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圖解《史記晉世家》第6期——晉惠公以河西之地換君位

前651年夏, 齊桓公大會諸侯于葵丘。 時晉獻公病, 致行程落後而半途遇見周公宰孔。 宰孔說:“齊桓公日益驕橫, 不致力於德政而謀求征伐, 諸侯多有不服。 您還是別去參會啦, 即使不去他也不能把晉國怎麼樣。 ”獻公深覺有理, 加之身體有恙, 便原路返回了。

拓展:葵丘會盟將齊桓公的霸業推至巔峰, 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國君。 除“凡我同盟之人, 既盟之後, 言歸於好”的盟約外, 另有些許特別規定:各國不得在鄰國受災時囤積糧食禁止輸出;諸侯分封卿大夫采邑後需向周王報告;不准更換太子;不准以妻代妾……

後獻公病重, 召荀息說:“我想立奚齊為繼承人, 但他年齡尚幼, 諸大臣不服, 恐生亂, 你能盡力輔佐扶危濟困嗎?”

荀息說:“能。 ”

獻公說:“以何為證?”

對答道:“假使死者複生, 生者亦毫無愧疚, 此即最佳證明。 ”

於是獻公將奚齊託付給荀息。 荀息被擢升為相(執政大臣),

主國政。

九月, 晉獻公崩逝。 裡克欲迎立公子重耳, 對荀息說:“三方積怨將起, 外有強秦相助, 內有臣民擁護, 你打算怎麼辦?”荀息說:“我不會背棄對先君的承諾。 ”

拓展:三方指獻公之子申生、重耳和夷吾。 因驪姬挑撥, 太子申生自殺, 重耳逃奔翟戎, 夷吾逃奔梁國。

十月, 裡克在停放獻公靈柩之地弑殺奚齊。 荀息欲以死明志, 然有人建議說不如擁立奚齊之弟悼子而輔佐之, 由此年僅兩歲的悼子登臨大位。

十一月, 裡克又在朝堂弑殺悼子, 荀息再無顏面苟活, 自殺而亡。

君子(德行兼備者)說:“《詩經》中記載的‘白玉上的斑點, 還可磨去;言語中的污點, 卻無法更改’, 說的大概就是荀息這樣的人吧!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

此時獻公子嗣僅剩重耳、夷吾兩人。 然重耳面對歸國即位之請, 竟辭謝道:“違背君父之命出逃, 君父病逝後又不能遵循人子之禮侍候喪葬, 我還有何臉面回歸故里!”

裡克遂派人到梁國相請夷吾。 夷吾欲往, 呂省、郤芮卻說:“國內仍有公族子嗣可擁立, 卻到國外尋求, 難以令人信服。

如不依仗強秦的威勢歸國主政, 恐怕會有危險。 ”

於是夷吾派遣郤芮攜帶重禮赴秦, 並約定:如能歸國, 願將晉河西之地饋贈秦國。

拓展:關於贈地範圍, 《左傳》另有記載:河西城池五座, 東抵虢略之界(今靈寶附近), 南達華山, 河內則直抵解梁城。

於此同時,

夷吾致書信給裡克, 說:“如能即位為君, 願將汾陽之邑賜封予你。 ”

拓展:汾陽之邑應在今山西襄汾縣汾河以北區域, 即符合“水北山南為陽”之地。 因其毗鄰晉都且土地肥沃, 對裡克的誘惑應該挺大的。 另汾陽之邑絕不是今山西太原盆地西緣的汾陽市, 當時太原盆地尚不屬晉國統治範圍, 乃戎狄聚居之地。

後秦穆公發兵送夷吾歸晉。 而問鼎中原的齊桓公聽聞晉國內亂, 亦率諸侯前來, 並派遣xí隰朋會同秦軍一起護送夷吾抵京, 立為晉君, 是為惠公。 大勢初定後, 抵達晉國高粱的齊桓公啟程歸國。

春秋晉國由此進入了十四年光陰的惠公秉政時期。

春秋晉國由此進入了十四年光陰的惠公秉政時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