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最新!教育部:嚴肅查處一切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幼稚園和教職工

前情梗概

針對網上流傳北京紅黃藍幼稚園新天地園區存在猥褻、針紮幼兒, 給幼兒餵食、注射不明藥物等行為的情況, 新華社記者23日從北京市公安機關瞭解到, 22日已接到家長報案, 北京警方正在根據家長反映情況進行調查取證。 目前涉事老師和保育員已暫時停職, 配合警方調查。

事發幼稚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管莊。 新華社記者23日下午在幼稚園門口看到, 幼稚園大門緊閉, 有七、八名家長在現場等待, 向園方瞭解情況, 並希望園方對家長關於孩子被虐問題的質疑進行解釋。

一名姓魏的家長告訴新華社記者, 聽孩子說, 中午吃完飯老師就會發兩個白色的小藥片, 吃完睡覺, 味道甜甜的。 他發現孩子屁股上有一個疑似針眼的結痂。 一位在現場接受採訪的孩子家長說, 自己的孩子3歲多, 說中午吃完飯不少小朋友都吃了兩個小藥片, 但不是所有人都吃,

針也不是所有人都打。 對於是否遭遇猥褻, 她說, 自家孩子年幼, “無法確定”。

據瞭解, 在國際小二班上學的幼兒有20人左右, 共有3名教師、1名外教。 22日晚間在家長的微信群中陸續有家長稱自家孩子出現問題, 目前家長質疑的問題主要包括:孩子身上發現結痂的針孔, 有孩子稱被老師餵食白色藥丸等。

朝陽區教委信訪辦有關負責人17時在園區門口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 目前警方和教育主管部門正在調查此事;涉事國際小二班的三位老師、保育員已暫時停職, 脫離與孩子接觸, 並配合警方調查;警方正在調查, 已調取幼稚園監控錄影。 關於針孔問題, 據其瞭解, 警方已約請了皮膚科大夫參與調查。

23日該幼稚園除涉事班級外其他班級正常教學,

涉事班級僅有個別孩子上學。

新華社記者瞭解到, 接到報警後, 北京公安機關對相關幼兒進行法醫鑒定、固定相應證據, 同時對涉事幼兒家長, 以及園方負責人、涉事班級教師等進行詢問、調查, 並提取了監控視頻等證據。

事件評論

人民日報評論:虐童事件再現, “幼有所育”的底線不容擊穿

應該說, 絕大多數托幼機構、幼稚園, 都有著規範、科學的管理, 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放心託付。 不過, 從上海攜程親子園教師喂孩子吃芥末, 到廣西合浦縣廉州鎮小紅帽幼稚園、玉林市玉州區旺盧村小天鵝騰飛幼稚園, 再到北京金色搖籃幼稚園、紅黃藍幼稚園, 近期的這些事件, 雖然都屬極端個案,

但都擊中了孩子這根家長繃得最緊的神經。 孩子們的身心傷害、事件引發的負面輿情, 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幾率, 都不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更應該在源頭上予以整改。

要讓法律有“牙齒”。 對待孩子, 任何施害行為都是不道德的, 更涉嫌觸犯刑法。

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刑法修正案(九)擴大虐待主體範圍, 我國在立法上並不缺位。 可是, 再完備的法律, 如果量刑不夠、懲治無據、執法不嚴, 也難以達到立法初衷。 從這個意義上說, 必須通過梳理和總結案例, 在舉證查證、快速回饋等方面探討可行性措施並廣而告之, 拿出更權威的法律解釋、更有效的執法示範。 保護兒童的法律, 只有真正“帶有牙齒”並嚴懲不法行為, 才能讓定罪和處罰更具針對性、更有威懾力。

要讓課堂有“陽光”。 虐童事件輿情短期集中爆發, 當務之急應該組織起來, 讓防虐待、防性侵等兒童課程進入託幼機構, 給孩子、家長、老師都上一課, 講清楚如何對虐待性侵說不, 如何發現和處理問題, 以及觸碰紅線的嚴重後果。 此外,也應加強投入,通過技防監控,確保監控探頭全覆蓋,實現園內無死角。據悉,北京市已經有所行動,正在迅速排查相關隱患。辦學進入正軌、安全沒有死角,才能還孩子們一片晴朗的天空,這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離不開全社會的智慧眾籌、行動眾籌。

