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2年,創城圓夢丨築就生態文明的淮北風景

點擊淮北發佈

關注我們

千疇綠景萬軸畫, 滿城蒼翠碧無塵。

俯瞰淮北, 從城市到農村, 從平原到山間, 高低起伏的青翠, 錯落有致的景觀樹,

“繪”成了一幅壯美的綠色畫卷, 使得淮北“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園中、人在綠中”, 綠意盎然, 魅力無限。

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強烈期盼,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城市建設等各個領域,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用可持續的“生態綠”換取更加長久的“天空藍”。 堅持不懈實施荒山綠化, 整治中湖、東湖等採煤沉陷區, 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城市實現了由“灰”向“綠”、由工礦型向山水生態型的轉變, “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城市空間格局正逐步顯現。

騎行在美麗的塔山, 與大自然來個擁抱

矢志不渝若愚公

“各位觀眾朋友, 你們好, 您現在看到的是位於安徽淮北的相山公園, 這是一座位於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園, 公園依相山而建, 樹木鬱鬱蔥蔥, 枝繁葉茂……”6月4日下午3點30分許, 在淮北相山公園人工湖旁,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央視新聞用戶端、央視新聞公眾號用5分鐘的時長,

全程直播了淮北相山公園裸岩造林, 荒山變綠州的綠色奇跡。

我市境內石質山岩石裸露面積達60%, 是公認的非宜林荒山。 為了讓荒山禿嶺綠起來, 全市上下眾志成城, 團結一心, 探索出一條發展現代林業, 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協調、相同步的新路子。

被翠綠簇擁的相山天池

荒山綠化, 規劃先行。 市委、市政府先後印發《關於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的意見》《關於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活動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實施森林增長工程推進生態強市建設的意見》,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同步編制了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城市綠線規劃、“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 有計劃地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品質。

規劃定,就要見諸行動。 我市大力弘揚“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頑強拼搏精神, 採取工程招標, 合同化管理, 項目化運作, 專業隊栽植、“三對一”技術服務模式, 市財政累計投資近2億元, 綠化荒山13.5萬畝, 苗木平均成活率達到95%以上, 讓全市石質山全部披上了綠裝。 相山被確立為省級森林公園。

林業技術人員探索出的“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壯苗栽植、多級提水、培大土堆、覆蓋地膜、修魚鱗坑”七步造林法, 被確定為省地方標準, 中央電視臺記者專程到我市拍攝《石質山造林的功夫秘笈》專題片向全國推廣。

運送物資的馬幫為石質山造林助一臂之力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全民共建,全民共用。市政府先後出臺《淮北市全民義務植樹管理辦法》《淮北市林木綠地認建認養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把義務植樹與古樹名木保護、重點工程實施和部門綠化結合。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成立義務植樹志願者服務隊,開展認建認養活動。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級領導都率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機關、學校、企業和廣大居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目前,全市共建立領導綠化示範點10個,建立相山公園等生態文明教育基地4處,建立“國防林”“黨員林”“法治林”“共青林”“工會林”“巾幗林”“同心林”等紀念林基地75個,義務植樹登記卡建卡率達98.2%,盡責率達91.7%。全民義務植樹在參與形式、發展模式和建設規模上都有創新和突破,位居全省前列。

護林員周啟峰

為了守護這片綠色,為了讓荒山染綠,淮北大地上更是演繹著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

周啟峰,相山綠化管理所的護林員。為了保護相山來之不易的綠色,周啟峰從2003年被聘為相山護林員的十多年時間裡,寫下了十幾萬字的巡山筆記,穿壞了100多雙鞋子,走過了3.5萬公里的山路,這個長度相當於繞地球一周。

植樹老人石宗宏

杜集區礦山集街道辦事處北山村退休教師石宗宏,一心投入荒山綠化17年,硬是在石頭縫裡“摳”出了近兩萬個石坑,在荒山上種植樹木400餘畝,還帶領周圍群眾創造了十餘年綠化荒山3000餘畝的奇跡,走上建設美好家園的富民之路。

如今的淮北,綠樹成蔭、城園相融,徜徉其中,可以盡情感受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傍水而居顯詩意

9月中旬,南湖景區,許多遊客正在環湖路上健身遊玩。站在南湖景區環湖路“長堤望山”景點遠眺,只見南湖3750畝的水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分外美麗。

