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和一個德國老記者聊聊中國汽車展

中國汽車到底發展到什麼水準?

這個問題我們不斷地在問自己。 作為行業的見證者, 我們有一個一致的答案, 二十年內中國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這樣的進步使我們在世界之林中立於什麼位置, 恐怕仍舊需要一些角度更客觀、觀察更長久的外部眼光來衡量。

廣州車展開幕的時候, 有一個編制20人上下的外國汽車記者採訪團浩浩蕩蕩地穿梭於場館之間, 這在受眾更偏向本土的廣州車展相當受人矚目。

這個團的成員分別是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各個國家的汽車媒體人, 比如Auto Express、Autocar、《法蘭克福彙報》、Auto Motor und Sport、《紐約時報》、Motor1、Motor Magazine、Car Top和Best Car等權威媒體的主編和首席記者。

此次他們受到網通社的邀約, 前來參觀中國四大車展之一的廣州車展, 透過這個視窗, 對話車企高層、評析熱門車型, 觀察中國汽車現在的狀態。

而我有幸代表autocarweekly, 受網通社邀約作為十二家有代表性的中國媒體之一,

和這些外媒大咖們進行了一次有意思的交流。

和我進行對話的是來自德國法蘭克福彙報(FAZ)的Jürgen Zöllter先生, 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對於中國市場和汽車產品的觀察甚至要遠長於我。

他從15年前就開始接觸並瞭解中國的汽車生產和汽車製造,

彼時的外資車企正開始進入中國, 而自主品牌仍處於雛形階段。 對比往昔, 他表示, 現在中國的汽車在品質和駕駛性能方面的提升非常快、也非常巨大。 尤其是過去五年, 中國推出了很多汽車的品牌, 品質上也是不斷上升。

作為汽車媒體圈的老兵, Zöllter先生對於汽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評判標準。 他認為, 一台純粹的好車是不會讓你去在乎價格等細枝末節的事, 你只要看到它就會被它吸引;而判斷一台消費級別的家用車卻不是這個邏輯。 你得知道它定位的細分市場是什麼, 再判斷這台車從各個方面, 比如動力、配置、舒適性、性價比等方面, 是否符合目標消費群的利益。

這個話題源自我們向Zöllter先生發問,

如何看待第八代凱美瑞, 因為在我們看來, 以凱美瑞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這台換代車型可能是車展上最重磅的一款車。 而Zöllter先生的回復卻很直接, 從純粹好車的角度, 這是一台很“無聊”的車, 它各方面都沒什麼突出的, 但是卻是最符合最廣大私人用車需求的車。

而按照他的這個標準, 當我們問及他如何看待WEY這個中國新品牌時, Zöllter先生也給予了高度肯定, 各個方面都很合適, 並且讓他感受到了近些年中國汽車的發展。

Jürgen Zöllter先生還表示, 他相信中國下一代的汽車和品牌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並且具備更高的競爭力。

除了Zöllter先生, 其他資深的外媒大咖們對於此次車展上的中國本土品牌表示看好。 GTSpirit的資深編輯Zaid Hamid就對比亞迪印象深刻。 他說自己在倫敦坐過比亞迪的巴士, 體驗非常好。 對於中國汽車能有如此的進步速度表示驚歎, 同時還希望日後中國能將更多的本土產品出口到歐洲的各地。

來自紐約時報的Jim Motavalli先生也談到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看法。 他認為電動化將與自動化相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而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是站到了世界的前沿,目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甚至比美國要大上三倍。但他同時也表示,在市場發展迅猛的背後,不能忽視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中國需要建設足夠的充電站,讓電動車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充電。

日本媒體Car Top的Shinichi Katsura先生則似乎被中國的共用經濟理念折服了,對於中國目前共用汽車、共用充電樁等發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表示現在中國的共用APP做得非常好,去哪裡都可以共用;而相比之下,日本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發展,潛力也會更好。

儘管交流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收穫著實不小。不僅讓世界多了一個瞭解中國本土汽車發展的視窗,並且為我們這些國內媒體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相互溝通瞭解了彼此的關注方向,開闊了行業視野,能讓我們很好地辨別一些關注方向,究竟是圈內自嗨還是大勢所趨,這很重要。

而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是站到了世界的前沿,目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甚至比美國要大上三倍。但他同時也表示,在市場發展迅猛的背後,不能忽視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中國需要建設足夠的充電站,讓電動車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充電。

日本媒體Car Top的Shinichi Katsura先生則似乎被中國的共用經濟理念折服了,對於中國目前共用汽車、共用充電樁等發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表示現在中國的共用APP做得非常好,去哪裡都可以共用;而相比之下,日本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發展,潛力也會更好。

儘管交流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收穫著實不小。不僅讓世界多了一個瞭解中國本土汽車發展的視窗,並且為我們這些國內媒體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相互溝通瞭解了彼此的關注方向,開闊了行業視野,能讓我們很好地辨別一些關注方向,究竟是圈內自嗨還是大勢所趨,這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