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趕超蘋果?華為Mate 10 Pro驚豔全球,外媒:登頂第一也不意外!

編者按:幾年前, 如果你聽到華為說它想沖進智慧手機市場前三位, 你可能會嘲笑它, 現在呢?即使成為第一名我們也不會意外。 《紐約時報》刊文稱, 雖然在智慧手機取得了成功, 華為任重而道遠, 讓品牌響譽全球, 華為才能走得更遠。

這款智慧手機可以拍攝讓人眼花繚亂的照片, 植入了AI技術, 採用無邊框設計, 手機售價接近1000美元。

它就是Mate 10 Pro, 這是一款高端手機, 它可不是三星、蘋果的產品。 Mate 10 Pro是華為生產的——中國華為。 中國的技術越來越先進, 儘管如此, 中國仍然缺少Lexus、佳能、三星一樣的品牌, 人們認為這些品牌代表著高品質與高價格。

華為認為, 世界已經做好準備, 可以接受高價中國產品了。 華為在歐洲、中東、亞洲其它地區推出Mate 10 Pro手機, 共兩款, 一款便宜一些, 配置當然也要低一些, 還有一款價格更高, 外觀更漂亮。 華為正在與AT&T談判, 想在美國推出Mate 10 Pro。

從技術角度看,

中國不再是仿製者和模仿者。 在AI、量子計算及其它領域, 中國實驗室已經走在最前面。 再看中國互聯網公司, 它們用移動技術顛覆了零售、交通運輸及其它產業。

讓世界認識自己:這是一個難題。 中國想升級產業, 為世界提供高價值商品, 比如汽車、噴氣式客機、先進電子產品等等。 如果擁有知名品牌, 就可以打開新市場, 說服全球客戶, 告訴他們中國產品和美國、日本、韓國產品一樣可靠。

在中國, 華為已經是知名企業。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 而華為是中國第一大智慧手機銷售商。 在全球, 華為銷量僅次於蘋果, 排在第三位。 根據Canalys的報告, 在過去一個季度華為手機出貨3900萬台, 蘋果出貨4700萬台。 不過華為手機主要是中端和低端手機。

華為消費設備首席行銷官Glory Cheung認為, 公司已經看到很多好跡象, 消費者漸漸將華為品牌視為時尚與創新的代表, 這些跡象對華為有利。

Glory Cheung說, 與行銷相比, 華為更願意向智慧功能、技術投資, 因為她認為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繫相當重要。 在情感聯繫方面, 華為面臨挑戰, 看看蘋果與三星, 它們的產品似乎有一種不可捉摸的力量, 引誘用戶衷情自己的品牌, 在這方面華為還有很大的距離。

即使在中國, 許多人也只是認為華為設備性價比高, 再無其它。

Li Haoran是一名會計, 現年24歲, 在北京工作, 她一直以來都使用蘋果產品。 Li Haoran會不會放棄蘋果, 改投華為呢?

談到Mate 10手機, Li Weitao認為, 還是應該買iPhone。 Li Weitao在上海工作, 現年40歲, 是一名行銷工作者。

30年前, 華為在深圳成立,

2009年推出第一款Android手機, 當時它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智慧手機製造商。 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 早期的華為手機都很一般。 不過自此之後華為加大投入, 改進設計, 優化技術, 它在倫敦開設了設計中心, 在芬蘭設立了研發中心。

在Mate 10系列手機上, 華為開始展示自己的一項研發成果,

那是一款AI專用處理器, 它可以識別照片中的人, 還可以翻譯文本。

Christophe Coutelle是華為軟體行銷副總裁, 他說有了新處理器的支援, 手機完成某些任務時速度會更快, 而且消耗的電量更少, 不需要將資料發送到遠方的伺服器, 不只如此, 新處理器還能增強隱私保護能力。

Christophe Coutelle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分享自己的全部資訊、照片以及雲服務上的內容。 ”

