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宗慶後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1、大變革中的母親

1949年秋天, 宗啟騄辭去了南京郵政局的工作, 和妻子商量後, 舉家搬遷到了杭州, 租住在西湖邊的韶華巷中, 毗鄰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

韶華巷南起湧金路, 北折東至橫紫城巷。 南宋時武義大夫曹勳在此建宅院, 故稱為曹家花園巷。 明代稱友助巷, 俗稱四條巷。

此時的韶華巷還是一個偏僻的所在, 遠沒有後世西湖邊豪宅的風光。 由於宗家破落, 只能租得起這樣的房子。

這次搬遷, 實際上是一次回歸, 因為宗家的祖上是名將宗澤, 世居杭州, 一直到其祖父宗繼先之後, 由於在南京當官, 才搬遷到了江蘇。

宗啟騄雖然是當時罕見的大學生, 但缺乏魄力, 以至於後來宗慶後在回憶起父親時, 總不能理解為什麼在時代的洪流中, 父親這樣的大學生沒有投入到革命事業, 至少投入到民國的抗日事業中, 最少, 也可以做一個有名的學者,

而宗啟騄卻甘願成為一個小人物, 在南京, 徐州和宿遷徘徊, 靠著兄弟謀取了一份政府的工作, 勉強度日。

實際上, 這既是性格使然, 也是一種生存的哲學, 更是時代的烙印, 宗啟騄只是這個時代不起眼的, 為了生存而拼命掙扎的個人之一。 至少, 他為了家庭的生存, 曾經做過“拼命三郎”, 宗慶後的母親王樹珍說:“宗慶後工作狂的時候與他父親一模一樣, 工作起來什麼都不管”。

南京解放後, 有著國民黨政府工作經歷的宗啟騄不得不離開南京, 投奔九弟的宗啟騄與九弟、十弟三家租住在兩間房子裡, 靠著九弟的物流生意勉強度日。 到後來, 物流生意急轉直下, 九弟破產, 宗啟騄也沒有了工作, 全家頓時失去了經濟來源, 有時候連米都買不起,

飯都吃不上。

這段艱苦的歲月, 造就了宗慶後的母親王樹珍, 也影響了宗慶後的一生。 在宗慶後的回憶中, 這位具有貴族格格血統的母親從來沒有焦慮, 抱怨或者退讓過, 她總是一副處變不驚, 從容不迫的樣子。 而更重要的是, 王樹珍作為新時代的女性, 具有非常超前的意識。 王樹珍曾經說, 宗慶後的超前意識遺傳自她, 宗慶後十分認同。

即便是家裡窮困潦倒時, 王樹珍也從無怨言, 她從來沒有放棄過為家庭奮鬥和提升自己的一切機會。 早在南京戰亂時, 王樹珍一個人帶著宗慶後和宗端後, 丈夫的匯款由於戰亂遲遲未到, 王樹珍就獨自找到南京的寧波同鄉會去教書, 從而得到每月幾斗米的工資, 養活了宗慶後兩兄弟。

而教書的生涯, 也讓3,4歲的宗慶後能夠在學堂裡得到了啟蒙教育。

宗慶後在後來回憶起這段歲月時說:“如果我關於南京的回憶會有什麼意義的話, 那麼它的前一階段一定在某種意義上滿足了我對幸福和安全感的需求;至少在我的內心深處相信, 我曾擁有一段值得稱作幸福的童年, 儘管它很短暫, 並且脆弱而易破碎。 而它的後半部分, 讓我在懵懂中便習慣了“艱難”這一命題, 明白它是一種常態, 明白它像掌心中的紋路一樣清晰、自然而富有詩意, 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並且要用最大的智慧和勇氣去克服它。 ”

在文人的加工中, 宗慶後的這段回憶的描述多了一份詩意, 但現實的生活卻遠沒有這種詩意,

它總是不斷壓迫著這個家庭, 每每在絕境中掙扎, 為了生存而喘不過氣來。

在宗慶後請人代筆的唯一一本自傳中, 他並沒有提及在父親與九叔叔生意失敗後的那段時間, 家裡是怎樣謀生的。 根據其它的歷史材料, 曾經提及宗啟騄到杭州之後, 開辦過一所“求是初中”, 不過, 由於宗啟騄在國民黨郵政局工作過的“不光彩歷史”, 隔離、審查接踵而來, 宗啟騄最後不得不離開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學校, 被發配到農村去“接受改造”。

