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劉備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影視劇中的劉備形象

劉備自稱是西漢皇族的後代, 以一織席販履之徒, 割據西川、獨成帝業, 成功之處自不必說。

今天, 我們一起看一下劉備的失誤之處。

這些失誤, 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匡扶漢室”的志向難以實現。

負氣伐吳導致蜀弱

劉備在奪得益州之後, 西川的北大門——漢中當政者是較為暗弱的張魯, 劉備沒有及時去攻取此地, 而是不顧“聯吳抗曹”的大局, 幾乎集中所有兵力準備與孫權爭奪荊州, 造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局面出現巨大裂痕, 曹操趁機奪取漢中, 益州“一日十驚”的惡果。

荊州丟失後, 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 以為關羽報仇為名, 興兵大舉討伐吳國。 在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 精銳盡失, 蜀國只得局促於益州一隅, 陷入民貧國弱、內外交困的窘境。

繼承人的選擇不當

劉備戎馬半生, 有劉禪、劉永、劉理三個兒子, 還有一個義子劉封。 雖然按嫡庶長幼的常理來說應該傳位於劉禪, 但論能力來說, 劉封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劉封在火燒博望坡、赤壁追殲曹操殘部、劉備入西川中均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更為突出的是, 漢中爭奪戰中能單挑當時曹操手下戰力最強的“虎癡”(許褚),

膽略可見一斑。

劉備也深知這位同他摸爬滾打多年的“義子”的能力, 但劉封畢竟不是親生的, 因此始終猶豫不定。 他詢問諸葛亮, 諸葛亮委婉地說:“劉封膽識超群, 立他為繼承人也是個英明的選擇;如果不立, 就要除掉他, 因為他戰功比較大, 會對您的繼任者構成極大的威脅。 ”

劉備又派人到荊州守將關羽處徵求意見, 關羽認為劉封不是親兒子, 萬萬不可立。 自此, 劉封和關羽結下了深仇大恨, 當關羽被曹軍和呂蒙兩面夾擊、荊襄九郡盡失, 困守麥城, 向劉封求救時, 劉封本想增援, 經孟達一提醒, 想起之前的仇怨, 憤怒地見死不救。 劉備手下的第一大將關羽喪失了最後一線希望, 被孫權活捉後殺害。

在夷陵大敗的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將皇位傳給了“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諸葛亮竭盡全力整頓朝政、北伐中原, 但劉禪昏庸無能, 一味享樂, 聽信讒言。 諸葛亮四出祁山, 取得了重大勝利, 不出半月, 三軍將士即可打過渭水, 收復長安, 而劉禪卻聽信了李嚴令諸葛亮班師回朝的讒言, 葬送了劉備“匡扶漢室”的遺願。

不擅長用人

首先, 協調工作不足。 劉備雖然廣招天下豪傑, 卻不能像曹操那樣正確協調好人事方面的關係。 例如“鳳雛”龐統和“臥龍”孔明不和, 造成龐統負氣死在西川洛城附近的落鳳坡;劉備攻取漢中後封了“五虎大將”, 在荊州的關羽聽說後為自己與八九十歲的黃忠為伍而不滿, 關羽與駐防公安、南郡、上庸重鎮的將軍糜芳、付士仁、劉封等人的關係都很僵, 直接加速了荊州孤立局面的形成。

其次, 沒廣泛選拔後備人才。 劉備在荊州人士的支持下攻佔益州, 荊州、益州人才的衝突日漸明顯。 益州人才輩出, 而除了對幫助自己入川的法正等極少部分人之外, 劉備並沒有及時委以重任, 隨著荊州人士的相繼離去, 造成了人才的日漸枯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時期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困境。

再次,不少重要角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事實上,曾令曹操割須斷袍、聞風喪膽的馬超,雖然被劉備判為“五虎大將”之一,卻始終未被重用,沒有立下過大功;趙雲可以說是勇謀兼備的人物之一,而且追隨劉備出生入死多年,也始終只是擔任了副職,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不如魏延,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曾以官職為由提出“四虎將”之說,將趙雲排除在外。

最後,曹劉實力對比懸殊。曹操因手下擁有諸多謀士,“挾天子以令諸侯”,方可滅呂布、困死袁術、擊敗袁紹、西破馬騰,擁有廣大地域。東漢時期共有十三州,曹魏佔據九州、劉備只占一個益州,實力顯然處於劣勢,再加上與孫吳關係的破裂、自己本身的失誤,最終導致統一天下的志向成為泡影。

(摘自《組工文萃》2017年第九期)

造成了人才的日漸枯竭,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時期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困境。

再次,不少重要角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事實上,曾令曹操割須斷袍、聞風喪膽的馬超,雖然被劉備判為“五虎大將”之一,卻始終未被重用,沒有立下過大功;趙雲可以說是勇謀兼備的人物之一,而且追隨劉備出生入死多年,也始終只是擔任了副職,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不如魏延,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曾以官職為由提出“四虎將”之說,將趙雲排除在外。

最後,曹劉實力對比懸殊。曹操因手下擁有諸多謀士,“挾天子以令諸侯”,方可滅呂布、困死袁術、擊敗袁紹、西破馬騰,擁有廣大地域。東漢時期共有十三州,曹魏佔據九州、劉備只占一個益州,實力顯然處於劣勢,再加上與孫吳關係的破裂、自己本身的失誤,最終導致統一天下的志向成為泡影。

(摘自《組工文萃》2017年第九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