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成為此國公民,這群華裔不懈奮鬥,三十年後終獲“重大突破”

汶萊, 位於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 人口大約40萬, 憑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 躍居全球人均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在汶萊, 有個特殊的華裔族群, 他們沒有任何國籍, 出入該國時必須持有簽證, 任何時候出國通過海關時, 必須用大量現金證明自己不是難民。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 他們奮鬥了將近三十年, 直到2013年才有歷史性突破。 那麼,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汶萊古稱渤泥國, 亞洲最古老的王國之一。 近代以來, 西方列強不斷入侵該國, 19世紀末淪為了英國的保護國。 二戰期間, 汶萊被日本侵略者佔領, 將其與近鄰沙巴、沙撈越合併為一個行政區。 當戰爭結束後, 英國人捲土重來, 汶萊又被置於英國軍事管制之下。 1963年馬來亞聯邦成立時, 相對富有的汶萊拒絕加入聯邦, 後來在不斷鬥爭之下, 1984年英國被迫承認了汶萊獨立。

華人在汶萊定居有些悠久歷史。

早在宋元時期, 就有中國商人在汶萊歇腳的記錄。 17世紀初, 汶萊的黃金、胡椒及香料開始吸引不少華商前來定居。 據汶萊第一次人口調查顯示, 1911年汶萊的華人有736人。 後來, 汶萊發現了富饒的油田, 不少華人技工從新加坡與香港來到汶萊, 在石油工業中尋找工作, 華人的比重開始上升, 獨立之初大約達到總人口10%, 而馬來亞人最多, 約占70%左右。

1971年, 汶萊實行內部自治後, 華人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由於原住民不屑經營服務性行業, 餐飲娛樂等行業幾乎被華人壟斷。 其次, 律師也是汶萊華人又一主要從事的職業。 汶萊華裔為國家經濟騰飛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汶萊獨立後, 當局卻對外僑採取嚴格控制政策, 並不因為出生在汶萊就擁有該國公民身份。 因此, 只有九千多華裔擁有公民資格, 大約1.5萬華人並沒有該國國籍。

加入汶萊國籍的條件幾近苛刻, 必須連續居住25年以上, 並通過考試取得一定的語言和文化資質。 馬來語考試非常複雜, 甚至需要詳細瞭解當地動植物的專有名稱,

很多華裔難以通過此關。 其次, 公民指標非常有限, 每年只有不到200個名額, 所以競爭異常激烈。 於是, 一些華裔居民選擇了移民, 不過大部分還是選擇留下來, 為爭取獲得該國國籍而不懈奮鬥。

經過努力, 21世紀初汶萊國籍法修改案獲得通過, 規定50歲以上的無國籍居民只需通過口語測試就可以獲得汶萊國籍,

無需再參加筆試。 又經過10多年奮鬥, 他們的努力獲得重大突破。 2013年12月, 汶萊政府出臺政策, 授予這群華裔居民“永久居民身份”。 從此, 他們護照上的“國籍”一欄裡, 不再填寫“無國籍”了, 而改成為“汶萊永久性居民”。 同時, 華裔考入汶萊國籍名額也擴大到一千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