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剛剛活下來”的釘釘為啥敢向馬雲立10億用戶的軍令狀?

財經天下(ID:cjtxzk)文|徐鑫

編輯|趙豔秋

科技正在消除中小企業接二連三的管理焦慮。 而在這個剛需市場上, 將有望造就一個10億級使用者產品。

“釘釘的目標是什麼?”有人問。

“十億人使用。 ”釘釘CEO無招回答。 考慮到中文互聯網世界目前仍沒有一款產品達到這個量級, 無招的答案讓在場人有些吃驚。

這是一個小型飯局。 上一刻, 無招在講不久前的一段親身經歷。 他參加了一場自行車團隊賽。 除了企業代表, 參賽的還有職業運動員。 根據年齡和體力, 賽前無招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隊內第三。 中途一名職業選手晚出發5分鐘卻反超他。 這讓無招陡生鬥志, 一路奮起直追。 比賽結束時, 所有企業參賽者都被他遠遠拋在身後。

“目標是很重要的。 ”無招深刻地體會到。 現在, 這位四川大山裡長大的廠礦子弟絲毫不覺得自己說出了多麼可怕的數字, 這叫人聯想到此前媒體給他貼上的標籤“瘋狂”。

這種瘋狂, 來自無招對釘釘發展的危機感, 這或許與他此前的經歷有關。 他在阿裡做即時消息工具“來往”沒有起色——2014年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5億, 個人社交領域彼時已很難翻盤。 工作場景成了唯一的突破口。 這次, 無招覺得方向對了。 但在這個玩家不斷湧入的工作協作領域, 他要和他的團隊向前狂奔出一條路, 與其他入場者拉開不可超越的距離。

目前釘釘吸納了500多萬家企業組織。 “只能算剛剛活下來”, 無招說。

11月19日晚, 在深圳舉辦的釘釘2017年秋季戰略發佈會上, 釘釘推出多款新品。 除了宣佈釘釘軟體升級到4.0版本, 無招還一口氣揭曉了多款自主研發的智慧辦公硬體, 包括可以做人臉識別考勤的釘釘智慧前臺M2、釘釘企業級路由器智慧通訊中心C1及辦公室投屏利器FOCUS系列。

“戰友群”的日夜

康帕斯公司CEO史楠是第一批使用釘釘軟體的人, 康帕斯也是釘釘第一個共創企業。 所謂共創, 就是要為釘釘提需求、找Bug, 幫助其成長的人。 “共創是無招的終極武器。 ”史楠認為自己知道釘釘的秘密。

但他第一次使用釘釘時, 內心卻充滿OS——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面前, 消息卻發不過去。 史楠用慣了各類消費成品, 並不習慣阿裡推出的“這款半成品”。

讓他吃驚的是共創第一天的進度。 釘釘工作人員抓著他現場提Bug, 那天結束時, 釘釘團隊解決了100多個Bug——發消息、已讀、未讀等功能都能正常使用了。 這種即時回饋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讓做傳統電腦硬體銷售的史楠有些吃驚。

無招團隊的做事風格從第一次見面就給史楠留下深刻印象。 2014年的某一天, 史楠接到了一個電話。 “你的公司有多少人?”他的朋友、阿裡巴巴工程師一岱在電話那頭問。 “80多個。 ”史楠回答。 電話隨即被掐掉了, 幾分鐘後一岱就帶著無招上門了。 幾號人拿著電腦圍著他問工作流程裡的痛點, 這種陣仗讓史楠有點不習慣。

“他們當時就想找一個百人上下的公司測試”, 史楠說。 百人左右的公司, 層級一般超過三層, 業務流程已有一定的複雜度, 他們的工作場景基本能代表各類中小企業的通用溝通需求。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 中小企業在各類企業裡占比達99%, 但他們能用的辦公軟體卻很難稱得上好用。

史楠當時創業已10餘年,

80多人的團隊雖然不大, 但已要應對“工作資訊篩選、流程管理”的焦慮。 這些也是中小企業如今在天天面對的:如何在QQ、郵箱、短信、微信各個管道裡, 把有效的工作線索從生活及廣告資訊裡挑選出來?如何解決員工越來越多, 效率卻越來越低的難題?如何排除相互推諉, 讓幾個團隊協同去應對客戶的回饋? 如何避免天天開會, 錯誤卻天天犯?

