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在被正能量毀掉的中國人

《世界管理人》雜誌曾列出企業中“非炒不可的十種人”, 其中第五種必炒的人為“受到委屈堅決不抱怨的人”。 震驚之餘, 又覺得頗有道理。

理由有二:第一, 性格封閉, 習慣性將所有的委屈、不滿積壓在心理, 不解釋、不發洩, 也不敢面對, 久了, 肯定出問題。

第二, 另有所圖, 可能是為防止“打草驚蛇”而等待報復, 也可能是在“委曲求全”中爬上高位, 一旦得逞, 後果絕對嚴重, 別人過去怎麼委屈他的, 他也將變本加厲。

總之, 這不是一個正常人應有的心理常態, 對企業來說, 兩種可能都是“毒瘤”。

事實上, 中國是世界上最不愛抱怨的國家:

曾經有一個關於的排名顯示, 最愛的抱怨的國家裡, 第一是瑞士, 第二是英國, 第三是澳大利亞, 第四是加拿大, 這些國家幸福指數都很高。 中國, 排在倒數第三, 倒數第一的是朝鮮。

所以龍應台從美國回到臺灣的第一反應是:中國人, 你為什麼不生氣啊!你為什麼不抱怨?你為什麼不憤怒?你為什麼對所有的委屈都無動於衷?

因為所有的雞湯都在告訴我們:抱怨的人生有多黑暗, 不抱怨的人生有多光明。

心理學家肖航說:“學會在沮喪的時候抱怨, 是對自己最有效的保護, 如果你不說出來, 就只能被埋葬在一個人的悲哀中。 請相信, 抱怨能夠撫慰傷痛。 ”

·抱怨是負面情緒的出口

為了解決員工的情緒問題, 日本松下公司公共關係部還專門設立了“出氣室”, 裡面擺著公司大大小小行政人員與管理人員的橡皮雕像, 旁邊還放著木棒、鐵棍。

假如哪位員工對自己某位主管不滿, 心有怨氣, 可以隨時來到這裡, 對著塑像吼叫、咆哮, 拿鞭子抽, 甚至是用鐵棍砸, 為的就是讓不滿的情緒有個釋放的出口。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負面情緒的積蓄和沉積會嚴重影響人的精神和心情, 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 還會破壞人際關係以及家庭和睦。

不抱怨看似豁達, 不過是將傷口暫時隱藏了起來, 一旦負面情緒積壓過多, 所有的不滿和憤怒終將如洪水猛獸般傾瀉而出, 結果也將是毀滅性的。

·增進情感的潤滑劑

劉瑜說:“檢驗友誼的唯一標準, 就是兩個人能否在一起說別人的壞話。 ”

一個人如果從來不曾對你抱怨, 一副堅強淡定、雲淡風輕的樣子, 不是他的心態有多好,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跟你不熟。

一個人如果從喜歡對你抱怨變成不再對你抱怨, 那麼也絕對不是她的心態突然提升變得有多好, 而是你兩的關係要黃了。

人們往往把抱怨作為與人開始交流的最有效手段。 人們之所以愛從負面的角度切入話題, 是因為負面的角度比正面的角度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想和某個同事拉近關係,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的地方, 吹著啤酒, 把你們的SB領導臭駡一頓。

·抱怨是種潛在的力量

這存在於目的明確的實用型的抱怨中: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傾瀉出來, 以此來解決問題、改變現狀。

比如, 你向酒店的經理抱怨很早就被垃圾清理車吵醒, 其目的是為了能換一間更安靜的房間或者房價打折;你向上司抱怨總在堵車, 是為了讓他考慮打卡時間是否能寬鬆些。

而如果你向公車上的臨座抱怨堵車,

只是想通過共同話題聊聊天, 以打發時間;你沖著丈夫大聲吼叫, 其實是為了讓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來, 這都是有目的性的抱怨。

只是, 我們通常都不自知。

《中國夢想秀》一期節目:一對親生父母在孩子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將其拋棄, 二十幾年的生活, 親生父母從未前來探望, 養父母對女孩來說才是真正的原生家庭。

一個月前, 節目組打去電話, 讓女孩參加認親節目, 在舞臺上, 面對周立波犀利的提問, 以及親生家庭的血緣綁架, 女孩並未失態, 而是很有節制將自己的抱怨和不滿表達出來:

“不能夠理解, 為什麼親生父母二十幾年, 這麼近居然都沒過來看過我啊!”

這時候, 周立波卻以心靈導師之名, 指責女孩狹隘、不寬容, 強調女孩只有理解父母的難言之隱,接受父母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抱怨父母。

中國人總是習慣于掄起道德的大棒,要求你放下自我,在問題都還沒解決之前,便用道德、心靈的雞湯告訴你: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原諒,所有的不幸都不應抱怨。

陳志遠教授哦說,我們有權而且也應該正視我們的不幸福。有時候抱怨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是將所有的合理訴求與現實的缺陷做一個合理的清算。

所有不分青紅皂白的原諒和絕不抱怨,不是逃避現實的麻藥,麻痹了他人,也麻痹了自己,最終的苦頭卻還得獨自咽下。

人在抱怨時,其實是給情緒一個合理的出口。當你向家人傾訴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多少委屈時,並不是尋求解決方案,而是在這個宣洩的過程中,你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心理學上稱之為有效釋放,對心理和身體來說,都是好處。你傾訴了自己的煩惱,而身邊的人也借此瞭解了你的狀況。

