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藥都 華佗曹操故里|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毫州

毫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 北部與河南省商丘市相接、西部接壤河南省周口市, 南部接壤安徽省阜陽市、東部接壤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 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還是神醫華佗與一代梟雄曹操的故鄉, 所以毫州也有著許多跟他們有關的特產與美食。

毫州粉皮

毫州自古以來就盛產綠豆, 尤以盛產精製綠豆粉皮而久負盛名。 相傳晉代渦河東岸居一隱士, 常食綠豆, 以養生, 初食法簡單。 一日隱士夢得關羽授其綠豆粉皮制食之法, 翌日即如法炮製。 食之, 果然味美清爽, 傳於鄉里, 鄰人皆效法, 久之形成產業, 造福一方。 1386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 遂令將"綠能"粉皮列為"歲貢", 故"綠能"粉皮也稱"貢皮", 聲名隨之遠揚, 美譽四方, 流傳至今。

曹操雞

曹操雞也稱為逍遙雞, 始創於三國時期, 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時, 因軍政事務繁忙, 操勞過度, 臥床不起。 治療過程中, 廚師按醫生囑咐在雞內添加中藥, 烹製成藥膳雞。 曹操食後病情日趨好轉, 後常要吃這種藥膳雞。 這道菜流傳開來, 被人們稱為"曹操雞"。

曹操雞系經宰殺整型、塗蜜油炸後, 經配料鹵煮入味, 直燜至酥爛, 肉骨脫離而成。 出鍋成品,

色澤紅潤, 香氣濃郁, 皮脆油亮, 造型美觀。 吃時抖腿掉肉, 骨酥肉爛, 食後余香滿口。

蒙城撒湯

蒙城撒湯是皖北一帶百姓早晨主要的小吃, 源於亳州市蒙城縣。 "撒湯"本為"沙湯",沙為肉湯、肉雜之意, 因其字生僻, 老百姓誤寫為"撒湯"、"殺湯"等。 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

燉好後, 打生雞蛋在碗裡, 攪拌均勻後, 用沸騰的肉湯澆沏, 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 並在上面撒上牛肉末、芥末和芝麻油。

毫州鍋盔

亳州鍋盔又叫壯饃, 是一種獨特的食品。 做法是, 取大塊麵團反復揉"熟", 做成臉盆大一個圓餅, 厚約寸許, 直徑一尺到二尺,

表層粘上一層芝麻, 放在平鍋上文火幹炕, 成後外脆裡軟, 食之噴香。 有的行家, 還能在外皮制出一些圖案來。

鍋盔的形狀頗像古代的盔甲, 又圓又硬, 所以取名鍋盔。 這種食品特別頂餓, 巴掌大一塊鍋盔, 能抵兩個大饅頭。

渦陽幹扣面

渦陽幹扣面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地區的一種獨具風味的特色傳統麵食, 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拌以後即可。幹扣面已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其特點是香辣誘口,筋道擋餓。如果和五香狗肉等食品搭配而食,就更覺味道厚重。吃完面再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豆芽純湯,更覺美不勝收,過口不忘。

義門羊肉湯

義門羊肉湯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的特色美食。義門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新鮮的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幹,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香甜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面、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眾所周知,羊肉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但是義門羊肉湯運用特殊工藝讓湯不僅沒有羊膻怪味,而且更加鮮香味美。

義門苔幹

義門苔幹產于安徽渦陽義門鎮。據傳說,300年前創制於一個叫"張繡樓"的村莊,所以,起初得名"繡樓苔幹"。又因義門集以前民間俗稱"廟集",故又叫"廟集苔幹"。苔幹製成後一般打包運往各地銷售,開包以後,清香撲鼻,因此被湖廣和香港客商稱之為"香菜"。苔幹風味獨特,人們視為珍品。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均作為貢品納入皇宮,所以又名為"貢菜";1958年周總理品嘗此菜時,因清脆有聲,被他命之為"響菜";83年首次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吃起來又有海蜇的響脆聲,又以"山蟄菜"名揚海外。

此菜吃法多樣,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以拼盤成菜,既可以涼拌,又可以熱炒;既可以製作中餐,又可以調西餐。鹹甜麻辣均可,暈素煎煮皆宜,是其它蔬菜所無法比擬的。

亳州城市不大,卻是中國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5000年燦爛的文明史。今天領略過了亳州美食,亳州還有跟多不一樣的地方等著你去發現。

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拌以後即可。幹扣面已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其特點是香辣誘口,筋道擋餓。如果和五香狗肉等食品搭配而食,就更覺味道厚重。吃完面再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豆芽純湯,更覺美不勝收,過口不忘。

義門羊肉湯

義門羊肉湯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的特色美食。義門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新鮮的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幹,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香甜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面、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眾所周知,羊肉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但是義門羊肉湯運用特殊工藝讓湯不僅沒有羊膻怪味,而且更加鮮香味美。

義門苔幹

義門苔幹產于安徽渦陽義門鎮。據傳說,300年前創制於一個叫"張繡樓"的村莊,所以,起初得名"繡樓苔幹"。又因義門集以前民間俗稱"廟集",故又叫"廟集苔幹"。苔幹製成後一般打包運往各地銷售,開包以後,清香撲鼻,因此被湖廣和香港客商稱之為"香菜"。苔幹風味獨特,人們視為珍品。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均作為貢品納入皇宮,所以又名為"貢菜";1958年周總理品嘗此菜時,因清脆有聲,被他命之為"響菜";83年首次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吃起來又有海蜇的響脆聲,又以"山蟄菜"名揚海外。

此菜吃法多樣,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以拼盤成菜,既可以涼拌,又可以熱炒;既可以製作中餐,又可以調西餐。鹹甜麻辣均可,暈素煎煮皆宜,是其它蔬菜所無法比擬的。

亳州城市不大,卻是中國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5000年燦爛的文明史。今天領略過了亳州美食,亳州還有跟多不一樣的地方等著你去發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