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好文回顧」總是存不了錢?不如用 Excel 管著你花錢(附範本)

A 君注:在微信公眾號 AppSo 回復「0503」即可獲取儲蓄 Excel 表範本, 幫你擺脫月光困境。

月光族是指將每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 所謂「洗光吃光, 身體健康」, 而不進行儲蓄。

——維琪百科

與老一輩們恪守節約、養錢防老的消費觀念不同, 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單身漢)似乎更追求「及時行樂, 錢財乃身外之物」的瀟灑理念——「我月光, 但我快樂」。

觀念本身沒有評判的必要, 問題是許多人並不是純粹基於這樣的理念而月光。

恰恰相反,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儲蓄的需求, 真正的問題往往在於:「你控制不了你自己」。

如果你也有儲蓄上的困惑, 今天我在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分享的小經驗也許能幫到你。

本文不談理財, 更沒有冗長的記帳理論, 只簡單說說如何儲蓄, 其中使用的工具是每個人都會用的——Excel 表。

即刻滿足與延遲滿足

有過分期付款經驗的人就會明白, 在分期付款時我們往往會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

將一筆巨大的支出分解成一個個小小的可承受的部分, 每個月來分擔, 似乎就不顯得那麼沉重了。

這個心理暗示可謂屢試不爽, 在它的強大效力面前, 透支消費的負罪感往往被壓縮至最低, 物欲橫行其上, 剁手自不必待言,

但其實長期積累下來也會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人善於欺騙自己, 尤其是在內心有所渴求的時候。

但是在儲蓄的時候這種騙術又被人類自己機智地一眼看穿——即便你一再告訴自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似乎也說服不了自己每個月留下點財產積累,

反而在淺意識裡認定:我這個月有這麼多錢, 我就想把它花光, 不然手癢癢。 這種巨大的反差或許來源於人類追求「即刻滿足」的天性, 當分期付款使提前消費成為可能, 衝動便佔據主導。

著名的「糖果實驗」便例證了這一點:明知「延遲滿足」不久就能得到雙倍糖果的回報, 仍有 2/3 的孩子選擇馬上吃糖。

而儲蓄恰恰是一種「延遲滿足」的做法, 把眼前的財力聚焦到未來, 從而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儲蓄的好處毋須多言, 「糖果實驗」裡頭實驗者的後期追蹤也證實:那些能做到「延遲滿足」的孩子, 在體重控制, 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普遍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克服「即刻滿足」, 擺脫月光呢?

積蓄的目標化與具象化

儲蓄失敗的關鍵點在於:長期的財富積累往往缺乏一個具體的可依託的目標, 而長期的付出行為又需要持續不斷的激勵帶來動力。 這就使得人們往往在消費與否的掙扎下質疑起儲蓄的價值, 而後輕易放棄。 因此財富積累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越具體越好,讓每一次積累的回饋都能被量化,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具體怎麼做呢?

先來說工具。在用遍了市面上主流的記帳軟體之後,不得其意的我開始設想這樣一種記帳軟體:

一開始記帳時就引導我們設立一個真誠渴求的具體目標,比如心心念念了好久的價值 8888 大洋的 MacBook。

添加目標後,軟體的主介面出現了一個朦朧的 MacBook 胴體形象,傾國傾城魅惑著你/doge。

之後每一筆「特定化的支出」被載入這個心願之後,MacBook 便會隨之揭開一點神秘的面紗……

隨著 MacBook 的胴體逐漸清晰,你離儲蓄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是不是挺有意思?

可以認識到,這個記帳軟體「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而像一個基金庫,為你的儲蓄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量化的視覺上的引導。工具表面光鮮,暗地裡還需要方法論的支撐。最關鍵的點在於第 3 步所謂「特定化的支出」——它並非刻意的存錢行為(違背天性,太累),而是在每次產生消費的衝動之時,停下來來仔細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我真的需要它嗎?

如果我買了它,意味著我離 MacBook 遠了一些,這麼做值得嗎?

當你攻克了這 2 問題,毅然決然地選擇停止剁手而投向 MacBook 的懷抱中時,這筆錢便變為「MacBook 支出」了。此時請注意!這筆錢已經被「凍結」了,產生的效果應該是「像花出去了一樣」。至於具體的凍結方式,靈活處理,例如是轉到沒有開通網上銀行的卡上。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提醒,這必須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你的控制,或者增加使用的不便和難度,否則好不容易省下的錢可能輕易地花出去了。一個月下來,在感覺上你仿佛還和以前一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但其實有部分錢「花」在了將來要實現的 MacBook 上,也就是積累下來了。

這種方法既顧及了即刻滿足的天性,又「自欺欺人」地存下了不少錢,還能抑制衝動消費,豈不美哉?

