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微信、豆瓣和羅輯思維都要搞內容付費,這篇文章告訴你

3月7號, 傳說中的“豆瓣時間”如約上線, 詩人北島和他的16個朋友為豆瓣月臺, 推出了第一個付費專欄《醒來——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 完整課程有102期, 價格128元, 可謂良心。

我想, 豆瓣做文藝方面的小眾內容付費課程, 一則當下內容付費之風正熱, 二則是去年《豆瓣電影生活日曆》賣了幾百萬給了豆瓣信心。

個人愚見, 走文藝路線的“豆瓣時間”會成為一個小眾產品, 在眾多的內容付費產品中也只是一個小插曲, 音訊課程的方式也並沒有多少創新, 但它依然十分有意義, 因為這代表著內容付費開始向垂直細分領域發展。

去年隨著“分答”火起來的還有“知識經濟”, 或者叫做“知識付費”這個詞, 但我更喜歡叫它“內容付費”, 因為目前大多數付費產品所提供的內容, 其實和知識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更多的是在售賣經驗和影響力。

我將時下熱門的內容付費產品大致分成了五類,

逐一來說說。

付費問答

最近在用的付費社群「小密圈」也植入了付費問答環節, 感覺付費問答將作為一個功能, 成為更多垂直領域產品的標配。

付費問答清一色的文字提問、語音回答, 因為語音更容易給人以服務感, 這話不是我說的,

是姬十三老師和他的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得來的。

儘管所有的付費問答產品都宣稱自己是在幫助知識變現, 但事實上最受歡迎的內容一直是對明星大V和網紅以及成功人士的獵奇。

這可能與付費問答的設計有關, 一方面兩三分鐘內很難說出什麼乾貨,

另一方面, 除了這些知名度高的人, 我不知道其他人能回答什麼, 更不知道是否值得信任。 相比之下, 我倒是覺得知乎可以嘗試在問答末尾搞個讚賞功能, 給自己喜歡的優秀回答打賞, 是個不錯的選擇。

付費專欄

付費專欄這塊其實一直有人在做, 我知道大輝一直在搞「1024小道通訊」, 看上去賣得不錯, 朋友很推崇趙賽坡的「I/O」, 但這些都屬於小打小鬧的個人行為, 真正讓付費專欄火起來的, 還是羅輯思維旗下「得到」的付費專欄。

你看, 李笑來老師有12萬多訂閱用戶, 按每個199元/年來算, 每年收入2400多萬, 李翔的商業內參訂閱用戶9萬多, 年收入1800多萬, 眼熱嗎?

我也眼熱, 可我知道這和我沒什麼關係, 「得到」一共有18個付費專欄, 除了羅胖標價1元之外, 其餘都是199元, 一年產生了將近1.5億的付費, 可這些作者都是頭部中的頭部, 實力、時機和包裝缺一不可, 後來者要想有這樣的收穫, 太難。

對於用戶來說, 199元在36氪的「開氪」訂閱 keso老師一年的文章值不值得?我覺得太TM值得了, 但我不可能只看keso的文章啊, 我能接受的付費訂閱專欄可能在10個以內,所以有個篩選的問題,也就是說先做的可能會有一定優勢。

某互聯網從業者的內容付費清單

付費社群

我知道李笑來曾收7000,王東烽收980,池建強收1024,李笑來的“共同成長”以及“七年就是一輩子”兩個群更是為其帶來了兩百多萬的收益。這當然是個例,但最近在小火了一把的「小密圈」讓更多的人可以體會付費社群。

「小密圈」的創辦人吳魯加同學似乎很推崇KK的“1000個鐵杆粉絲理論”,簡言之,就是如果你有差不多1000個鐵杆粉,那麼恭喜你,雖然你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但是至少不再需要為生計發愁了。

的確,如果入群費用為199元/年,那麼1000個鐵杆粉每年就有小20萬的收入,可實際上,我建立的「望月讀者圈」20天就100來個用戶加入,儘管我認為我一個月內提供的內容和服務就超過99元的價格,何況這個價格是永久有效的,但用戶不認同,又或者不知道這個圈子,也不瞭解它的價值。

我問過一些朋友,他們的情況當然比我好很多,但離預期還是有蠻大差距,一般來講,如果有10萬粉絲就應該有1000個鐵杆粉絲,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當然,這裡面恐怕也有視窗期的問題——我知道你的圈子不錯,可是我已經加入大輝老師的了……

據我觀察,相比于讀者群,一些主題明確的圈子更容易吸引用戶付費,比如好友田源建立的“互聯網人學買房”圈。所以,做社群,要麼得夠“紅”,要麼得夠“專”,又紅又專自然是極好的。

