰養戰”。赤裸裸的軍事掠奪,不僅給社會經濟造成不必要的破壞,而且來源也極不可靠,妨礙了戰事的順利進行,元太宗二年(1230年)耶律楚材向窩闊台建議:“陛下即將南伐,軍需應該早日籌措,如果建立稅收制度,僅中原地區的地稅、商稅、以及酒醋鹽鐵山澤之利,每歲就可得銀五十萬兩,絹八萬匹,粟四十萬石,軍費就不成問題了。”窩闊台汗同意試行,於是在燕京、宣德、西京、太原、平陽、真定、東平、北京、平州、濟南等十路設立課稅所,選派漢人儒者擔任其事。次年秋天,各路使者將徵收到的糧倉簿籍和金帛實物進呈,窩闊台汗見了,高興地對耶律楚材說:“你沒有離開我的左右,卻搞來這麼多的錢糧,真了不起呵!”對他更加信任。不過,當時的稅制尚未定型,稅則稅率各地很不一致,大體上是蒙古以馬計,西域以丁計,漢人以戶計,難免混亂與不便,急需改進。兀太宗六年(1234年),大臣忽都虎等人主張按人丁多少徵收賦稅,耶律楚材說:“自古以來,在中原都沒有實行過以丁收賦的辦法。如果強制執行,人民必將逃散,賦稅就收不到了。”看來,耶律楚材是想要減輕人民的負擔,但是不少入主張對人身課稅,以謀求財政收入的增加,結果未能作出最後的結論。到元太宗八年(1236年),耶律楚材終於奏請制訂了新的賦稅制度,(一)戶稅:每二戶出絲一斤交給國庫,每五戶出絲一斤交給諸王功臣。(二)地稅:上田每畝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三)商稅:三十分之一。有人認為這個稅率定得太輕了。耶律楚材說:“歷史的經驗證明,許多法最初定得輕,後來都變重了,如果開始就定得很重,後來的人民就無法過活了。”這種輕稅的思想,對恢復發展生產是有好處的。

三、釋放俘虜,提高勞動者的地位。蒙古滅金後,大批百姓掠為俘虜,北返途中,逃亡者十有七八。窩闊台汗下令嚴查:“停留逃民及資給飲食者,皆死。無問城郭保社,一家犯禁,餘並連坐。”此令一下,立即引起了廣大百姓的惶駭不安,雖是父子兄弟,一經俘虜也不敢相認,逃民無所寄食,多死于道路。耶律楚材對窩闊台汗說:“十多年來,我們執行存撫百姓的政策。因為百姓是很有用處呵!現在我們已經統一了中原,他們還能逃到什麼地方去呢?豈能因為一個俘虜,便把數十百人連坐處死呢!”窩闊台汗頓然醒悟,立即解除了這個禁令。不過,當時諸王大臣將校在戰爭過程中,仍然將大批人民掠為驅口,動以萬計。驅口的身份很低,任憑主人驅使買賣,毫無人身自由可言。這不僅是對勞動力的摧殘,而且也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耶律楚材於是奏請下令括戶口,凡屬驅口“並令為民,慝占者死”。大批驅口被釋為民,地位提高了,對發展農業生產當然是有好處的。

四、抑制高利貸勢力,反對過分剝削。蒙古貴族為了獲取巨利,曾委託回回商人發放高利貸,年息百分之百,一錠銀十年後本利可達一千零二十四錠,時稱羊羔息,為之傾家破產的很多。耶律楚材奏請:“子母相侔,更不生息,”使高利貸勢力稍有抑制。當時政府官員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竟然允許商人“撲買”。商人們勾結權貴承包了全國的課稅、差發,甚至連地基、水利、河泊、橋樑、渡口、豬雞也承包了。這種把國家財政經濟命脈全都交給商人的作法,是十分有害的。耶律楚材說:“這是貪利之徒,罔上虐下,想出來的惡主意,為害甚大,決不能幹。”於是奏請窩闊台汗罷除了。此外,耶律楚材還在“衡量,給符印,立鈔法,定均輸,布遞傳,明驛券”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都是有關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由於這樣,“庶政略備,民稍蘇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極爭巧諫 大造中國

耶律楚材作為窩闊台汗的中書令,利用其有利的地位和權力,確實在促使蒙古統治者接受“漢法”,適應中原地區封建社會的要求,建立必要的政治經濟制度,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史稱窩闊台汗的統治,“量時度力,舉無過事,華夏富庶,羊馬成群,旅不齎糧,時稱治平”。其中當然應該有耶律楚材的功勞和貢獻。

耶律楚材取得成功的道路,是並不平坦的。他的政治改革一開始就遭到守舊貴族的反對。例如,燕京留後長官石抹咸得蔔竟以舊怨,誣告耶律楚材“率用舊親,必有二心”,務欲殺之而後快。窩闊台汗對耶律楚材也不是全都言聽計從。有時耶律楚材發現某些事情做得不對,極力辯諫,聲色俱厲,言與淚下。窩闊台汗不僅不體諒耶律楚材的好意,反而說什麼“你想要打架嗎?”“你就知道為百姓哭鼻子屍有時甚至下令把耶律楚材捆綁起來,這都是不夠尊重與信任的表現,因而大大妨礙了耶律楚材“以儒治國”理想的徹底實現。

