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才秉家風 烈士承家訓——抗日戰爭時期代南京市長蕭山令家風故事

蕭山令(1892—1937), 字鐵儂, 益陽縣(今赫山區四方山)人,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 國民革命軍陸軍南京衛戍軍憲兵副司令,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追授)。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城破, 他一人身兼6大重職——全國憲兵副司令、首都員警廳長、戰時南京市長、代理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總指揮。 當眾人都在計畫如何撤退之時, 蕭山令卻決心留守, 與南京城共存亡。 槍炮聲中, 蕭山令命令部下掩護軍民撤退。 天色漸黑, 憲兵們子彈漸盡, 蕭山令率領官兵們與敵人白刃格鬥。 憲兵部隊在血戰5小時後, 彈盡援絕, 血染長江。

在江水中指揮軍隊撤退的蕭山令身中數彈, 他不願被俘受辱, 飲彈自盡。 1984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蕭山令為革命烈士。

幼承庭訓 秉性忠貞

1892年6月11日, 蕭山令出生益陽縣的一個小山村。 在當地, 蕭家是書香門第, 一家三代連中秀才, 遠近聞名。 在他們家門口的對聯曾寫著當年的榮耀:秀才本微末功名, 卻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孫三代蟬聯不絕;寒家無豐盛筵席, 幸叨宗族鄉鄰親朋戚友八回燕賀都來。

對蕭山令成長有著直接影響的是他的祖父蕭昆香、伯父蕭知詠和父親蕭毓湘。 祖父蕭昆香生於清道光十年(1830), 據《蕭氏族譜》《昆香公傳》記載:蕭昆香生性沉靜謙和, 經年不見慍怒之色, 與鄉黨從無紛爭, 也從不惡語傷人,

無論庸人孺子對他皆愛而敬之。 伯父蕭知詠“生性穎異, 克承家學”, 得中秀才、貢生, 然而卻淡泊名利, 終身以教書為業, “持家教子極有法度, 尤致力於節儉”, 一生“衣食菲薄, 刻苦耐勞。 ”父親蕭毓湘“性純厚, 識慮超遠, 文筆謹嚴, 才藻豐豔”, 有著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襟懷,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 面對“喪師失地”的恥辱, 他常痛心疾首地對兒子們說:現今國際競爭激烈, 科學發展迅速, 若不致力發展農工商業、整頓海陸軍備, 國家就不能富強;你們如果還拘泥於舊習, 只攻科舉考試的文章, 不懂軍備、不懂新學, 國家就會有喪亡的危險。

蕭山令不負父親厚望, 小小年紀勤奮好學, 手不釋卷, 且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強, 他熟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

牢記“仁義禮智信”的古訓, 他隨父親教書地點的變動而讀了許多地方的私塾學堂, 最遠的是離家四十多裡路的泉交河胡家灣。 當時父親那裡不能住, 他只好讀“跑學”, 一天要跑幾十裡, 但他風雨無阻, 再累再難, 也不輟學曠課。

棄文就武 有守有為

1912年, 中華民國政府在北京、南京、武昌、西安四地建立了四所陸軍中學, 主要招收各省陸軍小學的學生。 蕭山令得到此消息, 便與父母、妻子商量, 打算去湖北武昌報考第二陸軍中學。 全家人一致支持他, 尤其是父親蕭毓湘覺得兒子一心學武報國, 志氣可嘉, 不留戀家中較為安逸的生活, 敢於吃苦、願意吃苦, 定會有出息。

進入武昌第二陸軍中學後, 蕭山令尊敬師長, 友愛同學,

內斂老成, 把生活和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 而且善動腦筋, 關心時事, 接受新思想也特別快, 常跟師友談起家庭的期望和自己的抱負:“要振興國家, 必先振興兵備不可!列強敢入侵我中華, 瓜分我國土, 燒殺搶掠, 皆因朝廷無能, 兵備不振。 我現在要學好本事, 將來從軍, 兵符在握, 一掃群魔!”

1916年冬, 北洋軍閥政府急於培植私人勢力, 拉攏軍校畢業生, 若為其效力, 許以高官厚祿。 蕭山令痛恨北洋軍閥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 使國家仍處在黑暗和分裂中, 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南方, 投入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的湖南督軍兼湘軍總司令譚延闓麾下周則範部, 當了一名排長。 1927年3月, 北伐軍攻下南京之後, 蕭山令被編遣回到益陽, 老上司賀耀祖為他謀取了沅江縣代理縣長的職務。

他秉承家規家訓, 為官清廉正直, “有守有為”, 著手整修堤垸, 治理沅江水患, 賑濟救災, 作出了很大成效。

1928年底, 蕭山令接到了他的老上司、京滬衛戍司令兼軍事委員會訓練總監部副總監賀耀祖的一紙調令, 調他到南京擔任“首都衛戍司令部”參謀處中校參謀, 重新出任軍職。 1929年2月, 蕭山令抵達南京。

