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大臣:打持久戰耗光日本經濟,慈禧:不打,割地賠款就行了

近代的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中國人的血淚史, 同時也是一部恥辱史。 泱泱大國曾經是世界爭相膜拜的物件, 是世界的政治經濟的中心, 文化也一直走在世界上其它國家的前列。 然而到了清朝末期, 中國已經形如枯槁, 失去了所有的優勢。

在清朝末期的時候, 就連日本這個邊陲小國也來尋釁滋事, 故意挑釁。 在那場戰爭中, 中國軍隊雖然抵死反抗, 但是最後還是船沉人亡。 面對這樣的一個尷尬的局面, 當時朝廷很多大官員都提出了“持久戰”這樣的方法戰略。 其實這個提議應該是很符合當時清朝政府的現狀的。

一旦清政府確定了要和日本長時間打仗, 這對日本只能是個不幸的消息。 因為這場戰爭日本已經花費了很多錢大概有兩億。 這是什麼概念呢, 為了打這場戰爭, 日本已經支不付出了。 但是當時的統治者慈禧太后思前想後, 還是否決了。

她為什麼就是不同意呢?原來是這樣的:第一呢, 她不能再次冒險, 讓自己手裡唯一的那麼一點兵力也消失殆盡, 全部搭進去。 做無畏的犧牲, 而且沒有了軍隊, 她要如何鎮住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難保他們不會趁人之危, 起兵造反。 畢竟她的統治還需要李鴻章的大軍來維護呢。

再者就是清朝本來就搖搖欲墜, 多打幾次仗, 只會加速清王朝的滅亡, 加速慈禧的統治。 這與日本抗衡也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 如果一旦開戰只會死的更快, 慈禧是絕對不會幹的。

也正是由於這兩個原因, 慈禧才會在打了一半以後, 要求就此停止。 她寧願賠錢, 也不願意喪失手中的權利。 而且不管多少錢都不會影響她的生活日常, 錢都是文武百官老百姓的。 她該咋過咋過。 她只需要簽字就行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