這些給本來就要天天忙著找客戶、找投資、找人、做產品交付的中小企業, 增添了大量焦慮和危機感。

傳統企業軟體更看重大企業市場, 它們工作流程設計複雜繁冗, 收費不便宜, 這種運營方式, 不是化解中小企業協同和管理焦慮的最優方案。 “服務中小企業這個使命與阿裡集團一向強調的價值觀相符合, 所以能得到支援。”無招說。

▲釘釘用免費、互聯網軟體的玩法,殺入企業級市場,與傳統玩家不同。

現在,釘釘要用免費、互聯網溝通方式的軟體殺入這個市場,滿足中小企業主的通用需求,並產生規模化效益。“讓市場從線性增長變成指數增長”,無招認為這是互聯網公司的玩法,跟此前企業市場玩家不同。

於是,釘釘的人就這麼駐紮在了康帕斯。他們習慣在共創公司待上幾個月,搬著凳子拿著本子記錄誰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能瞭解到企業裡某類人群的痛點是什麼。到後來,他們對企業的流程細節已諳熟於心。康帕斯公司的人力請假了,釘釘的人能頂上去算績效。

中小企業也急迫地想解決他們的管理焦慮。他們把自己做的一股腦的說出來。一家餐飲企業,甚至與聊得來的阿裡巴巴釘釘副總裁易統分享公司的股權結構。

就這樣,溝通不暢、資訊回饋滯後甚至推諉等大量企業日常管理中的痛點,演變成為功能細節融入了釘釘。如許多企業HR要花大量時間錄入員工資訊,而花在人才吸引、培訓和文化建設這類重要事務上的精力不足。他們想要改變。有什麼東西可以解決?於是有了新推出的釘釘“智慧人事”。它調研37位企業老闆和數十位HR,提煉1695種企業需求,通過釘釘軟體做到員工資訊的自動化同步。綜合計算下來,這給企業節省6萬元左右的成本。

▲企業管理的優化就是降本增效。

“釘釘智慧前臺”也是通過共創被挖掘出來的。杭州的萬好萬家是一家生產制造型企業,每天傍晚5點準時熄燈,工人下班都需要打卡。從前,受打卡系統和員工指紋磨損的限制,打卡進度異常緩慢;後面用的傳統人臉識別打卡系統,要讓幾百名工人在黑暗中借著手機電筒光源耗費半小時打卡。在“釘釘智慧前臺” 那裡,用戶只需要路過時看它一眼,就能在極短時間內實現3米內5人同時打卡。

企業方方面面的管理焦慮,也讓狂奔的無招團隊有了更多推手。有一天深夜兩點多,共創企業老闆史楠發現釘釘的某個Bug,隨即截了張圖丟到共創“戰友群”裡。不到1分鐘,釘釘的工程師在群裡回復“史總,收到。”史楠以為問題的解決要等到第二天,結果淩晨4:15分,那位工程師在群裡回復了解決方案。這件事觸動了史楠,被他當做範本在公司例會分享。

無招對此很坦然。“在來往死過一回,所以不YY,就是要看用戶需求。”來往沒有流行起來,讓無招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勁兒。

集體人性與紅線

不過,憋著一股勁的釘釘,也被一些人認為“用力過猛”。他們認為,“Ding一下,使命必達”這句話對管理者有相當誘惑力,但卻給員工公開製造壓力,很不人性。“千萬不要讓老闆知道有釘釘存在”,在一些企業流傳著這樣的話。

