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教師作品:一個學生和一位不曾謀面的老師——路遙

文:上官飛鴻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 原名王衛國,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 路遙先生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

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初始時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 並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1992年11月17日淩晨, 路遙先生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 在西京醫院病逝, 享年42歲。 從此, 一顆巨星在西北的天空隕落。 路遙的英年早逝, 是陝西文壇的巨大損失, 也是整個中國文壇的巨大損失。

作為一名中文專業的畢業生, 我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上聽說了路遙的事蹟。 現當代文學老師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中國陝北有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擁有廣泛的讀者群, 也廣受好評。 可是因為他的創作手法是純現實主義的, 不太符合那個年代文學創作的主流,

所以他的名字未能載入中國當代文學史。 他就是路遙, 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 ”

我馬上回想起讀高中的時候, 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作家艱苦創作到身患重病, 最後英年早逝的故事。 老師還說他的一部小說, 還沒完成的時候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連載, 每天中午十二點準時播誦, 幾乎是萬人空巷。 那位作家的名字好像就叫路遙。 瞬間, 我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 老師接著說:“很多版本的文學史裡面沒有路遙和他作品的名字, 但是我推薦你們去讀一讀路遙的作品, 特別是這部《平凡的世界》。 不要問我為什麼, 你讀了以後自然就會明白。 ”老師的話印在了我的心裡。

後來我有幸到了路遙先生的母校——延安大學學習。 延安大學坐落于革命聖地延安市楊家嶺, 風景優美的蘭蕙園裡樹立著路遙先生的塑像。 我剛到延安大學的時候, 就忍不住一路小跑到蘭蕙園去瞻仰路遙的風采。 那尊塑像是銅做的, 底座有一米左右, 上面是路遙的半身塑像。 路遙先生身材發福,

圓臉, 長髮中分, 戴著一副方框眼鏡, 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像是對後輩充滿了無限的期望一樣。

學校後面有一座小山, 名曰文匯山。 路遙先生病逝後就葬在那裡。 一個周日的早晨, 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爬上文匯山, 前去瞻仰路遙墓。 路遙墓位於文匯山頂上, 占地大約30平方米, 陳設很簡單:前方一塊墓碑, 上面是路遙塑像, 下面是“路遙”兩個字, 立碑單位依次是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中國作協陝西分會、延安大學。 中間是路遙墓塚, 呈圓拱形狀。 後面是一堵紀念牆, 上面用燙金大字寫著路遙生前的名言——“像牛一樣勞動, 像土地一樣奉獻”。 除此之外, 別無其他。 一個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他的墓塚竟然如此簡單, 實在讓人感慨唏噓。

旁邊整齊地擺放著幾束野菊花, 想必是有人不久前來祭奠過路遙先生吧。 我們幾個同學站成一排, 給路遙鞠了三個躬, 然後默默下了山。

第二天, 我便去了學校圖書館文學館借閱《平凡的世界》。 可是很不巧, 館藏的所有圖書都被學生借光了。 無奈之下, 我只能下載了電子書看。從第一卷第一章第一段開始,我就被這部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上課偷偷看,下課了上完廁所回來接著看,吃飯的時候也不忘看上兩眼。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十一點整,所有宿舍樓都準時熄燈。這個時候看電子書會影響其他舍友休息,可是我特別想看,就只好趴在被窩裡看。結果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入了迷,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等到我回過神來的時候,胳膊已經酸困得不能動彈了。再看看其他舍友,基本上都已經在打呼嚕、夢周公了。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一部好作品,裡面的很多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比如,樸實勇敢而又要強的孫少平,勤勞善良、敢想敢幹的孫少安,美麗動人、敢愛敢恨的田潤葉,熱情奔放、捨己為人的田曉霞,固執保守、貪圖權力的田福堂,信念堅定的老革命孫玉亭,解放思想、一心為民謀福利的好幹部田福軍……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明,仿佛就是我身邊的人物一樣。我有時候感覺自己不像在讀小說,而是在看著身邊人的經歷一般。

當我讀到田潤葉勇敢地向孫少安表白心意,而孫少安卻因為家境貧寒不能和潤葉在一起的時候,不禁唉聲歎氣、唏噓不已;當我讀到孫少平去銅城大牙灣煤礦的礦井裡辛苦工作,累得腰酸背痛、呻吟不已的時候,我為孫少平感到心疼;當我讀到田曉霞在寶康市抗洪搶險中為了救一個孩子而犧牲的時候,我心痛不已,淚水奪眶而出,以至於分不清小說和現實。那種心痛的感覺,就好比自己的一個好朋友永遠地離開了一樣讓人悲傷難過……然後,我終於明白了當年現當代文學老師說的話,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新中國六十年的所有文學類暢銷書裡面,《平凡的世界》一直穩居榜首。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大家其實都看得見。

