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種調味料令西方人著迷,進口中國後中國人也離不開,燒菜少不了

胡椒的傳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由絲綢之路傳入的各種食材和佐料, 直接改變了中國人的食材結構和烹飪方法, 讓中國美食變得更有滋味!

絲綢之路有陸上與海上之分, 不論是陸上還是海上, 都給中國人帶來了豐富的可食之物。 在以前專欄裡, 筆者曾提到胡荽、胡豆、胡蘿蔔、大蒜、大蔥、芝麻、葡萄、石榴、胡瓜(黃瓜), 等等, 都是張騫鑿空西域時或是之後, 引入的外來物種。

(黃瓜, 原名胡瓜, 非中國原產)

其中的胡荽, 既是體質蔬菜, 又是調味佳物。

胡荽[suī]即香菜, 又叫芫菜。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稱:“張騫使西域始得種歸, 故名胡荽”。 胡荽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除了作為藥用外, 最常用來做菜、調味。 如現在冬天, 流行喝羊肉湯, 端上來時店主都會問食客“放不放香菜”, 就是這原因。

(羊肉湯, 必放香菜, 可減弱膻味)

羊肉裡放香菜, 是西域人的吃法。 西域人多牛、羊肉, 在沒有引進辣椒的明朝以前, 香菜是極好的去膻增鮮調料。 但是, 是香味都有人喜歡, 有人討厭, 香菜也這樣, 因為香味獨特, 有的人接受不了, 所以, 餐館老闆會問問“放不放香菜”。

與陸上絲綢之路一樣, 海上絲綢之路也為豐富中國人餐桌作出了貢獻。 其中, “胡椒”讓人中國人在燒肉時又多了一種選擇,

“洋椒(辣椒)”則導致中國傳統菜系之裂變, 誕生了湘菜、川菜等以辣味見長的新菜系。

(香菜)

胡椒在今天看來很平常, 但在古代是非常之物, 西方人為它著迷, 進口中國後中國人離不開, 至今如此。

十五世末歐洲“大航海時代”,

就是從尋找東方香料胡椒開始的。 歐洲人酷愛這種香料, 在被阿拉伯人控制後, 主動開展了一輪“找尋胡椒運動”。

((胡椒園等西餐佐料))

胡椒, 中國古人又稱“昧履支”, 味辛辣, 有黑胡椒與白胡椒之分, 系熱帶植物, 原產印度, 盛產南亞、東南亞。 唐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即稱:“胡椒,

出摩伽陁國, 呼為昧履支。 ”

據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 摩伽陁國為天竺(今印度)所屬之國, 古代中國多從海上進口胡椒, 為什麼要帶“胡”字?或與胡椒最早從西域先傳入中原有關,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引《廣志》便稱:“胡椒出西域。 ”

(胡椒園)

以肉為主菜肴的西域居民,燒肉必放胡椒,這種吃飯傳到中原後很快被接受。《酉陽雜俎》稱:“今人(唐朝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胡椒)。”因為香味獨特,大受歡迎,身價很快便超過本土以麻辣見長的花椒。

從《齊民要術》引晉張華《博物志》“胡椒酒法”來看,魏晉時胡椒已進入中國古人的生活。這一時期,胡椒應該從西北、西南這兩條陸上絲綢之路進口,在唐宋以後,主要由海上絲綢之路進口胡椒。

(歐洲人備餐,少不了胡椒)

胡椒在古代很長時間內都是奢侈品,一度是財富的象徵。據《新唐書·元載傳》,唐朝貪官、宰相元載被抄家時,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雖然如此,古代消費量很大。

如在元朝,據《馬可·波羅遊記》,每日上市的胡椒有四十三擔。在歐洲曾與金銀同價,在中國,明朝時把胡椒當銀子給官員發工資,每斤算一兩銀子。

(紅燒肉,來點胡椒粉)

明朝時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胡椒進口量大增,明宣宗年間胡椒庫存最多時達300萬斤。所以徐光啟《農政全書》稱:“今南番諸國及交趾、滇南、海南諸地,皆有之。已遍中國,為日用之物矣。”

絲綢之路改變了中國飲食文化,這方面還有很多。如胡蘿蔔、黃瓜等蔬果類植物的引進,改變了中國人的食物結構;葡萄釀酒技術的傳入,則讓中國人餐桌上多了份情調,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那般氣氛。

(葡萄紅酒)

以肉為主菜肴的西域居民,燒肉必放胡椒,這種吃飯傳到中原後很快被接受。《酉陽雜俎》稱:“今人(唐朝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胡椒)。”因為香味獨特,大受歡迎,身價很快便超過本土以麻辣見長的花椒。

從《齊民要術》引晉張華《博物志》“胡椒酒法”來看,魏晉時胡椒已進入中國古人的生活。這一時期,胡椒應該從西北、西南這兩條陸上絲綢之路進口,在唐宋以後,主要由海上絲綢之路進口胡椒。

(歐洲人備餐,少不了胡椒)

胡椒在古代很長時間內都是奢侈品,一度是財富的象徵。據《新唐書·元載傳》,唐朝貪官、宰相元載被抄家時,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雖然如此,古代消費量很大。

如在元朝,據《馬可·波羅遊記》,每日上市的胡椒有四十三擔。在歐洲曾與金銀同價,在中國,明朝時把胡椒當銀子給官員發工資,每斤算一兩銀子。

(紅燒肉,來點胡椒粉)

明朝時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胡椒進口量大增,明宣宗年間胡椒庫存最多時達300萬斤。所以徐光啟《農政全書》稱:“今南番諸國及交趾、滇南、海南諸地,皆有之。已遍中國,為日用之物矣。”

絲綢之路改變了中國飲食文化,這方面還有很多。如胡蘿蔔、黃瓜等蔬果類植物的引進,改變了中國人的食物結構;葡萄釀酒技術的傳入,則讓中國人餐桌上多了份情調,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那般氣氛。

(葡萄紅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