重視隱私可以幫助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而美國市場是華為一直未能啃下的市場。 在美國, 華為的發展不怎麼順利。

2012年, 美國在一份國會報告中指責華為, 說它的設備不安全, 自此之後華為的網路設備就被美國禁用。 華為堅稱自己的產品沒有安全問題。

在美國, 華為還因為專利糾紛遇到圍攻,收購美國企業時,它也沒有通知相關機構。去年《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官員正在擴大調查範圍,看看華為是否違反古巴、伊朗、蘇丹、敘利亞貿易禁令。

Cheung說,華為業務遍及全球,員工多種多樣,正因如此,與其說華為是一家中國公司,不如說是一家全球企業。不過華為的名字是否響譽全球?是否有吸引力?那又是另一回事。

Forrester的分析師Thomas Husson認為:“華為品牌仍然缺少個性,它過於重視技術規格和功能。”

對於華為來說,想贏得普通消費者的廣泛支持是一件難事,一直以來,華為的重點是向移動運營商出售後端設備。

在廣告中,華為邀請Scarlett Johansson為產品代言,還與保時捷、萊卡在技術方面合作。不過Coutelle認為,華為的文化主要還是工程文化。在對話中,華為員工經常提及一些數字,比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占了營收的10%以上),研發員工的數量(將近一半)。

Coutelle說,長久以來,華為的態度就是讓產品為自己說話,不需要其它人宣傳,這種態度應該改一改。

華為在全球巡展,向使用者介紹設備的功能,這些功能明智而低調。例如,如果你想拍一張照片,只需要用指關節敲擊螢幕2下就行了。用指關節在螢幕上寫一個S,就可以給整個網頁或者APP截屏,如果想分享付費新聞報導,這個功能很實用。

IDC分析師Francisco Jeronimo認為,華為銷售的手機主要是中端手機,如果不能將先進的技術植入中端手機,就不能提升銷量。

Francisco Jeronimo還說,幾年前,華為高管告訴他,說他們想沖進智慧手機前三位,當時他一笑置之。到了今天,Francisco Jeronimo卻說:“如果華為成為第一名,我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編輯:郝鵬程)

華為還因為專利糾紛遇到圍攻,收購美國企業時,它也沒有通知相關機構。去年《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官員正在擴大調查範圍,看看華為是否違反古巴、伊朗、蘇丹、敘利亞貿易禁令。

Cheung說,華為業務遍及全球,員工多種多樣,正因如此,與其說華為是一家中國公司,不如說是一家全球企業。不過華為的名字是否響譽全球?是否有吸引力?那又是另一回事。

Forrester的分析師Thomas Husson認為:“華為品牌仍然缺少個性,它過於重視技術規格和功能。”

對於華為來說,想贏得普通消費者的廣泛支持是一件難事,一直以來,華為的重點是向移動運營商出售後端設備。

在廣告中,華為邀請Scarlett Johansson為產品代言,還與保時捷、萊卡在技術方面合作。不過Coutelle認為,華為的文化主要還是工程文化。在對話中,華為員工經常提及一些數字,比如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占了營收的10%以上),研發員工的數量(將近一半)。

Coutelle說,長久以來,華為的態度就是讓產品為自己說話,不需要其它人宣傳,這種態度應該改一改。

華為在全球巡展,向使用者介紹設備的功能,這些功能明智而低調。例如,如果你想拍一張照片,只需要用指關節敲擊螢幕2下就行了。用指關節在螢幕上寫一個S,就可以給整個網頁或者APP截屏,如果想分享付費新聞報導,這個功能很實用。

IDC分析師Francisco Jeronimo認為,華為銷售的手機主要是中端手機,如果不能將先進的技術植入中端手機,就不能提升銷量。

Francisco Jeronimo還說,幾年前,華為高管告訴他,說他們想沖進智慧手機前三位,當時他一笑置之。到了今天,Francisco Jeronimo卻說:“如果華為成為第一名,我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編輯:郝鵬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