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曆長年不上朝原來是因為生理殘疾,不是他偷懶

今天的人對於明朝中期的明神宗朱翊鈞, 也就是那位有名的萬曆皇帝, 往往有非常不好的印象, 覺得這是一個沉湎於酒色之中, 完全不理朝政, 消極怠工的一個皇帝。 甚至有人將明朝滅亡的責任歸咎于萬曆, 以至於出現了“明之亡, 實亡于神宗”的論調。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因為萬曆皇帝曾經創造過連續28年不上朝的紀錄, 可謂古今第一人, 但是據此得出萬曆是個懶惰的皇帝顯然不靠譜?要知道上朝問政只是皇帝治理國家的一種形式, 而且是相當不重要的形式。

明朝在大部分時間裡, 實行的是內閣制度, 由內閣輔臣查閱過奏章之後, 替皇帝起草批復意見, 然後才呈報給皇帝。 皇帝如果同意內閣的意見, 則用命司禮監用紅字予以批復, 如果不同意, 則可以將奏章退回, 或者扣住不往下發放(所謂留中不發)。

因此明朝皇帝治國的最重要方式,

就是與內閣的互動, 文字往來之間, 就可以制定各種治國方略、決定戰爭的策略、決定官員的任免。 皇帝見不見大臣, 其實不太重要。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 皇帝不見大臣, 只從其文字中進行判斷, 能夠更清晰的瞭解一名官員的能力和品行。 如果見面, 則更容易受外貌、舉止等外在因素影響, 反而會影響判斷的準確性。

萬曆皇帝確實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不上朝, 但是他不是不幹活。 著名的萬曆三大征就是發生在萬曆不上朝期間的。 其中寧夏之役, 明軍戰勝了叛亂的蒙古人;朝鮮之役, 明軍戰勝了入侵朝鮮的日本人;播州之役, 明軍戰勝了苗疆叛亂的土司。 三場戰役讓明朝聲威大震, 穩固了明朝的領土, 穩定了中國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這些勝利, 離不開前線將士的浴血奮戰, 也離不開萬曆在皇宮內的積極籌畫部署。

三大征之後, 萬曆依舊在勤奮治國。 從《明實錄》中, 我們依然能看到萬曆的種種表現。 他處罰過怠惰的官員、調整過管制、改善過稅收制度、主持過水利工程建設、整理了鹽務、加強過明朝在東北邊境的管理、也積極組織過救災行動。

凡此種種, 我們可以看到, 萬曆皇帝只是不上朝而已, 但是對於國家事務, 他一天都沒有鬆懈過。

以上可以看出, 萬曆並不是一個懶惰的人, 但是他幾十年如一日不上朝也確實罕見, 到底為什麼呢?1958年的一個考古發掘揭示萬曆不上朝的真實原因。 當時, 考古隊對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發掘, 自然從陵墓中出土了不少的文物。 當時也對萬曆皇帝的遺骸進行了檢查, 發現萬曆及兩個皇后屍身均已腐爛, 骨架完整。

萬曆皇帝的遺骸很古怪, 屈身躺著, 右腿捲曲。 經過檢查發現, 萬曆的右腿比左腿明顯短小許多。 由此可見, 萬曆皇帝一直以來就是個殘疾人, 強行走路必然痛苦不堪。 因此, 萬曆才乾脆不去早朝, 後半生都把自己關在了宮中。

從史料上看,萬曆皇帝也曾多次表示自己腿部疼痛,頭昏眼花,從萬曆遺骸上看,這位皇帝確實沒有騙人。然而,吊詭的是,儘管萬曆多次透露過腿部的不適,然而文官集團似乎並不買帳,始終認為這是萬曆給自己偷懶找的理由,於是多次上疏責備皇帝,乃至到明朝滅亡之後,依然將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萬曆頭上,真是恬不知恥。

從史料上看,萬曆皇帝也曾多次表示自己腿部疼痛,頭昏眼花,從萬曆遺骸上看,這位皇帝確實沒有騙人。然而,吊詭的是,儘管萬曆多次透露過腿部的不適,然而文官集團似乎並不買帳,始終認為這是萬曆給自己偷懶找的理由,於是多次上疏責備皇帝,乃至到明朝滅亡之後,依然將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萬曆頭上,真是恬不知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