然而或許有人會困惑:「那為什麼不直接分期付款買一台 MacBook 呢?」

分期付款和這個方案最根本的區別恰恰在於:前者 MacBook 是目的,分期付款是手段,你歸根結底還是在花錢;而後者 MacBook 只是手段,儲蓄才是目的,而你也擺脫了月光。

等到錢存夠了,是買 MacBook 還是用來買別的東西,全憑個人意願。退一步講,即便那時候你選擇了買 MacBook,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幸福感,又怎麼是分期付款的物欲滿足所能比擬的呢?

又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個 app 只是腦海中的臆想,真正實踐時該怎麼做呢?

觀念和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部分,基於相同的原理,你大可以使用 Excel 或普通的記帳軟體來量化成就,比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Excel 極其自由,你甚至可以添加各種商品圖、個人感想、攻略等,總之是怎麼 happy 怎麼來。

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指望儲蓄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可能因為「回報太過遙遠」而放棄了。今天介紹的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為你直觀地建立了一個目標,讓你更有力量,去抵抗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見的小誘惑,防止自己的錢在不知不覺中就流走了。

本文由讓手機更好用的 AppSo 原創出品,關注公眾號 AppSo,回復「0503」即可獲取儲蓄 Excel 表範本,幫你擺脫月光困境。

越具體越好,讓每一次積累的回饋都能被量化,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具體怎麼做呢?

先來說工具。在用遍了市面上主流的記帳軟體之後,不得其意的我開始設想這樣一種記帳軟體:

一開始記帳時就引導我們設立一個真誠渴求的具體目標,比如心心念念了好久的價值 8888 大洋的 MacBook。

添加目標後,軟體的主介面出現了一個朦朧的 MacBook 胴體形象,傾國傾城魅惑著你/doge。

之後每一筆「特定化的支出」被載入這個心願之後,MacBook 便會隨之揭開一點神秘的面紗……

隨著 MacBook 的胴體逐漸清晰,你離儲蓄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是不是挺有意思?

可以認識到,這個記帳軟體「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而像一個基金庫,為你的儲蓄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量化的視覺上的引導。工具表面光鮮,暗地裡還需要方法論的支撐。最關鍵的點在於第 3 步所謂「特定化的支出」——它並非刻意的存錢行為(違背天性,太累),而是在每次產生消費的衝動之時,停下來來仔細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我真的需要它嗎?

如果我買了它,意味著我離 MacBook 遠了一些,這麼做值得嗎?

當你攻克了這 2 問題,毅然決然地選擇停止剁手而投向 MacBook 的懷抱中時,這筆錢便變為「MacBook 支出」了。此時請注意!這筆錢已經被「凍結」了,產生的效果應該是「像花出去了一樣」。至於具體的凍結方式,靈活處理,例如是轉到沒有開通網上銀行的卡上。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提醒,這必須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你的控制,或者增加使用的不便和難度,否則好不容易省下的錢可能輕易地花出去了。一個月下來,在感覺上你仿佛還和以前一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但其實有部分錢「花」在了將來要實現的 MacBook 上,也就是積累下來了。

這種方法既顧及了即刻滿足的天性,又「自欺欺人」地存下了不少錢,還能抑制衝動消費,豈不美哉?

然而或許有人會困惑:「那為什麼不直接分期付款買一台 MacBook 呢?」

分期付款和這個方案最根本的區別恰恰在於:前者 MacBook 是目的,分期付款是手段,你歸根結底還是在花錢;而後者 MacBook 只是手段,儲蓄才是目的,而你也擺脫了月光。

等到錢存夠了,是買 MacBook 還是用來買別的東西,全憑個人意願。退一步講,即便那時候你選擇了買 MacBook,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幸福感,又怎麼是分期付款的物欲滿足所能比擬的呢?

又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個 app 只是腦海中的臆想,真正實踐時該怎麼做呢?

觀念和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部分,基於相同的原理,你大可以使用 Excel 或普通的記帳軟體來量化成就,比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Excel 極其自由,你甚至可以添加各種商品圖、個人感想、攻略等,總之是怎麼 happy 怎麼來。

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指望儲蓄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可能因為「回報太過遙遠」而放棄了。今天介紹的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為你直觀地建立了一個目標,讓你更有力量,去抵抗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見的小誘惑,防止自己的錢在不知不覺中就流走了。

本文由讓手機更好用的 AppSo 原創出品,關注公眾號 AppSo,回復「0503」即可獲取儲蓄 Excel 表範本,幫你擺脫月光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