無論如何, 宗慶後一家到了杭州之後, 隨著父親的失業, 基本的生活來源已經沒有了保障, 而這時, 又是母親挑過了生活的全部重擔。

王樹珍剛到杭州是沒有工作的, 後來一個鄰居告訴她, 杭州師範學校招收兩年制的夜校生, 她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去試了一下,結果被錄取了。

後來,她在報紙上看到了文教局招聘老師的消息,又去試了一下,結果又考取了。在那個時代,雖然女性解放的思潮已經開始蔓延,但女性考文憑,求職還是非常超前的事情,幸運的是,有王室格格血統的王樹珍從小接受了開明的教育,並且有著非常獨立和好強的性格,這為她超前的眼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樹珍的工資在當時算是比較不錯的,有了穩定工作的王樹珍,在丈夫失業後獨自撐起了這個家庭,雖然依舊清貧,但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吃了上頓沒下頓了。在王樹珍工作分配之後,他們全家搬到了柳翠井巷小學,那一年,宗慶後5歲,結束了奔波和貧窮的生活,開始對未來有了憧憬。

王樹珍白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還要去讀夜校,回家後要忙於家務,而宗家的人口卻越來越多,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一家6口人擠在10多平米的小房間中,過著簡單和清貧的生活。

即便如此,王樹珍的家教非常的嚴格,出身貴族的她有著一種天然的志氣和傲骨,她教育孩子們要保持清醒,抵制誘惑,節制欲望。她為了讓宗慶後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宗慶後到離家更遠的杭師附小去讀書……

宗慶後遺傳了母親超前的眼光,沉穩的性格以及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倔強,而更重要的是,母親選擇的教育事業讓他有幸能夠從小置身于朗朗的讀書聲中,耳濡目染。

別的男孩調皮搗蛋,貪玩,沒有自製力,但宗慶後沒有,他從小沉穩,內向,甚至被人認為像女孩子。別人不知道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看到母親極為努力而上進的工作和拼搏之後,宗慶後的內心也充滿了鬥志,作為長子,他渴望為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

在以後漫長的讀書和工作生涯中,宗慶後總是保持了積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力爭上游,絕不向困難妥協。不管是後來創辦哇哈哈的艱辛歷程,還是聞名全國的“達娃之爭”,宗慶後總能在絕境中崛起。在1987年創辦哇哈哈之後,一路高歌猛進,不管世間潮起潮落,競爭對手覆雨翻雲,哇哈哈始終屹立於浪潮之巔。幾十年過去了,首富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宗慶後家族始終排在前列。

宗慶後結婚時對媳婦說,媽媽把我們帶大不容易,媽媽最苦。他回想起自己所經歷的這大半生,說能夠擁有的一切,如果說全賴他的母親,也肯定算不上誇張。對於母親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宗慶後認為,這可能是上天對她以及他們家庭的強迫修行。

王樹珍現在已經90多歲了,依然健在,上天讓她在歷經磨難之後,還給了她一個幸福的晚年,宗慶後是幸運的。

2、娃哈哈時代的妻子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宗慶後出生時重達9斤,在江浙一帶流傳著9斤姑娘的故事,9斤的娃娃往往象徵著聰明伶俐。

宗慶後的5個兄弟姐妹們,全部都是喝著母乳長大的,這讓他們身體強健,很少生病。

如果說,母親給了宗慶後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教育,以及遺傳了堅忍和樂觀的品質,那麼,宗慶後在遇到施幼珍之後,生命才得到了昇華。他們互相扶持,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宣言,沒有緋聞纏身的奢靡生活,卻創造了讓世人矚目的娃哈哈集團。

相較于現在有些老總的妻子經常抛頭露面,施幼珍是非常低調的,低調到在網上連一張可信的照片都很難找到。

宗慶後結婚的時候,是個大齡青年,而最初的時候,家裡人認為他會在紹興找一個媳婦。

由於家境貧寒,為了補貼家用,18歲的宗慶後初中畢業就出來工作了,儘管他讀書時是一個處處爭第一的學生。15年時間,他先後輾轉於舟山和紹興,到處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由於政策因素,他在紹興呆了整整14年而無法回到杭州。於是,父母認為他會長期住在紹興,便開始操心起他的婚事來。母親甚至發動幾個弟弟,用家裡極少的積蓄給宗慶後打造了一套嶄新的傢俱送過來,希望他成婚時能夠體體面面的。

