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弱韓三謀強秦,辛苦那般卻只給別人做了嫁衣裳!

殺敵滅國, 奇正二道。 奇者, 謀略;正者, 實力。 善用謀者, 以少勝多, 以弱卻強, 一奇謀可堪十萬雄兵。 是故, 孫子曰:“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最次伐攻”。

然奇必以正為基:有正之奇, 百戰不殆;無正之奇, 東施效顰。 謀略的施展, 必須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作支撐, 沒有強大的國力, 使用謀略很難成功。 齊國論軍隊戰力不及魏國武卒, 兩國的國家實力也相差不大, 總體上看魏國稍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 齊國才能把孫臏的圍魏救趙謀略發揮出不, 通過救趙的桂陵之戰, 救韓的馬陵之戰徹底擊敗了魏國軍隊。 從此魏國霸權衰落,

但是齊國也暫時不能取代魏國霸主之位, 因為齊國變法不徹底, 國力不能最大程度發揮。

戰國七雄

七大戰國, 韓國疲軟, 實力居末, 存國之策, 唯寄奇謀。 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期間, 國富兵強, 隱隱然成了一個小霸。 經過19年變法, 韓國練成新軍10萬, 大張旗鼓東攻陳、宋、魯等幾個小國,

不幾天就打敗了他們。 魏國這個霸主不高興了, 現在的小夥伴都不聽我話了, 打趙國被齊國救了, 現在連你韓國也不打招呼就展開滅國大戰, 把我魏國放在那裡呢?於是魏國派龐涓帶精兵滅韓, 大霸打小霸還是打得贏的。 韓國生死存亡之時, 齊國出來救韓, 並通過馬陵之戰擊敗了魏國。 韓國經魏國的打擊, 精銳盡喪, 物資耗盡, 變法成果一朝毀滅。 從此變法在韓國行不通, 韓國不變法自然慢慢越來越弱, 成了七大戰國中最小的夥伴, 誰都不敢得罪, 誰都要欺負下韓國。 韓國不斷的割土求和, 國家越來越小, 國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老子說“斯人無罪, 懷壁其罪”, 韓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本身對誰也沒有威脅,

對誰都恭敬, 但是戰國時代最大精鐵礦在韓國, 四面又都是戰國列強。 懷有珍寶, 本身雙弱, 就算你到處抱大腿, 到處表忠心, 也免不了被別人滅亡的結果。

救韓馬陵之戰

秦國經過深徹變法後, 國力強盛, 軍威烈烈。 秦國東進中原, 第一個要滅的就是韓國。

韓國沒有辦法, 只能想出不少奇謀怪招對付秦國, 以為謀略能以小搏大, 以弱勝強。

奇謀一:資周抗秦計, 以八萬韓軍作周天子軍, 秦攻周則失天下道義, 不滅周則不能滅韓, 然則秦軍一戰滅周, 韓之精銳, 悉數被滅。

奇謀二:移秦攻趙計。 先獻上党地與秦, 後獻上党地與趙, 二虎相爭, 韓可存。 此戰, 是為長平大戰, 歷時三年, 秦滅趙五十萬主力軍, 割韓領土。

奇謀三, 水工疲秦計:派水家大士鄭國去助秦修渠, 以耗秦國民力, 使之無暇攻韓。 結果是鄭國被秦始皇說服, 修成了鄭國渠, 使關中成為秦國大糧倉。

齊國技擊之士

就謀而言, 韓之謀不可謂不奇;就計而言, 韓之計不可謂不妙。 如此奇謀妙計而敗, 皆因實力不濟。

兵家有言, 使奇必以正輔之, 奇之極正也。 沒有實力的謀略就不是謀略, 強有力的實力就是最好的謀略。 是故, 苦思奇謀不如勵精圖治。

國家如此, 個人亦是。 空談設計, 不如務實;無實之時, 設謀不如坦誠。

大秦虎師

大秦虎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