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晏嬰到底是膽小如鼠還是膽大包天?

西元前545年, 齊國政壇突然暴發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政治鬥爭。 齊國慶封在鬥垮崔氏後, 獨霸齊國大政。 但慶封大權在握, 卻整天花天酒地、不理政事, 以致天怒人怨。

幾年來, 齊國始終就是一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鬥爭大戲。 剛開始, 是國君齊莊公亂政, 勾引下屬老婆, 被戴綠帽子的崔杼設局殺死;齊莊公死後, 崔杼獨攬大權, 多行不義, 又被慶氏剿滅;慶氏專政不久, 又因霸道蠻橫, 遭其他四大家族嫉恨。 齊國政壇如此腥風血雨, 權力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方歎他人命不長, 哪知自己歸來喪!”

齊國慶氏多年專權,

引起齊國公室強烈不滿, 雙方的決鬥已是一觸即發。 局勢尚未明朗之際, 齊國國內的眾多有頭有臉之人, 都拼命想避開這道渾水, 紛紛表示中立以求明哲保身。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這也是士大夫們常有的為人處世之道, 無可厚非。 然而, 在這些保持中立的人物中, 赫然就有齊國上大夫——人稱“晏大膽”的晏子。

晏嬰

晏子, 名嬰, 在齊國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他不但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 還是傑出的思想家和外交家。 在這之前, 他可是以膽大包天聞名于齊國的。

西元前547年5月, 齊國遭遇了一次政治危機。

長久以來, 齊莊公就和大貴族、齊國當權大夫崔杼的老婆棠姜私通。 常人偷情只要是偷偷摸摸, 大家都心照不宣, 別被人家老公知道也就罷了。 可齊莊公卻是與眾不同, 唯恐別人不知道他與堂薑有一腿, 見人就顯擺。 他不但公然出入崔杼家門與堂薑幽會, 還拿著崔杼的帽子四處炫耀。 也難怪, 崔杼長期獨攬朝政大權, 什麼事都獨斷專行, 卻把齊莊公涼在了一邊。

國君的風頭都被大臣崔杼蓋了過去, 齊莊公整天無所事事, 他也就只能在另一條戰線上去贏回他作為國君的“光榮”!

崔杼殺齊莊公

是男人就容不得自己被別人戴綠帽子, 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在得知齊莊公這樣公然羞辱自己之後,

崔杼頓時怒火中燒, 心裡暗暗盤算, 一定要殺死齊莊公、以雪大恥!

為確保刺殺國君的陰謀成功, 崔杼先行買通了齊莊公的近侍賈舉, 讓他隨時向自己通風報信。 然後, 崔杼就故意裝病, 幾天都不上朝。 暗地裡, 崔杼卻在家裡精心布下了天羅地網, 等著齊莊公主動跳進來。 有了自己老婆作誘餌, 又加上齊莊公身邊的內應, 崔杼堅信齊莊公一定會上鉤!

一切佈置妥當後, 崔杼便逼著老婆棠姜主動去約齊莊公, 讓他來家幽會。

美人有約, 色膽包天的齊莊公果然上當。 他大搖大擺地作出去探視崔杼病情的姿態, 心裡卻只想著美美地與棠薑共度魚水之歡。

齊莊公絲毫沒意識到, 危機已悄然逼近……。

到崔杼家後, 賈舉有意把齊莊公的侍衛都擋在了門外,

然後關上了大門。 齊莊公根本沒察覺到任何異常, 輕車熟路地踏入崔杼家客廳, 還悠哉遊哉地拍著堂屋柱子, 哼著小曲, 靜候佳人出現。 就在此時, 崔杼埋伏下的殺手突然間蜂擁而出, 毫不留情地把齊莊公和他的一班死忠“粉絲”一一殺死。

弑君大計, 輕鬆成功!

