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支付寶付款還有這些"坑" 上海法院發警示案例

如今支付寶的使用人群非常廣泛, 人們出門只要帶個手機, 逛街吃飯一鍵搞定。 然而科技總是存在漏洞的。 有的人恰好鑽了高科技的空子, 利用不法手段, 從他人的支付寶裡盜取錢財。

近日, 上海市靜安區法院發佈三起利用支付寶實施盜竊的案件。 被害人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被人盜刷支付寶, 損失甚至多達數萬元。

案例一:用支付寶發兩百個紅包自發自收 盜竊四萬余元

華子和祥祥是室友, 一天夜裡, 祥祥回家後, 無意中拿到華子的手機, 解鎖之後, 祥祥“鬼使神差”地進入了華子的支付寶頁面。

他發現華子的支付寶沒有設置登錄密碼, 可以隨意查看。

隨後, 他想到了用華子的手機給自己的支付寶帳戶發紅包的方法, 剛開始時, 他試了一筆大數額的, 這時系統提示他需要支付密碼, 於是他開始從10元發起。 20元、30元……他發現免密支付的最高金額是200元。 於是, 當晚他用華子的手機, 給自己的支付寶帳戶發了200多個紅包, 從華子的支付寶裡提走4萬多元。

第二天一早, 祥祥怕事情穿幫, 一大早便去辦理了一張銀行卡, 將昨晚轉到自己支付寶帳戶裡的錢提現, 並逃往了深圳。

過了三四天后, 華子才發現自己的帳戶餘額少了好幾萬元, 他查看支付寶的帳單發現, 自己在幾天前的淩晨3點多, 給室友祥祥發了兩百多個紅包。 祥祥拒接華子的電話,

無奈之下, 華子選擇了報警。

案例二:盜用他人資訊註冊支付寶 盜走卡內1萬餘元

1月19日早上, 君君被三條銀行提醒短信驚醒, 資訊顯示她在昨晚消費了一萬多元人民幣。 君君納悶了:自己昨晚明明是在睡覺, 什麼也沒幹, 銀行卡怎麼會消費了1萬多元呢?她隨後意識到自己的卡可能是被盜刷了。

君君隨後趕到銀行問詢, 被告知自己的銀行卡綁定了一個其並不知道的支付寶, 多方查詢後, 君君發現, 這個支付寶帳號預留的電話竟是自己的室友小張的。

小張是怎麼把自己的支付寶綁定到君君的銀行卡上的呢?原來, 小張是用君君的身份證資訊註冊了一個支付寶帳號。 她佯裝要君君用支付寶給自己交話費,

恰巧君君的支付寶裡沒錢了。 這時, 小張暗示可用銀行卡進行繳費。 毫無防備的君君將自己的銀行卡號告訴了小張, 隨後, 小張又讓君君把銀行發送到她手機上的驗證資訊告訴自己, 君君沒有多問就照做了。

得到了銀行卡號、驗證碼。 又用君君的身份資訊註冊了支付寶帳號, 小張一步步操作, 成功綁定了銀行卡, 並從君君卡裡轉走一萬多元。

案例三:用偷來的手機盜刷支付寶 失主損失數千元

2016年1月, 小陳乘公車時, 順手盜竊了一部手機。 回家後, 同住的小董發現該手機不需要解鎖密碼, 便帶著手機出門了。 回家時, 還給小陳買了一條香煙。

原來小董拿著手機去了超市, 他發現支付時掃描手機支付寶上的二維碼, 不需要輸入密碼,

小董喜出望外, 分別在三家超市買了三條香煙, 一共盜刷了1966.3元。

隨後, 小陳又盜竊了兩部手機, 交給小董“銷贓“, 小董分別用盜竊得來的手機盜刷了2600元和2200多元。

該法院法官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支付寶雖然方便, 但畢竟不能完完全全識別自己真正的“主人”。 在使用支付寶時, 最好關閉小額免密功能, 並設置複雜不易破解的密碼, 對於異地登陸等異常情況提高警惕。 另外, 身份證、銀行卡號、短信驗證碼這些資訊和支付寶帳戶安全密切相關, 一定要小心謹慎, 否則, 一個不眨眼, 就可能面臨意想不到的損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