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們,請管好你的暴脾氣

愛之深責之切, 這句話用在當爹當娘的人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面對孩子的小脾氣, “噌”地一下燃燒起來的怒火是不是也曾沖昏過你的頭腦?一通罵、一頓打, 沖孩子發脾氣鎮得住熊孩子, 這無名火是發了, 孩子還沒受教呢。

(一)

二姐家的小兒子是個慢性子, 用二姐的話說, 這小子要不是長得像我, 我都懷疑不是我生的。 慢性子遇上急脾氣, 這個急脾氣還是自己親媽, 矛盾陡然增多了不少。 小學二年級,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晚上10點, 足足寫了兩三個小時了, 還是沒做完, 二姐把孩子推開, 氣哼哼地把作業收起來不讓繼續做了, “寫個作業都這麼慢, 你還能幹什麼呀?!”兒子大氣不敢出, 也不敢寫了, 灰溜溜地被提溜過來洗漱、睡覺。 還沒到第二天, 二姐就後悔了, 躺在床上睡不好, 不讓寫作業也不是辦法呀, 他寫作業是慢了點, 好在每次考試成績都還不錯, 可這通脾氣也發了,

兒子成了自己的情緒垃圾桶……越想越睡不好。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類似的體會, 發完脾氣, 無辜的孩子只能被動接受, 也沒有從收穫任何教育意義, 還在孩子心裡樹立了“可怕”的形象。

(二)

有位推銷保險的人跟我講過一個故事, 他們做了一個試驗,

問題只有兩個, “如果你的孩子病了, 需要一大筆錢, 你會怎樣做?”“如果你自己病了, 需要一大筆錢, 你又會怎樣做?”用這兩個問題分別問了一群中年人和他們的父母, 第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治好孩子的病”, 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中年人回答的是符合家庭支出能力的範圍內, 他們的父母給的答案有的是沉默、有的是不治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 甚至超過愛自己。

在關乎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大事上, 我們會奉獻出一切, 變得前所未有的理智。 反而在遇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 我們往往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甚至毫無意義的對著孩子發脾氣, 以此來期望孩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然而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有3個小人, 一個是成年人, 一個是孩子的父母, 一個是孩子。 我們經過幾十年的成長和被教育, 已經是成年人了, 應該有成熟的見地和理智的判斷;可作為孩子的父母, 深愛著孩子, 迫切希望孩子在被愛的同時表現優秀, 向著自己期望的樣子成長;一旦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容易被第3個小人“孩子”掌控, 於是毫無意義地亂發脾氣。

(三)

二姐家的孩子依然在磨蹭, 當二姐知道了暴脾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以後, 就再也沒有對孩子發過火。 她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兒子再一次起床磨蹭的時候, 她努力忍著自己內心的怒火, 不再大發雷霆, 而是找來一個沙漏。 二姐告訴他, 這個沙漏是一刻鐘的時間, 他要利用這一刻鐘的時間去穿好衣服, 並洗漱完畢。 看著越來越少的沙子, 兒子有點焦急, 竟不自覺地加快了速度。

當兒子因為磨蹭錯過了上課時間而遲到時, 她也沒有再發火, 而是認真地告訴兒子, 是你自己沒有掌握好時間,既然遲到了,要自己面對老師的批評,承擔遲到帶來的後果。

慢慢的,兒子竟然開始因為趕時間開始而催促媽媽了。

看著兒子的進步,二姐想起以前任憑自己怎麼發火、打罵,兒子始終我行我素,沒有半點進步。可是當自己忍住脾氣心平氣和的對兒子說教的時候,反而有點效果了。而且不只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好的方法更能給孩子帶來正向的效果。

面對孩子的頑劣,仔細想想,都能找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相信沒有人會從父母的暴脾氣裡學到道理,顯然對著孩子發一通脾氣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任何教育意義,發脾氣的後果最多是嚇唬住了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甚至讓孩子變本加厲地不聽話。可見發脾氣是反方向的力,只是大人發洩情緒的通道而已,于孩子沒有半點積極意義。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助於管教孩子。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究竟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忍不住想要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請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曾經的自己,是不是也同樣被父母的暴脾氣傷害過。不要讓自己童年的不幸再次在你孩子身上演繹一遍,不要讓自己父母的行為再次影響了你的孩子。

如果你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麼請給自己幾秒鐘的冷靜時間,或者去室外透透氣,當你再次回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事兒其實都不是事。

(四)

愉快的心情給孩子帶來的是萬里晴空,烏雲密佈的樣子給孩子的是暗無天日,溫柔平和給孩子的是自由自信,霸道無理給孩子的只有膽戰心驚。

種下什麼種子,就收穫什麼果實,這是亙古不變的。“為孩子好”這個高尚的理由,不能作為傷害孩子的由頭,當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反省是進步的開始。

忍住那怒火攻心的一刻,還孩子一個溫柔可敬的媽媽,給孩子一個平和有理的爸爸,讓孩子在有愛、有效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是你自己沒有掌握好時間,既然遲到了,要自己面對老師的批評,承擔遲到帶來的後果。

慢慢的,兒子竟然開始因為趕時間開始而催促媽媽了。

看著兒子的進步,二姐想起以前任憑自己怎麼發火、打罵,兒子始終我行我素,沒有半點進步。可是當自己忍住脾氣心平氣和的對兒子說教的時候,反而有點效果了。而且不只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好的方法更能給孩子帶來正向的效果。

面對孩子的頑劣,仔細想想,都能找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相信沒有人會從父母的暴脾氣裡學到道理,顯然對著孩子發一通脾氣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任何教育意義,發脾氣的後果最多是嚇唬住了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甚至讓孩子變本加厲地不聽話。可見發脾氣是反方向的力,只是大人發洩情緒的通道而已,于孩子沒有半點積極意義。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助於管教孩子。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究竟該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忍不住想要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請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曾經的自己,是不是也同樣被父母的暴脾氣傷害過。不要讓自己童年的不幸再次在你孩子身上演繹一遍,不要讓自己父母的行為再次影響了你的孩子。

如果你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那麼請給自己幾秒鐘的冷靜時間,或者去室外透透氣,當你再次回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事兒其實都不是事。

(四)

愉快的心情給孩子帶來的是萬里晴空,烏雲密佈的樣子給孩子的是暗無天日,溫柔平和給孩子的是自由自信,霸道無理給孩子的只有膽戰心驚。

種下什麼種子,就收穫什麼果實,這是亙古不變的。“為孩子好”這個高尚的理由,不能作為傷害孩子的由頭,當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反省是進步的開始。

忍住那怒火攻心的一刻,還孩子一個溫柔可敬的媽媽,給孩子一個平和有理的爸爸,讓孩子在有愛、有效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