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古帝國為什麼無法征服東南亞土著?因為錢

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建立過的疆域面積第二大的帝國, 第一大的是大英帝國。 不過大英帝國多是殖民地, 好多殖民地是未開化之地, 基本沒什麼遇到什麼抵抗, 比如他們最大塊的殖民地美國、澳大利亞都是些土著人。 而蒙古帝國是通過真刀真槍打下來的疆域, 而且被征服的大多是比他們更文明的地方。 從這方面講似乎大蒙古帝國比大英帝國幹仗能力更強一些。

但蒙古帝國後來內部都鬆鬆垮垮, 各自為政, 甚至內部之間也多有摩擦, 所謂最大帝國不過是名義上的。 成吉思汗生了太多的孩子, 子孫後代一大堆, 人手一塊地, 於是大蒙古國內N個獨立的國家。 什麼四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台、伊兒汗等等, 其實這些汗國裡還有很多相對獨立的小國, 但他們基本名義上是奉元朝皇帝為大汗的。 所謂的大蒙古帝國只是一個相對鬆散聯盟。

這元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奇葩一個朝代了。 其他統治者建立一個王朝都會搞出好多治國方針政策, 其目的也是希望國家強盛, 人民富庶安居樂業。 但元朝不是, 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治國方針政策, 只有一個指導思想——撈錢。 每個地方設一個“達魯花赤”作為元朝皇帝的代理人, 淩駕于地方官員之上。 達魯花赤平時也不怎麼管事, 一到收稅的時候就特別來勁, 畢竟蒙古人皇帝最緊要的就是錢錢吶!當然, 這個達魯花赤也不是真的什麼都不管, 還有一票否決權, 大事也需要他簽字, 反正就是垂簾聽政的意思。

也不知這蒙古人要那麼多錢幹嘛。 蒙古士兵連裝備都自己置辦, 軍費上就節省一大筆, 到底要那麼多錢幹嘛!元朝皇帝都出手闊綽, 動不動就賞給屬下黃金萬兩什麼的, 大概錢都跑那裡去了吧。 蒙古人對錢財的渴望似乎也能小小地解釋一下, 他們為什麼要拼命征服別人——不就是為了錢嘛!攻一個地方, 屠一個城, 掠走一批財物。 打仗需要錢, 需要錢所以才打仗,

這簡直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現有蛋的問題。

再一個奇葩之處是元朝皇帝幾乎都不學漢文化, 元世祖忽必烈連漢語都不會說, 更別提寫了。 後來的元朝皇帝基本上都繼承了忽必烈的傳統, 不會說漢話, 即使會說一點也是磕磕絆絆, 聽著就讓人著急。 到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時才想起畢竟統治漢人怎能不會說漢話呢, 太不像話了。 於是元順帝的漢話算是比較順溜一點。 可能草原上的民族都有種草原人的傲嬌, 覺得說我統治了你, 手下敗將, 應該你學我的語言啊, 幹嘛要我學你的語言?

清朝也是被少數民族統治的, 但滿人就跟蒙古人完全不同, 他們是“死乞白賴”“打都打不走”的要學習漢文化。 滿人是全盤漢化, 學習漢文化甚至比漢人還積極。 乾隆一生就寫了4萬多首詩, 覺得自己成大詩人了。 雖然咱們都不認乾隆那種叫詩, 更不認為他是大詩人, 但他喜歡漢文化、學習漢文化的這種勁頭倒讓人感動。

蒙古人治理國家一般, 打仗卻毋庸置疑的。 都說馬背上的民族善戰, 我看那時候的蒙古人不僅僅是善戰的問題,他們簡直生來就是為刀口舔血的。蒙古人口不多,但每個蒙古男人都是隨時做好上戰場的準備,有可能某一天上面就說那個誰帶上你的裝備咱打仗去。被點到名的屁顛屁顛帶上自己的弓箭鎧甲就去了,沒被點名的心裡還老大不高興的。這樣一支鬥志高昂的軍隊豈有不勝之理?

有人說了蒙古大軍也不是戰無不勝的,兩次征服日本不是就鎩羽而歸了嗎?這倒是事實。可是你讓人家馬背上的民族去坐船遠渡重洋,並且還到日本那種風高浪急的鬼地方打仗,要求也太高了吧!還沒到日本就遇到後來日本人口中所說的“神風”,蒙古軍隊一幫旱鴨子就葬身大海了……就這事日本人自豪了好幾百年,二戰時他們的一些軍歌中都還在唱我們怎麼怎麼打敗了忽必烈的大軍,幾百年前的陳年老“神風”又給整出來搞個“神風特攻隊”,以為每次上天都能眷顧他們。

其實不止日本,蒙古大軍沒能征服的地方還不少呢。一路向西都打到東歐去了,為何單單留下印度?其實成吉思汗時就去征服過印度,但據說打到印度河的上游時看到一頭怪獸,都嚇得不行,便撤軍了。殺人如麻的蒙古大軍天不怕地不怕,真的會怕怪獸?真有怪獸嗎?

