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中南半島上越南的四次“北屬”時期對越南歷史的影響和論述

昨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日本在歷史書上對我們中華歷史的解讀, 今天小編想帶大家走進中南半島的另一個國家-越南。 越南也屬於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地區, 並且在西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 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 中國文化大量輸入。 從而近一步的使這個國家走向成熟和日益繁盛。 今天多的不說我就為大家著重講講越南在四次“北屬”中國時期的歷史以及中華文化帶給他們的影響。 請大家先看一張關於越南自己講解他們“北屬”時期的一些民族情結的介紹。

越南對中國在歷史抗“中”的歷史簡介

南越趙佗帝王裝


南越趙佗稱帝建國疆域

這裡先為大家介紹一個中國歷史名人, 趙佗(約西元前240年—西元前137年),

恒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 原為秦朝將領, 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 秦末大亂時, 趙佗割據嶺南, 建立南越國。 (這裡值得說的是趙佗這位皇帝活了很久, 生生熬死了六七位皇帝。 這算是他一生最大的亮點, 其次還有一大亮點, 聽小編給大家說道說道。 )史料記載:秦末, 中國內亂, 南海郡尉趙佗割據當地。 他迅速擴張勢力, “秦已破滅, 佗即擊並桂林、象郡, 自立為南越武王”, 成立南越國。 南越國對中原的西漢王朝入貢受封, 對內實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 在越北地區, “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 設立官署以作統治。 南越國又透過軍事壓力及財寶饋贈, 增強對鄰近部族閩越、西甌、駱等的影響力。 值得說的是在越南人的歷史裡講到:南越國在越南歷史裡又被稱為“趙朝”,
封建時期史家如黎文休、吳士連等把南越國視為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 到現代卻遭到否定, 史家陶維英指出它“只能是外族侵略者”, “企圖開疆拓土, 侵佔我國辟為郡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之為“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 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認定越南封建文化和帝王制也是從趙佗這時開始帶入越南並且影響越南歷史久遠, 而其國家的君王體制也是基於當時漢王朝的制度相仿效而來的, 這點上為當時及後來的越南王朝中帶了快速發展, 近一步鞏固了中國文化在其國內的穩固紮根和逐步的影響。 這簡直有點像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模式一樣,
因為成為所以被模仿。


兩漢時期的漢朝統治下的越南


兩漢時期的漢朝統治下的越南

第一次北屬“時期”

西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範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西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這是第一次越南“北屬”時期的大概情況,第二次“北屬時期”直到後來東漢大將馬援奉建武皇帝之命收復舊時之地了。下一段開始為大家繼續講解。

第二次“北屬”時期

西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西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于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自此之後中原王朝對當時的越南控制相對減弱後來西晉建立才有再度加強控制,到了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進而使當地局勢長期不穩。到了西元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而後來交州刺史蕭諮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至此第二次北屬時期結束開始了第三次“北屬”時期。

隋朝時期統治下的越南


唐朝時期越南北部已被唐朝實際統治南部稱臣

第三次“北屬”時期

西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于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薑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係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佔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曆,毛髮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複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于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于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可見經過歷史上這幾次的歷史演變,中國文明已經很對越南這個國家產生了根本上的影響在中國人看來將其一直視為其內地範疇或者說直接統轄的地區這點上為他們的發展,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助力在當時社會上也形成主要的共識。只是到了在小編認為後來唐朝末期的衰弱中央對其根本上的缺乏有效管制能力時才再次使越南脫離了對中國的依賴和控制。假如,唐朝不滅亡或者當時唐朝加大對越南地區的實行移民政策我想現在的越南應該就還是我們中國的內屬地區了。



明朝統治時期的越南區域設交趾布政使司

第四次“北屬”時期

其實這段北屬時期對大家而言,也並不陌生是明朝初期的明成祖下令征討重新收取對越南舊地控制權的一場戰爭,而這段時期也被越南史稱為第四次“北屬”時期。事情大致如下:越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時,在此一期間,明朝因陳朝後裔世子所請求出兵助他複國,以恢復陳朝統治的緣由,中國畢竟都有師出有名的正當理由才進軍越南,消滅胡朝,得勝後決定將安南內屬,設交趾布政使司,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同化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原清化巡檢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建立了大越國黎朝。其後,1431年農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安南從此朝貢不絕。一直到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10世紀越南人建國,此後不停對占婆國進行戰爭、蠶食和吞併,到17世紀末終於被割據南方的阮主所滅