2012年11月17日上午,延安大學在圖書館十樓報告廳舉辦了《紀念路遙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主題報告會。路遙文學館館長、《路遙傳》的作者厚夫先生做了《讀不完的路遙,說不盡的人生》的報告。路遙當年在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時候的一位同班同學也出席了報告會,如今的他已經是一位年逾花甲、白髮蒼蒼的老人了。老人介紹說:“路遙上大學的時候,特別愛抽煙,平時也愛打抱不平。當然,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讀書和寫作。那個時候,路遙基本上天天懷裡都抱著一本厚厚的書在看,還時不時地寫一寫文章。我們看了他寫的文章,基本上沒有不誇他寫的好的……”那個報告會長達兩個多小時,我印象非常深刻,時至今日依然記憶猶新。

畢業工作之後,上大學的一些記憶,包括對路遙和他的作品的記憶漸漸地變淡了。2015年春天,由王雷、佟麗婭、袁弘、李小萌、尤勇主演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全國各大衛視熱映,重新喚起了我對路遙及其作品的想念。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兩遍,每一次都深受感動。我非常感謝路遙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感謝路遙讓我們瞭解了陝北黃土高原的神奇和陝北老百姓的善良淳樸。路遙通過他的文學作品,向全世界遞出了一張關於陝北的名片。雖然陝北還有其他的很多張名片,但這一張我認為是最完美的一張,永遠都是。

今年我又抽空拜讀了厚夫先生的《路遙傳》,比較清楚地瞭解了路遙從小到大,到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到患重病英年早逝的一生。路遙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不得已過繼給大伯家為兒子,可他踏實努力,從來沒給大人丟過臉。長大了,上大學期間,路遙總體表現也非常優秀,還組織成立文學社和話劇表演以及給全校師生做文學報告,均大獲成功。他開始寫作以後,經常走南闖北四處訪問調查,一回去就整理資料,開始寫作,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路遙在陝北大地上四處走訪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還想方設法搜集了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所有的《人民日報》作為寫作的參考。

路遙寫作的過程非常地辛苦,經常是通宵達旦,往往到天快亮的時候他才停筆開始睡覺,所以他的早晨往往是從中午開始的,也因此而熬壞了身體。與此同時,路遙跟妻子林達和女兒路茗茗之間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很多,導致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尖銳。這一切又帶給路遙沉重的一擊。

當我讀到路遙生活極其艱苦,伙食很差,帶病堅持寫作,在病床上還不忘與前來探望他的堂弟王天樂一起討論小說人物命運的情節,我忍不住掩面低聲啜泣起來。辦公室的老師都關心地問我怎麼了,我擦擦眼淚說:“沒事,讀書的時候,想起了我的一位老朋友。”

路遙是一位值得世人尊敬的作家,是我心中永恆的榜樣,更像是我未曾謀面的一位師長和摯友,是我心中的精神風向標,鼓舞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執著前進。我能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除了本身愛好文學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受路遙的影響。

路遙,一位出身貧苦而又經歷坎坷的陝北漢子,他用手中的如椽巨筆,寫盡了陝北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譜寫下了這篇黃土地上的不朽傳奇。他是一位真正用生命寫作的作家,一位扼住了命運咽喉的普羅米修士。他就像一盞油燈,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直至油盡燈枯。我沒能趕上路遙生活的那個時代,但我從他作品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了他生命的溫度。那每一個可愛而柔和的字眼,都是路遙對陝北的熱愛。他是泣血的杜鵑,把一腔熱血灑滿了這片他一生摯愛的黃土地。

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評價路遙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誇父,倒在乾渴的路上。”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中肯而貼切的評價。

路遙,我未曾謀面的老師,一路走好!

上官飛鴻:原名張亞超,90後鄉村小學語文老師,一個喜愛讀書、思考、寫作的美男子。

我只能下載了電子書看。從第一卷第一章第一段開始,我就被這部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上課偷偷看,下課了上完廁所回來接著看,吃飯的時候也不忘看上兩眼。那個時候,每天晚上十一點整,所有宿舍樓都準時熄燈。這個時候看電子書會影響其他舍友休息,可是我特別想看,就只好趴在被窩裡看。結果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入了迷,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等到我回過神來的時候,胳膊已經酸困得不能動彈了。再看看其他舍友,基本上都已經在打呼嚕、夢周公了。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一部好作品,裡面的很多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比如,樸實勇敢而又要強的孫少平,勤勞善良、敢想敢幹的孫少安,美麗動人、敢愛敢恨的田潤葉,熱情奔放、捨己為人的田曉霞,固執保守、貪圖權力的田福堂,信念堅定的老革命孫玉亭,解放思想、一心為民謀福利的好幹部田福軍……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明,仿佛就是我身邊的人物一樣。我有時候感覺自己不像在讀小說,而是在看著身邊人的經歷一般。