這引起了企業管理層級和流程的思考,也引發了即時消息平臺的產品哲學討論。“中國的員工是很能幹的,企業的發展瓶頸往往來自老闆的效率低下”,史楠自己是企業管理者,他更願意認為壓力是從下往上的。在他看來,在從前的溝通介面裡,老闆可以無視員工,下級無從準確判斷上級的意向和回饋,對上管理更無從談起。這也導致了組織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而釘釘的透明化舉動是不分層級的,下級可以確保資訊觸達上級,組織的回饋速度因此變快。

“我們從前是人治,發展到80人用了10年,還累得不行。現在600人了,反而因為這樣的流程變成更規範、更有效率的公司。”史楠以自身體驗現身說法。

從全球範圍來看,這種消息讀取的提醒功能在即時通訊軟體LINE上也出現過,曾在日本引發“這一功能是否有存在必要”的大規模討論。

▲面對“不人性”的批評,釘釘提出了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的概念。

這些問題無招自然也知道,他引入了“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這組概念來回應爭議。“組織需要活下來,它有它的使命,這種使命並不能通過閒聊、刷朋友圈來實現。”無招絲毫不避諱地說到釘釘的產品價值取向。

在他看來,外界對釘釘給個體壓力的強調,混淆了個人生活場景和商務工作需求。“一個積極進取的企業和一個想做點事的員工,他對釘釘的態度一定是歡迎的。”他認為,“創業不是鬧著玩,你每天比別人走得早,幹得少,你還能成功?”

但在集體人性的對面,個人人性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做釘釘的3年裡,無招逐漸形成了對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的辯證認識,有些紅線被釘釘確立下來了,員工的隱私和透明化就是那個邊界。

釘釘團隊經常接到這樣的要求——有些企業要求開發查看員工聊天記錄的功能,也有企業要統計員工在釘釘上的線上時長。這些要求都被駁回。

同時,真正企業級產品都是有資料邊界的,這個資料是屬於客戶的,屬於使用者自身的,不屬於釘釘或者任何人。而釘釘具備嚴格雙重加密系統,會保證企業資料和企業個人資料不串接在一起。

無招認為,此前各類企業內部通訊軟體,包括RTX在內,都無一例外給企業開放了許可權,能查看員工的聊天記錄或即時位置資訊,但釘釘堅決不做這類功能。

逼上梁山

半年前,釘釘推出了首款硬體——智慧打卡機M1。在11月19日,釘釘推出的硬體之一——M2是對此前M1的升級,它和智慧通訊中心C1一起,是釘釘自己做的硬體產品。

為什麼一家做互聯網軟體公司要自己下場做硬體?為什麼是這兩款產品?問號打在不少企業用戶的心裡。

實際上,釘釘面對很多中小企業,在這些工廠、製造業的一線現場,純軟體通常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必須要軟硬體結合並結合場景。“釘釘是軟硬體結合的互聯網公司,重點是解決問題。”無招說。

▲釘釘是家軟硬體結合的互聯網公司。

易統詮釋了更深層次的原因——釘釘軟體體系讓硬體設備與組織關係產生了聯繫。

以路由器C1為例,做企業級路由器的公司不少。此前路由器是設備間的連接,而釘釘給硬體加入了關鍵的組織身份資訊,它提供的訪客Wi-Fi,能為VIP客戶分配足夠的頻寬,讓客戶傳輸資料時更快,體驗和功能也因此有了差別。

雖然硬體開發有它的固有週期,大規模量產之前有一整套流程,相關環節缺一不可,但只有在一定範圍內讓硬體開發也奔跑起來,才能匹配化解企業管理焦慮的速度。而在極短時間裡完成整個流程並保證良好的性能,是M2開發過程中的關鍵,也成了硬體開發團隊要邁過的坎。