宗慶後拒絕了這套傢俱,他不希望自己的將來都在紹興渡過,他讓送傢俱來的人和家裡人說一句:“人活著,必須幹一番事業,不能碌碌無為過完此生。”很顯然,宗慶後並不認為自己會終老於紹興。

一年後,政策放鬆,王樹珍提前退休,讓宗慶後頂崗,來到了教育系統底下的工農紙箱廠當工人。

15年後重新回到杭州,母親已經老去,兄弟姐妹們都已經長大,而宗慶後也已經33歲,在工農紙箱廠糊了好長一段時間紙箱子之後,他做起了“供銷員”,這種苦差事,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他卻甘之如飴。多年的“供銷員”生涯,練就了宗慶後敏銳的市場推廣能力,為娃哈哈的誕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如同大多數的天才一樣,市場上表現活躍,能說會道的宗慶後,在平時卻少言寡語,有些內向。

由於年齡偏大,經濟條件差,不愛說話,宗慶後在34歲左右依然沒有找到女朋友,這讓父母非常的著急,此時,宗慶後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

一位退休幹部發現宗慶後總是獨來獨往,但不吸煙,不喝酒,愛讀書,秉性良好,於是給他介紹了一位僅比他小4歲,同樣是大齡青年,同樣下過鄉,在農場生活過的知識青年,這就是施幼珍。

類似的經歷,相仿的年齡,讓兩個“大齡青年”最終走到了一起。1980年的勞動節,宗慶後和施幼珍喜結連理。施幼珍不僅僅是宗慶後的妻子,宗馥莉的母親,也是娃哈哈的創始人之一。

宗慶後在自傳中,認為施幼珍對自己的大男子主義以及由於事業而忽略家庭是非常寬容的,生活上的事情,施幼珍總是默默的主動承擔著。而在事業上,施幼珍也是宗慶後的有力助手。正是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才讓宗慶後的才華和多年積累的經驗有了用武之地。

1987年,在宗慶後結婚7周年的勞動節時,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成立,公司的員工三個人,42歲的宗慶後和兩個退休的女教師。創業非常的艱辛,大家在媒體上讀到的關於宗慶後踏著三輪車去推銷冰棒的事情,就是在創業的初期,那個時候,他的主營業務是冰棒,而直到1989年,才有了娃哈哈這個名字。

在此後的創業歷程中,施幼珍都是娃哈哈的合夥人,宗慶後的合作夥伴,始終陪伴在宗慶後的左右而不要任何的名氣。至今,我們也很難從媒體上看到施幼珍的報導,有的只是施幼珍擔任娃哈哈體系各家公司法人代表和高管的資訊。

而讓施幼珍暴露于世人面前的,還是當年著名的“達娃之爭”。

這件事情對宗慶後的影響非常之大,以至於在2007年,在人民大會堂兩會的現場,宗慶後還和同齡的魯冠球對於外資和並購發起了爭端,宗慶後為一些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被外資吞併或控股而憂心忡忡,厲聲建議嚴格審查與限制外資惡意或壟斷性並購,而魯冠球則對此不以為然。

早在1996年,達能就與娃哈哈成立了合資公司,當時的股份是各占49%,百富勤占股2%。此後,達能收購百富勤2%股份,占股51%,成為了控股股東。1999年,雙方簽訂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這裡面有一個隱藏的地雷就是:娃哈哈可以使用商標進行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與達能合資,或者經過達能的同意。這為雙方的決裂埋下了禍根。

達能為娃哈哈帶來了初始的資金,而娃哈哈則為達能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雙方的矛盾,在達能高管范易謀私下調查了宗慶後的非合資公司之後爆發。

范易謀發現,娃哈哈的非合資體系竟然比合資體系還要大,到07年年底,非合資公司總數到了61家,06年一年的利潤就達到了10.4億元。於是,達能提出以40億元收購娃哈哈非合資公司股權。

