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蘭花市場的最新觀察與預測

蘭花市場的最新觀察與預測

花木君

中國蘭花的栽培歷史悠久,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們就開始藝養蘭花,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集,

其中寫了大量的花草, 尤其對蘭的描寫, 往往多讚美其品行高潔, 處幽境而吐香, 不與百花爭妍。 如《陳風·澤陂》:“彼澤之陂, 有蒲與蕳。 有美一人, 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 中心悁悁!”, 《鄭風·溱洧》:“溱與洧, 方渙渙兮。 士與女, 方秉蕳兮。 ”, “蕳”即蘭草。 《毛傳》雲:“蕳, 蘭也。 ”。 屈原的《離騷》更是以蘭蕙自居, “春蘭兮秋菊, 常務絕兮終古。 ”, “扈江蘺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等等, 孔子盛讚蘭花有“王者香”, 相傳孔子所做的《猗蘭操》用蘭花來表明自己的品行和操守。

蘭花因其花色多變, 葉片四季翠綠, 花香清雅, 沁人心脾, 生長幽谷而孤芳自賞, 不畏嚴寒, 不懼霜雪, 因此古人們把蘭花與梅、竹、菊並列花卉四君子, 稱蘭花為“國蘭”, 歷來是高潔聖雅的象徵, 幾千年來受人推崇, 尤其是文人墨客, 爭相藝養栽培, 庭院屋廈, 客廳書房, 陳列幾案, 擺置桌台, 極富情趣, 修身養性, 怡然自得。 偶有名品現世, 必定邀友呼朋, 分享花姿, 同嗅花香, 賦詩填詞, 詠物言志, 感慨大自然之恩賜, 不亦樂乎。

蘭花的魅力是無窮的, 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沉澱, 人們對蘭花的欣賞, 已經上升到一個藝術的高度, 從品種的分門別類, 到蘭花的形、色、姿、香來感受蘭花的神韻、美感、格調, 從簡單的外形欣賞到賦予人格魅力, 進一步深化到詩詞、繪畫、音樂、宗教等文化領域, 蘭花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追捧。

雖然中國地域遼闊, 蘭花資源非常豐富, 全國都有分佈, 但從數量分佈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 現在國蘭大多分佈在黃河以南的省份, 尤其以江浙閩廣、黔貴川鄂滇居多。 從宋朝以後, 人們對蘭花的品種以及花品開始重視, 人們追求新奇稀缺的蘭花品種, 不少蘭花銘品被發掘出來,

國蘭系列也越來越豐富, 到目前為止, 作為園藝觀賞的名品就超過1000餘種, 而且還在不斷擴充。

由於蘭花名品的稀缺性, 歷來精品蘭花都價值不菲, 尤其是近代, 蘭花價格十分高昂, 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栽培的, 因此, 蘭花圈子也是一個非常小的群體。 上世紀七十年代,蘭花和國人一樣,遭遇一場浩劫,不少老品種被當成“毒草”被拔掉扔掉,人們失去了理智,蘭花也遭了秧,不少精品被暴殄天物,苗死根枯。只有少數被那些視蘭花為生命的愛蘭之人保護下,才得以留存,但是十分稀少,市場也很難見蘭花被售。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滿足物質享受的同時,需要精神享受和藝術享受,蘭花市場又一次換發了青春,不少品種得以精心栽培和養護,養蘭的積極性也得以提高,市場上出現了繁榮。隨著現代栽培技術的飛躍,以及組培技術的發明,不斷湧現出新的雜交品種,本來,在蘭花培育市場上來說,新品種迭出是好事,也是園藝發展的趨勢,能夠讓更多的人以更低廉的價格,分享花卉帶給人們的樂趣,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可是,隨著品種快速增加,一般人難以掌握一手資訊,炒作隨之而來。