特別是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窩闊台汗逝世後,乃馬真皇后稱制,寵信奧都刺合蠻,不少貴族畏懼其勢,爭往附之,耶律楚材更遭到排斥疏遠。耶律楚材眼見政事日亂,不忍心撒手不管,只要發現有“不便於民”的事,還是站出來仗義直言,更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一次,乃馬真皇后將蓋了禦寶的空白紙,交給奧都刺合蠻,讓他自行填寫頒發。耶律楚材知道後說:“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憲章,必須遵守,不按憲章辦事,就亂了法,這樣的詔令我不敢奉行。”乃馬真皇后又下旨:“奧都刺合蠻提出的建議,令史如果不辦,斷其手。”耶律楚材說:“國家大事,先帝全都委託老臣處理,令史沒有責任。事若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還怕斷手嗎?”乃馬真皇后聽了很不愉快,耶律楚材仍然辯論不已,大聲說道:“老臣跟隨太祖太宗三十多年,沒有做過對不起國家的事,我是無罪的,你總不會把我殺掉。”乃馬真皇后聽了更加不滿,但終因他是先朝勳舊,不好輕易處理,便採取了敬而遠之的辦法,實際上是排擠他,不讓他掌權。耶律楚材得不到信任,眼見奸邪當道,政事日非,心中很不愉快,終於在太宗後乃馬真氏三年五月十四日“憤惋”而死。死的時候才五十五歲。

耶律楚材對於蒙古立國中原,是很有貢獻的,因而在他死後,許多蒙古人痛哭流涕,如喪其親戚,接連幾天聽不到奏樂唱歌的聲音。全國各地的士大夫聽說耶律楚材死了,也莫不涕泣相吊。當時的人們對他的死都感到非常悲痛和惋惜。後來,許多評論家對他的一生也有很高的評價。元朝的宋子貞認為耶律楚材在那個“大亂之後,天綱絕,八理滅”的時代,“以一書生,孤立于廟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學”,確實是很困難的。但他終於發揮他的才幹,取得蒙古統治者的信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廣泛的改革,使“天下之人固已均受其賜”,貢獻之大是非同一般的。明朝的張溥則認為他“相二帝,辟草昧,開基元德”,其功績可與周召二公相比。沈德符對他的評價也很高,認為他“功德塞天地”,是一個“大有造於中國”的人。清朝乾隆年間為了“褒賢勸忠”,在今北京西郊頤和園更為他建祠,題碑塑像,供人瞻仰。當然,歷代統治階級之所以褒揚耶律楚材,主要是因為他站在封建儒家道德的立場上,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我們今天評價耶律楚材,則是由於他提倡高度發達的漢族文化,在促進蒙古向封建制過渡的過程中,從而也是在中華民族的締造和形成上,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在我國多民族結合和前進的道路上,確實有過不小的貢獻,我們應該給他應有的歷史地位。

遼末,伯祖德元始歸金,被任命為興平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其子履,即楚材之父,博學多藝,受知于金世宗,曆官翰林待制、禮部侍郎;章宗即位,以定策功,升任禮部尚書;參知政事,不久又升為尚書右丞,成為有很大權力的宰相。耶律貴族之家的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突然的變化。紹熙二年(u91年)的六月,耶律楚材出生剛滿一歲,他的父親耶律履便生病去世了。耶律楚材的兩個哥哥也只二十歲,尚未出仕,家道中衰,已成必然的現實了。

幼年喪父,耶律家的衰落,對耶律楚材的成長當然要發生很大的影響。耶律履雖然官居宰相之職,俸祿可能很優厚,但他平時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受到人們的稱讚,“文獻陰功絕比倫,昆蟲草木盡承恩,”卻不善於置家,一旦去世,竟然沒有給家人留下一份可觀的遺產。後來,耶律楚材在自己的詩中回憶他的父親:“入仕三十年,廟堂為柱石,重義而疏財,後世遺清白;”不會完全是假話,“我考文獻公,清白遺四壁,”大概確實是沒有很多遺產的。儘管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某種程度的拮据和不便,有時不免感歎“餘生歎不辰,”但貧困的·生活也能磨練有志者的意志,“貧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耶律楚材表示堅決要幹出一番事業來。

耶律楚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幼便在他的母親楊夫人的教育下,兢兢業業努力學習,“繼夜誦詩書,廢時毋博奕”,學習非常用功,時間抓得很緊,每天晚上都讀書到深夜,決不為了貪玩賭棋而浪費時間。楊夫人“挑燈教子哦新句,冷淡生涯樂有餘,”生活雖然清苦,看到孩子學習努力,可望成才,也自有一番樂趣。耶律氏族雖然出身契丹貴族,但很早就接受漢化,對傳統的漢族封建文化造詣頗深。耶律突欲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能用漢文寫作,政治上積極主張採用漢法,反對力圖保持契丹舊制的母后,矛盾激化後被迫“載書浮海”,逃到中原。耶律履更是“通六經百家之書”,漢文詩詞寫得很漂亮,五歲時就寫出過“臥看青天行白雲”的詩句,及長,以文章行義受知于金世宗,歷任經史院編修官、翰林院修撰等職。到耶律楚材出生時,耶律氏早已是一個充分漢化的封建士大夫書香門第了。耶律楚材在父親去世後,經濟狀況雖然不太好,但學習的條件還是優越的,經過他的艱苦努力,短短幾年中,竟然學到了不少知識。據說,他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而且文思敏捷,下筆為文,奮筆直書,很少改動,好象頭一天就作好了似的。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歲,根據他學習的情況可以出仕了。按照當時的制度規定,宰相之子享有賜補政府機關佐武官的特權,可是耶律楚材寧可不要這個特權,希望參加正規的進士科考試。章宗認為舊的制度不應輕易更改,特別下了一道敕令要當面對他考試,親自詢問了幾件疑難案件的處理,同時參加考試的十七個人中,耶律楚材回答得最好,便正式任命他為某個政府部門的掾官(是協助長官,掌管文書,辦理日常行政事務的官)。權力雖然不大,但對一個十七歲的青年來說,初入仕途,鍛煉鍛煉,也是大有好處的。