我想可能也不是什麼怪獸,應該就是印度的大象。蒙古人居住在草原上哪裡見過這種龐然大物,這不就是怪獸嗎?而且很可能甚至都不是因為看到怪獸就撤了,應該是碰到了印度象騎兵,結果沒打贏,只得撤兵,對外不好意思說打輸了,才整了一出怪獸的戲碼。並且印度天熱啊,蒙古人極為不適應,這也應該是個主要原因。

包括蒙古大軍征服東南亞失敗,大概跟印度的情況也是一樣一樣的,也是太熱,蒙古人不習慣。蒙古人平定雲南後,便派使者到越南去(那時叫安南)讓越南人納貢。結果越南人也是愣,竟然將使者給殺了!所謂即使兩國交戰也不斬來使吧,何況人家只是讓你納個貢,反正越南一直給中國人納貢啊,之前的朝代不都這個規矩嗎?

斬了使節,蒙古人就火了,發了雷霆之怒!讓好戰的蒙古士兵們有帶上自己的裝備去征服越南。兩次打到安南的都城了,後來又都退了兵。(看到這裡,你似乎想起了幾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其實退兵的原因就跟印度差不多,也是因為蒙古士兵受不了濕熱的東南亞氣候,甚至比印度的情況還差,東南亞的濕熱、瘴氣那可是印度沒有的,一不小心就得了瘧疾,拉肚子拉死了。好多蒙古士兵都染了兵,損失慘重,不退兵不行。除此之外糧草後勤保障方面也跟不上啊,戰線拉的太長了。包括蒙古人兩次征服緬甸失敗也是這種情況。再說,你讓習慣了飛馳在寬廣草原上的鐵騎去熱帶叢林打仗也夠難為的了,能跑起馬來嗎?東南亞那地方河道又多,忒不適合騎兵作戰了。

所以你看,蒙古人那麼牛,卻終於是征服不了東南亞那些文明較低的近似於土著的國家。

我看那時候的蒙古人不僅僅是善戰的問題,他們簡直生來就是為刀口舔血的。蒙古人口不多,但每個蒙古男人都是隨時做好上戰場的準備,有可能某一天上面就說那個誰帶上你的裝備咱打仗去。被點到名的屁顛屁顛帶上自己的弓箭鎧甲就去了,沒被點名的心裡還老大不高興的。這樣一支鬥志高昂的軍隊豈有不勝之理?

有人說了蒙古大軍也不是戰無不勝的,兩次征服日本不是就鎩羽而歸了嗎?這倒是事實。可是你讓人家馬背上的民族去坐船遠渡重洋,並且還到日本那種風高浪急的鬼地方打仗,要求也太高了吧!還沒到日本就遇到後來日本人口中所說的“神風”,蒙古軍隊一幫旱鴨子就葬身大海了……就這事日本人自豪了好幾百年,二戰時他們的一些軍歌中都還在唱我們怎麼怎麼打敗了忽必烈的大軍,幾百年前的陳年老“神風”又給整出來搞個“神風特攻隊”,以為每次上天都能眷顧他們。

其實不止日本,蒙古大軍沒能征服的地方還不少呢。一路向西都打到東歐去了,為何單單留下印度?其實成吉思汗時就去征服過印度,但據說打到印度河的上游時看到一頭怪獸,都嚇得不行,便撤軍了。殺人如麻的蒙古大軍天不怕地不怕,真的會怕怪獸?真有怪獸嗎?

我想可能也不是什麼怪獸,應該就是印度的大象。蒙古人居住在草原上哪裡見過這種龐然大物,這不就是怪獸嗎?而且很可能甚至都不是因為看到怪獸就撤了,應該是碰到了印度象騎兵,結果沒打贏,只得撤兵,對外不好意思說打輸了,才整了一出怪獸的戲碼。並且印度天熱啊,蒙古人極為不適應,這也應該是個主要原因。

包括蒙古大軍征服東南亞失敗,大概跟印度的情況也是一樣一樣的,也是太熱,蒙古人不習慣。蒙古人平定雲南後,便派使者到越南去(那時叫安南)讓越南人納貢。結果越南人也是愣,竟然將使者給殺了!所謂即使兩國交戰也不斬來使吧,何況人家只是讓你納個貢,反正越南一直給中國人納貢啊,之前的朝代不都這個規矩嗎?

斬了使節,蒙古人就火了,發了雷霆之怒!讓好戰的蒙古士兵們有帶上自己的裝備去征服越南。兩次打到安南的都城了,後來又都退了兵。(看到這裡,你似乎想起了幾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其實退兵的原因就跟印度差不多,也是因為蒙古士兵受不了濕熱的東南亞氣候,甚至比印度的情況還差,東南亞的濕熱、瘴氣那可是印度沒有的,一不小心就得了瘧疾,拉肚子拉死了。好多蒙古士兵都染了兵,損失慘重,不退兵不行。除此之外糧草後勤保障方面也跟不上啊,戰線拉的太長了。包括蒙古人兩次征服緬甸失敗也是這種情況。再說,你讓習慣了飛馳在寬廣草原上的鐵騎去熱帶叢林打仗也夠難為的了,能跑起馬來嗎?東南亞那地方河道又多,忒不適合騎兵作戰了。

所以你看,蒙古人那麼牛,卻終於是征服不了東南亞那些文明較低的近似於土著的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