這一提案最終遭到宗慶後的拒絕,此後達能與娃哈哈展開了長達兩年的訴訟糾紛。其中,宗慶後在2007年6月提出辭職申請,而范易謀更是以損害合資公司股東利益之由相繼把宗慶後的妻子施幼珍和女兒宗馥莉送上美國加州法院,指控內容是“故意侵犯預期商業利益和過失侵犯預期商業利益。”

最終的結果是,經過長達兩年的較量,娃哈哈贏得了所有的訴訟,2009年9月,達能終於妥協,並最終賣出了娃哈哈的所有股份,娃哈哈取得了完勝。

在這個過程中,供應商,員工,朋友全部站在娃哈哈這一邊,而最為堅定的支持則來自于施幼珍和宗馥莉。

3、新時代的宗馥莉

宗慶後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喜歡親力親為,不太喜歡放權。這使得他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沒有休息天。

這造成了父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

培養女兒宗馥莉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施幼珍的肩膀上。直到達能起訴施幼珍和宗馥莉的時候,宗慶後才意識到自己對於家人的愧疚和愛有多麼深厚。

達娃之爭,意外的成為了父女倆重新互相關愛,攜手共進的契機。

宗馥莉出生於1982年,高中時就到了著名的San Marino High School留學,之後進入美國Pepperdine University。

畢業後,宗馥莉進入娃哈哈,從基層做起,她繼承了父親工作上親力親為的作風,時常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被譽為娃哈哈“第二勤奮的人”,很明顯,第一勤奮的是他的父親。

不過,與父親相比,宗馥莉目前並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最近一次關於宗馥莉的報導,是關於她收購中國糖果失敗的消息,媒體毫不掩飾的用了“被騙”這樣的字眼。

宗馥莉太需要一次大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了。外界的解讀是,宗馥莉希望拿下中國糖果,以實現宏勝飲料集團的借殼上市。

宗馥莉目前是宏勝集團的總裁,而宏勝集團是娃哈哈的產品代加工企業,同時主營食品香料、機械模具、印刷包裝和飲料生產等。很明顯,這是娃哈哈產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部分,營收占了娃哈哈集團產品代加工的三分之一。

作為宗慶後的獨生女,娃哈哈集團最可能的繼承者,宗馥莉曾經說:“他(爸爸)不能認同我,這是我最大的挫折。”

而宗慶後的說法是:“我讓她自己去闖,碰鼻子了我再幫她善後——她不喜歡聽這話,她聽了不高興。她很自信,有時候認為比我還行。我相信她一定會比我還行。雖然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哪有爸爸不愛自己的女兒的,哪有爸爸不認同自己的女兒的,他只是希望這位娃哈哈人眼中的“小公主”,能更加成熟與穩健。

中國糖果給了宗馥莉一次狠狠的教訓——一個並不高明的手法,就能讓一位“小白”慘敗,正如宗慶後所說的:“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而在公司內部,宗慶後幾乎從不主動辭退員工,這使得娃哈哈內部的忠誠度非常的高,而宗馥莉則不同,她認為不行的,會毫不猶豫的砍掉,並敢於提拔年輕人。

據說,宗馥莉砍掉的一些人,宗慶後會偷偷的重新招聘到娃哈哈集團中去。

宗馥莉還是給娃哈哈帶來了一些變化的,她本科學的是國際商務,現在,幾乎從不涉足國際業務的娃哈哈,也開始嘗試了國際化的道路,比如,起名“WAOW”的娃哈哈商城,就引進了很多來自歐洲的一線奢侈品品牌副牌和二線奢侈品品牌。

不過,與娃哈哈眾多的多元化項目一樣,WAOW商城的經營也遭遇了滑鐵盧,但這並不能說明娃哈哈的國際化發展道路是錯誤的。

再比如,娃哈哈近期關於準備上市,考慮收購海外高新技術項目等等的戰略安排,都和宗馥莉有著緊密的聯繫。

雖然宗馥莉離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年輕化、國際化和借助資本市場的總體思路是正確的。她需要更多的歷練,並需要有一個智囊團。

4、寫在最後

11月18日,在娃哈哈集團30周年的慶祝會上,宗慶後罕見的表達了三個驚人的消息:在適當時候也會考慮上市、考慮收購海外高新技術項目以及現代民營企業由管理層接班的可能性更大。

