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漫談三國:魯肅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三顧茅廬, 諸葛亮獻上隆中對策, 未出茅廬, 已定三分天下。 劉備終於結束了沒頭蒼蠅亂打亂撞的狀態, 先取荊州, 後取益州, 建立巴蜀根據地, 成三國之一方。 隆中對策給予劉備整體戰略上的指導作用不可小覷。 而孫權能夠固守江東, 雄踞一方, 也得益于魯肅的守成之策, 堪稱東吳版隆中對。

周瑜臨終前向孫權推薦了魯肅, 孫權對魯肅說, 自己想成為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的君主, 成就一番霸業, 問魯肅有何良策。 這個時候的孫權依然受到周瑜戰略思想的慣性, 周瑜一向主張攻略荊襄, 西進巴蜀, 而後與曹魏爭鋒成就帝業, 這是一種進攻型的戰略思想。 赤壁之戰給了周瑜強大的信心, 雖然曹魏勢大, 但憑藉周瑜的軍事能力仍可佔據上風。

東吳雖然人才輩出, 但像周瑜這種超一流水準的也很難找出第二個。 魯肅至多算是一流謀士, 並不具備周瑜的膽略魄力和軍事才能,

這一點大概魯肅自己也很清楚, 對自身能力有個準確的認知, 魯肅輔佐孫權守穩江東那是沒問題的, 但要北圖中原, 顯然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所以魯肅並不打算繼續走周瑜的進攻路線。

魯肅跟孫堅分析當下局勢,

勸孫權放棄效仿桓文的想法, 江北就不要想了, 先把黃祖劉表剿滅, 掃平江東, 然後據守長江天險, 在江東稱帝就可以了。 魯肅的這種防守策略看似比較消極, 但更加適合孫權的性格, 孫權並不是堅定的開疆拓土型的君主, 更傾向於守好父兄基業, 倘若軍事進攻順利, 孫權當然樂見其成, 而一旦失利, 孫堅反倒會掣肘這種積極進攻策略。

魯肅的防守策略主要基於以下幾點的考慮:

其一, 魯肅清楚的認識到復興漢室只是一種奢望, 漢運將終不可避免, 以東吳的實力無法逆轉這種大勢, 還不如進一步夯實江東, 當個土皇帝, 靜觀天下變化。

其二, 曹魏在三方角力中獨大, 這很像當年的劉邦和項羽, 曹操就是項羽, 孫權要想成為劉邦, 當下要注意的是, 不能直接與處於優勢的曹操爭鬥, 避其鋒芒相機而動才是上策。

其三, 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 但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致使曹操一時無法抽身南下, 東吳正好借此良機掃平黃祖和劉表的勢力, 進一步鞏固江東。

其四, 促成吳蜀聯盟的建立,

這一點與諸葛亮不謀而合。 魯肅建議孫權將荊州南郡借給劉備, 即送了個人情給劉備, 有利於強化孫劉聯盟, 因南郡直接連接曹魏, 這樣可利用劉備的力量來抵禦來自曹操的威脅, 孫權則可以收縮兵力, 有劉備在前面擋著, 相當於多了層保險。

魯肅的東吳對策不能以好壞來論,以東吳的實力要想一統天下,不是說沒有可能,但肯定需要一位元曠世之才的統帥才行,顯然周瑜死後東吳就失去了這樣的條件,而魯肅的策略最符合當時東吳的國情,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從這一點看,魯肅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魯肅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裡,這很重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才能很好的把控事情的結果。

魯肅的東吳對策不能以好壞來論,以東吳的實力要想一統天下,不是說沒有可能,但肯定需要一位元曠世之才的統帥才行,顯然周瑜死後東吳就失去了這樣的條件,而魯肅的策略最符合當時東吳的國情,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從這一點看,魯肅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魯肅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裡,這很重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才能很好的把控事情的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