耶律楚材正式進入仕途了,然而這條道路並非十分通暢平坦的。當時,官場已經非常腐敗,真正有才幹的人是很難得到重用的。耶律楚材在一首詩中曾經談到他的侄兒耶律正卿,“學書寫盡千林葉,習射能穿百步楊,”文武雙全,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曾陪劍佩待明昌”,當上了章宗的侍衛,可是仍然不被重用,結果還是“榮枯枕上夢黃粱。”耶律楚材自己當然也不會有更好的遭遇,儘管他工作得很努力,幹了六七年,仍然只不過是一個開州同知,除了協助知州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外,實際上沒有多少事情可幹。這對一個志欲“輔翊英主”,精力旺盛的青年來說,當然會感到生不逢時,前途渺茫,心灰意冷了。

金宣宗貞祜二年(1214年),為了逃避蒙古南下的威脅,把首都遷往南京(今開封),耶律楚材的全家也隨同南下,只有他本人被燕京留守完顏承暉留了下來,被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名義上的職務是分掌尚書省所屬六部的日常章奏,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寄祿官,並無實際職掌,還是白拿錢吃閒飯,不幹事。不久,蒙古兵圍困燕京,形勢越來越緊張。耶律楚材被困城中,絕糧六十餘日。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城被攻陷。從此,耶律楚材便與金政權和家人失去了聯繫。

耶律楚材眼看金朝的大勢已去,國破家亡,前途渺茫得很,便“將功名之心束之高閣,”拜萬松老人(行秀)為師,學習佛理。他杜絕人跡,屏斥家務,專心一意,進行參禪,雖遇大寒大熱,也從不間斷,焚膏繼晷,廢寢忘餐,沒日沒夜的修煉了三年,終於參透了禪理,接受萬松老人授予的顯訣,成了燕京城中著名的佛教信徒。不過,遁世脫俗並不是他的最高理想,致主澤民才是他的根本志向。他認為,“窮理盡性,莫尚佛法;濟世安民,無如儒教。”簡單的說,就艱難的時世,磨練了耶律楚材,經過他自己的刻苦學習,不僅樹立了經邦治國的雄心壯志,而且作好了兩種準備;“否,則以簡易之道治一心;達,則以仁義之道治四海。”他,在等待著時局的發展,等待著機會。

投軍蒙古 萬里西征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戰過程中,逐漸感到人才的重要。為了征服戰爭的繼續進行和擴大,他需要各種人才。這時,打聽到在他統治下的燕京城中,有個博學多藝的耶律楚材,便派專使前來禮聘,耶律楚材陷在燕京城中已經三年了,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除了禮佛參禪而外,無事可幹,這時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見他,感到是一個圖謀進取的好機會,不應輕易放過,便立即應召,跟隨來使欣然上道了。後來,他有一首詩講到這件事,“聖主得中原,明詔求王佐,胡然北海遊,不得南陽臥。”心情是很愉快的。

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準備西征,其行在遠在克魯倫河的上游與臣赫爾河合流之處,今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肯特省。耶律楚材於三月十六日從燕京出發,過居庸(今居庸關),曆武川(今河北宣德),出雲中(今山西大同),抵天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穿越浩瀚的大沙漠,於六月二十日左右到達行在。耶律楚材看見這裡車帳如雲,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里,真是一個千古少有的盛大場面,心中非常高興。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到了,馬上召見,看到這位身材修長,鬍鬚長得很漂亮,聲音宏響的偉丈夫,說道,“遼金世仇,我為你報了仇。”耶律楚材答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從我的祖父開始已經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與君為仇呢?”這幾句話講得非常得體,成吉思汗聽了很滿意,認為這個人值得信任,便讓他作自己的親隨,不離左右。耶律楚材很快便以其淵博的學識,受到成吉思汗的寵信。成吉思汗對他很親切,經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稱為“吾圖撒合裡”,蒙古語就是“長鬍子”的意思。耶律楚材終於在風雲變幻的年代裡,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才幹的機會了。

然而,一個新來歸順的儒生,想在以武力取天下的軍事貴族中;取得充分的信任和鞏固的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有個名叫常八斤的人,以善造弓,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因而非常矜驕。有一次竟然當著耶律楚材的面對成吉思汗說:“現在正是用武的時候,耶律楚材是個儒生,對打仗的事一竅不通,有什麼用處?”耶律楚材聽了並不生氣,從容答道:“治弓尚且須用治弓匠,難道治天下就不須用治天下匠嗎?”成吉思汗聽了覺得有理,對耶律楚材更加親信重用了。

