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善於借助重大、熱點案件推動普法

王石川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日前在山東調研時強調, 要借助重大、熱點案件宣傳法治觀念, 普及法律知識, 上好法治公開課, 讓人民群眾樹立證據裁判、人權保障、程式公正等法治觀念、法治意識、法治規則, 共同推動法治進程。

在剛剛經歷的山東聊城於歡案引起輿論強烈反彈的背景下, 沈德詠的這番表態顯然有其深意:新媒體時代, 對待司法輿情, 回應勝過回避, 引導勝過失語。

以於歡案為例, 這起案件被報導出來以後, 社會上雖有部分情緒偏離了案件本身, 但大部分意見主張“以過硬的法律素養做出公正判決”。

因此, 報紙上、朋友圈, 有人對於歡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進行法理辯論, 有人主張調查員警在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失職瀆職。 而司法機關在輿情發生後的表現也值得點贊。 無論是審判機關表示已經受理上訴案件, 還是檢察機關表態將再次審查證據……所有這一切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輿情漸漸回歸理性。 這實際上構成了社會的又一次普法, 也是塑造共識的一個機會。

當下新媒體的日益發達, 固然為不良資訊的無序傳播提供了舞臺, 更為普法宣傳提供了絕佳載體。 面對龐大的線民群體, 每一個與司法有關的熱點事件, 都有充滿張力的細節, 而這些細節往往與具體的法律條文息息相關。

對此, 司法機關應該以嚴謹的法理彰顯司法的理性, 以練達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 以平和的姿態體現司法的溫度, 努力形成輿論與司法的良性互動, 讓老百姓從內心認可並支持司法機關依法作出判決。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 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 司法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 一紙判決, 或許能夠給當事人正義, 卻不一定能解開當事人的“心結”。 “心結”沒有解開, 案件也就沒有真正了結。 解開“心結”, 離不開公正高效的司法審判, 更離不開凝聚擔當與責任的普法宣傳。 正是因為普法, 讓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有更多信任感, 對權利保障有更多獲得感, 對法治建設有更多參與感。

就聊城“於歡案”而言, 雖然進一步的審理結果尚未出來,

但那些一度沸揚的不理智聲音已趨於沉寂, 公民普法的結果被留下來了, 對法治建設形成了一份新的積累。 如果說一起起司法個案的公正處置, 可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深深熔鑄於公眾的心中, 那麼司法機關嚴肅對待每一個司法輿情, 當能為公眾的法治信仰培育更肥沃的法治土壤。 以看得見的方式輸送正義, 以感受得到的真誠對待司法輿情, 普法宣傳越來越有效, 全面依法治國的步伐就會越來越堅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