付費課程

可能大家會覺得付費課程是所有這些付費產品中最難的,但我覺得恰恰相反,付費課程可能是普通使用者離內容付費最近的模式,也是所有內容付費產品中離知識最近的一種。

像知乎Live就可以在知乎站內推廣,而喜馬拉雅不但會幫你推廣付費課程,還會參與選題把控、課程框架方面的工作,從剛需度(剛需or非剛需)和受眾面(大眾or小眾)等多個維度綜合考慮,這樣可以一定程度減少作者運營的壓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內容本身,當然弊端是你得跟平臺分成,有些比例還不小。

還有一條是付費讚賞,已經融入到前面幾個環節,就不再贅述。

我的結論

會有越來越多的付費產品出現,尤其是在垂直細分領域。

內容付費產品存在視窗紅利期,一般來說,越早進入越受益。

整體來看,付費內容所占比例不會很高,我估計,1%的創作者會收費,而大概10%的用戶會付費,剩下的大多還是免費模式。

內容付費的內容受歡迎度:經驗 > 好奇 > 釋疑解惑 > 知識 > 人脈。

當前存在的內容付費產品形態,把控程度由難到易:付費專欄 > 付費社群 > 付費問答 > 付費打賞 > 付費課程。

內容付費最終受益的是頭部用戶,即擁有大量粉絲的人(網紅、明星),在某領域有相當話語權的人(大V),能持續產生高品質內容的人(資深作者)、事業成功的企業家以及善於運營的人。

如果你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人,那麼洗洗睡吧。

我能接受的付費訂閱專欄可能在10個以內,所以有個篩選的問題,也就是說先做的可能會有一定優勢。

某互聯網從業者的內容付費清單

付費社群

我知道李笑來曾收7000,王東烽收980,池建強收1024,李笑來的“共同成長”以及“七年就是一輩子”兩個群更是為其帶來了兩百多萬的收益。這當然是個例,但最近在小火了一把的「小密圈」讓更多的人可以體會付費社群。

「小密圈」的創辦人吳魯加同學似乎很推崇KK的“1000個鐵杆粉絲理論”,簡言之,就是如果你有差不多1000個鐵杆粉,那麼恭喜你,雖然你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但是至少不再需要為生計發愁了。

的確,如果入群費用為199元/年,那麼1000個鐵杆粉每年就有小20萬的收入,可實際上,我建立的「望月讀者圈」20天就100來個用戶加入,儘管我認為我一個月內提供的內容和服務就超過99元的價格,何況這個價格是永久有效的,但用戶不認同,又或者不知道這個圈子,也不瞭解它的價值。

我問過一些朋友,他們的情況當然比我好很多,但離預期還是有蠻大差距,一般來講,如果有10萬粉絲就應該有1000個鐵杆粉絲,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當然,這裡面恐怕也有視窗期的問題——我知道你的圈子不錯,可是我已經加入大輝老師的了……

據我觀察,相比于讀者群,一些主題明確的圈子更容易吸引用戶付費,比如好友田源建立的“互聯網人學買房”圈。所以,做社群,要麼得夠“紅”,要麼得夠“專”,又紅又專自然是極好的。

付費課程

可能大家會覺得付費課程是所有這些付費產品中最難的,但我覺得恰恰相反,付費課程可能是普通使用者離內容付費最近的模式,也是所有內容付費產品中離知識最近的一種。

像知乎Live就可以在知乎站內推廣,而喜馬拉雅不但會幫你推廣付費課程,還會參與選題把控、課程框架方面的工作,從剛需度(剛需or非剛需)和受眾面(大眾or小眾)等多個維度綜合考慮,這樣可以一定程度減少作者運營的壓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內容本身,當然弊端是你得跟平臺分成,有些比例還不小。

還有一條是付費讚賞,已經融入到前面幾個環節,就不再贅述。

我的結論

會有越來越多的付費產品出現,尤其是在垂直細分領域。

內容付費產品存在視窗紅利期,一般來說,越早進入越受益。

整體來看,付費內容所占比例不會很高,我估計,1%的創作者會收費,而大概10%的用戶會付費,剩下的大多還是免費模式。

內容付費的內容受歡迎度:經驗 > 好奇 > 釋疑解惑 > 知識 > 人脈。

當前存在的內容付費產品形態,把控程度由難到易:付費專欄 > 付費社群 > 付費問答 > 付費打賞 > 付費課程。

內容付費最終受益的是頭部用戶,即擁有大量粉絲的人(網紅、明星),在某領域有相當話語權的人(大V),能持續產生高品質內容的人(資深作者)、事業成功的企業家以及善於運營的人。

如果你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人,那麼洗洗睡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