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鳩摩智的原型?他的本事勝過鳩摩智的小無相功和易筋經!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個人, 他是吐蕃高僧, 卻殺人無數, 他與慕容博引為至交, 卻欺辱故人之子;他力戰天龍三兄弟不落下風,

卻最終功力盡失于段譽。

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說角色一般都不是憑空杜撰, 而是根據一定的歷史人物的特性進行加工改造, 使之能融入到整個小說體系中去。 鳩摩智也不例外。

鳩摩智的歷史原型是北宋時吐蕃的般若鳩摩羅, 他是當時非常重要的譯經師, 主要負責把一些梵文佛學經典翻譯成藏語, 以供閱讀和收藏。 譯經師這個行業在當時門檻極高, 若非德高望重的得道高僧, 或者沒有精通漢文、梵文和藏文, 都是沒有資格從事於此的。 同時, 這個行業也是極其枯燥、挑戰人耐力極限的,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 古寺舊屋, 青燈黃卷, 人生一場。

能夠直接從中收穫樂趣的畢竟在極少數, 其他人都必須依靠著自己堅定的信仰來支撐。 他們知道, 每成功翻譯一個字, 就離無邊佛法更近了一步, 離佛教的普及也更近了一步。 他們所做的貢獻是開拓性的,

也幾乎是一勞永逸的, 經他們翻譯後的著作可流傳萬世, 後人可以永享其成。

這樣看來, 這些翻譯工作自然是非常值得, 配得上後世的尊重和敬仰。 只是於個人而言, 幾十年辛酸如同幾十年苦禪, 犧牲實在不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