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烏海艦”加入海軍序列,為首次以內蒙古城市命名的現代軍艦點贊!

近日, 關於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的消息在烏海市徹底“火”了。

軍方權威媒體近日公開新聞報導披露, 解放軍海軍一艘名為“烏海艦”的新型護衛艦已加入海軍序列, 隸屬北海艦隊某基地。

11月16日, 《解放軍報》第08版刊發的一篇題為《一封母親來信引起的共鳴——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用真情的力量推動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文章。

烏海艦“老媽與我話使命——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主題交流活動現場。

黃亮攝

文章提到, 前段時間, 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士官穀偉濤, 收到了母親李玉寫來的一封信。 長年工作在社區、熱心擁軍愛軍的李玉, 得知兒子因兩次軍考失利而氣餒, 便結合自己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感悟, 致信鼓勵兒子紮根軍營、建功軍營。

根據文章提到的資訊, 穀偉濤是新型護衛艦烏海艦的第一批艦員, 該艦政委為祁春光。

上述軍方權威消息證實, 以內蒙古地級市烏海市命名的新型護衛艦烏海艦已入列海軍, 隸屬北海艦隊某基地。 據悉, 2016年海軍司令部正式命名“烏海艦”, 這是目前我國人民海軍中第一艘以內蒙古自治區城市名字命名的現代軍艦。

根據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條例》, 一級艦(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和核潛艇由中央軍委命名,

二級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大型登陸艦)和下級別艦艇由海軍命名。 其中, 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而上述烏海艦對應的城市烏海市是內蒙古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 地處黃河上游, 東臨鄂爾多斯高原, 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 西接阿拉善草原, 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

網路圖片

近年來, 在航母、核潛艇等大國重器捷報頻傳之際, 海軍主戰裝備也在成建制更新換代, 軍艦以“下餃子式”的速度增加, 先後入列一大批包括烏海艦在內的新型艦艇、飛機、雷彈, 基本形成了二代為主體、三代為骨幹的主戰裝備體系。

延伸閱讀

11月16日, 《解放軍報》第08版刊發的一篇題為《一封母親來信引起的共鳴——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用真情的力量推動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文章。

▲解放軍報11月16日第八版

一封母親來信引起的共鳴

——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

用真情的力量推動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前段時間, 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士官穀偉濤, 收到了母親李玉寫來的一封信。 長年工作在社區、熱心擁軍愛軍的李玉, 得知兒子因兩次軍考失利而氣餒, 便結合自己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感悟, 致信鼓勵兒子紮根軍營、建功軍營。

信中真摯話語、濃濃深情不僅激勵了穀偉濤,更感染了艦隊官兵。該艦利用這一生動教材展開教育引導,以真情感染人、以真理說服人,有效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

——編 者

▲李玉的信件

【新聞故事】

11月上旬,穀偉濤和他母親在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火”了。

穀偉濤是一名大學生士兵,大學時看到遼寧艦首航的新聞時,熱血沸騰,決心參軍考軍校。

新訓結束後,谷偉濤成為新型護衛艦烏海艦第一批艦員。剛開始,他信心滿滿,除學習專業外,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文化知識,為軍校考試蓄力。出乎意料的是,兩次考試他都以微弱的分差被擋在軍校大門外。接連失利後,他迷失了方向,心想再混兩年退伍。他在微信上寫下一首打油詩:離家從軍為國防,一腔熱血獻海疆;軍校希望已渺茫,日復一日心發慌。

發現穀偉濤的反常表現後,艦領導多次找他談心,並和他的父母聯繫,一起鼓勵他,結果成效並不明顯。穀偉濤說,家裡人給他介紹物件,對方聽說他沒考上軍校,連面都沒來見。慢慢地,他父母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同意兒子回家創業。

然而,收聽收看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後,穀偉濤的母親李玉深受鼓舞,感到屬於青年官兵的新時代、好時代到了,決定給穀偉濤寫封信,鼓勵兒子繼續在部隊好好幹。