這與宗慶後一貫的“老土”表現大相徑庭。

一直以來,宗慶後排斥資本市場,不喜歡高新技術產業,並且一直希望由女兒來接班。現在看來,宗慶後變了。

他雖然在高鐵上坐著二等座,穿衣打扮非常的土氣,一年花不了5萬塊錢,但他非常的善於學習,這跟他年幼時母親的示範是分不開的。

他在2016年年底剛剛罵過馬雲的五新是“胡說八道”,轉頭在2017年年中就進軍了無人超市。他在前些年大罵那些進入資本市場的人都是在圈錢,現在也希望借助資本市場,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他在過去一直是親力親為,這麼大的公司,基本上採用“扁平化”,實際就是他一人獨裁的方式來管理,現在他新設了兩個副總來協助管理。

宗慶後72歲了,當年與他一起獲得杭州市政府重獎的馮根生和魯冠球,都在2017年撒手人寰,其中,魯冠球跟他一樣大,但已經與病魔掙扎了多年,累了,也就走了。

72歲的宗慶後也早已頭髮花白,雖然他的精神依舊矍鑠,但他也不得不考慮萬一他退休或者離去後,龐大的哇哈哈帝國該怎麼辦?

過去,宗慶後根本不會考慮接班人的問題,達能提出這個問題時,他甚至大動肝火,親自給達能集團的CEO寫信表示不滿。而現在,宗慶後說:“娃哈哈需要一個在你身體情況不好的時候,或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獨當一面的人。”而他很清楚,現在這個人,不會是他的女兒。

他深愛著這個企業和他的老部下,娃哈哈實行了罕見的全員持股制度,截止2016年10月,持股人數高達15000人,每年分紅。不僅如此,宗慶後在今年的雙十一還發了2.5億元給員工“剁手”,每年的春節,都要請留守的員工一起舉行晚宴。

宗慶後說:“它(娃哈哈)是我的整個人生,所有的夢,一切的意義、價值、標籤和符號。它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我希望它成為百年企業,成為不朽的象徵。這需要未來者為它注入新的生命。我所能賦予娃哈哈的,就像是李雲龍為獨立團所賦予的,那種叫作“靈魂”或是“精神”的東西。”

雖然會歷經波折,受到時代變化的衝擊,但只要精神和創新力一直在,誰能說娃哈哈不會再度輝煌呢?

她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去試了一下,結果被錄取了。

後來,她在報紙上看到了文教局招聘老師的消息,又去試了一下,結果又考取了。在那個時代,雖然女性解放的思潮已經開始蔓延,但女性考文憑,求職還是非常超前的事情,幸運的是,有王室格格血統的王樹珍從小接受了開明的教育,並且有著非常獨立和好強的性格,這為她超前的眼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樹珍的工資在當時算是比較不錯的,有了穩定工作的王樹珍,在丈夫失業後獨自撐起了這個家庭,雖然依舊清貧,但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吃了上頓沒下頓了。在王樹珍工作分配之後,他們全家搬到了柳翠井巷小學,那一年,宗慶後5歲,結束了奔波和貧窮的生活,開始對未來有了憧憬。

王樹珍白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還要去讀夜校,回家後要忙於家務,而宗家的人口卻越來越多,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一家6口人擠在10多平米的小房間中,過著簡單和清貧的生活。

即便如此,王樹珍的家教非常的嚴格,出身貴族的她有著一種天然的志氣和傲骨,她教育孩子們要保持清醒,抵制誘惑,節制欲望。她為了讓宗慶後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宗慶後到離家更遠的杭師附小去讀書……

宗慶後遺傳了母親超前的眼光,沉穩的性格以及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倔強,而更重要的是,母親選擇的教育事業讓他有幸能夠從小置身于朗朗的讀書聲中,耳濡目染。

別的男孩調皮搗蛋,貪玩,沒有自製力,但宗慶後沒有,他從小沉穩,內向,甚至被人認為像女孩子。別人不知道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看到母親極為努力而上進的工作和拼搏之後,宗慶後的內心也充滿了鬥志,作為長子,他渴望為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