從蒙古太祖十四年到二十年(1219—1225年),成吉思汗進行了著名的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是對中亞的花刺子模用兵。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耶律楚材一直跟隨在成吉思汗的身邊。這一時期,耶律楚材的主要工作和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是擔任成吉思汗的必閹赤,掌管文書。當時,蒙古立國未久,諸事草創,各種規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戰爭仍在激烈進行,來往文書甚多。由於民族複雜,文書大約有蒙文、漢文、波斯文三個系統。蒙文由怯烈哥主管,波斯文由鎮海主管,漢文即由耶律楚材主管。由於當時蒙古貴族多不識字,因而必閹赤的作用不應低估,他們常常可以利用方便的條件,按照自己的私意處理問題,具有一定的權勢。當時不少中原地區的官僚地主都慕名而來,通過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鑽營。耶律楚材是一個有高度封建文化修養的儒生,為人正直,把“行道澤民”作為自己的“素志”;雖然他自稱“備員翰墨,軍國之事,非所預議”,但必要時向成吉思汗提醒什麼事該作,什麼事不該作,還是非常方便的。肯定他會利用這個職務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二是在塔刺思城屯田。這個地方是古代中亞的名城,位於塔刺思河畔,為中西交通的要道。蒙古軍攻佔此城後,即以此為基地繼續西進,陸續攻佔了訛打刺城(阿裡斯河注入錫爾河處附近),蒲華城(布哈拉)。最後攻佔了花刺子模的首都尋思幹(撒馬爾罕)。尋思幹在西遼時稱為河中府,當地土地肥饒,經濟繁榮,多豪民。蒙古軍入城之後,俘虜了三萬名工匠,送往蒙古分賞諸將為奴。同時,又遷徙了四百多名豪民子弟到塔刺思城屯田。這是一個削弱新征服地區反抗力量的措施,對恢復發展後方的社會經濟也有好處。耶律楚材奉命主持這一工作。大概這是他的主意。這對蒙古軍事貴族只知道打仗,掠奪財富,轉變到恢復發展社會經濟,是很有意義的。三是在司天臺擔任春官,用他的律曆星F、等方技之術,為成吉思汗服務。當時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水準很低,對天文、曆法、星象知識瞭解得很膚淺,包括成吉思汗在內的許多蒙古貴族都還非常迷信,每遇將兵出征的時候,都要耶律楚材預卜吉凶,藉以增強將士的鬥志,堅定勝利的信心。例如,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夏六月,成吉思汗決定出兵征討回回國,祭旗那天,忽然雨雪三尺。有人懷疑用兵是否有利,耶律楚材便說:“隆冬之氣,見於盛夏,是克敵取勝的好兆頭。”第二年的冬天,忽然大雷,有人間這又是什麼兆頭呢?耶律楚材回答說:“回回國主快死了。”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的八月,天空的西方出現了一顆長長的彗星,耶律楚材說:“金宣宗快死了。”這些預測雖然“後皆驗之”,但顯然是“猜”准了,並無科學的根據。另有一些事情,則表明耶律楚材確實具有相當高的科學水準。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西域的曆官說五月十五日夜將有月蝕,耶律楚材說不會有,結果沒有發生。次年十月,耶律楚材說將有月蝕,西域人說不會有,結果卻發生了。兩次都證明耶律楚材說對了,西域的曆法有問題。於是,耶律楚材將舊的曆書細加修訂,著成《庚午元曆》,上奏頒行,從此東西數萬里,天象不差,對軍事、生產和生活都有好處,耶律楚材的這一貢獻當然是應予肯定的。

象耶律楚材這樣的人才,在當時是不多的,在西征中的表現也很不錯,因此成吉思汗對他的印象很好。有一次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台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可以全都委託給他。”由此可見,耶律楚材已經用自己的知識為蒙古統治者服務,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取得了充分的信任。

不過,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在整個西征過程中,成吉思汗進行戰爭的主要目的,仍然在於掠奪財富;他所需要耶律楚材為他服務的東西,只不過是一些舞文弄墨,醫I\星象的方技之術而已。因此,在成吉思汗的眼中,耶律楚材的這點本領,比起兩軍對壘斬將攀旗的武功來,分量究竟要輕得多。同時,戎馬倥傯的時代,遐荒異域的環境,也使得他這個只懂得中原文化,意欲以儒治國的書生,一時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冷落感,在耶律楚材的思想深處,還有較多的存在,並且不時在自己的詩文中流露出來。“西征萬里扈鑾輿,高閣文章束石渠,”本想投筆從戎做出一番事業,但現實的生活並不如預想的那麼容易,許多美好的願望都不能實現,“醉裡莫知身似蝶,夢中不覺我為魚。”“十年潦倒功何在,三徑荒涼翠已寒。”很顯然,他對萬里西征,未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很不滿意的。

整肅燕京 定策劃制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的冬天,耶律楚材在經過長達十年之久的西征之後,又回到了燕京。“天涯流落從西征”、“十年淪落困邊城”、“贏得飄蕭雙鬢雪”、“今日龍種返帝京。”既有無限的感慨,也有未來的期望。“再行不憚風沙惡”,“尚期晚節回天意”。還是想在未來的歲月裡,做一番事業。

這一年的七月,成吉思汗已經病逝。新主未立,暫由其四子拖雷監國。這次,耶律楚材回到燕京,就是奉了拖雷之命,前往搜索經籍的。耶律楚材對圖書經籍,素來就很愛好。上一次蒙古軍攻下靈武(今屬寧夏),諸將爭相搶掠子女財幣,耶律楚材卻只收圖書和藥材,人們都以為無用。不久,軍中流行疾病,耶律楚材所收的藥材救活了幾萬人,人們又驚以為神。大概因此也引起蒙古貴族對圖書的重視。燕京是遼金兩朝的舊都,圖書經籍很多,又是耶律楚材的故鄉。派耶律楚材到燕京搜集圖書,是很恰當的,這次任務可能完成礙很好。

同時,耶律楚材在燕京又發現那裡道教的勢力極度膨脹,好些佛寺都被改為道觀,思想上很不愉快。前面說過,耶律楚材原先在燕京時曾經學習過佛理,廢寢忘餐,三年不倦,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因而對以丘處機為首的道教徒非常不滿。他寫了一本《西遊錄》,上半部敘述了他西征的經過,下半部便對道教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主要是揭露丘處機的欺騙和不法。當時風傳丘處機有長生不老的秘術,已經三百多歲了。成吉思汗知道後很感興趣,派人把他接往行在,細加詢問。當問到他究竟有多大歲數時,他竟然不肯老實回答,偽稱不知確數。當問到道教的極理時,故弄玄虛,用“出神入夢”、“提真性遨遊異域”等假話騙取信任。他還違背詔旨,廣收徒眾,濫發符印,自出師號,擴大實力。又騙取軍用的牌符,懸牌躍馬,橫行諸州,招搖撞騙.。甚至以權謀私,當成吉思汗准許僧道修善之士皆免賦役後,竟然在執行時只給道人免役,不及其他。特別不能容忍的是,竟然在許多地方折毀夫子廟和佛寺,改為道觀。所有。這些,耶律楚材認為都是小人之輩鼠竊狗盜的行為,是嚴重的違法亂紀,應該處以嚴刑。他最後表示,應該找一個積極的辦法,使“三聖人”之道,能夠象權衡一樣,不偏不倚,平等地共同發展,用佛教的產因果之誡化其心”,用道教的“慈儉自然之道化其跡”,用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名教化其身”,太平之世就指日可待了。這當然只是耶律楚材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他反對道教的努力,沒有收到顯著的效果。