要求高,時間短,還有成本考量,魔點科技CEO肖傳寶用“既要又要”來概括項目的難度。魔點科技此前在人臉識別智慧硬體終端領域有積累,此次作為合作方參與M2的開發。

魔點科技總監朱耿建對合作開發辦公室裡的大白板印象深刻。被派駐到釘釘上班的十幾號魔點員工經常要跟釘釘團隊開會,那張大白板上密密麻麻畫著圖,寫滿了雙方階段性要解決的問題。由成本控制帶來的CPU發熱問題就是其一。一般硬體產品的性能越高,計算量越大,成本有限的情況下CPU發出的熱量越高。

“當時已經感覺是死胡同了,市面上隨便找一款機子,在我們的成本範圍內根本無法實現功能上的要求。”肖傳寶回憶。為了解決問題,魔點的團隊和釘釘一起加班加點,在散熱、安裝系統、演算法、應用四個領域拿出優化方案。

問題都壓縮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像M2弧形支架和底座的強磁連結的兩顆磁鐵,“每個版本只有兩周多時間去打磨改進。”魔點科技總監說,每個方案優化5%到10%,把5%綜合在一起,從量的提升達到了質的突破。

這樣的速度也與釘釘的模式密切相關。從軟體售賣模式變成服務模式之後,使用者的需求回饋,快速執行,之後的用戶口碑,都讓釘釘和他的合作者要向前狂奔。

在離阿裡巴巴總部西溪園區4.1公里的龍章大廈,釘釘已蟄伏了3年。

無招希望團隊保持創業的狀態。他把硬體的團隊放在了當年馬雲創業的湖畔花園居民樓二層一個不大的三室一廳裡,軟體團隊的200多號人在龍章大廈。這兩個地方到了深夜也是燈火通明。每天晚上12點,龍章大廈保安都得去會議室趕人。在11.19日發佈會現場,在觀看一段釘釘團隊日常工作的視頻時無招一度哽咽,“他們是中國最好的創業公司成員”。

據說,釘釘是整個阿裡體系裡招聘要求最高的團隊,員工面試要帶著投名狀來。有人好奇,什麼叫投名狀。無招笑答:“你愛釘釘,總要有點證明。”這有玩笑的意味,但能聽出認真。

有人反問,那釘釘怎麼愛員工。“你在哪,我在哪,你幹什麼我幹什麼。”他用這種方式帶團隊。

“看准了就拼命往前跑”,無招說。

【更多報導請移步 AI財經社微信公眾號(ID:aicjnews)和官方網站 www.aicaijing.com.cn 】

所以能得到支援。”無招說。

▲釘釘用免費、互聯網軟體的玩法,殺入企業級市場,與傳統玩家不同。

現在,釘釘要用免費、互聯網溝通方式的軟體殺入這個市場,滿足中小企業主的通用需求,並產生規模化效益。“讓市場從線性增長變成指數增長”,無招認為這是互聯網公司的玩法,跟此前企業市場玩家不同。

於是,釘釘的人就這麼駐紮在了康帕斯。他們習慣在共創公司待上幾個月,搬著凳子拿著本子記錄誰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能瞭解到企業裡某類人群的痛點是什麼。到後來,他們對企業的流程細節已諳熟於心。康帕斯公司的人力請假了,釘釘的人能頂上去算績效。

中小企業也急迫地想解決他們的管理焦慮。他們把自己做的一股腦的說出來。一家餐飲企業,甚至與聊得來的阿裡巴巴釘釘副總裁易統分享公司的股權結構。

就這樣,溝通不暢、資訊回饋滯後甚至推諉等大量企業日常管理中的痛點,演變成為功能細節融入了釘釘。如許多企業HR要花大量時間錄入員工資訊,而花在人才吸引、培訓和文化建設這類重要事務上的精力不足。他們想要改變。有什麼東西可以解決?於是有了新推出的釘釘“智慧人事”。它調研37位企業老闆和數十位HR,提煉1695種企業需求,通過釘釘軟體做到員工資訊的自動化同步。綜合計算下來,這給企業節省6萬元左右的成本。