當我讀到田潤葉勇敢地向孫少安表白心意,而孫少安卻因為家境貧寒不能和潤葉在一起的時候,不禁唉聲歎氣、唏噓不已;當我讀到孫少平去銅城大牙灣煤礦的礦井裡辛苦工作,累得腰酸背痛、呻吟不已的時候,我為孫少平感到心疼;當我讀到田曉霞在寶康市抗洪搶險中為了救一個孩子而犧牲的時候,我心痛不已,淚水奪眶而出,以至於分不清小說和現實。那種心痛的感覺,就好比自己的一個好朋友永遠地離開了一樣讓人悲傷難過……然後,我終於明白了當年現當代文學老師說的話,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新中國六十年的所有文學類暢銷書裡面,《平凡的世界》一直穩居榜首。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大家其實都看得見。

2012年11月17日上午,延安大學在圖書館十樓報告廳舉辦了《紀念路遙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主題報告會。路遙文學館館長、《路遙傳》的作者厚夫先生做了《讀不完的路遙,說不盡的人生》的報告。路遙當年在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時候的一位同班同學也出席了報告會,如今的他已經是一位年逾花甲、白髮蒼蒼的老人了。老人介紹說:“路遙上大學的時候,特別愛抽煙,平時也愛打抱不平。當然,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讀書和寫作。那個時候,路遙基本上天天懷裡都抱著一本厚厚的書在看,還時不時地寫一寫文章。我們看了他寫的文章,基本上沒有不誇他寫的好的……”那個報告會長達兩個多小時,我印象非常深刻,時至今日依然記憶猶新。

畢業工作之後,上大學的一些記憶,包括對路遙和他的作品的記憶漸漸地變淡了。2015年春天,由王雷、佟麗婭、袁弘、李小萌、尤勇主演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全國各大衛視熱映,重新喚起了我對路遙及其作品的想念。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兩遍,每一次都深受感動。我非常感謝路遙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感謝路遙讓我們瞭解了陝北黃土高原的神奇和陝北老百姓的善良淳樸。路遙通過他的文學作品,向全世界遞出了一張關於陝北的名片。雖然陝北還有其他的很多張名片,但這一張我認為是最完美的一張,永遠都是。

今年我又抽空拜讀了厚夫先生的《路遙傳》,比較清楚地瞭解了路遙從小到大,到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到患重病英年早逝的一生。路遙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不得已過繼給大伯家為兒子,可他踏實努力,從來沒給大人丟過臉。長大了,上大學期間,路遙總體表現也非常優秀,還組織成立文學社和話劇表演以及給全校師生做文學報告,均大獲成功。他開始寫作以後,經常走南闖北四處訪問調查,一回去就整理資料,開始寫作,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路遙在陝北大地上四處走訪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還想方設法搜集了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所有的《人民日報》作為寫作的參考。

路遙寫作的過程非常地辛苦,經常是通宵達旦,往往到天快亮的時候他才停筆開始睡覺,所以他的早晨往往是從中午開始的,也因此而熬壞了身體。與此同時,路遙跟妻子林達和女兒路茗茗之間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很多,導致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尖銳。這一切又帶給路遙沉重的一擊。

當我讀到路遙生活極其艱苦,伙食很差,帶病堅持寫作,在病床上還不忘與前來探望他的堂弟王天樂一起討論小說人物命運的情節,我忍不住掩面低聲啜泣起來。辦公室的老師都關心地問我怎麼了,我擦擦眼淚說:“沒事,讀書的時候,想起了我的一位老朋友。”

路遙是一位值得世人尊敬的作家,是我心中永恆的榜樣,更像是我未曾謀面的一位師長和摯友,是我心中的精神風向標,鼓舞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執著前進。我能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除了本身愛好文學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受路遙的影響。

路遙,一位出身貧苦而又經歷坎坷的陝北漢子,他用手中的如椽巨筆,寫盡了陝北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譜寫下了這篇黃土地上的不朽傳奇。他是一位真正用生命寫作的作家,一位扼住了命運咽喉的普羅米修士。他就像一盞油燈,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直至油盡燈枯。我沒能趕上路遙生活的那個時代,但我從他作品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了他生命的溫度。那每一個可愛而柔和的字眼,都是路遙對陝北的熱愛。他是泣血的杜鵑,把一腔熱血灑滿了這片他一生摯愛的黃土地。

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評價路遙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誇父,倒在乾渴的路上。”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中肯而貼切的評價。

路遙,我未曾謀面的老師,一路走好!

上官飛鴻:原名張亞超,90後鄉村小學語文老師,一個喜愛讀書、思考、寫作的美男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