寧死不退 為國捐軀

1936年3月, 蕭山令升任憲兵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他牢記家規家訓和父親的教誨, 富民強軍以強國, 服從上司, 友愛同僚, 體恤下情, 從不取巧, 從不謀私, 崇奉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視國家民族利益為第一。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爆發, 日寇大舉侵犯中國。 12月4日, 中日兩軍相接, 南京保衛戰打響,國家憲兵司令一職交蕭山令全權代理。1937年12月11日拂曉,日軍步、騎、炮聯合進攻棉花堤憲兵陣地,來勢兇猛。蕭山令下令憲兵撤出棉花堤陣地。憲兵的其他陣地也遍遭日軍飛機轟炸、死傷甚眾。次日下午3時,唐生智與蔣介石電令;“全線突圍撤退”,命令蕭山令為渡江總指揮,各軍團按指定地點突圍。陳楫川滿身硝煙急急地跑進來喊他:“蕭司令,快走吧!”蕭山令揮手:“你同部隊快走!我是第三路渡江指揮官,身兼數職,正在指揮部隊撤退,我要親自殿后!”陳楫川急道:“你這樣級別的軍官,完全可以直接走!我們快走吧!我能找到船!”蕭山令心裡清楚,陳輯川的話沒有錯,司令長官唐生智也交待說部隊脫離掌握時可隨他一同過江,但他堅決地回答道:“正因為敵人攻進來了,全城亂了,部隊亂了,我不能拋棄自己的責任,與南京共存亡,就是撤退,我也必是最後一人!”

1937年12月13日,蕭山令帶領將士在下關與日軍展開肉搏血戰,激戰5小時,終因眾寡懸殊,背水無援,數千將士壯烈犧牲。蕭山令也大義凜然,舉槍殉國,血染金陵,以自己的義舉,實現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諾言。

45歲的蕭山令以身許國,捨身殺敵,壯烈犧牲,成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幾天後,重慶《中央日報》頭版刊登了“國民政府追贈蕭山令為中將”的命令。此後蔣介石訓導下屬軍官時,常稱“抗倭之戰,能與城共存亡者,實以蕭副司令為巨擘”。1945年日寇投降,南京光復,蕭山令的名字永遠鐫刻在雨花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上。198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蕭山令為革命烈士。

蕭山令的孫子蕭運春的家中,至今掛著祖父的遺像,照片是別人從網上找給他的,泛黃的背景中,祖父一身戎裝,英姿勃發。兩旁是一副對聯:立大功于國家,樹正氣於民族。照片下,是一行小字:蕭山令將軍遺像。蕭山令作為抗日民族英雄,在南京保衛戰中大義凜然、勇敢殉國、火中涅槃,而有如鳳凰騰空,放射光彩。他的故事越傳越廣,愛國精神激勵後人,歷久彌新。

南京保衛戰打響,國家憲兵司令一職交蕭山令全權代理。1937年12月11日拂曉,日軍步、騎、炮聯合進攻棉花堤憲兵陣地,來勢兇猛。蕭山令下令憲兵撤出棉花堤陣地。憲兵的其他陣地也遍遭日軍飛機轟炸、死傷甚眾。次日下午3時,唐生智與蔣介石電令;“全線突圍撤退”,命令蕭山令為渡江總指揮,各軍團按指定地點突圍。陳楫川滿身硝煙急急地跑進來喊他:“蕭司令,快走吧!”蕭山令揮手:“你同部隊快走!我是第三路渡江指揮官,身兼數職,正在指揮部隊撤退,我要親自殿后!”陳楫川急道:“你這樣級別的軍官,完全可以直接走!我們快走吧!我能找到船!”蕭山令心裡清楚,陳輯川的話沒有錯,司令長官唐生智也交待說部隊脫離掌握時可隨他一同過江,但他堅決地回答道:“正因為敵人攻進來了,全城亂了,部隊亂了,我不能拋棄自己的責任,與南京共存亡,就是撤退,我也必是最後一人!”

1937年12月13日,蕭山令帶領將士在下關與日軍展開肉搏血戰,激戰5小時,終因眾寡懸殊,背水無援,數千將士壯烈犧牲。蕭山令也大義凜然,舉槍殉國,血染金陵,以自己的義舉,實現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諾言。

45歲的蕭山令以身許國,捨身殺敵,壯烈犧牲,成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幾天後,重慶《中央日報》頭版刊登了“國民政府追贈蕭山令為中將”的命令。此後蔣介石訓導下屬軍官時,常稱“抗倭之戰,能與城共存亡者,實以蕭副司令為巨擘”。1945年日寇投降,南京光復,蕭山令的名字永遠鐫刻在雨花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上。198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蕭山令為革命烈士。

蕭山令的孫子蕭運春的家中,至今掛著祖父的遺像,照片是別人從網上找給他的,泛黃的背景中,祖父一身戎裝,英姿勃發。兩旁是一副對聯:立大功于國家,樹正氣於民族。照片下,是一行小字:蕭山令將軍遺像。蕭山令作為抗日民族英雄,在南京保衛戰中大義凜然、勇敢殉國、火中涅槃,而有如鳳凰騰空,放射光彩。他的故事越傳越廣,愛國精神激勵後人,歷久彌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