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筆記 · 心懷愧疚解決不了問題,可沒有愧疚,就是個問題

作者 · 三毛

親愛的通信朋友:

各位的來信, 實在是寶貴的。 信中所談的問題, 有如一面鏡子, 照出了我本身也有的種種迷茫和困境。

這一次信件分類中, 想談談“愧疚”的主題, 這樣的來信, 也是占多數的。

大凡心存歉疚的人, 在本質上往往偏向躁急性格。 做出來的事, 說過了的話, 甚而傷害到某一個人, 在事情發生當時的心態與事情過後的再思, 往往自相矛盾, 而且悔不當初。 其實, 在心地上, 這些來信的朋友, 都是善良的。

這樣的來信, 大半以青少年朋友居多。 而內疚的對象, 往往是家人手足, 尤其是對父母。

看見一些來信中做兒女的因為傷害父母, 內心苦痛自責而筆下千言地寫出來給——三毛, 總使我有一點點衝動, 想照著來信地址將原信寄回去, 收信人, 寫上他們的父親或母親, 這不就成了和事佬了嗎?當然, 沒有真的去做, 因為來信沒有允許我如此。 其實,

心存內疚的人, 大半是有心的人, 只是在行為上——修補人格性情的決心, 十分不積極而懦弱。

當我們, 無論是有心或者無心傷害到了一個人、破壞了一件美事, 知道錯了, 已是難能可貴;懂得自責, 又進了一步;放在心裡折磨自己, 或寫信向不相干的第三者去痛哭流涕, 這也是好的, 起碼這都一步一步在自覺自省。

可是, 寫信給沒有受到傷害的朋友, 傾吐心事, 在動機上仍是出於“自私”, 這種“寫信目的”, 無非是想使自己的罪惡感減輕一些而已。 尤其是寫信給完全不相識的人如我。

內疚又分許多種。 有時, 芝麻大小事情發生了, 太過善良的人, 便將它們看成世界末日, 把一切的錯都招來放在自己心上, 默默地受磨折, 日而久之, 影響到往後性情上的不能開朗和釋然, 幾乎成為病態。

也有另一份內疚, 認真造成了一個事件, 直接影響到他人的幸福, 那麼這又另當別論了。

說到題外話去, 被傷害的人, 沒有學著保護自己, 任人傷害, 也是值得檢討的事。 當然在此說的只是一般人情世故, 不是報刊上出了社會人命的那種。

我們再回過來說歉疚感。 既然自認做了對不起他人的事, 或只是出於誤會、急躁、不耐煩等等情況下而造成的人際僵局, 那是最不必苦痛的。

中國有一句成語:“解鈴還須系鈴人。 ”打一個比方, 最常見的——既然當初有這份狂妄和任性, 向母親大叫大罵, 不體娘心, 而今難道沒有同樣的勇氣和良知, 去母親身邊誠心道歉說明, 使這冰凍的疼痛化為和風?

古時“周處除三害”, 不在於他除了前面兩害的好本事, 他的自我頓悟和改變, 才是這個故事因而流傳下來的可貴可敬之實。

對於父母、手足、同學、朋友, 如果真正背負著那麼沉重的歉疚感——如同信上所寫。 那麼不必再悄悄來信給我了。 一來又來, 於事無補,

徒然浪費精神。

這種感覺如果積壓太久, 對於身體的傷害也是很大的。 解決的方法, 除了道歉之外, 內心真誠痛下決心, 只要出於一片至誠, 對方百分之九十是能諒解的。 萬一, 對方仍不肯諒解, 這其中, 我懷疑涉及金錢的事占大半, 那麼欠債還錢, 分期分年分月攤還, 不占他人血汗辛苦,才是實事求是。

情感的欺騙,自然又是一種。某種人,對情真真假假,遊戲人間本來不是死罪,如果對方不是如此人生觀的人,也拿來開玩笑,造成他人遺恨終身,自己雖然也有悔意,總是傷德。這便不是道歉能解的事了,那份內疚,是該當跟隨一輩子的——是為報應。

也有上面所說,芝麻大小之事,發展成仇,自己存心道歉,他人不肯原諒,也是常見的事。這件事,涉及雙方胸襟和本身性格。強求不必,盡其在我,盡情盡義而對方仍不能化敵為友,那麼更不必痛苦,只有算了。

這類來信的朋友,大半善良而謙虛,很少怨怪他人,只有深責自己。其實所謂內疚,不過小事一樁,勇於化解,就是善待本身良心。

思想是可貴的,行為亦是可貴,這兩件事,相輔相成,缺一便不圓滿了。

謝謝來信使我明鑒省視自己,感激不盡。

三毛上

摘自三毛《親愛的三毛》

◎本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

不占他人血汗辛苦,才是實事求是。

情感的欺騙,自然又是一種。某種人,對情真真假假,遊戲人間本來不是死罪,如果對方不是如此人生觀的人,也拿來開玩笑,造成他人遺恨終身,自己雖然也有悔意,總是傷德。這便不是道歉能解的事了,那份內疚,是該當跟隨一輩子的——是為報應。

也有上面所說,芝麻大小之事,發展成仇,自己存心道歉,他人不肯原諒,也是常見的事。這件事,涉及雙方胸襟和本身性格。強求不必,盡其在我,盡情盡義而對方仍不能化敵為友,那麼更不必痛苦,只有算了。

這類來信的朋友,大半善良而謙虛,很少怨怪他人,只有深責自己。其實所謂內疚,不過小事一樁,勇於化解,就是善待本身良心。

思想是可貴的,行為亦是可貴,這兩件事,相輔相成,缺一便不圓滿了。

謝謝來信使我明鑒省視自己,感激不盡。

三毛上

摘自三毛《親愛的三毛》

◎本文來自網路,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