耶律楚材在燕京做的另一件事,則是比較現實,而且效果很好。當時,蒙古最高統治者忙於東征西討,來不及制訂必要的規章制度,因此派往各州郡的長吏,便生殺任情,孥人妻女,掠取貨財,兼併田地,無所不為。其中,燕京留後長官石抹咸得卜尤為貪暴,殺人如麻,市場掛滿了示眾的人頭。耶律楚材瞭解到這個情況後,不覺淒然泣淚,立即入奏,發出禁令,各州郡如果沒有奉到蓋有皇帝玉璽的文書,不得擅自向人民徵發,囚犯需判死刑必須上報。違背這項命令的,其罪當死,決不輕貸。於是各地貪暴之風稍有收斂。

當時,燕京城中社會秩序也很不好,每天傍晚,尚未天黑,就有一些盜賊駕著牛車闖入富家,搬取財物,如果反抗不與,則殺人劫貨而去,誰也不敢阻攔追究。看來這些盜賊決非一般普通人物,處理起來可能棘手。拖雷特派中使塔察兒偕同耶律楚材前往窮治。耶律楚材經過仔細察詢,瞭解到這些盜賊的姓名,原來都是留後的親屬和勢家子弟。耶律楚材毫不手軟,將他們一網打盡,投入監獄。這些人的家屬賄賂中使,準備從輕發落。耶律楚材知道後,曉以利害禍福,中使害怕了,只得聽耶律楚材的意見,依法處理,最後結案,將十六個罪大惡極的首犯,綁赴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巨盜絕跡,燕民始安,社會效果很好。

耶律楚材回到燕京處理的這幾件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人們的好評。表明他確實是很有才幹的,因而在蒙古最高統治集團中,更加增強了對他的信任。

出任中丞 進行改革

元太宗元年(1229年)秋,拖雷監國已經兩年,決定召集宗親推舉大汗。當時,成吉思汗諸子皆從各自的駐地來到克魯倫河畔舉行大會。拖雷宣佈成吉思汗的遺命,推舉窩闊台承繼大位。窩闊台則認為拖雷一直跟隨在成吉思汗的身邊,所受訓教較他人為多,大位應由拖雷繼承。推來推去,會議開了四十天,也未作出決定。

耶律楚材覺得會議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便對拖雷說:“推舉大汗,是宗社的大事,應該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命,早作決定,以免發生爭端。”拖雷說:“意見尚未統一,能否再等幾天。”耶律楚材說:“過了明天,就沒有吉利的日子了。”當時,蒙古統治者還非常迷信,聽了這話便決定在第四十一日舉行登基大典。

大典由耶律楚材擬訂儀式。耶律楚材為了使會議開得威嚴莊重,讓所有宗親都能恭敬順從,便事先對親王察合台說:“你雖是大汗的兄長,但從職位上看仍然是臣,臣下對君按照禮節應當跪拜。只要你帶頭拜,其他的人就莫敢不拜了。”察合台認為他說得有理,在正式的即位大典上,便率領皇族及臣僚在帳下跪拜。會議進行得·很順利。會後,察合台對耶律楚材說:“你真是社稷的功臣呵!”

窩闊台汗即位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準備對那些沒有按時前來朝拜的王公大臣處以死刑。耶律楚材知道後便對他說:“陛下新即位,應當力求安定,對犯錯誤的人,應當寬宥,否則矛盾擴大,政局反而不穩。”窩闊台採納了耶律楚材的意見,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前不擁護他的人,後來都擁護他了,政權得到了鞏固和穩定。

耶律楚材日益獲得信任。當時,蒙古立國未久,諸事草創,許多必要的制度尚未建立,應興應革的事太多了,耶律楚材選擇了一些急需辦理的,寫成《便宜十八事》一疏上奏。這封奏疏的內容很廣,包括了官吏設置、賦役徵收、財政管理、刑法執行等許多方面,並且特別指出當時官場上盛行的送禮之風,為害不小,希望.下令禁止。窩闊台汗看了奏疏以後認為所奏各事,皆可聽從,唯有送禮一事難於禁絕,便對耶律楚材說:“如果是自願饋贈的,可以不追究吧!”耶律楚材說:“這是蛀政害民的開頭呵!哪能聽任不管呢?”窩闊台汗說:“凡你所奏,我都依從了,你就不能依從我這一件嗎?”

