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家談地震|西藏米林6.9級地震為何沒有“大震大災”

11月22日上午, 西藏米林6.9級地震烈度圖正式發佈。 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隊依照《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範》(GB/T18208.3-2011)、《中國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 通過災區震害調查、地震觀測記錄分析、衛星和航空遙感影像震害解譯等科技手段, 確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佈。

此次地震的最大烈度為Ⅷ度(8度), 等震線長軸總體近北西走向, Ⅵ度(6度)區及以上總面積約12870平方千米, 涉及林芝市巴宜區、米林縣、墨脫縣、波密縣和工布江達縣5個縣(區)。

Ⅷ度(8度)區為無人區, 主要涉及巴宜區魯朗鎮, 米林縣派鎮, 面積約310平方千米。

Ⅶ度(7度)區主要涉及巴宜區魯朗鎮, 米林縣派鎮, 墨脫縣甘登鄉、幫辛鄉, 共4個鄉鎮, 面積約2050平方千米。

Ⅵ度(6度)區主要涉及巴宜區八一鎮、林芝鎮、米瑞鄉、魯朗鎮, 米林縣丹娘鄉、羌那鄉、派鎮, 波密縣八蓋鄉、紮木鎮、易貢鄉、玉許鄉、傾多鎮、古鄉, 墨脫縣墨脫鎮、背崩鄉、德興鄉、達木珞巴族鄉、加熱薩鄉、幫辛鄉、甘登鄉、格當鄉,

工布江達縣錯高鄉, 共22個鄉鎮, 面積約10510平方千米。

隨著烈度圖正式發佈, 西藏米林6.9級地震現場工作也告一段落。 我們請教了一些地震學家, 梳理了他們關於此次地震的特點及災害原因的分析, 與各位觀眾們一起探討。

1

災害概況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18日6時34分在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北緯29.75度, 東經95.02度)發生6.9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震中30千米範圍內平均海拔4361米。

截至11月22日12時, 地震共造成林芝地區米林縣3人受輕傷, 墨脫縣、米林縣及周邊縣區震感強烈, 波密縣紮木和穀鄉有牆體輕微開裂, 巴宜區境內國道318線落石較多, 但不影響交通。 離震區較近的米林縣派鎮加拉村房屋有輕微裂縫。 受災較重的米林縣派鎮直白村27戶房屋有裂縫。

墨脫縣幫辛鄉房屋有輕微破壞, 甘登鄉與加熱薩鄉部分房屋輕微破壞, 加熱薩鄉附近新修公路部分路段有滾石。 目前地震災區群眾情緒穩定, 生活基本正常。

2

餘震情況

截至2017年11月22日12時00分共發生3.0級以上餘震7次, 其中5.0~5.9級地震 1 次,

4.0~4.9級地震 2 次, 3.0~3.9級地震 4 次, 最大餘震為5.0級。

3

地震災害特點及原因探討

本次地震特點是災害較輕。 其成因可從房屋建築抗震能力、地震震源特點、次生災害等方面進行探討:

1、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 災區有較好的防災文化傳承, 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較好。

西藏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 將地震安全作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保障, 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制, 夯實防災減災救災基礎工作。 縣城和部分鄉鎮房屋多為磚混、框架結構房屋, 因大部分為新建建築, 嚴格按地震區劃圖進行抗震設防, 抗震性能相對較好。 位於較高烈度區的部分鄉鎮和農村房屋主要為傳統藏式石木結構,

因震區為多震區, 傳統房屋抗震性能好。 房屋一般為塊石砌築, 牆體厚, 可達0.8米、下部寬上部窄, 內部多為木結構支撐, 木材用料足, 房高石木結構多為1-2層、木結構(1-2層), 混合結構(1層石木結構、2層木結構, 相對較新), 新建房屋多為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 這些房屋整體性強, 抗震性能都較好。 除房屋多為木屋頂, 部分新建房屋為輕質彩鋼屋頂。 同時, 房屋大多建築於地形、場地條件相對較好(海拔高度相對低)的礫石結構河流階地上, 地震動放大作用影響較小。

本次地震災害較輕表明,加強嚴格實施地震區劃圖等強制性標準,提升房屋建築抗震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傳承歷史文化中的防災要素也非常重要。

2、本次地震震源的能量釋放深度比較深,地表振動相對弱,實際破壞力相對小,也是災害偏輕的客觀原因。

通過在震中區周邊架設流動測震台,地震監測能力提升到1.5級,依據地震震源機制解反演和震源破裂過程模擬結果,本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走向為北西西向(107度左右),傾向北東,傾角27度左右,地震破裂的高能量分佈於地下較深部位(約20公里左右),且地震破裂基本沒有到達地表。

3、震區處於旱季,近期降雨較少,未觸發大規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但後期地質災害風險不容忽視。

林芝地區每年5月~9月為雨季。震區當前正處於旱季,沒有大規模降水,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明顯偏輕。本次地震災區延公路部分路段雖然發生了部分滑坡、滾石等地質災害,但因地震發生在淩晨,絕大多數人員在屋內休息,路上很少有行人和車輛,沒有大量人員因滑坡、滾石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只有一人因此受到輕傷。由於震中附近地區構造運動強烈、山體破碎,加之本地地震影響,應防控震區雨季來臨後潛在崩塌、滑坡形成堰塞湖的風險。

本次地震災害較輕表明,加強嚴格實施地震區劃圖等強制性標準,提升房屋建築抗震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傳承歷史文化中的防災要素也非常重要。

2、本次地震震源的能量釋放深度比較深,地表振動相對弱,實際破壞力相對小,也是災害偏輕的客觀原因。

通過在震中區周邊架設流動測震台,地震監測能力提升到1.5級,依據地震震源機制解反演和震源破裂過程模擬結果,本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走向為北西西向(107度左右),傾向北東,傾角27度左右,地震破裂的高能量分佈於地下較深部位(約20公里左右),且地震破裂基本沒有到達地表。

3、震區處於旱季,近期降雨較少,未觸發大規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但後期地質災害風險不容忽視。

林芝地區每年5月~9月為雨季。震區當前正處於旱季,沒有大規模降水,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明顯偏輕。本次地震災區延公路部分路段雖然發生了部分滑坡、滾石等地質災害,但因地震發生在淩晨,絕大多數人員在屋內休息,路上很少有行人和車輛,沒有大量人員因滑坡、滾石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只有一人因此受到輕傷。由於震中附近地區構造運動強烈、山體破碎,加之本地地震影響,應防控震區雨季來臨後潛在崩塌、滑坡形成堰塞湖的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