▲企業管理的優化就是降本增效。

“釘釘智慧前臺”也是通過共創被挖掘出來的。杭州的萬好萬家是一家生產制造型企業,每天傍晚5點準時熄燈,工人下班都需要打卡。從前,受打卡系統和員工指紋磨損的限制,打卡進度異常緩慢;後面用的傳統人臉識別打卡系統,要讓幾百名工人在黑暗中借著手機電筒光源耗費半小時打卡。在“釘釘智慧前臺” 那裡,用戶只需要路過時看它一眼,就能在極短時間內實現3米內5人同時打卡。

企業方方面面的管理焦慮,也讓狂奔的無招團隊有了更多推手。有一天深夜兩點多,共創企業老闆史楠發現釘釘的某個Bug,隨即截了張圖丟到共創“戰友群”裡。不到1分鐘,釘釘的工程師在群裡回復“史總,收到。”史楠以為問題的解決要等到第二天,結果淩晨4:15分,那位工程師在群裡回復了解決方案。這件事觸動了史楠,被他當做範本在公司例會分享。

無招對此很坦然。“在來往死過一回,所以不YY,就是要看用戶需求。”來往沒有流行起來,讓無招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勁兒。

集體人性與紅線

不過,憋著一股勁的釘釘,也被一些人認為“用力過猛”。他們認為,“Ding一下,使命必達”這句話對管理者有相當誘惑力,但卻給員工公開製造壓力,很不人性。“千萬不要讓老闆知道有釘釘存在”,在一些企業流傳著這樣的話。

這引起了企業管理層級和流程的思考,也引發了即時消息平臺的產品哲學討論。“中國的員工是很能幹的,企業的發展瓶頸往往來自老闆的效率低下”,史楠自己是企業管理者,他更願意認為壓力是從下往上的。在他看來,在從前的溝通介面裡,老闆可以無視員工,下級無從準確判斷上級的意向和回饋,對上管理更無從談起。這也導致了組織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而釘釘的透明化舉動是不分層級的,下級可以確保資訊觸達上級,組織的回饋速度因此變快。

“我們從前是人治,發展到80人用了10年,還累得不行。現在600人了,反而因為這樣的流程變成更規範、更有效率的公司。”史楠以自身體驗現身說法。

從全球範圍來看,這種消息讀取的提醒功能在即時通訊軟體LINE上也出現過,曾在日本引發“這一功能是否有存在必要”的大規模討論。

▲面對“不人性”的批評,釘釘提出了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的概念。

這些問題無招自然也知道,他引入了“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這組概念來回應爭議。“組織需要活下來,它有它的使命,這種使命並不能通過閒聊、刷朋友圈來實現。”無招絲毫不避諱地說到釘釘的產品價值取向。

在他看來,外界對釘釘給個體壓力的強調,混淆了個人生活場景和商務工作需求。“一個積極進取的企業和一個想做點事的員工,他對釘釘的態度一定是歡迎的。”他認為,“創業不是鬧著玩,你每天比別人走得早,幹得少,你還能成功?”

但在集體人性的對面,個人人性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做釘釘的3年裡,無招逐漸形成了對集體人性和個人人性的辯證認識,有些紅線被釘釘確立下來了,員工的隱私和透明化就是那個邊界。

釘釘團隊經常接到這樣的要求——有些企業要求開發查看員工聊天記錄的功能,也有企業要統計員工在釘釘上的線上時長。這些要求都被駁回。

同時,真正企業級產品都是有資料邊界的,這個資料是屬於客戶的,屬於使用者自身的,不屬於釘釘或者任何人。而釘釘具備嚴格雙重加密系統,會保證企業資料和企業個人資料不串接在一起。

