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皖北人的童年,經歷過這些說明你老了……

我們小時候沒有智慧手機

沒有琳琅滿目的糖果

沒有漂亮的文具盒

沒有高檔的水彩筆

沒有多種多樣的水果

但是我們依然很快樂

我們小時候的記憶你還記得嗎

圖/李松濤 文/楊本科

掏鳥窩

小時候我不僅喜歡掏鳥, 還喜歡掏螃蟹、抓泥鰍、釣蛤蟆。 有一年爬上電線杆掏小鳥, 班主任看見了, 默默躲起來等著我下來, 訓了我一頓, 現在我自己做了老師, 才知道老師當年的用心良苦。

耕種

耕牛犁地, 看似是和諧的場景, 誰種地誰知道。 春耕撒化肥, 秋收站耙床, 夏天一看下大雨了趕緊往外跑, 去地裡給莊稼追肥, 現在悠然畫出來的場景, 是一生難忘的勞累。

提水

井水永遠是井水, 但水井不僅僅是水井。 太陽一升一落, 一日;月亮一圓一缺,

一月;穀物一種一收, 一年, 這是時間的物理標誌。 在我小時候, 空間往往也是物理標誌——他家就在南井沿那邊兒住。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請沿X004縣道直行, 6公里後左轉, 全程6.5公里, 大約需要十分鐘。

鍘草

以前農業機械化不夠發達, 大家就去地裡給牛割草,

用糞箕子或者團籃子, 塞了又塞, 裝了又裝, 自己餓著肚子也要給牛準備口糧。 回家鍘一下, 撈草缸裡撈一下, 拌上麥麩子, 這是牛最好的糧食。

打燈籠

亳州農村隔三差五刮“邪風”, 什麼“外甥給姥買桶油, 姥給外甥牽頭牛”之類的, 年年都有新花樣。 只有燈籠最穩定,

所以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推磨

在我的印象中, 人推磨只有一種情況——磨綠豆糝子, 磨碎漂出殼, 然後打漿做綠豆丸子, 不加鹽, 不返潮, 可以吃很久很久。 我常常想念這種味道, 大概不是因為它特別好吃, 而是永遠忘不了和家人同甘共苦的日子。

端午節

南方人用湯圓能解決的儀式,北方人用餃子都能解決,這是米和麵之間的一場戰爭。北方人只在端午節這一天才妥協,放下麵食,拿起粽子,可能,為了愛國之情,暫時忘記了小麥的尊嚴。

全家福

小時候有人走街串巷,拿著背景布給人照相。每一個定格的畫面都被珍藏起來,那時候拍照少,但是金貴。現在一年用手機拍幾千張照片,也不一定會去沖洗三五張。記憶工具太多,以至於讓我們健忘。

編薄籬子

這是用高粱杆編薄籬子,豎起來可以做房間之間的隔板,平放可以用來晾曬物品。最近幾年回亳州,基本上沒見過高粱,大概大家不再需要它的梢子做掃把、不需要它的梃子做的鍋蓋,也不再需要薄籬子。

抬花轎

花轎迎親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但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一個親戚結婚,下起了瓢潑大雨,村裡的路沒辦法走,只好用花轎抬。我坐在裡面,抱著一隻領路的大公雞。現在結婚新事兒新辦,少了繁文縟節,多了彩禮嫁妝。

制鍋蓋

以前家裡有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比如床單、鞋子,還有人下鄉用可樂盒子做鋁鍋,現在大家收入提高了,這些東西也就漸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麻糊

我曾經在二中門口打假期工,賣辣湯,五點多出,上午十一點前收攤。地鍋熬制,芝麻都是用秘制料包放在油裡面炸至黑色。喝一碗,香噴噴、熱騰騰,有營養、易消化。最近我回家看見亳州有人用電餅鐺做牛肉饃,生產標準化之後,秘方就逐漸消失了,我有點懷念。

剃頭

我記得小時候,剃頭師傅不要錢,每年每人收七斤小麥、三斤玉米、三斤黃豆(大概是這個數,我記不太清楚了),小孩兒折半。

賒小雞

當時不要錢,拿回家喂,過一段時間才回來要錢,不成活不要錢,沒錢還可以用雞蛋鴨蛋抵。這種仁義生意,現在除了淘寶上為了博好評,已經不多見了。

摔麥

摔麥這個場景我真的沒有經歷過,那大概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我記憶中的麥忙季節第一個符號就是變蛋,在地頭的涼影下盤腿而坐,一口啤酒一口變蛋,看著場裡金黃黃的麥子,這種幸福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趕集

童年是有趣、純潔、簡單的

這些珍貴的回憶是我們的財富

一起打開屬於你的童年時光

回味童年那不變的味道吧~

端午節

南方人用湯圓能解決的儀式,北方人用餃子都能解決,這是米和麵之間的一場戰爭。北方人只在端午節這一天才妥協,放下麵食,拿起粽子,可能,為了愛國之情,暫時忘記了小麥的尊嚴。

全家福

小時候有人走街串巷,拿著背景布給人照相。每一個定格的畫面都被珍藏起來,那時候拍照少,但是金貴。現在一年用手機拍幾千張照片,也不一定會去沖洗三五張。記憶工具太多,以至於讓我們健忘。

編薄籬子

這是用高粱杆編薄籬子,豎起來可以做房間之間的隔板,平放可以用來晾曬物品。最近幾年回亳州,基本上沒見過高粱,大概大家不再需要它的梢子做掃把、不需要它的梃子做的鍋蓋,也不再需要薄籬子。

抬花轎

花轎迎親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但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一個親戚結婚,下起了瓢潑大雨,村裡的路沒辦法走,只好用花轎抬。我坐在裡面,抱著一隻領路的大公雞。現在結婚新事兒新辦,少了繁文縟節,多了彩禮嫁妝。

制鍋蓋

以前家裡有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比如床單、鞋子,還有人下鄉用可樂盒子做鋁鍋,現在大家收入提高了,這些東西也就漸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麻糊

我曾經在二中門口打假期工,賣辣湯,五點多出,上午十一點前收攤。地鍋熬制,芝麻都是用秘制料包放在油裡面炸至黑色。喝一碗,香噴噴、熱騰騰,有營養、易消化。最近我回家看見亳州有人用電餅鐺做牛肉饃,生產標準化之後,秘方就逐漸消失了,我有點懷念。

剃頭

我記得小時候,剃頭師傅不要錢,每年每人收七斤小麥、三斤玉米、三斤黃豆(大概是這個數,我記不太清楚了),小孩兒折半。

賒小雞

當時不要錢,拿回家喂,過一段時間才回來要錢,不成活不要錢,沒錢還可以用雞蛋鴨蛋抵。這種仁義生意,現在除了淘寶上為了博好評,已經不多見了。

摔麥

摔麥這個場景我真的沒有經歷過,那大概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我記憶中的麥忙季節第一個符號就是變蛋,在地頭的涼影下盤腿而坐,一口啤酒一口變蛋,看著場裡金黃黃的麥子,這種幸福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趕集

童年是有趣、純潔、簡單的

這些珍貴的回憶是我們的財富

一起打開屬於你的童年時光

回味童年那不變的味道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