在以後漫長的讀書和工作生涯中,宗慶後總是保持了積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力爭上游,絕不向困難妥協。不管是後來創辦哇哈哈的艱辛歷程,還是聞名全國的“達娃之爭”,宗慶後總能在絕境中崛起。在1987年創辦哇哈哈之後,一路高歌猛進,不管世間潮起潮落,競爭對手覆雨翻雲,哇哈哈始終屹立於浪潮之巔。幾十年過去了,首富換了一茬又一茬,而宗慶後家族始終排在前列。

宗慶後結婚時對媳婦說,媽媽把我們帶大不容易,媽媽最苦。他回想起自己所經歷的這大半生,說能夠擁有的一切,如果說全賴他的母親,也肯定算不上誇張。對於母親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宗慶後認為,這可能是上天對她以及他們家庭的強迫修行。

王樹珍現在已經90多歲了,依然健在,上天讓她在歷經磨難之後,還給了她一個幸福的晚年,宗慶後是幸運的。

2、娃哈哈時代的妻子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宗慶後出生時重達9斤,在江浙一帶流傳著9斤姑娘的故事,9斤的娃娃往往象徵著聰明伶俐。

宗慶後的5個兄弟姐妹們,全部都是喝著母乳長大的,這讓他們身體強健,很少生病。

如果說,母親給了宗慶後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教育,以及遺傳了堅忍和樂觀的品質,那麼,宗慶後在遇到施幼珍之後,生命才得到了昇華。他們互相扶持,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宣言,沒有緋聞纏身的奢靡生活,卻創造了讓世人矚目的娃哈哈集團。

相較于現在有些老總的妻子經常抛頭露面,施幼珍是非常低調的,低調到在網上連一張可信的照片都很難找到。

宗慶後結婚的時候,是個大齡青年,而最初的時候,家裡人認為他會在紹興找一個媳婦。

由於家境貧寒,為了補貼家用,18歲的宗慶後初中畢業就出來工作了,儘管他讀書時是一個處處爭第一的學生。15年時間,他先後輾轉於舟山和紹興,到處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由於政策因素,他在紹興呆了整整14年而無法回到杭州。於是,父母認為他會長期住在紹興,便開始操心起他的婚事來。母親甚至發動幾個弟弟,用家裡極少的積蓄給宗慶後打造了一套嶄新的傢俱送過來,希望他成婚時能夠體體面面的。

宗慶後拒絕了這套傢俱,他不希望自己的將來都在紹興渡過,他讓送傢俱來的人和家裡人說一句:“人活著,必須幹一番事業,不能碌碌無為過完此生。”很顯然,宗慶後並不認為自己會終老於紹興。

一年後,政策放鬆,王樹珍提前退休,讓宗慶後頂崗,來到了教育系統底下的工農紙箱廠當工人。

15年後重新回到杭州,母親已經老去,兄弟姐妹們都已經長大,而宗慶後也已經33歲,在工農紙箱廠糊了好長一段時間紙箱子之後,他做起了“供銷員”,這種苦差事,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他卻甘之如飴。多年的“供銷員”生涯,練就了宗慶後敏銳的市場推廣能力,為娃哈哈的誕生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如同大多數的天才一樣,市場上表現活躍,能說會道的宗慶後,在平時卻少言寡語,有些內向。

由於年齡偏大,經濟條件差,不愛說話,宗慶後在34歲左右依然沒有找到女朋友,這讓父母非常的著急,此時,宗慶後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

一位退休幹部發現宗慶後總是獨來獨往,但不吸煙,不喝酒,愛讀書,秉性良好,於是給他介紹了一位僅比他小4歲,同樣是大齡青年,同樣下過鄉,在農場生活過的知識青年,這就是施幼珍。

類似的經歷,相仿的年齡,讓兩個“大齡青年”最終走到了一起。1980年的勞動節,宗慶後和施幼珍喜結連理。施幼珍不僅僅是宗慶後的妻子,宗馥莉的母親,也是娃哈哈的創始人之一。

宗慶後在自傳中,認為施幼珍對自己的大男子主義以及由於事業而忽略家庭是非常寬容的,生活上的事情,施幼珍總是默默的主動承擔著。而在事業上,施幼珍也是宗慶後的有力助手。正是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才讓宗慶後的才華和多年積累的經驗有了用武之地。