耶律楚材的許多建議得到窩闊台汗的首肯,作為詔令頒佈施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天,根據耶律楚材建議設置的十路課稅使,送來了許多糧食布帛和金銀,陳列在宮廷中,數量很多。窩闊台汗看了非常高興,笑著對耶律楚材說:“你沒有離開我的左右,但卻收來了這麼多的財物,使國用充足,真有本領呵!在金國的臣僚中還有象你這樣的人才嗎?”耶律楚材答道:“現在南京(開封)的臣僚都比我好,我因為沒有什麼本領,所以才留在燕京,結果被陛下所用了。”窩闊台汗對耶律楚材的謙虛態度表示嘉賞,覺得確實是一個可以大用的人才,當即下令任命他作中書令,把典頒百官,會決庶務的大權交給他,事無巨細,都先向他報告,再由他轉請皇帝處理。

耶律楚材擔任中書令,是輔佐天子的親信,位高權重,管理的事情很多。他寫過一篇《陳時務十策》,主要內容有:信賞罰,正名分,給俸祿,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選工匠,務農桑,定土貢,制漕運等。範圍確實是非常廣泛的,可以算得上一篇內容全面的施政綱領。

恢復經濟 倡興文教

蒙古原是草原遊牧民族,正處於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轉化的發展時期。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萬事草創,各種制度雖然初具規模,但是極不完善,在許多方面還很落後。隨著征服戰爭的勝利,統治地區的.擴大,原來的某些制度和作法,很難適應“漢化”地區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的需要,一場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勢在必行。窩闊台汗是比較開明的,決心採用“漢法”。耶律楚材便成了他重要的參謀和助手。在進行政治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窩闊台汗言聽計從,制訂出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其中最主要舶是:

逐步革除屠城殺掠的習慣法,免難民、降俘之死,大大促進了統一戰爭的勝利進行。蒙古統治者在初期的征服戰爭中,曾經下令:凡在攻城之時,敵人敢於武力抗拒者,城破之後,必加嚴厲懲處,殺之無赦。這種野蠻殘暴的屠城殺掠政策,固然對敵人有一種威懾的作用,使之不敢抗拒,早日迎降;然而在事實上威脅的作用非常有限,抗拒者還是很多。殘暴的殺掠政策不僅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經濟,而且增加了抵抗者持續反抗的決心。元太宗三年(1231年),蒙古軍將征河南,耶律楚材便請求不要殘殺當地居民,可以把他們遷往山后之地,在那裡開採金銀、栽種葡萄,既可貸其不死,又可提供皇室所需。窩闊台汗說:卿言是也。採納了這個意見。次年春,大軍南征,陝洛秦虢等州的人民紛紛逃往山林洞穴躲避。窩闊台汗下詔:“逃難之民,若迎軍來降,與免殺戮。”有些蒙古貴族反對這個詔令,他們說“逃民們急則降,緩則走,不把他 們殺掉,終為敵人所用,還是不要寬宥,完全殺掉為好。”耶律楚材請求制旗數百面,發給逃民,讓他們回到蒙古軍控制的州郡去種田。據說,因此而活下來的逃民不可勝數。元太宗四年(1232年),蒙古軍大將速不台攻打金國的南京開封府,即將攻下時,派人向窩闊台汗奏請說:“此城抗拒持久,我軍死傷甚多,城破之後,應盡屠之,以示懲罰。”耶律楚材聽說後忙向窩闊台汗說;“我軍將士在外征戰數十年,所想要得到的不過是土地和人民。如果得到了土地,卻沒有人民,又有什麼用處呢?”窩闊台汗聽了猶豫不決,耶律楚材又說:“製造弓矢甲仗、金玉器皿的能工巧匠,和官民富貴之家,都聚在這個城中,如果全都殺了,我們將一無所得,那這個仗就白打了。”窩闊台汗點頭稱是,於是下了一道詔令:“除皇族完顏氏罪大不赦外,其餘皆免罪不問。”據說當時因避兵亂居於城中的有一百四十七萬多人,都因此而免遭屠殺。從此以後蒙古對南宋用兵,攻取淮漢諸城,也都以此作為“定例”,不再“屠城”,只誅“首惡”。這當然是蒙古軍事政策的一大轉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耶律楚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自然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

二、諫阻“裂土分民”,建立軍、民、財分治的中央集權制。自成吉思汗建國以來,蒙古統治者就實行“裂土分民”的分封制。窩闊台汗即位以後,也準備把新佔領的中原地區分賜給親王和功臣。耶律楚材說:“裂土分民,容易引起彼此間的不滿和猜疑,使矛盾擴大化,產生尾大不掉的毛病,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金帛。”窩闊台汗說:“已經答應他們了,怎麼辦呢?”耶律楚材說:“那就由政府派遣官吏到各州縣收稅,頒發諸王功臣,不讓他們擅自科征,把向地方徵稅的權利收歸中央,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於是制訂了“每五戶出絲一斤以給諸王功臣”的政策,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實力。當時,諸路官吏均兼管軍民財三個方面的事宜,權力極大,往往肆為不法,驕橫異常,不僅生殺自專,而且各州郡地方之間,也常因爭權奪利,彼此相攻,有時連皇帝也無法統攝。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耶律楚材建議:各州郡置長吏專管民事,設萬戶府總領軍政,設課稅所管理錢谷。他們之間勢均力敵,不相統攝,力量有限,驕橫的氣焰就會受到遏止。窩闊台汗採納了這個建議,制訂了地方官軍民財三權分立的制度。結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實力,壓制了地方勢力的滋長,避免了分裂因素的擴張。

三、尊孔用儒,始興文治。蒙古帝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武功,因此在初期對文治是不夠重視的。窩闊台即位後,耶律楚材對他說:“天下雖得之馬上,而不可以馬上治。”經常向他宣傳“周孔之教”,他認為很有道理,便要耶律楚材推薦一批文臣到政府部門任職,試行“漢法”。耶律楚材於是把當時著名儒士陳時可、劉中、周立和、呂振等人派往燕京、宣德等地徵收課稅,後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是蒙古統治者試用文臣治天下的開始,耶律楚材創議之功是不應忽視的。此後,耶律楚材繼續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最主要的有求孔子之後,得五十一代孫孔元措,奏請封為“衍聖公”,付給林廟地,世襲其位,以示尊崇。又下令招收因戰亂而散亡的禮樂人才;還接受著名學者元好問的請求,把許多淪為俘虜的儒生解放出來分配適當的工作。到元太宗九年(1237年),更以“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為由,建議“用儒術選士”,試圖恢復唐宋以來的科舉考試制度。這年八月,窩闊台汗命令劉中等人在各地考試,計分經義、詞賦、論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也可參加考試,如果主人隱慝不遣,其罪當死。據說這次考試共得儒士四千餘人。他們充實到各級政府機構中去,當然大大改善了官員的文化結構,對由武功向文治的轉變,是有重大意義的。