自2014年9月4.92平方公里的南湖景區核心區建成免費對外開放至今,南湖風景區的自然景觀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秀美南湖

水是城市之魂。我市在推進荒山綠化的同時,注重還水于自然,在“節水、淨水、調水、蓄水、聯水”上共同發力,激發城市動力。

在節水上,結合區域特點,我市制定了 《淮北市水資源管理辦法》《淮北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11個規範性檔;實施節水技改,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實施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32.1公里;堅持“節約優先、治汙為本”的基本原則,採取實行階梯水價、推進中水回用等舉措,成功榮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稱號。

輕舟泛波

在淨水上,我市出臺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至2025年,將以城市內河、湖泊、水塘等封閉水體為重點,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提升城市河道、湖泊水環境品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對相陽溝、躍進河、西流河、老濉河、東相陽溝、龍支河、龍岱河、甯王溝8條黑臭水體河溝進行了綜合整治,促使城區水體化汙為清、減黑增綠。

在調水上,我市針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和世界平均水準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的現狀,大力實施淮水北調及市級配水工程,著力推進東湖、中湖蓄水工程和湖泊連通工程,建設東、西兩條輸水線路,新建東西兩大水廠,對沱河、王引河、蕭濉新河及蓄水湖泊等淮水北調輸配水線路實施全面截汙,引淮河水、解淮北“渴”。並在蓄水、連水上,實施南湖、中湖等治理工程,推進河湖聯通工程,加快澮河航道清淤整治和南坪船閘港口建設,實現淮北通江達海的夢想。

“綠色福利”滿相城

日前,在黎苑新村南門前新建的“夢園”廣場上,黎苑社區的韓女士笑著告訴記者:“社區南門兩側原來雜亂不堪,去年年底市園林部門利用原有綠地建設了‘中國夢’主題公園,這裡成了居民休閒鍛煉的好去處。這是政府給市民提供的‘綠色福利’。”

秋色相城醉遊人

“開門即見綠,醒來聽鳥鳴。”這曾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如今這件事在淮北人看來再尋常不過。

乘著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的東風,我市秉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生態建設理念,2017年我市開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新征程,通過優化空間佈局、改善自然景觀、實施綠化提升工程等舉措,營造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

與“夢園”廣場相鄰的是市體育中心和世紀廣場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不僅將城市裝點得色彩斑斕、魅力四射,更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遊樂場所。近年來,我市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為目標,大做公共綠地文章,充分利用自然的山體水系、路網拓寬,通過規劃定綠、建園添綠、沿路選綠、挖潛增綠等方式,做到建一片、綠一片,傾力打造城市“綠肺”。

綠色之城,生態之都

往日的採煤沉陷區,變成了景色宜人的桓譚公園,小橋、碧水、荷花、野鴨相映成趣;在企業代建的基礎上,融入廉政文化元素,時代公園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廉政主題公園;依山而建的惠澤公園、長山公園,蜿蜒14公里的健身步道把公園、城區串聯……

我市還堅持綠隨路走,積極完善道路配套綠化,先後實施了長山路南延綠化和孟山南路 (北段)、S235森林長廊等多項道路綠化工程。建成後的道路綠帶與公園節點綠地和諧搭配,城市綠色網格更加完善、骨架更加完美,形成了“路在景中延、車在綠中行”的道路綠化景觀。

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不懈,生態環境魅力日益彰顯,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淮北的發展潛力加速釋放。一幅“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一個更具實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綠金淮北正在揚帆遠航。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全民共建,全民共用。市政府先後出臺《淮北市全民義務植樹管理辦法》《淮北市林木綠地認建認養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把義務植樹與古樹名木保護、重點工程實施和部門綠化結合。建立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成立義務植樹志願者服務隊,開展認建認養活動。每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級領導都率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機關、學校、企業和廣大居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目前,全市共建立領導綠化示範點10個,建立相山公園等生態文明教育基地4處,建立“國防林”“黨員林”“法治林”“共青林”“工會林”“巾幗林”“同心林”等紀念林基地75個,義務植樹登記卡建卡率達98.2%,盡責率達91.7%。全民義務植樹在參與形式、發展模式和建設規模上都有創新和突破,位居全省前列。