1987年,在宗慶後結婚7周年的勞動節時,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成立,公司的員工三個人,42歲的宗慶後和兩個退休的女教師。創業非常的艱辛,大家在媒體上讀到的關於宗慶後踏著三輪車去推銷冰棒的事情,就是在創業的初期,那個時候,他的主營業務是冰棒,而直到1989年,才有了娃哈哈這個名字。

在此後的創業歷程中,施幼珍都是娃哈哈的合夥人,宗慶後的合作夥伴,始終陪伴在宗慶後的左右而不要任何的名氣。至今,我們也很難從媒體上看到施幼珍的報導,有的只是施幼珍擔任娃哈哈體系各家公司法人代表和高管的資訊。

而讓施幼珍暴露于世人面前的,還是當年著名的“達娃之爭”。

這件事情對宗慶後的影響非常之大,以至於在2007年,在人民大會堂兩會的現場,宗慶後還和同齡的魯冠球對於外資和並購發起了爭端,宗慶後為一些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被外資吞併或控股而憂心忡忡,厲聲建議嚴格審查與限制外資惡意或壟斷性並購,而魯冠球則對此不以為然。

早在1996年,達能就與娃哈哈成立了合資公司,當時的股份是各占49%,百富勤占股2%。此後,達能收購百富勤2%股份,占股51%,成為了控股股東。1999年,雙方簽訂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這裡面有一個隱藏的地雷就是:娃哈哈可以使用商標進行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與達能合資,或者經過達能的同意。這為雙方的決裂埋下了禍根。

達能為娃哈哈帶來了初始的資金,而娃哈哈則為達能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雙方的矛盾,在達能高管范易謀私下調查了宗慶後的非合資公司之後爆發。

范易謀發現,娃哈哈的非合資體系竟然比合資體系還要大,到07年年底,非合資公司總數到了61家,06年一年的利潤就達到了10.4億元。於是,達能提出以40億元收購娃哈哈非合資公司股權。

這一提案最終遭到宗慶後的拒絕,此後達能與娃哈哈展開了長達兩年的訴訟糾紛。其中,宗慶後在2007年6月提出辭職申請,而范易謀更是以損害合資公司股東利益之由相繼把宗慶後的妻子施幼珍和女兒宗馥莉送上美國加州法院,指控內容是“故意侵犯預期商業利益和過失侵犯預期商業利益。”

最終的結果是,經過長達兩年的較量,娃哈哈贏得了所有的訴訟,2009年9月,達能終於妥協,並最終賣出了娃哈哈的所有股份,娃哈哈取得了完勝。

在這個過程中,供應商,員工,朋友全部站在娃哈哈這一邊,而最為堅定的支持則來自于施幼珍和宗馥莉。

3、新時代的宗馥莉

宗慶後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喜歡親力親為,不太喜歡放權。這使得他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沒有休息天。

這造成了父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

培養女兒宗馥莉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施幼珍的肩膀上。直到達能起訴施幼珍和宗馥莉的時候,宗慶後才意識到自己對於家人的愧疚和愛有多麼深厚。

達娃之爭,意外的成為了父女倆重新互相關愛,攜手共進的契機。

宗馥莉出生於1982年,高中時就到了著名的San Marino High School留學,之後進入美國Pepperdine University。

畢業後,宗馥莉進入娃哈哈,從基層做起,她繼承了父親工作上親力親為的作風,時常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被譽為娃哈哈“第二勤奮的人”,很明顯,第一勤奮的是他的父親。

不過,與父親相比,宗馥莉目前並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最近一次關於宗馥莉的報導,是關於她收購中國糖果失敗的消息,媒體毫不掩飾的用了“被騙”這樣的字眼。

宗馥莉太需要一次大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了。外界的解讀是,宗馥莉希望拿下中國糖果,以實現宏勝飲料集團的借殼上市。

宗馥莉目前是宏勝集團的總裁,而宏勝集團是娃哈哈的產品代加工企業,同時主營食品香料、機械模具、印刷包裝和飲料生產等。很明顯,這是娃哈哈產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部分,營收占了娃哈哈集團產品代加工的三分之一。

作為宗慶後的獨生女,娃哈哈集團最可能的繼承者,宗馥莉曾經說:“他(爸爸)不能認同我,這是我最大的挫折。”

