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郭青:《安康印象》序

中共安康市委書記 郭青

安康是“鑲嵌在秦巴腹地的一顆明珠”, 這是李克強總理2014年來陝視察時對安康的讚譽。 地處陝西南部的安康,

北枕秦嶺, 南倚巴山, 接湖北, 鄰川渝, 自古就是川陝渝鄂交會地區的重鎮。 這裡承蒙秦巴護佑, 得益漢江潤澤, 山清水秀, 空氣優良, 萬物競自由, 是濾俗忘憂的生態淨土。 這裡薈萃秦巴楚韻, 蘊蓄川渝風情, 容納八方商旅, 多種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 成為積澱豐厚的文化沃土。 這裡交通便捷, 服務完善, 鄉風濃郁, 人民熱情好客, 是引人入勝的旅遊樂土。

安康是一方生態淨土。 在地質構造上, 安康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西北—東南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複合交接組成, 地形地貌多樣。 這裡氣候溫和濕潤,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無霜期長, 為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環境的營造提供了條件。 這裡是我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 有羚牛、朱鹮、大熊貓、珙桐、紅豆杉、蘇鐵等多種珍稀動植物, 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之美譽。

千百年來, 純樸厚道的安康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 進入新時代, 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2010年, 安康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市”的殊榮。

“十二五”以來, 安康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工作, 提出“一年種五年的樹, 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要求, 使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 森林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一, 空氣品質優良指標和年良好天氣數長期保持全省第一。 安康還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 漢江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標準或以上。 自然天成的靈山秀水, 多元包容的地域文化, 為安康發展生態旅遊提供了資源稟賦。 2014年4月, 安康被確定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 這是國家對安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最高褒獎。 2017年, 安康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

安康是一方文化沃土。 漢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120多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新石器時代, 安康地區廣泛出現了先民生產生活的聚落, 至今仍流傳於安康的女媧、伏羲、舜、禹等人物的神話傳說, 是安康古老歷史的縮影。 據史料記載, 安康先後為上庸古國的領地, 楚國的西部重鎮西城、秦漢時期的漢中郡、魏晉時期的魏興郡、唐代的金州漢陰郡及宋代的金州安康郡、明清時期的興安州。

新中國成立後設安康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2000年安康撤地設市, 設立安康市人民政府。

5000年的歷史, 在安康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漢江龍舟文化在安康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是陝西省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遺存。 旬陽擁有“滿城燈火列星案, 一曲旬水繞太極”的山水美景。 在石泉發現的鎏金銅蠶, 證實安康蠶桑文化歷史悠久。 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嵐皋是神秘巴文化的核心區域之一。 全國唯一以道教名號命名的紫陽縣, 茶文化歷史悠久, 是我國古代茶馬古道的重要起點, 紫陽民歌是陝南地區漢族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 巴山北麓的鎮坪是秦巴古鹽道的起點。 子午古道經甯陝、石泉穿越秦嶺直通巴蜀,甯陝五郎關歷來為古道上的重要關隘。湖廣移民歷經百年開墾出的漢陰鳳堰古梯田是移民文化的代表,為“陝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之一。處在秦頭楚尾的白河至今仍保留著古代石長城遺址,秦風楚韻和巴蜀風情在這裡交融。佛教禪宗七祖懷讓大師,南昌起義的策劃者、組織者之一廖乾五將軍,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漢陰三沈”均誕生於此……這些都突顯出安康人文歷史特色鮮明,影響深遠。

安康是一方旅遊樂土。深厚而別具特色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讓安康成為旅遊熱點地區。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十天、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西渝高鐵開工,安康新機場擴建和漢江主航道實現通航等大交通環境的逐步改善,市委、市政府立足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安康建成休閒養生的“秦巴明珠”這一新定位,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理念,不斷深化市情認識,堅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旅遊作為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重點,努力加以培植,著力構建“一心兩廊三區”發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旅遊承載和服務集散功能,打造漢江百里畫廊和秦巴千里綠道,開發秦嶺之心森林游、巴山之巔草甸遊、鳳凰仙境康養游特色體驗區。每逢週末和節假日,很多外地遊客到安康寄情山水,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品味美食,流連忘返。

為提升安康對外形象,助推安康旅遊經濟,安康市旅遊局組織出版大型攝影畫冊《安康印象》,用光與影的藝術形式,深入發掘、整理安康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將安康之美通過攝影家的鏡頭傳遞給大家。借此,謹向參與本書攝影、編寫、編輯出版的全體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閱讀本書的朋友表示親切的問候,希望大家常來安康旅遊觀光。

是為序。

編輯:語絲

子午古道經甯陝、石泉穿越秦嶺直通巴蜀,甯陝五郎關歷來為古道上的重要關隘。湖廣移民歷經百年開墾出的漢陰鳳堰古梯田是移民文化的代表,為“陝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之一。處在秦頭楚尾的白河至今仍保留著古代石長城遺址,秦風楚韻和巴蜀風情在這裡交融。佛教禪宗七祖懷讓大師,南昌起義的策劃者、組織者之一廖乾五將軍,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漢陰三沈”均誕生於此……這些都突顯出安康人文歷史特色鮮明,影響深遠。

安康是一方旅遊樂土。深厚而別具特色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讓安康成為旅遊熱點地區。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十天、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西渝高鐵開工,安康新機場擴建和漢江主航道實現通航等大交通環境的逐步改善,市委、市政府立足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安康建成休閒養生的“秦巴明珠”這一新定位,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理念,不斷深化市情認識,堅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旅遊作為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重點,努力加以培植,著力構建“一心兩廊三區”發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旅遊承載和服務集散功能,打造漢江百里畫廊和秦巴千里綠道,開發秦嶺之心森林游、巴山之巔草甸遊、鳳凰仙境康養游特色體驗區。每逢週末和節假日,很多外地遊客到安康寄情山水,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品味美食,流連忘返。

為提升安康對外形象,助推安康旅遊經濟,安康市旅遊局組織出版大型攝影畫冊《安康印象》,用光與影的藝術形式,深入發掘、整理安康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將安康之美通過攝影家的鏡頭傳遞給大家。借此,謹向參與本書攝影、編寫、編輯出版的全體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閱讀本書的朋友表示親切的問候,希望大家常來安康旅遊觀光。

是為序。

編輯:語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