護林員周啟峰

為了守護這片綠色,為了讓荒山染綠,淮北大地上更是演繹著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

周啟峰,相山綠化管理所的護林員。為了保護相山來之不易的綠色,周啟峰從2003年被聘為相山護林員的十多年時間裡,寫下了十幾萬字的巡山筆記,穿壞了100多雙鞋子,走過了3.5萬公里的山路,這個長度相當於繞地球一周。

植樹老人石宗宏

杜集區礦山集街道辦事處北山村退休教師石宗宏,一心投入荒山綠化17年,硬是在石頭縫裡“摳”出了近兩萬個石坑,在荒山上種植樹木400餘畝,還帶領周圍群眾創造了十餘年綠化荒山3000餘畝的奇跡,走上建設美好家園的富民之路。

如今的淮北,綠樹成蔭、城園相融,徜徉其中,可以盡情感受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傍水而居顯詩意

9月中旬,南湖景區,許多遊客正在環湖路上健身遊玩。站在南湖景區環湖路“長堤望山”景點遠眺,只見南湖3750畝的水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分外美麗。

自2014年9月4.92平方公里的南湖景區核心區建成免費對外開放至今,南湖風景區的自然景觀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秀美南湖

水是城市之魂。我市在推進荒山綠化的同時,注重還水于自然,在“節水、淨水、調水、蓄水、聯水”上共同發力,激發城市動力。

在節水上,結合區域特點,我市制定了 《淮北市水資源管理辦法》《淮北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11個規範性檔;實施節水技改,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實施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32.1公里;堅持“節約優先、治汙為本”的基本原則,採取實行階梯水價、推進中水回用等舉措,成功榮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稱號。

輕舟泛波

在淨水上,我市出臺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至2025年,將以城市內河、湖泊、水塘等封閉水體為重點,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提升城市河道、湖泊水環境品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對相陽溝、躍進河、西流河、老濉河、東相陽溝、龍支河、龍岱河、甯王溝8條黑臭水體河溝進行了綜合整治,促使城區水體化汙為清、減黑增綠。

在調水上,我市針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和世界平均水準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的現狀,大力實施淮水北調及市級配水工程,著力推進東湖、中湖蓄水工程和湖泊連通工程,建設東、西兩條輸水線路,新建東西兩大水廠,對沱河、王引河、蕭濉新河及蓄水湖泊等淮水北調輸配水線路實施全面截汙,引淮河水、解淮北“渴”。並在蓄水、連水上,實施南湖、中湖等治理工程,推進河湖聯通工程,加快澮河航道清淤整治和南坪船閘港口建設,實現淮北通江達海的夢想。

“綠色福利”滿相城

日前,在黎苑新村南門前新建的“夢園”廣場上,黎苑社區的韓女士笑著告訴記者:“社區南門兩側原來雜亂不堪,去年年底市園林部門利用原有綠地建設了‘中國夢’主題公園,這裡成了居民休閒鍛煉的好去處。這是政府給市民提供的‘綠色福利’。”

秋色相城醉遊人

“開門即見綠,醒來聽鳥鳴。”這曾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如今這件事在淮北人看來再尋常不過。

乘著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的東風,我市秉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生態建設理念,2017年我市開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新征程,通過優化空間佈局、改善自然景觀、實施綠化提升工程等舉措,營造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

與“夢園”廣場相鄰的是市體育中心和世紀廣場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不僅將城市裝點得色彩斑斕、魅力四射,更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遊樂場所。近年來,我市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為目標,大做公共綠地文章,充分利用自然的山體水系、路網拓寬,通過規劃定綠、建園添綠、沿路選綠、挖潛增綠等方式,做到建一片、綠一片,傾力打造城市“綠肺”。

綠色之城,生態之都

往日的採煤沉陷區,變成了景色宜人的桓譚公園,小橋、碧水、荷花、野鴨相映成趣;在企業代建的基礎上,融入廉政文化元素,時代公園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廉政主題公園;依山而建的惠澤公園、長山公園,蜿蜒14公里的健身步道把公園、城區串聯……

我市還堅持綠隨路走,積極完善道路配套綠化,先後實施了長山路南延綠化和孟山南路 (北段)、S235森林長廊等多項道路綠化工程。建成後的道路綠帶與公園節點綠地和諧搭配,城市綠色網格更加完善、骨架更加完美,形成了“路在景中延、車在綠中行”的道路綠化景觀。

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不懈,生態環境魅力日益彰顯,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淮北的發展潛力加速釋放。一幅“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一個更具實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綠金淮北正在揚帆遠航。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