蘭花的欣賞以及價格,和其稀缺性有著莫大的關係,精品、名品、老品,因為稀缺,因為觀賞性高,因此價格較高是事實,而組培苗批量生產,數量巨大,價格低廉也應該成為行情。然而,現實並非如此,不少投機分子、熱錢、商家聞風而動,蜂擁而至,加上前些年炒作風氣橫行,不少受到市場熱捧的產品都被一一炒亂,蘭花就是其中之一。

蘭花雜交品種,一般來說花色、花瓣可以複製培育,但是在香氣上和適應環境上,和真正田野產品差別較大,一般來說,組培品種適應性差,個人陽臺養殖容易造成死亡,後代穩定性差,一代比一代苗弱,而且大多沒有香氣。優點是可以培育出以前從未見過的花色和花形。於是一些投機者利用資訊不對稱,囤積兜售,題材炒作,哄抬價格,致使不少蘭花品種價格“一飛沖天”,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天價蘭花”標題時見報端,“蘭花衛星”不斷被發射,幾個大戶在表面上相互換手,抬高價格,不明真相群眾跟風追捧,當時南方湧現出一片全民養蘭局面,不少人貸款養蘭,蘭花大棚林立,蘭花室配備監控,蘭花展臺雇傭保鏢,噱頭十足,致使不少人爽快打開錢包,進貨囤購,希望可以一夜暴富。

然而,和其他產品一樣,投資資本、炒作巨頭們在賺的盆滿缽滿之後,快速退出,剩下這些弱小大眾,不明真相,還在相互煽情,互相打氣,最後發現再沒有“接盤俠”來替他們兜底後,不得不吞下貪婪的苦果。不少高價蘭花被打回原形,不少“科技蘭花”露出真實面目,以前幾十萬一苗的後來甚至不到幾十元,上百萬之類的蘭花都成了笑話,不少人因此傾家蕩產,對傳統蘭花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打擊了不少真正愛蘭喜蘭人群的積極性,不少人望價生畏,持幣觀望,不少蘭農生氣毀了大棚,發誓不再栽培蘭花,蘭花市場也因此萎靡不振,一地雞毛。

近幾年,隨著炒作風褪去,蘭花市場逐漸出現理性回歸。但是不少蘭友還是心有餘悸,對一些定價高昂的品種拒而遠之,市場上真正消費品種依然是傳統品種當家,大眾喜愛度未減,觀賞性也符合傳統標準,價格也比較穩定。而以前的蝶花一類的蘭花品種,由於品種繁雜,良莠不齊,不少品種貌似熱鬧,實則欣賞價值極低,有人說甚至還不如養一盆幾元的菊花,當然有失偏頗,可是人們對蝶花的態度可見一斑。

蓮瓣蘭,在以前是蘭花炒作市場的主力軍,由於蓮瓣蘭發苗快,再加上以前的炒作,給人留下了不良印象,因此價格只會一年比一年低。即便是出現真正的新品種,也很難讓蘭友們相信。這就是炒作的惡性附加後果。

春劍,和蓮瓣蘭一樣,當時也是風雲品種,但是沒有蓮瓣蘭那麼資源豐富,可是在品種上卻受到很多人質疑,因此,價格也在向下走,受歡迎度在降低。

墨蘭、四季蘭,作為炒作開始之始祖,在炒作中期就成了大眾化產品,一直是市場上的大路貨,價格雖然很低,但是銷量要大,所以墨蘭商家可以維持基本利潤。

春蘭、蕙蘭,在蘭花市場上,萬變不離其中,由於其傳統品種,欣賞性高,底子扎實,有的發苗率低,因此傳統品種一直價格穩定。但是受到組培苗的衝擊,再加上太多的商家用組培苗冒充老品種,曾經有幾年過的不是太好,造成一些蘭農棄養少養,現在略有抬頭,可是,難就難在一般蘭友很難分辨,上當情形時有發生。可以肯定的是,價格只能是逐漸降低,但是落差不會太大。