殺死齊莊公之後, 崔杼卻還不肯就此收手。 崔杼深知, 一定要把齊莊公的親信黨羽統統趕盡殺絕, 才能確保自身安枕無憂。 接下來, 崔杼馬上就對那些忠於齊莊公的大臣們大開殺戒了。

祝佗父被齊莊公派往外地祭祀, 聽說齊莊公被殺, 趕來崔杼家覆命, 被殺;齊國漁業之官申蒯, 聽說齊莊公被殺, 和他的管家一同在家裡自殺;鬷(音宗)蔑是齊莊公母家親戚,此時替齊莊公把守都城臨淄週邊要邑, 崔杼專門派人趕去,將他就地處絕;事後,齊國太史不服氣,直書“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接連殺死了太史四兄弟中的三個……。為鞏固自身地位,崔杼早就算計好,誰膽敢阻擋他的去路,那就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崔杼殺太史

一時間,齊國朝中腥風血雨,大臣們人人自危。

就在這人人自保尚且不暇的危急時刻,晏嬰也得知了齊莊公被殺的消息。他下意識地從家裡跑了出來,站在崔杼家門外,逡巡良久。

進去,就是一道鬼門關;離開,卻又心有不甘。

晏嬰的隨從眼見他如此,心裡十分不忍,問:“您是要準備殉死嗎?”

晏嬰悲傷地回答:“這是我一個人的國君嗎?我要殉死?”

隨從又問:“那您要逃亡嗎?”

“是我的罪過嗎?我要逃亡?”

隨從深感四周殺機重重,再也不敢在此地久呆,勸晏嬰說:“那我們還是回去吧!”

晏嬰無法自已,悲憤地答道:“國君死了我還能回到哪去?一國之君,難道就是因為地位高高在上而駕淩于百姓頭上嗎?是要主持國家社稷啊!作為國君的臣子,難道就是為俸祿而活嗎?是要保護這個國家啊!所以,國君為國而死,那麼臣子就跟著他去死;國君為國而逃亡,臣子就跟著他而逃亡!如果國君為一己之私而死、為一己之私而逃亡,不是他的親信,誰還會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可是,現在我又能回到哪裡去呢?”

有能力、有抱負的臣子,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碰上個明君,在明君手底下大展宏圖,就如同管仲和齊桓公。可是現實卻太殘酷。人世間往往是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很多有才幹、有才華之人終身都不逢其君,從來都沒有機會來施展自身才華,只能一輩子空留餘恨。晏嬰很有才幹,也很有抱負,他時刻都夢想著幫助齊國重現昔日輝煌。可惜,他卻生不逢時,始終沒能碰上一位明君。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幾任齊國國君都是些平庸之輩,根本就不珍惜他的才華,讓他無絲毫用武之地。

幾十年來,齊國政壇都混亂不堪,讓人看不到些許希望。現在,齊莊公又因偷情而被權臣襲殺,晏嬰復興齊國的願望又遭受了一次致命性打擊!

人生最大悲劇,就在於希望破滅。

一想到這,晏嬰就不再猶豫,毅然踏進崔杼家大門,邁入了鬼門關。進門之後,他不管不顧,當著崔杼的面趴在齊莊公大腿上就哀嚎不已。然後,他突然又起身,跳躍三次,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崔杼看著晏嬰如此,一時間反倒愣住了。手下人趕忙提醒:“一定要殺了他!”崔杼這才回過神來,無可奈何地苦笑著連連搖頭:“他可是百姓敬仰之人,放了他才能得民心!”

連崔杼這樣殺人不眨眼的權臣都對晏嬰心存忌憚,可見晏嬰不但忠君愛國,膽識更加過人。“晏大膽”的名號,可不是虛言!

晏嬰不但在當時名震天下,後世的“粉絲”更是數不勝數。

司馬遷

數百年後,太史公司馬光就曾由衷地說:“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太史公這種國寶級“國學”泰斗,都願意屈尊去當他的“專車司機”,晏嬰人格魅力之非凡,由此可見。

然而,就連超凡脫俗、膽識過人的晏嬰,在齊國兩大勢力決鬥塵埃尚未落定之時,也不敢輕易捲入。他深知,四大家族誰都不是善茬,得罪了誰,都沒好日子過。即便是保住了性命,未來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離不開他們的扶持。所以,眼下他只能一動不動,保持中立。

說晏嬰膽小如鼠,他卻敢在權臣眼皮子底下公然為齊莊公哭喪;說他膽大包天,在“倒慶氏”一戰中明哲保身——他究竟是膽小如鼠還是膽大包天呢?