無招認為,此前各類企業內部通訊軟體,包括RTX在內,都無一例外給企業開放了許可權,能查看員工的聊天記錄或即時位置資訊,但釘釘堅決不做這類功能。

逼上梁山

半年前,釘釘推出了首款硬體——智慧打卡機M1。在11月19日,釘釘推出的硬體之一——M2是對此前M1的升級,它和智慧通訊中心C1一起,是釘釘自己做的硬體產品。

為什麼一家做互聯網軟體公司要自己下場做硬體?為什麼是這兩款產品?問號打在不少企業用戶的心裡。

實際上,釘釘面對很多中小企業,在這些工廠、製造業的一線現場,純軟體通常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必須要軟硬體結合並結合場景。“釘釘是軟硬體結合的互聯網公司,重點是解決問題。”無招說。

▲釘釘是家軟硬體結合的互聯網公司。

易統詮釋了更深層次的原因——釘釘軟體體系讓硬體設備與組織關係產生了聯繫。

以路由器C1為例,做企業級路由器的公司不少。此前路由器是設備間的連接,而釘釘給硬體加入了關鍵的組織身份資訊,它提供的訪客Wi-Fi,能為VIP客戶分配足夠的頻寬,讓客戶傳輸資料時更快,體驗和功能也因此有了差別。

雖然硬體開發有它的固有週期,大規模量產之前有一整套流程,相關環節缺一不可,但只有在一定範圍內讓硬體開發也奔跑起來,才能匹配化解企業管理焦慮的速度。而在極短時間裡完成整個流程並保證良好的性能,是M2開發過程中的關鍵,也成了硬體開發團隊要邁過的坎。

要求高,時間短,還有成本考量,魔點科技CEO肖傳寶用“既要又要”來概括項目的難度。魔點科技此前在人臉識別智慧硬體終端領域有積累,此次作為合作方參與M2的開發。

魔點科技總監朱耿建對合作開發辦公室裡的大白板印象深刻。被派駐到釘釘上班的十幾號魔點員工經常要跟釘釘團隊開會,那張大白板上密密麻麻畫著圖,寫滿了雙方階段性要解決的問題。由成本控制帶來的CPU發熱問題就是其一。一般硬體產品的性能越高,計算量越大,成本有限的情況下CPU發出的熱量越高。

“當時已經感覺是死胡同了,市面上隨便找一款機子,在我們的成本範圍內根本無法實現功能上的要求。”肖傳寶回憶。為了解決問題,魔點的團隊和釘釘一起加班加點,在散熱、安裝系統、演算法、應用四個領域拿出優化方案。

問題都壓縮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像M2弧形支架和底座的強磁連結的兩顆磁鐵,“每個版本只有兩周多時間去打磨改進。”魔點科技總監說,每個方案優化5%到10%,把5%綜合在一起,從量的提升達到了質的突破。

這樣的速度也與釘釘的模式密切相關。從軟體售賣模式變成服務模式之後,使用者的需求回饋,快速執行,之後的用戶口碑,都讓釘釘和他的合作者要向前狂奔。

在離阿裡巴巴總部西溪園區4.1公里的龍章大廈,釘釘已蟄伏了3年。

無招希望團隊保持創業的狀態。他把硬體的團隊放在了當年馬雲創業的湖畔花園居民樓二層一個不大的三室一廳裡,軟體團隊的200多號人在龍章大廈。這兩個地方到了深夜也是燈火通明。每天晚上12點,龍章大廈保安都得去會議室趕人。在11.19日發佈會現場,在觀看一段釘釘團隊日常工作的視頻時無招一度哽咽,“他們是中國最好的創業公司成員”。

據說,釘釘是整個阿裡體系裡招聘要求最高的團隊,員工面試要帶著投名狀來。有人好奇,什麼叫投名狀。無招笑答:“你愛釘釘,總要有點證明。”這有玩笑的意味,但能聽出認真。

有人反問,那釘釘怎麼愛員工。“你在哪,我在哪,你幹什麼我幹什麼。”他用這種方式帶團隊。

“看准了就拼命往前跑”,無招說。

【更多報導請移步 AI財經社微信公眾號(ID:aicjnews)和官方網站 www.aicaijing.com.cn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