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話系列004」中國最美“老火車站”與集安人追憶!

作者:薑嬴鑫

八十年前出生的集安人, 對老火車站(圖1)都會有有很深的印象, 因為這個建築太特別了, 與周邊所有建築物都不一樣,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火車站, 當時可能不以為然, 因為記憶中它就在那, 好像是理所當然。 大學期間來往於通化與集安, 就在1992年的春節開學, 這個給無數人留下美好記憶的火車站竟然扒掉了, 拆掉的四五十釐米寬的板材, 堆放的亂七八糟, 給進出火車站的旅客帶來不便。 這個不便是暫時的, 但永遠不能抹去集安人對這個中國最美小火車站的鄉愁。

圖1

老火車空間確實有些狹小,

但一天一趟的火車流量, 完全能滿足其需求, 新火車站(圖2-3)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理所應當。 隨著公路汽車交通的發展, 集安火車時代客流高峰時期, 已經過去, 火車作為集安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就是為了發展, 火車站稍微調整位置, 估計也一點不影響它的存在。 高鐵時代, 通化至集安, 也一定不能走這條線, 實際上集安火車, 已經成為邊陲小鎮的一種文化的存在, 也可以作為旅遊文化來開發, 可以打造, 老齡火車遊, 火車紅色遊, 而不是運輸功能, 車廂越原始越好(圖4), 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是未來旅遊主題開發的方向。

圖2

圖3

圖4

當一個我們熟視無睹, 甚至都產生審美疲勞的事與物, 放在那, 不以為然, 當失去的時候, 後悔莫及, 火車站給集安人帶來的不是凝固的建築, 而是集安走出大山, 外面人瞭解集安的起點和終點, 是連接世界的重要節點, 每個人與家鄉產生悲歡離合的彷徨、迷茫、興奮、悲傷、喜悅、期待、騰達等等, 老火車站見證者。

那老火車站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修建的。

主體是一幢灰瓦、淡黃色牆壁、黃簷板、藍掾頭、大屋頂, 宛如廟宇似的房屋。 房頂上的煙囪是淡黃色的, 房脊正中間建有通氣道。 北面是鐵路月臺, 南面是車站廣場。 候車室北面中間有個紅色木制大門, 可出入月臺(日本統治時期坐火車的人少, 在這裡檢票)。 南面東頭有座木制的紅漆大門, 旅客從此進入買票或休息。 這大門上雕刻著花紋。 站房北面連接一排房舍, 也是灰色泥瓦頂蓋。 主體建築有大屋簷超出牆體, 用6根大紅柱子支撐著, 立柱都是40多公分粗的松木。 候車室東頭是白灰色水泥製作的柵欄和車站出入口。

舊火車站的建築, 完全是磚瓦、木石結構。 候車室外牆基的明石都是方形石塊。

牆壁完全用水泥和磚砌成, 室內地面是方正的石塊鋪設。 室內牆壁是垂直的平面, 外面牆壁是輕微斜坡而下。 所需木料, 除門窗所用紅松外, 其餘大多數是黃花松(落葉松)。 建築物上的每根木料, 不管是粗細大小, 全都刨成光滑的圓柱形, 木料之間銜接都是榫卯結構, 不用一根鐵釘, 特別堅固, 建築面積約200多平方米。

老火車站(圖5)的造型是按中國古建築的式樣設計的, 也有人說, 是按照高句麗建築設計的, 是大屋頂圖案設計建立的, 不管這個建築是中式、古式、高句麗氏、韓式、日式的, 老火站站在東北, 甚至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一種仿古式火車站, 到集安的旅客都會在此留念。 也別管是誰建的, 作為偽滿時期的建築,

應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給予保護。 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作為集安人只能追憶了。

圖5

據史料記載集安老火車站, 是1937年(偽康得四年)5月動工興建, 1939年(偽康得六年)5月竣工。 同年6月6日賣票試行通車, 9月下旬正式通車。 開始通車僅1節車廂, 後來逐漸增到4節車廂的客貨混合列車。

1937年建老火車站時,這裡還是荒蕪人煙、煙雜草叢生的一個大土坡,東南面又是一處面積很大的積水爛泥塘,勞工們就是在這樣的地點上建起了這座老火車站。通化至集安火車線路,需要貫穿老嶺山脈,當時設計難度可想而知,據說老嶺隧道(圖6-8)的修建,是鐵路史上的奇跡。是日本侵略中國,掠奪物質的見證,1938年2月,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圖9),率部由遼寧省桓仁縣向東轉移到輯安(今集安)老嶺時,發現日軍為修築梅輯鐵路,正驅使大批中國勞工開鑿隧道。為了破壞日軍修建鐵路、掠奪中國資源的計畫,決定襲擊老嶺隧道工地。

