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州好家風

家風類型:敢為先 思創新

典型人物家庭:潘振承、詹天佑

有人說, 廣州人是敢於吃第一隻螃蟹的人。 敢為人先、不斷創新, 一直是廣州所擁有的獨特城市特質。 無論是清末享譽世界的十三行鉅賈潘氏家族, 還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他們用自己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膽識和氣魄, 推動著時代前進的腳步。

潘振承家族創新經商傳承百年商行

有學者稱, 中國貿易真正走向世界, 是從廣州十三行開始。 以潘振承為代表的潘氏家族, 在十三行長達百年對外貿易中, 成為了商行首領。 經過海洋貿易的閱歷磨礪,

潘氏家族敢為人先, 主動吸收外來先進經驗和文化, 迅速擴大國際視野和開放意識, 把國富民強視為己責,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奇跡。

文/張丹

潘剛兒是華南理工大學機械系的退休教授, 他是潘氏第八代後人, 如今已經過了古稀之年, 談起潘氏的先輩和敢為先、思創新的家風, 他仍然為之自豪。

少年船工, 乘風破浪闖世界

潘振承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 十四歲時當上船工, 隨船主三次登海船到呂宋做生意, 獲得的世貿基本知識, 為他日後的家族商業發展奠下基礎。

隨後, 潘振承到廣州定居, 在別人開設的達豐洋行當協理。 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初, 老闆榮歸故里, 潘振承繼承了他的商號名稱, 開啟了自己的事業。

十八世紀五十年, 潘氏家族生意逐漸發展起來。

作為海上貿易的商人, 潘振承覺得只有敢為人先、敢於創新, 才能在對外貿易中占得先機, 因此, 潘氏族人一直主動學習多種外國語, “認夷為友”, 以一種友好包容的態度、開放的思維探索開啟當時的中國商業國際化道路。

創新思維, 使用匯票第一人

潘振承經商步步為營, 穩打穩紮, 但同時不失冒險精神。 據潘剛兒介紹說, 雖然, 潘振承是政府指定的官商, 然而卻有自由商人的特點。 潘振承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開放意識, 他善納西方的新事物, 引入商業成功的新思維。

18世紀60年代, 英國東印度倫敦董事部匯票在廣州開始使用, 潘振承目睹了這種金融匯劃以票據來辦理信貸節奏快、效率高、資金安全兌現等優點,

認為這是個商機, 能夠促進商號的發展。 乾隆三十七年(1772), 潘振承將倫敦匯票用到了自己商號的國際貿易金融運作上, 成為中國人使用匯票的第一人。 這在當時只知道使用白銀作為支付手段的中國商人是不可想像的。 潘振承這個“敢為人先”的舉動, 使他的商業潛力大增。 十年後, 美國才開始使用倫敦匯票。

2006年7月, 瑞典仿古船哥德堡號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古航道來到廣州, 在所泊洲頭咀碼頭的宣傳畫欄展有潘振承畫像, 這是展品中唯一的中國人畫像。

薪火相傳, 成就百年商行

承傳國際視野的潘家智者不乏人, 人才輩出。 潘剛兒介紹說, 潘氏後裔中有24人被《廣東歷史人物辭典》錄入,

包括潘有度(第二代)、潘正煒(第三代)、潘仕成(第四代)、潘寶鐄(第五代)、潘飛聲(第六代), 他們都成為自己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與國家命運、家族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 呈現了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學養。

潘家的商行是廣州十三行唯一有百年歷史的商行, 其商品茶葉在歐洲市場售價偏高, 但仍供不應求。 一方面, 是因為他誠實待商客, 茶葉品質上乘。 潘振承篤守“誠為先、信為本”、“重言諾、重契約” 的基本商業理念。

更重要的是, 他們注重創新, 注重品牌的維護。 在當年的潘振承看來, 品牌就是效益, 就是生命力, 無論潘振承、還是他的事業繼承者潘有度、潘正煒的同文行或同孚行都秉承打造名牌, 在國際市場公認為最高品質, 獲得良好的口碑。

“鐵路之父”詹天佑 敢為天下先

詹天佑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鐵路工程師, 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 這位南粵先賢有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在艱苦的社會環境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 主持修築了中國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為中國早期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詹天佑之孫(詹天佑大兒子詹文珖長子)詹同偉說, 詹家的家訓是:各出所知, 各盡所能, 使國家富強, 不受外侮, 林立與地球之上。 這個家訓延續今日, 詹氏後人正如詹天佑一樣, 敢為人先, 不斷創新, 為國家的富強不斷努力。

文/肖歡歡 劉鈴

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中, 創造性地解決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技術難題, 表現了中國工程技術專家的高度智慧, 令外國專家十分震驚。京張鐵路的成功修建,也徹底擊碎了外國專家說“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為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界在世界上贏得了地位,也是中國近代史反帝鬥爭的一個重大勝利。

