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郭沫若第一位妻子,守侯郭家六十八年,一生無子女淒涼而終

1911年, 十九歲的郭沫若還在成都高等學堂讀書, 目睹了四川保路運路的風潮。 不久, 武昌起義爆發, 清王朝滅亡, 郭沫若一直注視著革命, 希望能為此做些什麼。

正當他高興的時候, 一封家書打破了他的興奮。 信中說, 母親已為他定下親事。 女方是蘇溪場張家的女兒, 是一位遠房叔母的親戚, 讀過書, 人品好, 最重要的是沒有裹小腳。 這些條件, 在郭沫若看來還不錯, 對母親的安排, 也沒有多說什麼。

1912年, 郭沫若和張家女兒(張瓊華)成親。 由於婚姻是包辦, 結婚之前雙方都沒見過面, 當過郭沫若揭開新娘蓋頭時, 心不禁怦怦亂跳。 但很快郭沫若就平靜下來, 女方並不貌美, 鼻孔還朝天翹起, 一雙三寸金蓮的小腳, 赫然在目。

張瓊華

在極度失望中, 郭沫若離開了洞房。 面對丈夫的離去, 張瓊華的心跌到穀底, 之前的美好憧憬, 都已化為泡影。 五天后, 郭沫若乘船回成都, 走之前也沒有看張瓊華一眼。 郭沫若雖然走了, 但張瓊華心裡依然記掛著他, 盼著他早點回來。

這一次的分別並不太久, 很快就到了暑假, 郭沫若也回到了家裡。 郭沫若仍不願與張瓊華同房, 自己一個人在廂房長凳上睡覺。 母親見郭沫若如此冷落張瓊華,

勸他對張瓊華好點, 但他就是不聽。

1913年, 郭沫若告別父母, 去日本留學。 每當郭沫若有信寄回家時, 張瓊華都會聽婆婆讀信。 聽完後, 又暗自落淚。 婆婆非常理解張瓊華, 讓張瓊華給兒子寫信, 讓兒子接她到日本。 張瓊華後來找人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 但在信中委婉拒絕了婆婆讓她去日本的好意。

張瓊華和婆婆

郭沫若雖然收到了這封信, 但沒有單獨給她回信。 1915年, 郭沫若給弟弟郭翊昌的信中, 終於提起張瓊華, 信中只說要她照顧好自己父母, 就再無其它。 對於這段沒有愛的婚姻, 張瓊華是難過的, 好在郭沫若的父母視她如親生, 而她也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的父母。

1939年, 郭沫若已是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重慶)。 得知父親病重, 回家看望父親。 自從1913年離開後, 郭沫若已有二十六年沒回過沙灣, 而他的母親也在七年前去世。 看著病床上的父親, 郭沫若悲痛不已。 而家中的一切, 都由張瓊華一人操持, 郭沫若被她的賢良感動, 當著家裡所有人的面, 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郭沫若於立群

幾天後, 郭沫若又回到重慶。 但沒過多久, 父親還是去世了, 郭沫若帶著於立群和剛出生不久的郭漢英回家奔喪。 張瓊華熱情接待了於立群, 把房間讓給她和郭沫若住, 還把郭漢英抱在懷裡, 十分疼愛。

奔喪結束, 郭沫若再次回重慶。 張瓊華執意要送郭沫若到嘉州城, 直到飛機消失不見,她才回過神來。從這以後,郭沫若就再也沒回過沙灣。1963年,張瓊華曾到北京去看望郭沫若,但郭沫若公務繁忙,沒能見她,只讓工作人員陪她逛了北京。

1978年,郭沫若去世。第二年,樂山舉辦郭沫若學術討論會,郭沫若的女兒郭庶英、郭平英也趕來參加。學術會結束後,郭庶英、郭平英去看望年近九十的張瓊華。當郭庶英、郭平英拉著張瓊華的手,親切地喊她媽媽時,她先是一愣,接著就泣不成聲。

自從嫁到郭家,已有六十七個年頭,這一路有太多的辛酸。當兩個孩子叫她媽媽時,她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流下了幸福與感動的淚水。一年後,張瓊華也去世了,由於與郭沫若的婚姻名存實亡,一生無子女。

張瓊華雖不貌美,也無才華,但她有一顆忠厚善良的心。與其說這是出於對郭沫若的愛情,不如說是一個舊式女子對丈夫應盡的婦道。

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史來史去

直到飛機消失不見,她才回過神來。從這以後,郭沫若就再也沒回過沙灣。1963年,張瓊華曾到北京去看望郭沫若,但郭沫若公務繁忙,沒能見她,只讓工作人員陪她逛了北京。

1978年,郭沫若去世。第二年,樂山舉辦郭沫若學術討論會,郭沫若的女兒郭庶英、郭平英也趕來參加。學術會結束後,郭庶英、郭平英去看望年近九十的張瓊華。當郭庶英、郭平英拉著張瓊華的手,親切地喊她媽媽時,她先是一愣,接著就泣不成聲。

自從嫁到郭家,已有六十七個年頭,這一路有太多的辛酸。當兩個孩子叫她媽媽時,她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流下了幸福與感動的淚水。一年後,張瓊華也去世了,由於與郭沫若的婚姻名存實亡,一生無子女。

張瓊華雖不貌美,也無才華,但她有一顆忠厚善良的心。與其說這是出於對郭沫若的愛情,不如說是一個舊式女子對丈夫應盡的婦道。

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史來史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