收到信後,穀偉濤陷入深深自責。他說,經過部隊這麼長時間教育,自己還不如老媽覺悟高。那天晚上,穀偉濤又將十九大報告認認真真學了一遍,感觸頗深,就像母親在信中說的那樣,“屬於你們軍人的幸福時代來了”,穀偉濤的想法漸漸發生了轉變。

沒過兩天,艦政委祁春光聽說此事,征得穀偉濤同意後,以這封信為由頭,籌畫了一場“老媽與我話使命——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主題交流活動,鼓勵大家學好十九大報告,爭當精武尖兵。

穀偉濤率先開講:“過去認為上不了軍校,就沒前途了,可十九大報告幫我消除了疑慮,部隊好自己才會好,以後我一定甩開膀子幹!”

現在穀偉濤不僅主動參加專業集訓,還把每次考試成績貼在床頭,時刻激勵自己。如今,他的微信朋友圈又出現一首打油詩:“報告指航向,心中有定力;雖沒上軍校,照樣有發展!”

真人、真事、真情,一封家書傳遞的資訊引起了官兵的共鳴。由此開展的一系列形式鮮活的教育在該艦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新兵唐家軒說:“讀了谷偉濤母親的來信,就像聽到自己媽媽的教誨,我也要珍惜這身海軍藍,為艦隊作出自己的貢獻。”

信中真摯話語、濃濃深情不僅激勵了穀偉濤,更感染了艦隊官兵。該艦利用這一生動教材展開教育引導,以真情感染人、以真理說服人,有效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

——編 者

▲李玉的信件

【新聞故事】

11月上旬,穀偉濤和他母親在北海艦隊某基地烏海艦“火”了。

穀偉濤是一名大學生士兵,大學時看到遼寧艦首航的新聞時,熱血沸騰,決心參軍考軍校。

新訓結束後,谷偉濤成為新型護衛艦烏海艦第一批艦員。剛開始,他信心滿滿,除學習專業外,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文化知識,為軍校考試蓄力。出乎意料的是,兩次考試他都以微弱的分差被擋在軍校大門外。接連失利後,他迷失了方向,心想再混兩年退伍。他在微信上寫下一首打油詩:離家從軍為國防,一腔熱血獻海疆;軍校希望已渺茫,日復一日心發慌。

發現穀偉濤的反常表現後,艦領導多次找他談心,並和他的父母聯繫,一起鼓勵他,結果成效並不明顯。穀偉濤說,家裡人給他介紹物件,對方聽說他沒考上軍校,連面都沒來見。慢慢地,他父母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同意兒子回家創業。

然而,收聽收看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後,穀偉濤的母親李玉深受鼓舞,感到屬於青年官兵的新時代、好時代到了,決定給穀偉濤寫封信,鼓勵兒子繼續在部隊好好幹。

收到信後,穀偉濤陷入深深自責。他說,經過部隊這麼長時間教育,自己還不如老媽覺悟高。那天晚上,穀偉濤又將十九大報告認認真真學了一遍,感觸頗深,就像母親在信中說的那樣,“屬於你們軍人的幸福時代來了”,穀偉濤的想法漸漸發生了轉變。

沒過兩天,艦政委祁春光聽說此事,征得穀偉濤同意後,以這封信為由頭,籌畫了一場“老媽與我話使命——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主題交流活動,鼓勵大家學好十九大報告,爭當精武尖兵。

穀偉濤率先開講:“過去認為上不了軍校,就沒前途了,可十九大報告幫我消除了疑慮,部隊好自己才會好,以後我一定甩開膀子幹!”

現在穀偉濤不僅主動參加專業集訓,還把每次考試成績貼在床頭,時刻激勵自己。如今,他的微信朋友圈又出現一首打油詩:“報告指航向,心中有定力;雖沒上軍校,照樣有發展!”

真人、真事、真情,一封家書傳遞的資訊引起了官兵的共鳴。由此開展的一系列形式鮮活的教育在該艦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新兵唐家軒說:“讀了谷偉濤母親的來信,就像聽到自己媽媽的教誨,我也要珍惜這身海軍藍,為艦隊作出自己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