而宗慶後的說法是:“我讓她自己去闖,碰鼻子了我再幫她善後——她不喜歡聽這話,她聽了不高興。她很自信,有時候認為比我還行。我相信她一定會比我還行。雖然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哪有爸爸不愛自己的女兒的,哪有爸爸不認同自己的女兒的,他只是希望這位娃哈哈人眼中的“小公主”,能更加成熟與穩健。

中國糖果給了宗馥莉一次狠狠的教訓——一個並不高明的手法,就能讓一位“小白”慘敗,正如宗慶後所說的:“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而在公司內部,宗慶後幾乎從不主動辭退員工,這使得娃哈哈內部的忠誠度非常的高,而宗馥莉則不同,她認為不行的,會毫不猶豫的砍掉,並敢於提拔年輕人。

據說,宗馥莉砍掉的一些人,宗慶後會偷偷的重新招聘到娃哈哈集團中去。

宗馥莉還是給娃哈哈帶來了一些變化的,她本科學的是國際商務,現在,幾乎從不涉足國際業務的娃哈哈,也開始嘗試了國際化的道路,比如,起名“WAOW”的娃哈哈商城,就引進了很多來自歐洲的一線奢侈品品牌副牌和二線奢侈品品牌。

不過,與娃哈哈眾多的多元化項目一樣,WAOW商城的經營也遭遇了滑鐵盧,但這並不能說明娃哈哈的國際化發展道路是錯誤的。

再比如,娃哈哈近期關於準備上市,考慮收購海外高新技術項目等等的戰略安排,都和宗馥莉有著緊密的聯繫。

雖然宗馥莉離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還有很長的距離,但年輕化、國際化和借助資本市場的總體思路是正確的。她需要更多的歷練,並需要有一個智囊團。

4、寫在最後

11月18日,在娃哈哈集團30周年的慶祝會上,宗慶後罕見的表達了三個驚人的消息:在適當時候也會考慮上市、考慮收購海外高新技術項目以及現代民營企業由管理層接班的可能性更大。

這與宗慶後一貫的“老土”表現大相徑庭。

一直以來,宗慶後排斥資本市場,不喜歡高新技術產業,並且一直希望由女兒來接班。現在看來,宗慶後變了。

他雖然在高鐵上坐著二等座,穿衣打扮非常的土氣,一年花不了5萬塊錢,但他非常的善於學習,這跟他年幼時母親的示範是分不開的。

他在2016年年底剛剛罵過馬雲的五新是“胡說八道”,轉頭在2017年年中就進軍了無人超市。他在前些年大罵那些進入資本市場的人都是在圈錢,現在也希望借助資本市場,能夠更加快速的成長。他在過去一直是親力親為,這麼大的公司,基本上採用“扁平化”,實際就是他一人獨裁的方式來管理,現在他新設了兩個副總來協助管理。

宗慶後72歲了,當年與他一起獲得杭州市政府重獎的馮根生和魯冠球,都在2017年撒手人寰,其中,魯冠球跟他一樣大,但已經與病魔掙扎了多年,累了,也就走了。

72歲的宗慶後也早已頭髮花白,雖然他的精神依舊矍鑠,但他也不得不考慮萬一他退休或者離去後,龐大的哇哈哈帝國該怎麼辦?

過去,宗慶後根本不會考慮接班人的問題,達能提出這個問題時,他甚至大動肝火,親自給達能集團的CEO寫信表示不滿。而現在,宗慶後說:“娃哈哈需要一個在你身體情況不好的時候,或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獨當一面的人。”而他很清楚,現在這個人,不會是他的女兒。

他深愛著這個企業和他的老部下,娃哈哈實行了罕見的全員持股制度,截止2016年10月,持股人數高達15000人,每年分紅。不僅如此,宗慶後在今年的雙十一還發了2.5億元給員工“剁手”,每年的春節,都要請留守的員工一起舉行晚宴。

宗慶後說:“它(娃哈哈)是我的整個人生,所有的夢,一切的意義、價值、標籤和符號。它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我希望它成為百年企業,成為不朽的象徵。這需要未來者為它注入新的生命。我所能賦予娃哈哈的,就像是李雲龍為獨立團所賦予的,那種叫作“靈魂”或是“精神”的東西。”

雖然會歷經波折,受到時代變化的衝擊,但只要精神和創新力一直在,誰能說娃哈哈不會再度輝煌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