至於其他品種,作為小類別,受關注度低,被炒作的概率低,依然有不少值得欣賞的好品種,而且價格一直並不高,在市場上永遠不可能作為主流,只能隨大行情變化。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蘭花市場今年略有回暖,但是前車之鑒,不少人對栽培蘭花戰戰兢兢,不少蘭友對新品種的噱頭已經不再那麼衝動,因此,炒作的勢頭不太可能重啟,價格總體趨勢是逐年降低,傳統品種銷路依然看好。

值得提出批評的是,某些養蘭大戶,還有那些所謂的養蘭“大家”,靠著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以前謀取的暴利,在市場上合謀串通,相互吹捧,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來推銷自己的品種,或者假冒老品下山品,謀取不正當利益,被揭發後肆意抵賴,道貌岸然,假裝委屈。這種行為是對蘭花市場的玷污和破壞,廣大蘭友們要多問多聞多打聽,不要被其所謂的身份所矇騙,對一些不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曝光。

值得提醒的是,希望蘭友們不要被某些商家慫恿,不要被他們天花亂墜的演講昏了頭,要時刻克制自己的貪婪欲望,不要被一夜暴富或者自己發現新品種的想法蒙圈,要保持平常心。蘭花是用來欣賞和修身養性的,不是用來投資謀財的,這樣就不會被炒作裹挾,不會貿然上當。

養蘭以怡情,種蕙以養性。記住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麼,蘭花文化就會越來越發揚光大,蘭花市場就會越來越繁榮。

2017-11-19易花得木

上世紀七十年代,蘭花和國人一樣,遭遇一場浩劫,不少老品種被當成“毒草”被拔掉扔掉,人們失去了理智,蘭花也遭了秧,不少精品被暴殄天物,苗死根枯。只有少數被那些視蘭花為生命的愛蘭之人保護下,才得以留存,但是十分稀少,市場也很難見蘭花被售。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滿足物質享受的同時,需要精神享受和藝術享受,蘭花市場又一次換發了青春,不少品種得以精心栽培和養護,養蘭的積極性也得以提高,市場上出現了繁榮。隨著現代栽培技術的飛躍,以及組培技術的發明,不斷湧現出新的雜交品種,本來,在蘭花培育市場上來說,新品種迭出是好事,也是園藝發展的趨勢,能夠讓更多的人以更低廉的價格,分享花卉帶給人們的樂趣,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可是,隨著品種快速增加,一般人難以掌握一手資訊,炒作隨之而來。

蘭花的欣賞以及價格,和其稀缺性有著莫大的關係,精品、名品、老品,因為稀缺,因為觀賞性高,因此價格較高是事實,而組培苗批量生產,數量巨大,價格低廉也應該成為行情。然而,現實並非如此,不少投機分子、熱錢、商家聞風而動,蜂擁而至,加上前些年炒作風氣橫行,不少受到市場熱捧的產品都被一一炒亂,蘭花就是其中之一。

蘭花雜交品種,一般來說花色、花瓣可以複製培育,但是在香氣上和適應環境上,和真正田野產品差別較大,一般來說,組培品種適應性差,個人陽臺養殖容易造成死亡,後代穩定性差,一代比一代苗弱,而且大多沒有香氣。優點是可以培育出以前從未見過的花色和花形。於是一些投機者利用資訊不對稱,囤積兜售,題材炒作,哄抬價格,致使不少蘭花品種價格“一飛沖天”,有的甚至高達幾百萬,“天價蘭花”標題時見報端,“蘭花衛星”不斷被發射,幾個大戶在表面上相互換手,抬高價格,不明真相群眾跟風追捧,當時南方湧現出一片全民養蘭局面,不少人貸款養蘭,蘭花大棚林立,蘭花室配備監控,蘭花展臺雇傭保鏢,噱頭十足,致使不少人爽快打開錢包,進貨囤購,希望可以一夜暴富。