要讓監管有“力量”。與發達國家的經驗相比,我國托幼、學前教育無論辦學還是監管都有不少“短板”。因為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民辦幼稚園和民辦培訓機構的數量迅猛增長,算商業機構還是教育機構,並不清晰。本來相對民辦中小學來講,“非法”開辦的門檻就不高,同時既可以在教委註冊,也可以在工商局註冊,不僅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而且存在幾個公務員要管幾百所公辦幼稚園和幾百幼托機構的現實。辦學與管理、監管與保障之間的巨大縫隙,不能光靠給管理者打棒子壓擔子,還應該加力量派人手,提高治理水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要讓幼師有“素質”。這些虐童事件無不表明,幼師若是素質差,幼兒就會遭殃。提高幼師素質、抬升准入門檻、完善幼師培養,是解決此類問題時不能繞開的一環。嚴懲虐童幼師,與關心幼師待遇和培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問題出發,針對“幼師真窮、幼教真苦、托幼真難”的現實情況,有必要設定幼師收入補償制度,有必要彌補幼師心理落差以增強職業認同感,有必要通過職稱評定等方式將幼師納入統一管理,有必要對幼師上崗進行資格審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或許,這樣才能讓真正愛孩子的人從事培育“祖國花朵”的工作,才能讓孩子在健康溫馨的學前教育中免受無謂的傷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們不能等”,孩子們是屬於未來、屬於明天的,但保護孩子需要從今天開始,吹散虐童陰影,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線,才能讓“全體人民共建共用發展”的溫暖目標得以實現。

最新進展

近期網曝個別幼稚園存在“虐童”現象,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已責成地方有關部門立即啟動調查,儘快查清事實真相。教育部已部署開展幼稚園辦園行為專項督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此類事件一定要引以為戒,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規範辦園行為,切實加大監管督查力度。教育部強調,要按照《未成年保護法》《教師法》和《幼稚園管理條例》《幼稚園工作規程》有關要求,對一切損害幼兒身心健康行為的幼稚園和教職工必須進行嚴肅查處,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必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切實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負

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在受到傷害或者欺負後,往往無法在家人面前進行清晰表達。所以家長們在觀察孩子時,可以多注意孩子身體、行為習慣、貼身物品的變化。

身體傷痕

身體出現傷痕是最直觀的信號,如果孩子身體表面無緣無故出現淤傷、抓傷等人為傷痕,就很可能受到了傷害。

睡眠出現問題

年紀較小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導致作息上的變化。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很可能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出現的表現。

個人物品丟失或者損失

家長經常幫孩子整理個人物品,這時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破損,家長一定要留心。

歡迎轉發點贊

此外,也應加強投入,通過技防監控,確保監控探頭全覆蓋,實現園內無死角。據悉,北京市已經有所行動,正在迅速排查相關隱患。辦學進入正軌、安全沒有死角,才能還孩子們一片晴朗的天空,這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離不開全社會的智慧眾籌、行動眾籌。

要讓監管有“力量”。與發達國家的經驗相比,我國托幼、學前教育無論辦學還是監管都有不少“短板”。因為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民辦幼稚園和民辦培訓機構的數量迅猛增長,算商業機構還是教育機構,並不清晰。本來相對民辦中小學來講,“非法”開辦的門檻就不高,同時既可以在教委註冊,也可以在工商局註冊,不僅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而且存在幾個公務員要管幾百所公辦幼稚園和幾百幼托機構的現實。辦學與管理、監管與保障之間的巨大縫隙,不能光靠給管理者打棒子壓擔子,還應該加力量派人手,提高治理水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要讓幼師有“素質”。這些虐童事件無不表明,幼師若是素質差,幼兒就會遭殃。提高幼師素質、抬升准入門檻、完善幼師培養,是解決此類問題時不能繞開的一環。嚴懲虐童幼師,與關心幼師待遇和培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問題出發,針對“幼師真窮、幼教真苦、托幼真難”的現實情況,有必要設定幼師收入補償制度,有必要彌補幼師心理落差以增強職業認同感,有必要通過職稱評定等方式將幼師納入統一管理,有必要對幼師上崗進行資格審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或許,這樣才能讓真正愛孩子的人從事培育“祖國花朵”的工作,才能讓孩子在健康溫馨的學前教育中免受無謂的傷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們不能等”,孩子們是屬於未來、屬於明天的,但保護孩子需要從今天開始,吹散虐童陰影,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線,才能讓“全體人民共建共用發展”的溫暖目標得以實現。

最新進展

近期網曝個別幼稚園存在“虐童”現象,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已責成地方有關部門立即啟動調查,儘快查清事實真相。教育部已部署開展幼稚園辦園行為專項督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此類事件一定要引以為戒,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規範辦園行為,切實加大監管督查力度。教育部強調,要按照《未成年保護法》《教師法》和《幼稚園管理條例》《幼稚園工作規程》有關要求,對一切損害幼兒身心健康行為的幼稚園和教職工必須進行嚴肅查處,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必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切實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負

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在受到傷害或者欺負後,往往無法在家人面前進行清晰表達。所以家長們在觀察孩子時,可以多注意孩子身體、行為習慣、貼身物品的變化。

身體傷痕

身體出現傷痕是最直觀的信號,如果孩子身體表面無緣無故出現淤傷、抓傷等人為傷痕,就很可能受到了傷害。

睡眠出現問題

年紀較小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導致作息上的變化。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很可能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出現的表現。

個人物品丟失或者損失

家長經常幫孩子整理個人物品,這時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破損,家長一定要留心。

歡迎轉發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