當然,前提是,你懂得正確抱怨。

一次有位男同學請我們去吃他兒子的百日飯。結果他的嬌妻因身體不適臨時不過來了。把我們領到飯店,這位男士把菜點好後先打包了一份幹炒牛河,給老婆送過去後才回來入座。

事後我們才知道,他老婆是個抱怨狂:他加班了就抱怨他加班;他不加班了就抱怨他工作不努力。

最要命的是,他老婆經常在眾人面前抱怨他的不是,那次的小兒百日宴便是個例證,滿滿幾桌人,說不來就不來,讓老公下不來台。

這樣的抱怨簡直就是折磨,自己的情緒是發洩出來了,身邊的人便要遭殃了。不久前,聽說他們夫妻已經分居了。

並不是所有的抱怨都能換來擁抱和理解,抱怨也分物件、分場合、分時機,更分尺度,一個好的抱怨應該是“有效抱怨”,而不是無理的發洩:

·不做攻擊,說明自己的需求

帶著鉤子的抱怨,永遠都不會被對方接受,人的心理都是相通的:沒有人會赤裸裸被對方指責,與其攻擊對方的言行,不如告訴他你內心的真實感受。

充滿指責的抱怨,才是真正的關係殺手。在最親近的人面前袒露自己的脆弱和傷痛,並且為自己的脆弱傷害負起責任,才是正確抱怨姿態。

·聚焦具體行為

如果你想在抱怨之後得到更多的收穫,那麼抱怨要具體就是必備法則了,比如吃飯從來不洗碗,比如髒襪子都是到處亂放,比如起床後從來不整理被子……

而不是一上來就是上綱上線,那樣的抱怨永遠不會有什麼實質進展,唯一的可能就是,盡可能地離你遠點。

·注意場合,絕不在公開場合抱怨

時機很重要,找個好時間才能讓的抱怨事半功倍,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來都是見機行事、見縫插針。

好的時機沒有法則,但你可以避免壞的時機,比如絕不在人多的時候抱怨,讓對方下不來台是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注意抱怨的次數

祥林嫂的例子大家都熟悉,抱怨絕不是萬能的靈藥,更像是行走的春藥,用多了,損耗了自我,效果也沒那麼靈了。

如果你不想提前進入怨婦或是怨夫的階段,那麼一天抱怨的次數不能超過一次,一周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多了,後果絕對是你不能承受的。

美國作家喬希比林斯說:“我討厭發牢騷,我總是渴望和平,但是吱吱叫的輪子,總能得到油。”抱怨是門真正的藝術,要智慧,也有節制。

強調女孩只有理解父母的難言之隱,接受父母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抱怨父母。

中國人總是習慣于掄起道德的大棒,要求你放下自我,在問題都還沒解決之前,便用道德、心靈的雞湯告訴你: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原諒,所有的不幸都不應抱怨。

陳志遠教授哦說,我們有權而且也應該正視我們的不幸福。有時候抱怨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是將所有的合理訴求與現實的缺陷做一個合理的清算。

所有不分青紅皂白的原諒和絕不抱怨,不是逃避現實的麻藥,麻痹了他人,也麻痹了自己,最終的苦頭卻還得獨自咽下。

人在抱怨時,其實是給情緒一個合理的出口。當你向家人傾訴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多少委屈時,並不是尋求解決方案,而是在這個宣洩的過程中,你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心理學上稱之為有效釋放,對心理和身體來說,都是好處。你傾訴了自己的煩惱,而身邊的人也借此瞭解了你的狀況。

當然,前提是,你懂得正確抱怨。

一次有位男同學請我們去吃他兒子的百日飯。結果他的嬌妻因身體不適臨時不過來了。把我們領到飯店,這位男士把菜點好後先打包了一份幹炒牛河,給老婆送過去後才回來入座。

事後我們才知道,他老婆是個抱怨狂:他加班了就抱怨他加班;他不加班了就抱怨他工作不努力。

最要命的是,他老婆經常在眾人面前抱怨他的不是,那次的小兒百日宴便是個例證,滿滿幾桌人,說不來就不來,讓老公下不來台。

這樣的抱怨簡直就是折磨,自己的情緒是發洩出來了,身邊的人便要遭殃了。不久前,聽說他們夫妻已經分居了。

並不是所有的抱怨都能換來擁抱和理解,抱怨也分物件、分場合、分時機,更分尺度,一個好的抱怨應該是“有效抱怨”,而不是無理的發洩:

·不做攻擊,說明自己的需求

帶著鉤子的抱怨,永遠都不會被對方接受,人的心理都是相通的:沒有人會赤裸裸被對方指責,與其攻擊對方的言行,不如告訴他你內心的真實感受。

充滿指責的抱怨,才是真正的關係殺手。在最親近的人面前袒露自己的脆弱和傷痛,並且為自己的脆弱傷害負起責任,才是正確抱怨姿態。

·聚焦具體行為

如果你想在抱怨之後得到更多的收穫,那麼抱怨要具體就是必備法則了,比如吃飯從來不洗碗,比如髒襪子都是到處亂放,比如起床後從來不整理被子……

而不是一上來就是上綱上線,那樣的抱怨永遠不會有什麼實質進展,唯一的可能就是,盡可能地離你遠點。

·注意場合,絕不在公開場合抱怨

時機很重要,找個好時間才能讓的抱怨事半功倍,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來都是見機行事、見縫插針。

好的時機沒有法則,但你可以避免壞的時機,比如絕不在人多的時候抱怨,讓對方下不來台是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注意抱怨的次數

祥林嫂的例子大家都熟悉,抱怨絕不是萬能的靈藥,更像是行走的春藥,用多了,損耗了自我,效果也沒那麼靈了。

如果你不想提前進入怨婦或是怨夫的階段,那麼一天抱怨的次數不能超過一次,一周的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多了,後果絕對是你不能承受的。

美國作家喬希比林斯說:“我討厭發牢騷,我總是渴望和平,但是吱吱叫的輪子,總能得到油。”抱怨是門真正的藝術,要智慧,也有節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