四、立法執法,制止貪暴。蒙古建國初期,法制極不完善,各地州郡長吏貪暴之風十分嚴重。他們生殺任情,孥人妻女,劫取貨財,兼併土地,胡作非為的事很多。耶律楚材針對這些情況請求窩闊台汗頒佈法令:“州縣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貿易借貸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鶻河西諸人,種地不納稅者死。監主自盜官物者死。應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報,然後行刑。”這些法令的頒佈執行,對制止不法官吏的貪暴之風,穩定社會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為了使政府的法令得到認真貫徹執行,耶律楚材常常挺身而出,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貴作鬥爭。有一次,窩闊台汗的寵臣楊惟中等人包庇殺人犯,耶律楚材得知便把他拘留起來加以審問。窩闊台汗聽信讒言,一怒之下,不辨真假,反而把耶律楚材抓了起來,既而又感到不對,有些自悔,命人把耶律楚材放了;耶律楚材卻不肯甘休,說:“臣位至公卿,輔佐陛下處理國政。陛下下令逮捕我,認為我有罪,應當向百官宣佈我的罪在哪裡。現在卻又釋放我,說明我沒有罪。這樣輕易反復地處理問題,有如兒戲。如果國家真遇到什麼大事,能夠這樣處理嗎?”在場的大臣們不覺大驚失色,都為他這種“犯上”的語言捏一把汗。不過,窩闊台汗畢竟不是一般昏庸的皇帝,他對耶律楚材的耿直是信得過的,不僅沒有發怒,反而溫言相勸,“我雖然貴為皇帝,難道就沒有一點過錯嗎!”這種君臣互相信賴的精神,是政治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耶律楚材“以儒治國”的思想,表現在經濟方面是促使蒙古統治者儘快適應中原地區高度發展的封建制度,恢復戰亂的破壞創傷,制止苛重的賦斂剝削,把封建經濟推向正常發展的軌道。他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阻止將農田辟為牧地的建議。窩闊台即位之初,有個名叫別迭的蒙古貴族說:“中原地區的漢人不懂得畜牧業生產,對於我們沒有什麼用處,不如把他們全都殺了,好在那裡開闢牧地。”這種變先進為落後的建議,反映了某些習慣草原生活的貴族的無知,這種人雖然可能只是個別的,然而如果不加阻止,一旦被採納作為政策,後果將不堪設想。耶律楚材非常敏銳地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指出“天下是廣闊的,四海是富裕的,各地的人民都會勤勞生產,只要我們的政策好,他們就可提供大量的財富,怎麼能說無用呢1”窩闊台汗說:“如果真象你說的那樣好,國家收入增加了,又何必殺人呢!就按你的意見辦吧!”一場破壞中原農業經濟的災難被制止了。

二、用課稅的方式代替軍事掠奪。蒙古立國之初,戰事頻繁,軍費所需,多屬“以戰養戰”。赤裸裸的軍事掠奪,不僅給社會經濟造成不必要的破壞,而且來源也極不可靠,妨礙了戰事的順利進行,元太宗二年(1230年)耶律楚材向窩闊台建議:“陛下即將南伐,軍需應該早日籌措,如果建立稅收制度,僅中原地區的地稅、商稅、以及酒醋鹽鐵山澤之利,每歲就可得銀五十萬兩,絹八萬匹,粟四十萬石,軍費就不成問題了。”窩闊台汗同意試行,於是在燕京、宣德、西京、太原、平陽、真定、東平、北京、平州、濟南等十路設立課稅所,選派漢人儒者擔任其事。次年秋天,各路使者將徵收到的糧倉簿籍和金帛實物進呈,窩闊台汗見了,高興地對耶律楚材說:“你沒有離開我的左右,卻搞來這麼多的錢糧,真了不起呵!”對他更加信任。不過,當時的稅制尚未定型,稅則稅率各地很不一致,大體上是蒙古以馬計,西域以丁計,漢人以戶計,難免混亂與不便,急需改進。兀太宗六年(1234年),大臣忽都虎等人主張按人丁多少徵收賦稅,耶律楚材說:“自古以來,在中原都沒有實行過以丁收賦的辦法。如果強制執行,人民必將逃散,賦稅就收不到了。”看來,耶律楚材是想要減輕人民的負擔,但是不少入主張對人身課稅,以謀求財政收入的增加,結果未能作出最後的結論。到元太宗八年(1236年),耶律楚材終於奏請制訂了新的賦稅制度,(一)戶稅:每二戶出絲一斤交給國庫,每五戶出絲一斤交給諸王功臣。(二)地稅:上田每畝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三)商稅:三十分之一。有人認為這個稅率定得太輕了。耶律楚材說:“歷史的經驗證明,許多法最初定得輕,後來都變重了,如果開始就定得很重,後來的人民就無法過活了。”這種輕稅的思想,對恢復發展生產是有好處的。