然而,和其他產品一樣,投資資本、炒作巨頭們在賺的盆滿缽滿之後,快速退出,剩下這些弱小大眾,不明真相,還在相互煽情,互相打氣,最後發現再沒有“接盤俠”來替他們兜底後,不得不吞下貪婪的苦果。不少高價蘭花被打回原形,不少“科技蘭花”露出真實面目,以前幾十萬一苗的後來甚至不到幾十元,上百萬之類的蘭花都成了笑話,不少人因此傾家蕩產,對傳統蘭花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打擊了不少真正愛蘭喜蘭人群的積極性,不少人望價生畏,持幣觀望,不少蘭農生氣毀了大棚,發誓不再栽培蘭花,蘭花市場也因此萎靡不振,一地雞毛。

近幾年,隨著炒作風褪去,蘭花市場逐漸出現理性回歸。但是不少蘭友還是心有餘悸,對一些定價高昂的品種拒而遠之,市場上真正消費品種依然是傳統品種當家,大眾喜愛度未減,觀賞性也符合傳統標準,價格也比較穩定。而以前的蝶花一類的蘭花品種,由於品種繁雜,良莠不齊,不少品種貌似熱鬧,實則欣賞價值極低,有人說甚至還不如養一盆幾元的菊花,當然有失偏頗,可是人們對蝶花的態度可見一斑。

蓮瓣蘭,在以前是蘭花炒作市場的主力軍,由於蓮瓣蘭發苗快,再加上以前的炒作,給人留下了不良印象,因此價格只會一年比一年低。即便是出現真正的新品種,也很難讓蘭友們相信。這就是炒作的惡性附加後果。

春劍,和蓮瓣蘭一樣,當時也是風雲品種,但是沒有蓮瓣蘭那麼資源豐富,可是在品種上卻受到很多人質疑,因此,價格也在向下走,受歡迎度在降低。

墨蘭、四季蘭,作為炒作開始之始祖,在炒作中期就成了大眾化產品,一直是市場上的大路貨,價格雖然很低,但是銷量要大,所以墨蘭商家可以維持基本利潤。

春蘭、蕙蘭,在蘭花市場上,萬變不離其中,由於其傳統品種,欣賞性高,底子扎實,有的發苗率低,因此傳統品種一直價格穩定。但是受到組培苗的衝擊,再加上太多的商家用組培苗冒充老品種,曾經有幾年過的不是太好,造成一些蘭農棄養少養,現在略有抬頭,可是,難就難在一般蘭友很難分辨,上當情形時有發生。可以肯定的是,價格只能是逐漸降低,但是落差不會太大。

至於其他品種,作為小類別,受關注度低,被炒作的概率低,依然有不少值得欣賞的好品種,而且價格一直並不高,在市場上永遠不可能作為主流,只能隨大行情變化。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蘭花市場今年略有回暖,但是前車之鑒,不少人對栽培蘭花戰戰兢兢,不少蘭友對新品種的噱頭已經不再那麼衝動,因此,炒作的勢頭不太可能重啟,價格總體趨勢是逐年降低,傳統品種銷路依然看好。

值得提出批評的是,某些養蘭大戶,還有那些所謂的養蘭“大家”,靠著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以前謀取的暴利,在市場上合謀串通,相互吹捧,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來推銷自己的品種,或者假冒老品下山品,謀取不正當利益,被揭發後肆意抵賴,道貌岸然,假裝委屈。這種行為是對蘭花市場的玷污和破壞,廣大蘭友們要多問多聞多打聽,不要被其所謂的身份所矇騙,對一些不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曝光。

值得提醒的是,希望蘭友們不要被某些商家慫恿,不要被他們天花亂墜的演講昏了頭,要時刻克制自己的貪婪欲望,不要被一夜暴富或者自己發現新品種的想法蒙圈,要保持平常心。蘭花是用來欣賞和修身養性的,不是用來投資謀財的,這樣就不會被炒作裹挾,不會貿然上當。

養蘭以怡情,種蕙以養性。記住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麼,蘭花文化就會越來越發揚光大,蘭花市場就會越來越繁榮。

2017-11-19易花得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