圖6

圖7

圖8

圖9

3月13日黃昏,第一軍分三路發動襲擊,第一路100餘人衝破日軍警戒線,攻佔設在十二道溝的東亞土木株式會社供應倉庫,擊斃日軍警備助理漆煙等數人;第二、第三路分別包圍和攻佔了十一道溝發電所機器房和工地後山宿舍,斃俘日偽軍12人,釋放(含逃散)中國勞工1700余人,焚毀工程事務所建築物12棟、汽車3輛及儲存的全部建築材料,破壞了全部機器和發電設備,並繳獲麵粉800袋、大米12包和一批服裝。14日,第1軍在十一道溝同追擊的日軍角田部隊和偽員警120人戰鬥4小時後安全轉移。

此戰,使日軍損失20萬元(當時算鉅款了),工程停工2個月。日偽當局稱之為"老嶺事件","東邊道肅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這個老嶺隧道戰鬥遺址,是東北紅色旅遊的重要資源。

作者簡介:薑贏鑫,吉林省通化市集安人,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論專業,美術學碩士學位。現為通化師範學院美術系教師;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園發展聯盟理事;通化市佟江文化創意產業園與吉林省虎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藝術研究成果:1、《高句麗墓室壁畫——中國美術史冊中的瑰寶》,《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02期;2、《時代藝術》,2005年第1輯,副主編,吉林美術出版社;3、《好太王碑文雕刻竹簡》,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200630101056 ;4、《高句麗壁畫中百戲考辯》,《東方學術論壇》,韓國,2007年第02期;5、《高句麗壁畫的形態與流變》,2010年吉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6、《高句麗美術史研究》,2010年吉林省社科專案。

1937年建老火車站時,這裡還是荒蕪人煙、煙雜草叢生的一個大土坡,東南面又是一處面積很大的積水爛泥塘,勞工們就是在這樣的地點上建起了這座老火車站。通化至集安火車線路,需要貫穿老嶺山脈,當時設計難度可想而知,據說老嶺隧道(圖6-8)的修建,是鐵路史上的奇跡。是日本侵略中國,掠奪物質的見證,1938年2月,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圖9),率部由遼寧省桓仁縣向東轉移到輯安(今集安)老嶺時,發現日軍為修築梅輯鐵路,正驅使大批中國勞工開鑿隧道。為了破壞日軍修建鐵路、掠奪中國資源的計畫,決定襲擊老嶺隧道工地。

圖6

圖7

圖8

圖9

3月13日黃昏,第一軍分三路發動襲擊,第一路100餘人衝破日軍警戒線,攻佔設在十二道溝的東亞土木株式會社供應倉庫,擊斃日軍警備助理漆煙等數人;第二、第三路分別包圍和攻佔了十一道溝發電所機器房和工地後山宿舍,斃俘日偽軍12人,釋放(含逃散)中國勞工1700余人,焚毀工程事務所建築物12棟、汽車3輛及儲存的全部建築材料,破壞了全部機器和發電設備,並繳獲麵粉800袋、大米12包和一批服裝。14日,第1軍在十一道溝同追擊的日軍角田部隊和偽員警120人戰鬥4小時後安全轉移。

此戰,使日軍損失20萬元(當時算鉅款了),工程停工2個月。日偽當局稱之為"老嶺事件","東邊道肅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這個老嶺隧道戰鬥遺址,是東北紅色旅遊的重要資源。

作者簡介:薑贏鑫,吉林省通化市集安人,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論專業,美術學碩士學位。現為通化師範學院美術系教師;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園發展聯盟理事;通化市佟江文化創意產業園與吉林省虎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藝術研究成果:1、《高句麗墓室壁畫——中國美術史冊中的瑰寶》,《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第02期;2、《時代藝術》,2005年第1輯,副主編,吉林美術出版社;3、《好太王碑文雕刻竹簡》,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200630101056 ;4、《高句麗壁畫中百戲考辯》,《東方學術論壇》,韓國,2007年第02期;5、《高句麗壁畫的形態與流變》,2010年吉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6、《高句麗美術史研究》,2010年吉林省社科專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