三、釋放俘虜,提高勞動者的地位。蒙古滅金後,大批百姓掠為俘虜,北返途中,逃亡者十有七八。窩闊台汗下令嚴查:“停留逃民及資給飲食者,皆死。無問城郭保社,一家犯禁,餘並連坐。”此令一下,立即引起了廣大百姓的惶駭不安,雖是父子兄弟,一經俘虜也不敢相認,逃民無所寄食,多死于道路。耶律楚材對窩闊台汗說:“十多年來,我們執行存撫百姓的政策。因為百姓是很有用處呵!現在我們已經統一了中原,他們還能逃到什麼地方去呢?豈能因為一個俘虜,便把數十百人連坐處死呢!”窩闊台汗頓然醒悟,立即解除了這個禁令。不過,當時諸王大臣將校在戰爭過程中,仍然將大批人民掠為驅口,動以萬計。驅口的身份很低,任憑主人驅使買賣,毫無人身自由可言。這不僅是對勞動力的摧殘,而且也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耶律楚材於是奏請下令括戶口,凡屬驅口“並令為民,慝占者死”。大批驅口被釋為民,地位提高了,對發展農業生產當然是有好處的。

四、抑制高利貸勢力,反對過分剝削。蒙古貴族為了獲取巨利,曾委託回回商人發放高利貸,年息百分之百,一錠銀十年後本利可達一千零二十四錠,時稱羊羔息,為之傾家破產的很多。耶律楚材奏請:“子母相侔,更不生息,”使高利貸勢力稍有抑制。當時政府官員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竟然允許商人“撲買”。商人們勾結權貴承包了全國的課稅、差發,甚至連地基、水利、河泊、橋樑、渡口、豬雞也承包了。這種把國家財政經濟命脈全都交給商人的作法,是十分有害的。耶律楚材說:“這是貪利之徒,罔上虐下,想出來的惡主意,為害甚大,決不能幹。”於是奏請窩闊台汗罷除了。此外,耶律楚材還在“衡量,給符印,立鈔法,定均輸,布遞傳,明驛券”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都是有關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由於這樣,“庶政略備,民稍蘇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極爭巧諫 大造中國

耶律楚材作為窩闊台汗的中書令,利用其有利的地位和權力,確實在促使蒙古統治者接受“漢法”,適應中原地區封建社會的要求,建立必要的政治經濟制度,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史稱窩闊台汗的統治,“量時度力,舉無過事,華夏富庶,羊馬成群,旅不齎糧,時稱治平”。其中當然應該有耶律楚材的功勞和貢獻。

耶律楚材取得成功的道路,是並不平坦的。他的政治改革一開始就遭到守舊貴族的反對。例如,燕京留後長官石抹咸得蔔竟以舊怨,誣告耶律楚材“率用舊親,必有二心”,務欲殺之而後快。窩闊台汗對耶律楚材也不是全都言聽計從。有時耶律楚材發現某些事情做得不對,極力辯諫,聲色俱厲,言與淚下。窩闊台汗不僅不體諒耶律楚材的好意,反而說什麼“你想要打架嗎?”“你就知道為百姓哭鼻子屍有時甚至下令把耶律楚材捆綁起來,這都是不夠尊重與信任的表現,因而大大妨礙了耶律楚材“以儒治國”理想的徹底實現。

特別是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窩闊台汗逝世後,乃馬真皇后稱制,寵信奧都刺合蠻,不少貴族畏懼其勢,爭往附之,耶律楚材更遭到排斥疏遠。耶律楚材眼見政事日亂,不忍心撒手不管,只要發現有“不便於民”的事,還是站出來仗義直言,更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一次,乃馬真皇后將蓋了禦寶的空白紙,交給奧都刺合蠻,讓他自行填寫頒發。耶律楚材知道後說:“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憲章,必須遵守,不按憲章辦事,就亂了法,這樣的詔令我不敢奉行。”乃馬真皇后又下旨:“奧都刺合蠻提出的建議,令史如果不辦,斷其手。”耶律楚材說:“國家大事,先帝全都委託老臣處理,令史沒有責任。事若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還怕斷手嗎?”乃馬真皇后聽了很不愉快,耶律楚材仍然辯論不已,大聲說道:“老臣跟隨太祖太宗三十多年,沒有做過對不起國家的事,我是無罪的,你總不會把我殺掉。”乃馬真皇后聽了更加不滿,但終因他是先朝勳舊,不好輕易處理,便採取了敬而遠之的辦法,實際上是排擠他,不讓他掌權。耶律楚材得不到信任,眼見奸邪當道,政事日非,心中很不愉快,終於在太宗後乃馬真氏三年五月十四日“憤惋”而死。死的時候才五十五歲。

耶律楚材對於蒙古立國中原,是很有貢獻的,因而在他死後,許多蒙古人痛哭流涕,如喪其親戚,接連幾天聽不到奏樂唱歌的聲音。全國各地的士大夫聽說耶律楚材死了,也莫不涕泣相吊。當時的人們對他的死都感到非常悲痛和惋惜。後來,許多評論家對他的一生也有很高的評價。元朝的宋子貞認為耶律楚材在那個“大亂之後,天綱絕,八理滅”的時代,“以一書生,孤立于廟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學”,確實是很困難的。但他終於發揮他的才幹,取得蒙古統治者的信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廣泛的改革,使“天下之人固已均受其賜”,貢獻之大是非同一般的。明朝的張溥則認為他“相二帝,辟草昧,開基元德”,其功績可與周召二公相比。沈德符對他的評價也很高,認為他“功德塞天地”,是一個“大有造於中國”的人。清朝乾隆年間為了“褒賢勸忠”,在今北京西郊頤和園更為他建祠,題碑塑像,供人瞻仰。當然,歷代統治階級之所以褒揚耶律楚材,主要是因為他站在封建儒家道德的立場上,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我們今天評價耶律楚材,則是由於他提倡高度發達的漢族文化,在促進蒙古向封建制過渡的過程中,從而也是在中華民族的締造和形成上,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在我國多民族結合和前進的道路上,確實有過不小的貢獻,我們應該給他應有的歷史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