因地制宜,創新“中距離鑿井法”

1905年,清朝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這是從北京通往西北的交通幹線,在軍事上、經濟上都有重要意義。當時,有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競相爭奪築路權,想借此在中國擴張自己的侵略勢力。他們認為,京張鐵路工程浩大,中國工程師是絕對修不成的,到頭來還得靠他們。在這種情勢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重任。

修築京張鐵路,以南口到岔道城一段工程最為艱巨。這段路線,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要開鑿四個隧道,長達1600多米。

在隧道工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創造出一套科學的施工方法。他創造性地使用“中距離鑿井法”,在隧道中點挖一個豎井,從中間向兩頭開鑿;同時又在隧道兩端向中點鑿進。這樣有四個工作面一齊施工,工程進度可以加快一倍。不到3年,四個隧道就全部鑿通了。

“神跡”設計,“人”字形折返線

在線路設計上,詹天佑創造性的設計也是聞名國外的。八達嶺一帶,地勢險峻,山高坡陡,如果採用通常的螺旋式線路,列車繞山而上,不但工程造價昂貴,而且坡度太大,行車危險。詹天佑巧妙地設計出“人”字形折返線,緩和線路坡度。從青龍橋起,沿著山腰築“人”字形鐵路,列車開到這裡,在後面加掛大馬力機車,變成在前面拉列車,這樣,列車的牽引力就會大很多。這條鐵路建成後,很多外國專家過來參觀後,都驚歎這項工程是“絕技”、“奇跡”。

京張鐵路從1905年9月動工,到1909年9月全線通車了,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還節餘工程費用28萬多兩銀子。

家族傳承,各盡所能,敢為人先

外人說,詹家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傳家寶——慈禧太后賞賜的鑲嵌著瑪瑙的金鐘。但是,對於詹家人來說,他們心目中的傳家寶才並不是金鐘,而是真正鼓舞整個家族的精神,也就是他們一代代傳承的家風:各出所知,各盡所能,敢為先,思創新,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林立與地球之上。

詹天佑曾經自述,“我是一名工學家,我的使命,是以創造性建設,謀求社會進步。”他這種思想在詹家後人中影響至深。

詹同偉說,他從小就聽父親詹文珖說起很多關於爺爺詹天佑的事。“祖父教育後代,要以國家利益為先,敢於創新,敢為天下先,。”

令外國專家十分震驚。京張鐵路的成功修建,也徹底擊碎了外國專家說“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為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界在世界上贏得了地位,也是中國近代史反帝鬥爭的一個重大勝利。

因地制宜,創新“中距離鑿井法”

1905年,清朝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這是從北京通往西北的交通幹線,在軍事上、經濟上都有重要意義。當時,有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競相爭奪築路權,想借此在中國擴張自己的侵略勢力。他們認為,京張鐵路工程浩大,中國工程師是絕對修不成的,到頭來還得靠他們。在這種情勢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重任。

修築京張鐵路,以南口到岔道城一段工程最為艱巨。這段路線,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要開鑿四個隧道,長達1600多米。

在隧道工程中,詹天佑因地制宜,創造出一套科學的施工方法。他創造性地使用“中距離鑿井法”,在隧道中點挖一個豎井,從中間向兩頭開鑿;同時又在隧道兩端向中點鑿進。這樣有四個工作面一齊施工,工程進度可以加快一倍。不到3年,四個隧道就全部鑿通了。

“神跡”設計,“人”字形折返線

在線路設計上,詹天佑創造性的設計也是聞名國外的。八達嶺一帶,地勢險峻,山高坡陡,如果採用通常的螺旋式線路,列車繞山而上,不但工程造價昂貴,而且坡度太大,行車危險。詹天佑巧妙地設計出“人”字形折返線,緩和線路坡度。從青龍橋起,沿著山腰築“人”字形鐵路,列車開到這裡,在後面加掛大馬力機車,變成在前面拉列車,這樣,列車的牽引力就會大很多。這條鐵路建成後,很多外國專家過來參觀後,都驚歎這項工程是“絕技”、“奇跡”。

京張鐵路從1905年9月動工,到1909年9月全線通車了,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還節餘工程費用28萬多兩銀子。

家族傳承,各盡所能,敢為人先

外人說,詹家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傳家寶——慈禧太后賞賜的鑲嵌著瑪瑙的金鐘。但是,對於詹家人來說,他們心目中的傳家寶才並不是金鐘,而是真正鼓舞整個家族的精神,也就是他們一代代傳承的家風:各出所知,各盡所能,敢為先,思創新,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林立與地球之上。

詹天佑曾經自述,“我是一名工學家,我的使命,是以創造性建設,謀求社會進步。”他這種思想在詹家後人中影響至深。

詹同偉說,他從小就聽父親詹文珖說起很多關於爺爺詹天佑的事。“祖父教育後代,要以國家利益為先,敢於創新,敢為天下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