還是他自己說的好:“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

如果是為國家社稷,晏嬰是膽大包天;但如果是為一己之私的權力鬥爭,晏嬰就“膽小如鼠”了。只能感慨,晏嬰出生在一個錯誤的時代。早生兩百多年,他或許能接過管仲衣缽,再續齊國輝煌。

崔杼專門派人趕去,將他就地處絕;事後,齊國太史不服氣,直書“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接連殺死了太史四兄弟中的三個……。為鞏固自身地位,崔杼早就算計好,誰膽敢阻擋他的去路,那就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崔杼殺太史

一時間,齊國朝中腥風血雨,大臣們人人自危。

就在這人人自保尚且不暇的危急時刻,晏嬰也得知了齊莊公被殺的消息。他下意識地從家裡跑了出來,站在崔杼家門外,逡巡良久。

進去,就是一道鬼門關;離開,卻又心有不甘。

晏嬰的隨從眼見他如此,心裡十分不忍,問:“您是要準備殉死嗎?”

晏嬰悲傷地回答:“這是我一個人的國君嗎?我要殉死?”

隨從又問:“那您要逃亡嗎?”

“是我的罪過嗎?我要逃亡?”

隨從深感四周殺機重重,再也不敢在此地久呆,勸晏嬰說:“那我們還是回去吧!”

晏嬰無法自已,悲憤地答道:“國君死了我還能回到哪去?一國之君,難道就是因為地位高高在上而駕淩于百姓頭上嗎?是要主持國家社稷啊!作為國君的臣子,難道就是為俸祿而活嗎?是要保護這個國家啊!所以,國君為國而死,那麼臣子就跟著他去死;國君為國而逃亡,臣子就跟著他而逃亡!如果國君為一己之私而死、為一己之私而逃亡,不是他的親信,誰還會為他而死、為他而逃亡?可是,現在我又能回到哪裡去呢?”

有能力、有抱負的臣子,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碰上個明君,在明君手底下大展宏圖,就如同管仲和齊桓公。可是現實卻太殘酷。人世間往往是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很多有才幹、有才華之人終身都不逢其君,從來都沒有機會來施展自身才華,只能一輩子空留餘恨。晏嬰很有才幹,也很有抱負,他時刻都夢想著幫助齊國重現昔日輝煌。可惜,他卻生不逢時,始終沒能碰上一位明君。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幾任齊國國君都是些平庸之輩,根本就不珍惜他的才華,讓他無絲毫用武之地。

幾十年來,齊國政壇都混亂不堪,讓人看不到些許希望。現在,齊莊公又因偷情而被權臣襲殺,晏嬰復興齊國的願望又遭受了一次致命性打擊!

人生最大悲劇,就在於希望破滅。

一想到這,晏嬰就不再猶豫,毅然踏進崔杼家大門,邁入了鬼門關。進門之後,他不管不顧,當著崔杼的面趴在齊莊公大腿上就哀嚎不已。然後,他突然又起身,跳躍三次,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崔杼看著晏嬰如此,一時間反倒愣住了。手下人趕忙提醒:“一定要殺了他!”崔杼這才回過神來,無可奈何地苦笑著連連搖頭:“他可是百姓敬仰之人,放了他才能得民心!”

連崔杼這樣殺人不眨眼的權臣都對晏嬰心存忌憚,可見晏嬰不但忠君愛國,膽識更加過人。“晏大膽”的名號,可不是虛言!

晏嬰不但在當時名震天下,後世的“粉絲”更是數不勝數。

司馬遷

數百年後,太史公司馬光就曾由衷地說:“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太史公這種國寶級“國學”泰斗,都願意屈尊去當他的“專車司機”,晏嬰人格魅力之非凡,由此可見。

然而,就連超凡脫俗、膽識過人的晏嬰,在齊國兩大勢力決鬥塵埃尚未落定之時,也不敢輕易捲入。他深知,四大家族誰都不是善茬,得罪了誰,都沒好日子過。即便是保住了性命,未來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離不開他們的扶持。所以,眼下他只能一動不動,保持中立。

說晏嬰膽小如鼠,他卻敢在權臣眼皮子底下公然為齊莊公哭喪;說他膽大包天,在“倒慶氏”一戰中明哲保身——他究竟是膽小如鼠還是膽大包天呢?

還是他自己說的好:“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

如果是為國家社稷,晏嬰是膽大包天;但如果是為一己之私的權力鬥爭,晏嬰就“膽小如鼠”了。只能感慨,晏嬰出生在一個錯誤的時代。早生兩百多年,他或許能接過管仲衣缽,再續齊國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