最後,在這裡給大家放一張越南的近1000年來的擴張史,在他們國家歷史中而言,這段擴張時期很能代表他們民族的文化和使命感。(可能在我們而言他們做的不夠好,但是其實將心比心他們的能力也在此刻能看出這個民族可能最不缺乏的就是一種毅力。從他們跟美國跟法國這樣的國家戰爭的歷史中可以看得到。)這是小編我的正面評價,但是從近幾百年來看,越南一直都有更大的野心,面對當時中國的友好例如:抗美援越時期,中國做的不可違不多,可是結果反而是他們用我們給他們的武器裝備他們的人民來殺戮我們的國人,這是何等的忘恩負義。如果說南朝鮮是白眼狼,日本是偽君子陰謀家,那麼越南現在給我們國人的感覺也會總帶有一種忘恩負義,不知廉恥的意味。他們總希望自己能不受任何國家擺佈控制,其實他們可曾想中國到現在對他們做出來什麼沒有其實並沒有。如果不是當時他們失信在先,對我們中國狹義報復,中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開始又何從談起呢?

總結:最後小編想告訴國人的是,歷史從來不會客觀的冤枉誰,更不會說將他們看似不如自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過去和值得稱道的歷史。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歷史形象給人總是負面多過正面的,那這個國家就會很危險了。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還請關注小編。今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為生動和有趣的歷史和感受同大家分享。


兩漢時期的漢朝統治下的越南

第一次北屬“時期”

西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範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西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這是第一次越南“北屬”時期的大概情況,第二次“北屬時期”直到後來東漢大將馬援奉建武皇帝之命收復舊時之地了。下一段開始為大家繼續講解。

第二次“北屬”時期

西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西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于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自此之後中原王朝對當時的越南控制相對減弱後來西晉建立才有再度加強控制,到了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進而使當地局勢長期不穩。到了西元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而後來交州刺史蕭諮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至此第二次北屬時期結束開始了第三次“北屬”時期。

隋朝時期統治下的越南


唐朝時期越南北部已被唐朝實際統治南部稱臣

第三次“北屬”時期

西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于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薑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係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佔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曆,毛髮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複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于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于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可見經過歷史上這幾次的歷史演變,中國文明已經很對越南這個國家產生了根本上的影響在中國人看來將其一直視為其內地範疇或者說直接統轄的地區這點上為他們的發展,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助力在當時社會上也形成主要的共識。只是到了在小編認為後來唐朝末期的衰弱中央對其根本上的缺乏有效管制能力時才再次使越南脫離了對中國的依賴和控制。假如,唐朝不滅亡或者當時唐朝加大對越南地區的實行移民政策我想現在的越南應該就還是我們中國的內屬地區了。



明朝統治時期的越南區域設交趾布政使司

第四次“北屬”時期

其實這段北屬時期對大家而言,也並不陌生是明朝初期的明成祖下令征討重新收取對越南舊地控制權的一場戰爭,而這段時期也被越南史稱為第四次“北屬”時期。事情大致如下:越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時,在此一期間,明朝因陳朝後裔世子所請求出兵助他複國,以恢復陳朝統治的緣由,中國畢竟都有師出有名的正當理由才進軍越南,消滅胡朝,得勝後決定將安南內屬,設交趾布政使司,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同化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原清化巡檢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建立了大越國黎朝。其後,1431年農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冊封,安南從此朝貢不絕。一直到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10世紀越南人建國,此後不停對占婆國進行戰爭、蠶食和吞併,到17世紀末終於被割據南方的阮主所滅

最後,在這裡給大家放一張越南的近1000年來的擴張史,在他們國家歷史中而言,這段擴張時期很能代表他們民族的文化和使命感。(可能在我們而言他們做的不夠好,但是其實將心比心他們的能力也在此刻能看出這個民族可能最不缺乏的就是一種毅力。從他們跟美國跟法國這樣的國家戰爭的歷史中可以看得到。)這是小編我的正面評價,但是從近幾百年來看,越南一直都有更大的野心,面對當時中國的友好例如:抗美援越時期,中國做的不可違不多,可是結果反而是他們用我們給他們的武器裝備他們的人民來殺戮我們的國人,這是何等的忘恩負義。如果說南朝鮮是白眼狼,日本是偽君子陰謀家,那麼越南現在給我們國人的感覺也會總帶有一種忘恩負義,不知廉恥的意味。他們總希望自己能不受任何國家擺佈控制,其實他們可曾想中國到現在對他們做出來什麼沒有其實並沒有。如果不是當時他們失信在先,對我們中國狹義報復,中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開始又何從談起呢?

總結:最後小編想告訴國人的是,歷史從來不會客觀的冤枉誰,更不會說將他們看似不如自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過去和值得稱道的歷史。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歷史形象給人總是負面多過正面的,那這個國家就會很危險了。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還請關注小編。今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為生動和有趣的歷史和感受同大家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